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内阅读。
①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②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③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④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⑤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短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
2.“触”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再查音节 。
3.选文中“他们”指的是( )
A.雨 B.树枝 C.花孩子 D.雷云
4.照样子,写句子。
例句: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一来,他们便 。
5.用横线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猜猜他是谁
他留着短短的头发,一双小小的眼睛,目光非常有神,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镶着金边的小眼镜儿,一张樱桃小口总是振振有词。他是一个智慧少年,学习成绩一直在我班名列前茅。
虽然他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是他特别好动。有一次数学老师正在讲课,同学们都专心听讲,只有他东瞅瞅,西看看,还不时弯下腰掏书包。老师转过身来,不动声色地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把他叫了起来,严厉地说:“专心听讲,小动作不要太多!”只见他大惊失色,马上坐好。过了一会儿,他又把手伸进桌子下面,好像在玩什么东西,他的所作所为又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走到他的身边,耐心地教导他:“别玩了,上课走神一分钟,下课学习十分钟也补不回来!”他低下了头,开始反省自己所犯的错误。
这就是我要向你们介绍的人,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鼻梁 ( )的眼睛
( )的头发 ( )地教导
( )地说 ( )地听讲
7.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开头都空了 个格。第1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人物的 特点,抓住了 、 、眼镜、 这些有特色的地方进行了描写。
8.本文是通过哪件事来说明人物性格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猜猜他是谁》这篇短文先抓住了人物的 特点,再通过列举事例说明了他
的性格特点,让人读完后立刻就知道他是谁了。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10.“壮着胆子”说明孙中山当时内心很 ,但他还是勇敢地提出了问题。
11.“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句中应重读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画出表现孙中山聪明、学业突出的句子。
13.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样做的?他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
李雪峰
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
春天,小草刚被(溶 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尘 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
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
不会开花的草?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是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的小绒球;汪汪的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镀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我们想来想去,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乡下青年成为城市缤纷社会的一员,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采 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燥 躁)过。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15.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16.听老师说要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是因为 ,“担忧”是因为 。
17.给下面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人都想成为最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画线句子写到了三种会开花的草,分别是 、 、 。这 句话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19.在孩子们去县城参加作文竞赛顾虑重重的时候,老校长用生动的比喻鼓励他们。老校长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晨读
乳白色的晨雾迷迷蒙蒙。村外的溪水传来叮咚的响声。小院的篱笆上开满了繁星一样的牵牛花,鲜红的、天蓝的、浅紫的,真像一只只彩色的小喇叭。花瓣上闪着几颗晶莹的露珠。枣树上画眉在和黄莺对唱,声音清脆婉转。
“吱呀”一声门开了,阿姨踏着露水打湿的石铺小路,上井台打水,她打起一桶清澈的井水。忽然,她侧过头在聆(línɡ)听着什么。是在听溪水叮咚的流响吗?是在听画眉和黄莺的对唱吗?还是彩色小喇叭真的会广播?
啊,喇叭花下邻家的小男孩正在念书,他念得那么轻细,那么流利,那么动听,像是溪水的琴声,小鸟的歌声,又像是喇叭花在广播。
阿姨的笑从心底溢到脸上。
她提着水桶回家去了,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生怕惊断了孩子的念书声,还怕惊落了喇叭花上那忽闪忽闪的露珠。
20.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文中和“簌簌”一样都是拟声词的词语是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露珠 ( )的晨雾 ( )的声音
21.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真多。在文中用“ ”画出一处比喻句,这句话是把 比作 。
22.文中画“﹏﹏﹏”的句子中,描写小男孩读书声音的词语有 、 、 。阿姨听着这个声音,心里会想 。
23.本文主要描写的是 的场景。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说声“对不起"
我并不是个固执自私的男孩儿,然而让我向别人承认错误,那真是一件比挨二十大板还难受的事,太伤自尊了。但那一次。我超越了自己。
那是一天中午,我正在练字,同桌陆叶突然撞了我一下,我抬手一指,没想到手中的铅笔把他的下巴划破了,他哭了。我一时不知所措。同学们急忙去叫老师。
老师走进教室,说来也奇怪,她一点儿没有发火,只是轻轻地问:“陈刚,这是怎么回事?”“我……我……”我张口结舌。泪水在眼眶卫直打转。老师转过脸看了看陆叶的伤口,关切地问:“疼吗?”这下陆叶哭得更厉害了。老师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只是划破点皮,以后彼此都应该小心点。陈刚。你道个款,好吗?”
教室里鸭雀无声,我知道大家都在等我开口,可不知怎的,我的嗓子眼里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我愣愣地站在同桌面前,不敢看任何人的脸,但我能感觉到老师正在期待地看着我,老师啊:您为什么非得让我开口呢?我又不是故意的。在心里,我已经责备自己很多遍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同学们都急了,好朋友凑到我的耳朵边轻声说:“说吧,快说吧!”
是啊,只要说出“对不起”三个字,我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师会原谅我,同桌会原谅我。可是,要说出这三个字,真的好难好难。
“陈刚,说吧,大家都没有怪你。”老师抚摸着我的头说。
是啊, 不管是不是故意的,伤害和影响了别人,就应该说声“对不起!”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同学们平时不都是这样做的吗?想到这里,我鼓足勇气,大声说:“陆叶,对不起!”陆叶很自然地说了声“没关系。”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从此,我和陆叶更要好了。
24.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形容非常安静。( )
(2)形容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
2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陈刚是故意把陆叶的下巴划破的。( )
(2)老师让我向陆叶道歉,我说不出话,是因为“对不起”三个字让我说出口太难了!( )
(3)不管是不是故意的,伤害和影响了别人,就应该说声“对不起!”( )
26.陈刚超越了自己是因为:( )(多选,填序号)
A.老师的鼓励,同学们平日的做法影响了他。
B.陈刚在心里说服了自己,鼓起勇气向别人道了歉。
C.他不想浪费时间就说了对不起。
参考答案:
1. 花的学校 泰戈尔 2. 角 6/六 C chù 3.C 4. 蝴蝶 高兴起来了 5.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这句话连续用了几个并列词,把各种颜色的“花孩子们”描写的形象具体,同时这句话也把“花”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儿绽放的场景。
【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短文出自《花的学校》,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首散文诗。
2.本题考查查字典。
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音调。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部首以外的笔画数。
“触”的音节:chù,部首是“角”,共13画,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角”,部首7画,再查6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第一个字母的大写C,再查音节:chù。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①段,读句子“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第②段,读句子“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可知,句中的“他们”指的是“花孩子们”。
故选C。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用的是“……一来,他们便……”,照此仿写即可。如:
春风以来,他们便弯腰点头,迎接客人的到来。
5.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及分析。
答案不唯一,找出自己觉得新鲜感的句子,说明理由即可。如: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句话把“树枝”和“雷云”当作人来写,令人耳目一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狂风中树枝和雷云的表现。
6. 高高 小小 短短 耐心 严厉 专心 7. 3/三 两 外貌 头发 眼睛 嘴巴 8.作者通过写他上课好动,不专心听讲,被老师批评的事例来说明他“好动”的性格特点。 9. 外貌 好动
【解析】6.本题考查词语搭配。从文中可找出答案。
根据“他留着短短的头发,一双小小的眼睛,目光非常有神,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镶着金边的小眼镜儿”可知:高高的鼻梁;小小的眼睛;短短的头发。
根据“耐心地教导他”可知:耐心地教导。
根据“把他叫了起来,严厉地说”可知:严厉地说。
根据“专心听讲”可知:专心地听讲。
7.本题考查数自然段。
根据自然段的定义: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重新起一行,而且空两格。可知这篇短文共有三个自然段。
第①自然段中的“他留着短短的头发,一双小小的眼睛,目光非常有神,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镶着金边的小眼镜儿,一张樱桃小口总是振振有词。”这些都属于外貌特点的描写。抓住了眼睛、鼻梁、眼镜、嘴巴这些有特色的地方进行了描写。
8.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辨析。
文中第②自然段主要写了他“好动”的特点,作者是通过“有一次,他上数学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的事情来说明的。”来说明他的特点的。
9.本题考查分析方法。
第①自然段“他留着短短的头发,一双小小的眼睛,目光非常有神,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镶着金边的小眼镜儿,一张樱桃小口总是振振有词。”这些属于外貌描写。
第②自然段“有一次,他上数学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的事情来说明的。”属于“好动”的性格特点。
10.害怕 11.一点儿 12.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13.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14.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请教。我认识到不懂就要问,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字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所以当时孙中山内心很害怕。
11.本题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句意的能力。
要认真分析所给句子的内容来回答。阅读句子“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可知,这句话突出了“一点儿也不懂”,因此重音应在“一点儿”上。
12.本题考查细节理解。
短文第一句中,“照例”写出了“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学的功课”对于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表现孙中山聪明,学业突出。
13.本题考查陈述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在反问句上删除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和句尾疑问助词“呢”“吗”;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14.本题考查体会人物形象。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可以看出孙中山具有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勤思好问。
15.溶 尘 采 燥 16. 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山里的孩子 作文可能比不上城里的学生 17. 每一种草都是花朵。 没有一个人不想成为最好的。 18. 蒲公英 狗尾草 荠荠草 比喻 排比 19.是为了告诉他们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绽放美丽的权利。只要他们不放弃,一定会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优秀。
【分析】15.本题考查了划去文章错误的字。
融雪:指融化的雪。故划去“溶”。
芽尖:芽的顶端。故划去“尘”。
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故划去“采”。
浮躁:急躁;不沉稳。故划去“燥”。
16.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筛选。
从“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可知答案。
17.本题考查句型转换。
(1)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①“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②“不能不”“不要不”“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把“没有一种……不是”改为“每一种……都是”。
(2)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句子中要有两个否定词,如:“……非……不可”“没有……不……”“……不能不……”“……不得不……”,变换前一定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要求把肯定词改写为双重否定词,并注意改变末尾的标点符号。
把“每个人都想”改为“没有哪个人不想”。
18.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
从“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是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的小绒球;汪汪的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镀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可知描写的是蒲公英、狗尾草、荠荠草三种草,由句意可知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19.本题考查了对人物语言的理解。
校长虽然说的是每一种花、每一种草,其实暗含的意思是在说每个生命,因为生命是平等的,都有绽放美丽的权利。只要我们不放弃,一定会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优秀。
20. 叮咚 晶莹 乳白色 动听 21.牵牛花 小喇叭 22. 轻细 流利 动听 孩子读书真认真 23.乡村美丽的早晨
【分析】20.(1)本题主要考查对拟声词的积累。从“村外的溪水传来叮咚的响声”““吱呀”一声门开了”可知,拟声词有:叮咚、吱呀。
(2)本题主要考查词语搭配。从“瓣上闪着几颗晶莹的露珠。”“乳白色的晨雾迷迷蒙蒙。”“村外的溪水传来叮咚的响声。”可知答案。
21.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小院的篱笆上开满了繁星一样的牵牛花,鲜红的、天蓝的、浅紫的,真像一只只彩色的小喇叭。”句子把“牵牛花”比作“小喇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牵牛花的美。
22.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他念得那么轻细,那么流利,那么动听,像是溪水的琴声,小鸟的歌声,又像是喇叭花在广播。”可知,描写小男孩读书声音的词语有轻细、流利、动听。
从“阿姨的笑从心底溢到脸上。”可知,阿姨听着这个声音,心里会想孩子能认真读书,我真开心。
2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文章描写了乡村美丽的早晨,首先描写了迷蒙的雾气、淙淙的溪水、小院的篱笆…….然后描写了打水的大妈、读书的男孩。借物写人,景美,人也美。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24. 鸦雀无声 不知所措 25. × √ √ 26.AB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文阅读。
(1)考查了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①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②不知所措:形容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①有误,从“我正在练字,同桌陆叶突然撞了我一下,我抬手一指,没想到手中的铅笔把他的下巴划破了”可知,陈刚不是故意把陆叶的下巴划破的。②③正确。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陈刚超越了自己是因为:老师的鼓励,同学们平日的做法影响了他。陈刚在心里说服了自己,鼓起勇气向别人道了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