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4 00:1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崂山的来历
很早以前,东海滩上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并没有山。草原上,四十八个村的村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捕鱼捞虾、种地打粮、放牛牧马,幸福极了。
可是,有一年突然来了一只巨鳖,它不仅搅得东海不得安宁,还经常卷着大浪蹿到岸上。渔船被掀翻了,庄稼被淹没了,牛马被卷走了,房屋倒塌了……从此,人们的笑脸再也不见了。
海边的村里有对兄妹,哥哥叫大智,妹妹叫大勇。他俩看到巨鳖祸害乡亲,非常气愤。
一天,巨鳖又卷着大浪扑来,兄妹俩抓起鱼又拿起弓箭,勇敢地迎了上去。可是没有制服巨鳖。
为了找到制服巨鳖的办法,兄妹俩决定去向高人求教。
告别乡亲,他们跨过几十道河,越过几十道岭,翻过几十座山,有一天遇见了一个白须、白发、白眉毛,穿着白衣衫的老人。
老人听了他们的话,说道:“用万人纺的万斤线拧成的绳子,能拉动巨鳖;用万人凑的铁打的万斤重的鱼钩,能钩住巨鳖;用万人攒的牛皮和万斤草做的假牛,能引得巨鳖上钩;力能拔山的人,能把上钩的巨鳖拉上岸制服。”
听了老人的话,兄妹一齐跪下求教怎么才能找到这样的人。老人说:“你俩真有心除害的话,就背我走上一千里。巨人自然就出现了。”
大智二话没说,立刻背起老人往家乡走去。老人非常沉,但大智一直咬牙坚持。他每走一步,身子就长高一些;每走十步,就觉得力量增了几分。就这样走了五百里,大智已经力能拔山了。大勇背着老人继续走,走满五百里时,就变成了力大无穷的巨人。
回到家乡,兄妹俩带着乡亲们备齐了万人绳、万人钩和大草牛,将巨鳖拖出水,钉在了岸上。
被制服的巨鳖和大智、大勇一起化成了整山,也就是崂山。现在崂山著名的巨峰和美人峰,传说就是这对兄妹的化身。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无忧无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大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短的话概括这篇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用波浪线画出一处。
4.文中面横线的部分写得很简略,请你想象两兄妹与巨鳖打斗的场面,把这一部分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兄妹俩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多选)
A.足智多谋 B.勇于献身 C.团结互助 D.善良正义
课外阅读。
后羿射日
传说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解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解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所以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6.用“ ”画出描写后羿射日动作的词语。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善于——( ) 骄横——( )
酷热——( ) 残害——( )
8.为什么后羿要射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后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  ),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  )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 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
10.给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字注音。
11.“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中的“老”与下列哪个句子中的“老”意思一样 (  )
A.我们要学会尊老爱幼。B.这孩子老爱生病。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表现了织女 。
13.天上仙境,往往是人们向往之所,可织女却常常想离开,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九色鹿
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这天,九色鹿在河边散步。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意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
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有一天,这个国家的王妃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头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种鲜艳毛色的鹿。她突发奇想:如果用这只鹿的毛皮做件衣服穿上,我一定会显得更加漂亮!于是她缠着国王要他去捕捉九色鹿。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
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国王听了,立即调集军队,由调达带路,浩浩荡荡地向着九色鹿的住地出发了。
山林之中,春光明媚。九色鹿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突然,乌鸦高声叫喊道:“九色鹿,九色鹿,快醒一醒吧,国王的军队捉你来了!”九色鹿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无法脱身。再一看,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国王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并重重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14.对故事中的人物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色鹿:见义勇为 B.调达:知恩图报
C.王妃:爱慕虚荣 D.国王:知错能改
15.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是因为 。
16.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懂得 ,不能 、 、 ,不然就会受到 的。
17.读结尾段,结合上下文,说说国王是怎样斥责调达的?
国王指着着调达的脑袋痛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阿凡提智斗国王
从前,新疆有个阿凡提,是个聪明机智的人。他常骑着毛驴帮别人干活,还给人们讲故事和笑话,而且十个中有八九个都是讽刺国王的,他也因此而出了名。
国王听说阿凡提骂他,非常生气,于是派人把阿凡提抓到京城,关了起来。他听说阿凡提很聪明,就准备在杀他之前考一考他,看他是否名副其实。
这天,国王来到牢房,问阿凡提:“人们都说你很聪明,那么我来问你,你能知道你会活到哪一天吗?”
阿凡提装模作样地掐着手指算了算,故意伤心地说:“唉!我只能活到今天了!”
国王一听,笑着说:“哇,你果真聪明!我的确今天就想杀了你。”
阿凡提说:“我(   )能算出自己活到哪一天,(   )能算出别人活到哪一天呢!”国王吃了一惊,连忙问:“那你能算出我活到哪一天吗?”阿凡提又扳着手指算了半天,高兴地说:“啊,我算出来了,你只能比我多活一天!”
国王一听,慌了神,忐忑不安地问:“你今天死,那明天就该轮到我死了吗?”
阿凡提笑了笑说:“对,不信,你就试试吧!”
国王是个胆小鬼,最怕死了。于是他当即就放了阿凡提,并且给了他很多钱,嘱咐他吃好睡好,活到一万年。看来这个笨蛋国王还想长生不死呢!
18.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因为……所以……  不光……还……
19.“名副其实”在文中的意思是 。
20.想一想,当国王来到牢房问阿凡提自己能活到哪一天时,阿凡提为什么要“装模作样”地掐着手指算了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阿凡提之所以能让国王释放他,是因为(  )
A.阿凡提善于给人们讲故事和笑话。
B.阿凡提不光能算出自己活到哪一天,还能算出别人活到哪一天。
C.阿凡提抓住了国王胆小怕死的心理。
22.从这个有趣的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
A.要像阿凡提那样会讽刺国王。
B.要像阿凡提那样聪明机智。
C.当身临困境时,不必害怕和惊慌,要想方设法找到对策,从而使自己从困境中解脱。
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雷峰塔倒
小青在深山里练功夫,也不知练了多少年,看看自己的本事练得差不多了,就赶回杭州来,寻法海和尚报仇。
这时候,法海和尚还在看守着雷峰塔。小青寻到净慈寺,就跟他在南屏山下大战起来。他们打了三日三夜,小青越战越猛,法海和尚直累得“呼哧呼哧”喘气。两人从净慈寺前打到雷峰塔下,小青挥起一剑,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雷峰塔倒坍了,白娘子从塔里跳出来,和小青一道围打法海和尚。法海和尚本来就已支撑不住,如今再添了个白娘子,哪里还敌得过!只好且战且退,想找个机会逃走。他心急慌忙地退到西湖边,没防一脚踏了空,“扑通!”跌进西湖里去了。
白娘子见法海和尚掉在西湖里,便从头上拔下一只金钗,迎风一晃,变成一面小小的令旗。小青接过令旗,举上头顶倒摇三摇,西湖里的水便一下子干了。湖底朝了天,法海和尚东躲西藏,找不着一个稳当的地方。最后,他看见螃蟹的肚脐下有一丝缝隙,便一头钻了进去。螃蟹把肚脐一缩,法海和尚就被关在里面了。
法海和尚被关在螃蟹肚子里,从此再也出不来啦。原先,螃蟹是直着走路的,自从肚子里钻进那横行霸道的法海和尚,就再也直走不得,只好横着爬行了。直到今天,我们吃螃蟹的时候,揭开它的背壳,还能在里面找到这个躲着的秃头和尚哩!
23.仿写含“东”“西”的成语。
示例:东躲西藏 、 、
24.给画线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白娘子的故事发生在洞庭湖。( )
(2)小青救了压在雷峰塔下的白娘子。( )
(3)白娘子和小青敌不过法海。( )
26.白娘子的传说故事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白娘子的传说故事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你还知道哪些民间传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文中指村民们没有忧愁和烦恼地生活着。 文中指大勇成了力气非常大的巨人。 2.大智和大勇兄妹俩为了赶走祸害乡亲的巨鳌,向高人求教,历尽千辛万苦,制服了巨鳌。 3.他每走一步,身子就长高一些;每走十步,就觉得力量增了几分。就这样走了五百里,大智已经力能拔山了。大勇背着老人继续走,走满五百里时,就变成了力大无穷的巨人。 4.巨鳌把嘴微微一张,一道巨大的水柱就把他们冲出了几里远。兄妹俩抓起鱼叉拿起弓箭,勇敢地向着巨鳌飞奔而去。还没奔到跟前,又被大鳌用一道巨大的水柱喷了回来。 5.BD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意思的分析和理解,首先分析词语本来的含义,然后分析在文章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得出答案即可。无忧无虑:就是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文中指村民们没有忧愁和烦恼地生活着。力大无穷:形容力气很大,力气大得用不完。文中指大勇成了力气非常大的巨人。
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写清楚原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找出符合文意的句子即可。找出文章中描写神奇的句子,要符合题干可以看出是在文章的倒数第三自然段。
4.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的想象,要符合文章的要求,结合想象写出相关的场景。符合不同的人物形象。写出答案即可。
5.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事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兄妹俩是一个勇于献身和团结互助的人。
6.解下 取出 射 7.擅长 蛮横
炎热 伤害 8.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9.他是一个积极、勇敢、箭术高超的人。
【解析】略
10.jǐn suō 11.B 12. 心理描写 对人间的向往 13.一是天上没有自由,工作劳累;二是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景物。
【解析】10.本题考查给生字注音。
彩锦(jǐn):彩色的锦带。
梭子(suō):织布机上牵引纬线的工具。
11.本题考查对多义字的理解。
A.尊老爱幼:尊敬长辈,爱护晚辈,形容人的品德良好。老:老年人。
B.老爱:总爱。老:总、经常的意思。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一文,指的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第一个“老”的意思:把……当老人赡养。第二个“老”的意思:老人、长辈。
结合“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可知,“老”的意思:总是、经常的意思。故选:B。
1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结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中的“总想”可知,这是对织女的心理描写,表现了织女对人间的向往。
1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可知,织女想离开的原因是:一是天上没有自由,工作劳累;二是织女想见识人间的景物。
14.B 15.九色鹿救了调达,调达却为了钱财出卖九色鹿。 16. 感恩 忘恩负义 恩将仇报 见利忘义 惩罚 17.“调达,你这个灵魂肮脏的小人!竟然出卖你的救命恩人。来人啊,将调达重打一百大板,从今往后任何人都不得伤害九色鹿!”
【解析】略
18.不光 还 19.阿凡提实际表现与传说一样聪明 20.阿凡提这样故弄玄虚,让国王相信他确实能够算出人的寿命。 21.C 22.C
【解析】18.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的填写,要注意合适的关联词语的填写,注意分析全文的内容,以及上下文的语境。
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词语语义的分析,写出对应的词义,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全文的主要内容分析,写出符合词语的词义。
20.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原文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阿凡提“装模作样”地掐着手指算了算是因为阿凡提这样故弄玄虚,让国王相信他确实能够算出人的寿命。
2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原文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阿凡提之所以能让国王释放他,是因为阿凡提抓住了国王胆小怕死的心理。
2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原文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从这个有趣的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当身临困境时,不必害怕和惊慌,要想方设法找到对策,从而使自己从困境中解脱。
23. 东拼西凑 说东道西 东张西望 24.法海和尚本来就已支撑不住,如今再添了个白娘子,更敌不过了。 25. × √ × 26.白娘子的传说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封建思想的抗争和追求美好爱情、期盼美好生活、热爱自由的美好情怀。 27.《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
【解析】23.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含“东”“西”的成语有东躲西藏、东张西望、声东击西、东拉西扯、东奔西窜、东挪西借、说东道西、东倒西歪、东奔西走。
24.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读题可知句子为反问句,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四步法: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第二步: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第三步:问号变句号。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第四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句子改为:法海和尚本来就已支撑不住,如今再添了个白娘子,更敌不过了。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从第二自然段句子“他心急慌忙地退到西湖边,没防一脚踏了空,‘扑通!’跌进西湖里去了。”可知白娘子的故事发生在西湖,选项说法有误。
(2)从第二自然段句子“小青挥起一剑,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雷峰塔倒坍了,白娘子从塔里跳出来”可知小青救了白娘子,选项说法正确。
(3)结合第三自然段,从句子法海和尚东躲西藏,找不着一个稳当的地方。可知法海敌不过白娘子和小青,选项说法错误。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白娘子是明代冯梦龙创作的《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女主角。《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白娘子,是善良痴情、机警果敢的市井女子。白娘子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封建思想的抗争和追求美好爱情、期盼美好生活、热爱自由的美好情怀。
27.本题考查课外阅读与积累。
民间传说指的是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民间传说还有《白蛇传》《田螺姑娘》《西湖龙井的传说》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