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张PPT)
一、(易错题)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B)
A.规范(fàn)
有效(jiào)
惩(cheng)处
B.喝(he)彩
振兴(xing)
模(m)型
C.疑惑(huò)
崛(jue)起
清晰(X)
D.门楣(mei)
肇(zhào)事
劝慰(wi)
二、先读记课后《生字表》和书后《词语表》,再读拼音,写词语。
yan su
qing xi
zhen fen
xiong huai
zàntàn
(严肃)(清晰)(振奋)(胸怀)(赞叹)
xiàoli
fei fan
xùnchi
(效力)(非凡)(训斥)
三、同音字填空组词。
[xi](吸)收
清(晰)
分(
析)
熟(
悉)
[yi](仪)表(遗)留
适(
宜)
怀(
疑
[xiào](效)果
(孝)敬
呼(
啸)
嘲(
笑
五、选词填空。
劝慰
安慰
抚慰
1.当他生气时,我尽力(
劝慰)他不要生气。
2.母亲用手(抚慰)着受了惊吓的孩子。
3.我被他的举动感动了,说了些(安慰)他的话。
六、按要求写句子。
1.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
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2.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便我深受启发。(在原句
上修改病句)
3.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仿写设问句)
怎样才能解救苦难中的人们呢?只有振头中华。(共7张PPT)
一、课内片段阅读,完成练习。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
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
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
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
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
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根据意思在选文中找词语。
(1)表示出乎意料。
(竟然)
(2)远大的志向。
(抱负)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1)“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有志
向的人要向周恩来同学学习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
意思是振头
3.作者将周恩来的志向与其他同学的志向
对比着写,让我们体会到周恩来从小就
有远大的抱负,由此可见,周恩来是
一个有远大志向,爱国的少年。
4.如果你面对“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
你会怎么回答?
我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读书。
二、课外精彩阅读,完成练习。
唯一的免费生
1913年8月,周恩来考入了天津南开
学校。南开学校是一所全国闻名的学校,
老师水平高,学生学业成绩好。但是南开
学校考试难,作业重,学费也很贵。
当时周恩来是跟着伯母过日子,全家
靠伯父给人家做工得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
活,家境十分贫困。周恩来吃穿极其俭朴,
他常常带着一小罐酱当菜吃,学校要求学
生衣着干净、整齐,而周恩来只有一件蓝布
长衫,只好晚上洗,白天穿。
周恩来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学习特
别勤奋、刻苦。他(不仅)努力学好每
门功课,成绩总是全班第一,(而且
)课
余还读了不少有关中国历史的书,所以作
文写得非常出色,全校作文会考,周恩来总
是名列前茅。
周恩来品学兼优,全校同学对他都十
分敬重,老师们也赞叹不已。他那种艰苦
奋斗、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全体
老师的心。老师们经过热烈的讨论,一致
要求学校免除周恩来的学费。学校接受了
老师们的意见,周恩来成了南开学校唯一
的免费生。
1.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横线上。
名列前茅品学兼优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唯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品学兼优:品德和学业都十分优秀。
4.用“一”画出记叙周恩来学习勤奋、刻
苦的语句。
5.短文介绍了周恩来成为南开学校难一
的免费生的原因,赞扬了周恩来艰
苦奋斗、刻苦学习的精神。(共4张PPT)
【审题】填一填,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1.审清题材:这篇习作属于记事(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2.审清内容:本次习作要求给你的亲友或其他人写一封信。(内容可以写一件事或多件事)
3.审清重点:这次习作要按照书信的格式写。
【选材】选一选,在适合作为本次习作主题的素材后画“/”。
1.今年雨水充足,我家的土豆长势旺盛,再过一个月,就要丰收了。
(V)
2.奶奶身体不算好,晚上睡觉总有些咳嗽,让她上医院就是不肯。
3.我学习很刻苦,将来争取考上和你一样的大学。
4.我们班有一个同学的爸爸去世了。他情绪低落,我劝过好几次
5.邻居王姨的女儿出嫁了,王姨随女儿一起去了城里。
(/)
【好词积累】结尾我会写祝福语。(不重复)
祝老师:桃李满天下祝长辈:身体健康
祝同学:学习进步
祝朋友:万事如意
【图解构思】
→称谓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后加冒号。
→问候语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
××的××: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
→结尾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写表示祝愿的话。一般性的祝
词“此致”“敬礼”,格式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
礼”下一行顶格写。
祝
→署名和日期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
08g00
写写信日期。
你的××:×××
【注意】1.内容要写得清楚明白,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或疑
××××年××月××日
问,耽误事情。2.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3.要按
照书信的格式写,信封写作更要规范,避免投递困难。4.字
迹要清楚,不能潦草,以免造成误会和麻烦。
【仿写练笔】写一写,根据提示将下面的习作补充完整。
写给习爷爷的一封信
尊敬的习爷爷:
您好,我记得您提中国梦的时候,说了一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如果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先实现自己的梦。
我的梦就是当一名默默奉献的教师。(我的梦是什么)这个梦早在五年前就已经深埋
在我的心中了。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有这个梦,那我想说的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如果想要弘
扬中国精神,那只有一个职业一教师,才能完成。(什么职业才能弘扬中国精神)
如果你问我要怎样才能完成这个梦,那我想说的是只有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基
本技能,才能够当一名合格的老师。(怎样才能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祝
身体健康
崇敬您的小学生:XXX
××××年6月1日(共6张PPT)
一、交流平台。
文章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主要内容。
如《梅兰芳蓄须》的主要内容就是梅兰芳
不肯为日本人唱戏,留了一把长胡子
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能帮助我
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普罗米修斯》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普罗米修斯从阿
波罗那里取来了火种,送给了人类,但不
幸被众神之王宙斯发现,受到了严厉的惩
罚,最后被大力神教出。有的文章写了
几件事,把这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
的主要内容。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
讲了魏校长赞赏周恩来从小就有志气、伯
父告诉周恩来不要随便出入租界、周恩来
在租界看到一个女人被欺负很生气三件
事,连起来就可概括本文写的是周恩来
对中国人在外国人的地盘里的遭遇感到愤
怒而立志读书。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①分析文章题目:②提炼六要素概括:③把
文章所写的事件串联归纳:④摘录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抓住总
起、概括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读一读,并按照要求
完成练习。
①(志)存高远
②精忠(报)(国)
③大(义)凛然
④(英)(勇)无畏
⑤视死如(归)
⑥秉公(执)(法)
⑦刚正不(阿)
⑧铁面(无)(私)
想想上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将
序号填在对应的括号中。(填序号)
包拯(⑥⑦⑧
岳飞(②
刘胡兰(③④⑤)
周恩来(①)
【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及对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精
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大义凛(Ii)然】坚持正义,
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英勇无畏
(wi)】非常勇敢,不畏艰险。【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
指不怕死。【秉公执法】公正地执行法律。【刚正不阿(ē)】刚强正
直,不阿谀逢迎。【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私人情面。
三、改写下面的句子,增强语气。
1.你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干活,我不能袖手
旁观。
你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千活,我怎么能
袖手旁观呢?
2.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不会有我们
今天的幸福生活。
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会有我
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四、想一想,在以下情境中,该用怎样的语气说
话,然后写出来。
1.公交车到站了,小兰要下车了。由于人
太多,一位阿姨挡住了小兰。小兰会说:
“阿姨,能麻顷您让一下吗?我到站
了。
2.小明总不及时关灯,还说:“反正也不是
我开的。”小兰提醒他:“我们要节约能
源,怎能浪费呢?
”
3.小杨一直期待参观自然博物馆,妈妈总
说没时间,今天忽然说要领他去参观。
小杨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难道真的可
以去参观自然博物馆吗?
【反问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其语气
比陈述句强烈,能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陈述句改反
问句】(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句中的否
定词改为肯定词。(2)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
道、岂”等反问词。(3)句尾加上“呢、吗”等疑问助词,句末的句
号改为问号。(共4张PPT)
一、用横线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昔日(xixi)
竹笋(sěnsun)
延安(yanyàn)
雨露(1òuIù)
一旦(dàndan)
仿佛(fófú)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追:①追赶;②追究;③追求;④事后补办。
追名逐利(③)奋起直追(①)追问(②)
追加(④)
2.展:①张开,放开;②施展,显示;③展缓;④展览。
一筹莫展(②)展出(④)愁眉不展(①)
展期(③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美妙)的交响
(美好)的未来
(金色)的理想
(明媚)的春光
(火红)的太阳
(叮咚)的流水
四、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
展翅飞翔?
(反问)
2.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拟人)
3.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
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排比)
五、课内片段阅读,完成练习。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1.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
(满目琳琅)
(2)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雨后春笋)
2.“破旧的茅屋”代表(C);“温热的土坑”代表(D);“老牛破车”
代表(B);“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A)。
A.延安精神
B.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
C.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
D.革命战争年代亲密的军民关系
3.“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在
坚决丢掉贫穷和落后的同时,不能丢掉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4.追寻延安,就是追寻延安精神,什么是延安精神呢?正确的理解
是(ABCD)(多选)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B.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
C.革命队伍内互相关爱的精神。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共7张PPT)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王昌龄
这是一首边塞诗,其中“
但使龙城
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诗
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2.《凉州词》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翰
诗中描写了边塞的一场盛宴。“醉卧沙场
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了成边战
士的豪迈气概以及视死如归的勇气。
3.《夏日绝句》的作者是宋代词人李
清照。
词中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
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
无耻行径的诗句是: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二、课内古诗阅读,完成练习。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胡,
不肯/过江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女词人李清照
3.用“/”在诗中标出朗读时的停顿。
4.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应当
作人中俊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
的英雄
5.诗中一、二两句中用人杰和鬼雄
这两个词语赞美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6.这首诗的作者借赞美项羽来鞭挞宋朝统
治者,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课内外比较阅读,完成练习。
(一)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①长云暗雪山②,孤城③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④金甲⑤,不破楼兰⑥终不还。
【注释】①青海:指青海湖。②雪山:终
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③孤城:指玉门
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④穿:
磨破。⑤金甲:铠甲的美称。⑥楼兰:汉代
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1.读《出塞》,按原文把句子补充完整再
填空。
(1)表达对守关将士深切同情的诗句
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
征人未还
(2)“飞将”指的是(A),“胡马”指的是
(D)。
A.名将李广
B.名将卫青
C.胡人的骏马
D.侵扰中原的外族骑兵
(3)诗中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飞将军
李广(填人名)的怀念,其言外之
意是: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
息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
3.品读这两首古诗,对的画“/”,错的画
“X”
(1)《出塞》刻画了守边将士荒凉艰苦的
生活环境。
(×)
(2)《出塞》诗歌主题是希望平定战乱,安
定边防。
(/)
(3)《从军行》表现了战士们杀敌卫国的
英雄气概。
(/)
(4)《出塞》控诉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
(/)
4.《出塞》和《从军行》的相同点是(AD)
(多选)
A.都是边塞诗。
B.都是送别诗。
C.以描写环境开篇。
D.感情基调高昂雄浑。(共4张PPT)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D)
A.拒(jǜ)绝签(qian)订
B.妄(wang)想
打扰(rao)
C.蓄(xù)须纠(jiu)缠
D.邀(yāo)请
破绽(zhàn)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A.宁愿宁静
B.要害要挟
C.迫害被迫
D.处境
到处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须:①必须,必得;②等待;③胡子;④像胡须的东西。
必须(①)
须留(②)
须根(④)
须眉(③)
2.破:①漏洞;②出现裂缝;③丧失全部财产;④查出真相。
破绽(①)
破案(④)
破裂(
破产(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斩钉(截)铁
深(居)简(出)
不(屑)一(顾)
(善)罢甘休
毫不犹(豫)
三(番)五次
提心(吊)胆
(别)有用心
1.形容坚决果断的词语是“斩钉裁铁
”“毫不犹豫
”;形容次
数多的词语是“三番五次”
2.虽然梅兰芳对日本人是不屑一顾
的,但日本人对他还是不会
善罢甘休的,还经常纠缠他。
五、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
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
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
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
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沦陷—(失陷)困顿—(困难)
抵抗一(抵挡)
2.从画线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方面可以体会到梅兰芳先生在京剧表演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
另一方面也能体会到梅兰芳先生受到侵略者无休止的骚扰。
3.为什么梅兰芳要蓄须?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4.你从梅兰芳蓄须这件事中,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梅兰芳先生是一个热爱祖国、有骨气、有气节的人。(共6张PPT)
一、小古文阅读。
高凤①,家以农亩为业。妻常③之③田,
曝麦于庭,令凤风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
经④。不觉潦水流⑤麦。妻还怪问,乃省⑥。
【注释】①高凤:人名,东汉人。②常:
同“尝”,曾经。③之:往,到。④经:古代经
典著作。⑤流:冲走。⑥省:省悟。
1.“家以农亩为业”中“农亩”的意思是(B)
A.农民
B.种田
2.“曝麦于庭”的意思是
(A)
A.在庭院里晒麦子。
B.把麦子暴露在庭院里。
3.这段文字表现了高凤
(B)
A.不负责任
B.专心致志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四色垃圾桶”怎么用?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许多城
市开展了四色垃圾的分类活动,四色垃圾
桶就是按照4种鲜明的颜色进行分类。蓝
色垃圾桶主要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比
如纸、塑料瓶、铁块、玻璃;红色垃圾桶是回
收有害垃圾,比如废旧电池、废旧灯管、过
期药物、油漆桶等有害垃圾;绿色垃圾桶主
要收集厨房的菜叶、果皮、剩菜等;黄色垃
圾桶主要是回收烟蒂、纸尿裤、尘土等。
1.根据短文内容,想一想:下面的垃圾桶应
该是什么颜色?
可回收物
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
蓝色)
绿色)(黄色)(红色)
2.根据四色垃圾的分类,当旧的铁文具盒
不用了,你会投入蓝色垃圾桶;家中
废旧电池、过期药物,你会投入红色
垃圾桶。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X”
(1)香油瓶、汽水瓶、啤酒瓶等玻璃瓶应
投人有害垃圾桶
(X)
(2)教室的日光灯坏了,不要随意乱丢,
应投入有害垃圾桶。
(/)
(3)剩菜剩饭、果皮、蔬菜叶都可以投入
厨余垃圾桶。
(V)
(4)空塑料瓶、纸尿裤、树叶、尘土投入其
他垃圾桶。
(X)
三、课外阅读。
爱国的杜子威
在苏州,流传着一位归国博士的动人
故事。他叫杜子威,原苏州医学院院长,著
名脑外科专家。现任苏州大学医学部名誉
主任。他出生于日本,在东京获得医学博
士学位。1972年,他离开日本,和妻子一起
回到了祖国。
侨居在日本的父亲,为杜子威任职的
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建造了一座研究室,
花了整整一百万元人民币,但杜子威不要
一点报酬,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有人以
为杜子威很有钱,问他:“你戴的是什么牌
的手表?”他爽朗地笑道:“国产的,苏州牌,
才45元,走得相当准。”杜子威把价值一百
万元的研究室献给了国家,自己却省吃俭
用戴45元的手表。人们被他这种崇高的
精神所感动,敬佩地伸出了大拇指。
1979年,杜子威率领医学代表团访问
日本,他离开日本七年了,家人听到这个消
息后高兴极了,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可是,
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他的身影。原来,访日
时间只有半个月,杜子威舍不得这点宝贵
的时间,全安排了工作,只在归国的前
天,代表团的其他同志上街参观去了,他才
回家吃了一顿饭。(共4张PPT)
一、选择恰当的拼音填空。
[saisàise]要塞(sài)
堵塞(se)
瓶塞儿(sai)
[jiangjiang]将领(jiàng)
将来(jiang)大将(jiang)
二、先读记课后《生字表》和书后《词语表》,再读拼音,写词语。
chu sai
qin guo
chang zheng
ciqǔ
cuT cu
(出塞)(秦国)
(长征)
(词曲)(准促)
zui jitǔ
jie chu
yi shi
ying xiong
xiang yu
(醉酒)(杰出)(亦是)
(英雄)(项羽)
三、选字填空。
[赛
塞
寒]
(塞
)外
(寒
)冷
(赛)跑
[秦
泰
奏]
(秦
)朝
(
泰
)山
演(奏)
[征
证
政幻
(政)府
长(
征)
(
证)明
四、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万里长征人未还
(B)
A.回报他人。
B.归来。
C.仍然。
2.不教胡马度阴山
(B)
A.传授知识。
B.令,使。
C.教育,教导。
3.欲饮琵琶马上催
(C)
A.需要。
B.希望。
C.正打算。
4.生当作人杰
(A)
A.才能出众的人。B.超乎寻常。
C.优秀。
五、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远征在外的将士不见
归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葡萄美酒倒满了精致的酒杯,当将士们正要举杯痛饮的时候,却
听到了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3.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