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精英】2015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河北):专题二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共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精英】2015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河北):专题二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共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08 12: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语 文专题二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1.词语的解释与运用。
2.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和关联词的辨析与使用。
3.辨析词语的感彩与语体色彩。
4.成语的辨析与运用。
5.敬辞与谦辞的正确运用。
6.新生词(网络词)的评价,辨析及运用。 1.词义理解
结合语境,运用定义法、描写法、比喻法、同义解释法、反义解释法、翻译解释法等方法对词语进行解释,解释词语要做到词不离句,表达贴切、语句通顺等。
2.同义词辨析
(1)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例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2)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如“时代”和“时期”都指“一段时间”,但“时代”所指的范围大,多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段时间。“时期”所指的范围小,多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段时间。
(3)从搭配习惯的不同辨析。例如“交流”“交换”都指双方各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对方,但“交流”习惯上多同“思想”“经验”等含义比较抽象的词语搭配;“交换”习惯上多同“礼物”“产品”“资料”等含义具体的词语搭配。 3.同音词辨析
要学会联系句子理解词义,从意义上加以区分。例如:“暴发”“爆发”两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暴发户”“山洪暴发”不能用后者,“火山爆发”“爆发革命”以及“爆发力”等不能用前者。
4.多义词辨析
基本义:一个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最初的最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例:“深”,“这条河很深”用的就是本义。
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意思。例:“徒”的本义是步行,引申义是徒然、白白的。如:徒劳。
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例:“帽子”的基本义是“戴在头上起保护作用的东西”,后来比喻罪名或坏名。如:“不能乱扣帽子”中的“帽子”用的就是比喻义。 5.新词的理解运用
(1)新造词,如:网民、扶贫、放心肉、雷人、给力、豆(逗)你玩、甄嬛体等。也有一部分词的形式是旧的,但在新时期产生了新义,即所谓“旧瓶装新酒”,使得新产生的意义一时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义项。比如,“下课”,新义指被解职;“内功”,新义指自身的素质、实力;“变脸”,新义比喻事物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
(2)外来词:外来词有音译的,如,克隆、镭射、麦当劳;有音意兼译的,如迷你、伊妹儿等;也有夹用外文字母或全部使用外文字母的,如IC卡等。
(3)“准词缀”式新词,例如“吧”:网吧、影吧、冰吧。 6.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
(1)看成语的意思是否与句意相符。
导致成语的误用,大都是由于误解成语的意思。例:游客正乘车观看一路风景,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游客十分遗憾,个个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误解为“因为不能继续观看风景(观看停止)而叹息”。
(2)看成语与其他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例:就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崖壁上,爬满了绿阴阴的青苔。“人迹罕至”意谓“很少有人去的地方”,爬满青苔的崖壁,是没有人去的,所以不能用“人迹罕至”来修饰。
(3)看成语的适用对象、范围是否恰当。
例:刘大妈满心欢喜,又让座又倒水,她多么希望这对反目成仇的兄弟能早日破镜重圆呢。“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圆,用于兄弟之间不当。
(4)看成语的感彩是否与语境相符。
例: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期间,观众趋之若鹜,报刊好评如潮。“趋之若鹜”意谓像野鸭成群而往。比喻很多人争相趋附、前往。用在此句中,感彩不合语境。 7.关联词的固定搭配
并列关系:“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既……又……”
递进关系:“不但(不只,不光)……而且……”,
“不仅……还……”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却)……”
假使关系:“如果……就……”,“即使……也……”
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也)……”,“不管……都(总)……”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
取舍关系:“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例1】(2013,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灾后芦山的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解析:A中“世外桃源”符合具体的语境,很有些“桃源”的韵味。B中用“声情并茂”来形容朗诵也是适合的。D中“柳暗花明”没有用原意,而用了克服困难后的美好前景,用在这里是准确的。关键是C中,“百废俱兴”是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而句中强调的是“重建工作千头万绪”,意味着还没有兴办起来,成语用在这里欠妥,用“百废待兴”更合适。 【例2】(2011,河北)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B )
(1)春天来了,天气________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
(2)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________得并不十分强烈。
(3)这篇文章段落之间自然________,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A.逐步 反映 过度  B.逐渐 反应 过渡
C.逐步 反应 过渡 D.逐渐 反映 过度解析:此题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逐渐”和“逐步”都表示程度或者数量随着时间慢慢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变化比较缓慢。但是在表示没有明显的阶段性的变化,或者是一种很自然的缓慢地变化时,用“逐渐”不能用“逐步”。“逐渐”用在此处确切。“反应”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而“反映”是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这里只能用“反应”。“过渡”是指事物由一个阶段或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状态。“过度”,就是超过限度。因此,这里只能用“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