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精英】2015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河北):专题三 句子(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精英】2015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河北):专题三 句子(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08 12:4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语 文
专题三 句子
专题三 句子
第一节 病句的判断与修改
1.判断句子的正确与错误。
2.判断病句修改的正确与错误。
3.查找病句病因,在不改变句意的基础上修改病句。
4.修改有语病的文段。
一、病句病因剖析
(一)用词不当
例如: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2012年7月21日北京因特大暴雨而受灾的灾民。(“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二)搭配不当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例如: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例如:农民工挣来的钱刚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3.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有关官员对中国、韩国、印尼等国少部分羽毛球运动员消极比赛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例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因为“北京”不是“季节”。)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
1.缺主语。例如:通过特级教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应去掉“通过”或“对”。)
2.缺谓语。例如: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缺宾语。例如:政府严肃处理猪肉擅自调价。(末尾应加上“的情况”。)
4.缺必要的限制语。例如:细菌是有害的。(应在“细菌”前加上“有些”。)
(四)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
1.语法成分重复。例如: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谓语重复,应删去“打”。)
2.语意堆砌。例如:走进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五)语序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如: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调至“热情”前,并删掉一个“的”)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如: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如: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并在其后加“的”)
5.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六)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指表达同一个意思,可用两种不同的句式,但是如果把这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病句。例如:客房内均设有闭路电视、国际国内直拨电话、音响、房间酒吧等应有尽有。(应去掉“均设有”或“应有尽有”)
2.复句中暗换分句主语,造成混乱。例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隐含转换主语,因此造成句式混乱。)
3.层次不清。例如:“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2012年6月18日自动对接成功、6月24日手动对接成功,全国人民为之骄傲,航天工作者为之自豪,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应先说航天工作者的反应,再说全国人民的反应;另外最后一句“引起强烈的反响”属于抽象性语言,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
(七)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例如:王新和李明赛跑,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终于他取得了胜利。(“他”是指王新还是李明,语义不明确。)
2.歧义句。例如:请你代我买两张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飞机票。(此句有两种理解:其一,往、返共两张。其二,往,两张,返,两张。)
(八)不合逻辑
1.强拉因果。例如: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为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2.自相矛盾。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就没有死,可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3.概念误用。例如: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
4.主客倒置。例如: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我”为主动,“报纸”为被动。)
5.否定不当。例如: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6.前后失衡,缺乏照应。例如: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该句前面是两种条件“有没有”,后面只说了“能成活”的一个条件,两面失衡,应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四、病句修改要诀
1.看到介词不放过:对于句子当头的句子,句中使用了“使”“让”等,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这种句子往往要删去介词“使”“让”。
2.看到动词不放过: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要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如果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不能搭配的,就换动词。
3.看到否定词连用不放过: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审读否定词一定要注意。含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例如:禁止、切忌、避免、缺乏等。如果不当,就删去一个否定词。
4.看到否定词与反问词连用不放过:否定词与反问词连用往往易出毛病。如果出现病句,只要删去一个即可。
5.看到肯定否定连用不放过: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遇上这样的病句,只要调整到前后一致即可,是肯定就全肯定,是否定就全否定。
6.看到关联词语不放过: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层次颠倒或强加关联词等毛病。如果出现这样的语病则根据语意更换其中的一个。
7.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现照应不周的毛病。遇上这样的病句就要把不搭配的内容删去。
8.看到有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句中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常易与其他词语相矛盾。遇上这样的病句要把相矛盾的部分删去。
9.看到表感彩的词语不放过:句子的褒贬义与使用词的感彩不搭配。如果是这类病句则要把这个误用感彩的词语换成与句义相吻合的感彩的词语。
 为了便于记忆,编成顺口溜如下:
 语病分析要记清,先找句子主谓宾。
成分多余或残缺,结构杂糅意不明。
联合短语看搭配,一一对应要分明。
“是”字前后要一致,切忌句中相矛盾。
否定句中查否定,语序不当歧义生。
种属不能有并列,并联词语成对称。
主客倒置设障碍,逻辑、习惯要当心。
【例1】(2013,河北)下列两则广告语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优质的服务使宴宾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起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
修改意见:__把“使”改为“是”(或:去掉“的重要原因”)__
(2)本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和防静电,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
修改意见:__“静电”之后加上“的作用”(或:“的功能”)__
解析:(1)句中“使”字使用错误,在此特别提醒考生,遇到有“使”字的句子要特别注意。如果把“使”改为“是”或者去掉“的重要原因”就没有问题了。 (2)句中,不少同学出现了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分析清前半句的主干,“产品有……满足要求”,产品具有的应该是功能和作用。分析清主干,句子错误一目了然。
【例2】(2010,河北)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
B.全国人民支援玉树灾区的事实充分表明:人间有情,大爱无疆。
C.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D.据刚刚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和特点。平时要多积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D项中“刚刚”与“最新”语义重复,删除其中一个即可。
专题三 句子
第二节 句子的排序与衔接
1.对杂乱无序的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排序。
2.结合语境,找一个合适的句子与上下文进行的衔接。
3.写一个与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
一、句子的排序
句序安排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或以思维规律为序。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句序的安排必须围绕这一中心问题。
第二步,理清思路。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用来说明事理,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第三步,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有时间转换标志,如“以前”“现在”“将来”等;有空间转换标志,如“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等;有逻辑转换标志,如“首先”“其次”“最后”等。
二、语句衔接
1.分析关键词:句子衔接题中,往往有与前后文语义联系密切,在衔接中起到贯穿文意的关键作用的词语,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是抓住了体现中心的关键。
2.抓住关联词:关联词是分句组合的语法手段之一。有些复句的意义类型,是靠关联词语作标志来显示分句间特定的组合关系的。
3.筛选同义暗示句:只要认真分析筛选抓住这个作者写作意图的标示句,就能读懂文义,确定选项。
4.把握对象:前后相衔接的句,应保持主语的一致性。
5.剖析结构:对填充句子前或后的单句进行结构分析。
6.注意照应:规范的文章,都要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来安排,文章各部分文句存在着相互补衬语义的照应关系,以此保持全文的一致性和严密性。
7.揣摩语气:同是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意思和感情就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表达目的保持前后连续的语气。
8.比较色彩:选词句时应注意与整个表达过程语体色彩或感彩一致。
【例】(2014,河北)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②这就是NGN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③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
④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作。
⑤而在NGN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
A.③①⑥⑤④②     B.⑥③①⑤②④
C.③⑥①⑤④② D.⑥①③⑤②④
解析:此题考查排列句子的能力,难度较小。先通读句子,然后找出所给出的六句话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放在段首。这六句话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是NGN、“这一段网络”的特点、NGN的特点,据此可知,③为中心句,应该放在句首,排除B、D两项。⑥中的“下一代网络”紧承③,是对③的解释说明,所以C正确。做此类题,一定要注意中心句、文段的内部逻辑关系、关联词及总括词等。
专题三 句子
第三节 仿写、对联、广告、标语
1.联系前后句子,仿写一个内容相关,形式一样的句子。
2.拟写对联、广告、标语、口号等。
3.赏析对联、广告、标语、口号等。
一、句子仿写
1.在内容上,重视“神似”,使仿句在陈述对象、思想内容、语气语调和情感基调等方面与例句前后连贯、语意衔接。
2.在结构上,重视“形似”,使仿句在字数、句式、修辞方法、句子成分、短语结构、前后过渡等方面与例句一样或大致一样。
二、拟写对联
1.字数相等。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对称,甚至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等。
3.结构相应。上下两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4.平仄相协。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上下联平仄要相反。“平”指拼音的第一、二声,“仄”指拼音的第三、四声。
5.节奏相合。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
6.语意相关。所谓“对联”,既要在词性、平仄上讲究“对”,又要在内容、语义上讲究“联”(即上下联的意思要有一定的关联)。
7.上下联最好不出现重复的字。
三、广告、标语的拟写
(一)基本要求:
以道理倡导人,以情感打动人,以创意吸引人。
(二)具体方法
1.运用修辞。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意图,力求简洁鲜明,言有尽而意无穷。
①对偶。使用对偶,这类公益广告词有节奏有韵律,读来琅琅上口,听来和谐悦耳,给人以美感,也便于记忆。
②双关。就是利用双关赋予词句几层不同的意思,从而收到耐人寻味之效。如“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知音”二字,一语双关。利用双关语作为公益广告词,能增加表达的层次性和丰富性,词浅意深,回味无穷。
③对比。如“好人献上一滴血,病者除却万分忧”,通过鲜明的对比,给人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④仿拟。就是套用人们熟知的语句,使其产生一种新的意义,从而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如“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是化用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类语句为人熟知,让人感到亲切,有利于赢得人们的好感,也有利于迅速传播。
⑤比喻。如“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血的作用。
⑥设问。运用设问,以激起人们的思考,增强感染力。如“为何血浓于水?因有爱在其中”,构思新颖,提问巧妙,发人深省。
⑦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编拟广告词也是常用的方式,因为它可以起到强调作用,突出广告对象的某些特征。例“天天钙天力,添钙添活力”。(钙天力)整个广告就是要让消费者能对钙天力这种补钙产品产生强有力的兴趣。
2.化用歌词
例“平生只唱一首歌,哪有不平哪有我。”(某压路机广告)
3.字词巧排
如“让普通话不普通,让平凡人不平凡”,通过字词的巧妙排列,造成语音、语义上的循环往复,既有要求,又有标准,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4.哲理情趣
例,有一则环保公益广告“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则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世人记住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否则留给我们的可能只有眼泪。
【例1】(2014,安顺)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冈;__欣赏是一抹阳光,催开含苞的花蕾(或欣赏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__;欣赏是一汪甘泉,浇灌枯竭的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仿写能力。仿写要求考生有较深厚的语文积累,同时有较强的想象能力。本题中,考查横线前后的句子,都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赞美了“欣赏”在人际交往中的良好作用,仿写句子在句式、修辞、情感上必须符合这个要求。
【例2】(2012,河北)有感而发补对联 请为给出的上联补写一个恰当的下联。
上联:规规矩矩写字
下联:__认认真真作文(或堂堂正正做人或明明白白说话__
解析:对联是运用对偶修辞方法的一种应用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对联要求词性和平仄相对,也就是上下联的词性要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上联以仄声[一般指声调中的三声(上声)和四声(去声)]收尾,下联以平声[一般指声调中的一声(阴平)和二声(阳平)]收尾。根据上联“规规矩矩”“写”“字”,下联就要结合“AABB”“动词”“名词”相对。因此拟写为“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等等。同学们可以借助这种方式完成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