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礼记》
民生
新冠疫情下欧美基层民众抵制戴口罩
2020年初疫情期间湖南某社区给贫困户送米、油等生活物资
2020年在夏威夷的45岁工程师小泽表示:“地方官员说不要抢购,这就足以让我们下决心出门买所有东西了。
新课导入
为什么中国基层有条不紊保障贫困户物资供应,而美国社区居民不信任政府、哄抢物资,美国等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缘何走到今天这步?
西方国家
(政府)
基层
自治
传统
古希腊:村社自治
中古时期:庄园自治、城市自治、基督教会
近代:自治市镇、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现代: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社会
保障
近代:确立阶段
现代:完善阶段,福利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苏联:全民社会保险制度
中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课程标准:
1.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2.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行情况。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城邦: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
古希腊的城邦政治: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BC8-6世纪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一)古希腊时期的基层治理:村社实行自治(方式;特点):
1.基层组织:村社
2.最高权利机关:全体男性公民出席的村社大会。
3.职权: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包括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
4.表现:
议事会的500个议席按各村社公民人口的比例分配到139个村社。
村社大会
(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登记公民
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
全体成年男性出席
村 社
古希腊一种以地域来划分的生产组织。在古雅典民主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村社改革的措施来打破血缘而确定地域关系,期中克里斯提尼统治时期的雅典曾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正式以村社名字称呼,而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呼”“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收到克里斯提尼行政区域管理改革的影响,村民的部落血缘观念渐渐淡薄,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部落逐渐被村社行政区划代替。
史料阅读
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薄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日知等译《雅典政制》
温故知新: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世纪---15世纪)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庄园和农奴制度
(二)西欧封建社会(中世纪)——庄园 行会 教会(庄园自治、城市自治、基督教会)
在中世纪的西欧,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封建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封建地产生活,所以国王、教会和大封建主都在其领地中建立庄园,典型的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但是也有一些大的庄园可以包括几个村庄……庄园一般都采用了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土地被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种……庄园设总管,负责庄园的收支、劳动力支配、物资保管等,当时的庄园几乎自给自足,庄园的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所生产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基层单位
1.庄园自治
(1)基层治理单位:庄园
(2)基层治理者:庄园主或他的管家
(3)职责:
①经济:
②司法:
中世纪欧洲的社会:
政治:封君封臣制
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精神:基督教会
经济:
组织生产
征收地租
司法:
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裁决纠纷
(庄园主)
材料一:庄园耕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两部分。依附农民每周用3-4天无偿为庄园主耕种,其收获全归庄园主。这是劳役地租的表现形式。各户农民小块份地上的收获则归他们自己支配,一个大封建主往往拥有若干个庄园,庄园设总管、管家等,监督依附农民和奴仆的劳役,负责庄园的收支、劳力支配、物资保管等。也可以根据本庄园的习惯向农民征收各种实物及货币等。
材料二:“庄园是地方事务的管理者,是地方法规的制定者,是地方案件的审判者。庄园主可以利用庄园法庭(一般由总管主持)审判农民并收取罚金,从范围来看,真可谓事无巨细在它的视野之内,一些法庭不仅能够处理邻里吵架、小偷小摸、乱倒垃圾、财物丢失、债务纠纷、土地的转让继承等极为具体琐碎的事情,而且也能处理审判诸如杀人放火、盗窃之类的重大案件。
自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封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买。一般而言,封建庄园的剥削方式都以劳役地租为主,庄园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庄园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大部分。
2.城市自治
部分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治权,享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司法和财政权,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是城市最高权力机关,有权选举城市管理人员、制定法令,并对城市的经济和军事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城市在何时、通过何种方式获得自治权?城市自治权包括哪些?
(1)背景: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
(2)过程:城市的市民阶层通过谈判、武装斗争和金钱赎买等方式,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
(3)表现: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行会、商会
①组成: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职能: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
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职责。
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而逐渐兴起,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西欧的新兴城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市为满足地方市场需要而从事生产的中小城市,其经济活动的范围比较有限,这种城市数量最多;第二种是主要生产和经营某种专业产品的城市,而且产品主要供出口,其经济活动的辐射力较大;第三种是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业城市……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规模不大,人口在2千以下的小城镇数量最大……当时的市民成分也比较复杂,出手工业者和商人外,还有大封建主、高级教士和为数相当多的下层贫民;此外,城市还带有原始粗陋的面貌,城区面积不大,街道狭窄,房屋拥挤,卫生条件恶劣。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巴黎商人行会的会长拥有广泛的权力,他的司法审判权不但及于商会成员,而且及于全体巴黎市民,他负责城防建设,监督道路桥梁的修筑,主持城市警务及粮食供应,并征收赋税。
——齐世荣主编《西欧封建社会》
国王或领主
特许状
行会商会发展
促进城市兴起
规范商业和手工业者活动,行使城市治理职责
材料二:
组成: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职能: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基层组织:行会
欧洲封建社会城市中的行会组织。是同一行业的手工业者或商人,为保障本行业的利益而建立的封建性团体。行会有严密细致的章程,对内保证会员权利义务均等,对外实行垄断。通常所说的行会,主要指手工业行会。
材料一:行会有手工业行会、商业行会。是连接王权与城市的一条纽带。13世纪时,商人行会几乎遍布所有英格兰城市,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职能也超出了经济范畴,具备政治职能、宗教职能、司法职能、救济职能,俨然成为了城市中“真正的较大的社区团体”。
3.基督教会
主持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
①教士宣讲教义
②开办学校
③主持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
④兴办慈善机构及医院
是不是全部人都参与基层治理?谁在主导?
4.实质:基层自治并不是基层居民平等参与,封建主、庄园主或城市上层人士是基层自治的主导者。
《圣经》十戒是基督教的最高戒律,其中包括:孝敬父母(第五戒),不可杀人(第六戒),不可奸淫(第七戒),不可偷盗(第八戒),不可作假证陷害别人(第九戒),不可贪邻居的房屋和他的妻子、奴仆、牛驴和其他财产(第十戒),等等。教会还根据严重程度将人类恶行由高到低分为七宗,即傲慢、嫉妒、暴行、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这就是所谓“七宗罪”。还有“七圣事。”
材料: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几乎所有的社会生活,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获得教会的许可,教会在当时西欧社会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中心。除了修道院学校(培养僧侣)和主教学校外,牧师常常在村庄的小教堂或者自己家中设立教区学校,教授识字、写字、读祈祷文、唱赞美诗等基本知识。
西欧封建社会(中世纪)——庄园 行会 教会
基层单位 管理人员 职能(权力构成)
封建庄园 庄园主 或管家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
城市的自治行会(商会) 行会、商会的上层分子 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
把持城市政权,开展城市治理 。
基督教(天主教)会 教主 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获得教会的许可。
英国 美国 法国
确立 继承地方自治传统基础上,1835年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法国大革命后形成
基层组织 自治市 自治乡镇
自治权力 政治:政府和议会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 经济:地方征税自主开支;但接受选民监督。 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特点 自治传统浓厚 中央集权影响较大
建国后保持地方自治的传统。
自治市镇
市长和市议会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三)近代西方国家——(自治市镇→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1.自治市镇
(1)背景:
(2)表现:
政治: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
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城市新兴资产阶级打破行会治理模式。
传统: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
重视: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史料: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 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都铎王朝时期,地方自治……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地方自治权限得到很大发展……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来执行地方政府的工作,并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随着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监督。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提示:以自治传统为依托;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地方自治性由强转弱。
思考:根据史料,概括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特点。
2.社区管理制度(形成)
(1)背景: ①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城市人口激增;
③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2)措施: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
(3)结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工业革命时期
(四)现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社区自治
1.二战后:社区自治的发展
(1)原因:
①内部:西方各国政府对基层治理的重视与治理方式变革
②外部:联合国对社区建设的推动: 1955年,联合国颁布了《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报告》 (历史纵横)
(2)表现: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
不仅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
(3)意义: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2.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区功能增多
(1)表现:
①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②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③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各国在社区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办法(历史纵横)
(2)意义: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区管理的市场化趋势。
生活服务
社区活动
教育
社区图书馆
休闲娱乐
社区游乐园
卫生保健
社区医院
时 期 基层组织名称 社会功能
古希腊时期 村社 实行自治,村社大会处理登记公民、选举议事会议院等相关村务。
中世纪 庄园 城市 基督教会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解决纠纷;
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规范经营活动、治理城市。
近 代 英国:自治市 美国:自治乡镇 法国:自治市镇 承担除司法以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市长和市议会普选产生;
市政府和议会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自主开支地方征税所得,受选民监督;
二 战 后 社区自治的发展 主要依靠居民自我管理。
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
参与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决策。
(五)西方基层治理的特点
背景:基层治理与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体现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推动因素:各国人民、政府和联合国(国际组织)在实现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即对内的民主治理和对外的独立自主。
历程: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循序渐进)。
实质:基层治理以基层自治为主要特点,自主权逐渐扩大。
方式:各国基层治理的方式有所不同;社区逐渐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发展方向: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市场化等方向发展。
影响: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①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②保障人民权益,巩固民主政治。
③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人民生活。
④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六)西方基层治理的作用:
中国社区
中国社区
“单位中国”
“乡土中国”
“社区中国”
中国社区
根据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程度的差别,社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自治型,如美国、加拿大和德国,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混合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建共管;政府主导型,如新加坡,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
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三种模式的利弊。
问题探究:
①自治型管理模式。自治型管理模式下政府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主要职能为协调以及提供保障。
②行政型管理模式。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结合较为紧密。
③混合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自治型与行政型的综合。
材料一:据统计,宗教改革前至少有 110 座养育院和 2000 多家施物所归教会所有,在这些场所接受救济的贫民有近 9 万人,费用占教会收入的 1/3。
——彭迪先《世界经济史纲》
材料二:林里吉斯圣三一行会规定:当会员陷于贫困时,有权利从行会的收益中获取生活救济。获取的多少则要视情况而定。 ——金志霖《英国行会史》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过程
(1)起源:中世纪
(2)开始形成:
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随后欧洲各国建立济贫制度。
②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
英国为什么开展社会救济?
17世纪初的英国,随着圈地运动的开展,大量失地农民流入城市。工业处于萌芽阶段,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有限,造成了庞大的贫困失业大军。同时加上人口增加、农业歉收、饥荒和对外扩张等一系列因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开始引发社会冲突,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严重威胁。
原因:
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逐渐显露
②旧有的社会救济制度开始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英国《济贫法》
圈地运动以后英国偷盗者、流氓人、乞讨者增多,社会不安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王室通过了一个新法案:《伊丽莎白济贫法》。作为英国第一个重要的济贫法,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
根据《济贫法》,治安法官有权以教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宜、征收济贫税及核发济贫费。救济办法因人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作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这一法律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和身体残疾的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
社会救济
圈地运动的发展,大量农民被逐出土地,丧失生计,农民在丧失土地的同时也丧失了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大量农民流入城市,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在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根据济贫法规定:治安法官有权以教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宜、征收济贫税及核发济贫费。救济办法因人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作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这一法律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和身体残疾的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作为英国第一个重要的济贫法,它不仅是这一法律制度的发端,而且为这一法律制度的发展确定了基本原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
结合材料指出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的背景、济贫特点、影响?
1.背景:
①政治: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各国社会治理能力及范围扩大;
②经济社会:圈地运动带来农民流入城市,增加不稳定因素;
③根本目的:缓和矛盾,维护稳定统治需要。
2.特点:
①地方政府是主要推动者;
②以教区为济贫单位;
③济贫办法因人而异,多样化;
④带有强制及惩戒色彩;
⑤直接救济与间接救济相结合。
3.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缓和贫民的生活困难,缓和社会矛盾;
②确立济贫法的基本原则,为后世提供借鉴;
③救济范围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
社会保险
1883年德国颁布的《疾病保险法》规定工人生病时,医疗费用有雇主和工人承担,比列为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它用社会保险立法的形式,建立起强制性的由国家为劳动者提供生活风险保障的制度,并为其他国家起了示范作用,后颁布《意外伤害保险》、《伤残老年保险法》等。
结合材料所学分析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的背景、意义?
背景:
政治:德国统一,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经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物质基础;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差距及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思想: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统治者认识转变:专门依靠武力难以解决问题。
意义:一定程度上缓和矛盾,稳定社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其他国家提供示范。
主要问题:主要面向产业工人;政府承担责任较小,筹集费用多有社会和个人承担等
社会保障
1929年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罗斯福总统上台后,于1935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结合材料所学分析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特点、意义?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经济危机涉及范围广,破环性强的特点使单纯依靠社会和个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持续。缓和矛盾,恢复发展经济。
特点:政府全面干预,涉及面广(全民普遍福利)
意义:缓和矛盾,社会稳定;缓解经济危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建立。促进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理念和制度的发展。
(3)确立:美国罗斯福新政
①标志:1935年《社会保障法》
②背景:1929年经济危机
▲ 罗斯福签署《社会保障法》
(4)发展:二战后
①1948年英国率先建成福利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②福利国家制度的扩展:
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瑞典的福利国家制度
一、瑞典也是九年义务教育,孩子上学不用交学费,午饭在学校吃,免费。有的城市还提供学生的公共汽车交通费。
二、在瑞典看病应该说是免费的,只出挂号费,如果住院治疗,几乎一切都是免费的。
三、父母保险及儿童护理:产妇的产假为15个月,可由孩子的父母分享,休产假可领取产假补贴。
四、养老金:根据议会决定,瑞典从1996年起实行新的养老金制度。新制度仍包括三方面内容:(1)保障养老金,相当于原来的人民养老金,65岁以上的瑞 典公民人人有份且数额相同,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要求。
五、医疗保险:瑞典公民都享受公费医疗,但实行医疗改革后,病人去医院看病个人所付费用有所增加,病假补贴相对减少。
六、失业补贴:瑞典失业者都可以领取失业救济。1995年前,300天之内补贴额相当于原工资的80%,对55—64岁的人,450天内可领取原工资的 80%。
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思考二战后福利国家形成的原因?
①物质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体制保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历史教训:吸取经济大萧条的教训,受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的影响.
④外部压力: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和借鉴.
⑤社会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
⑥无产阶级等劳动人民的斗争.
⑦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拓展提升
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特点?
在性质上 从传统社会济贫的恩赐性质转变为现代社会中的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保障项目上 从过去的分散、零星项目转向现代社会全面、系统的保障
在社会保 障对象上 从传统社会中的贫民转向全体雇佣劳动者,再转向全体国民,实现了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保障
在资金筹 集方式上 不仅要求多方出资,而且实现了由国家出面强制执行
4.评价: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建立“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的实质是什么?
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表现;维护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积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在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政府通过社会福利刺激国内消费市场,促进战后经济发展。
(2)消极: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造成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法国)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支出,就占2005法国财政总支出的六成左右。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美国)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英国最懒家族:
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
(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苏联:根据1977年苏联颁布的宪法,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
2.现代中国
(1)发展历程:
19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条例》发布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1978
2018
初步形成
日渐成熟
全面覆盖
(2)意义:
减轻后顾之忧,促进经济发展
突破城乡分割的藩篱
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更加公平
(1)原因:
①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等国的有益经验;
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③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启示: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只有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才是最合理的,才能促进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不断推进
脱贫攻坚
覆盖全民
材料: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城乡统筹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程。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的投入,取得明显成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发展环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为位于广西田东县思林镇的一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 广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03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思维导图
基层治理
社会保障
民生
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
中国社区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制度
历史
特点
英国
德国
美国
二战
本课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