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分析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语文 九年级 第一学期 部编版 议论文
单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1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 怀疑与学问
3 谈创造性思维
4 创造宣言
5 论证要合理
二、单元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4篇议论性文章是对第二单元的延伸和深化,这些文章或针砭时弊,或探讨学术问题,或谈论创造思维的价值,均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缜密严谨的逻辑结构,详实典型的论据。语言风格或辛辣,或朴实,或亲切。阅读这些文章,可以锻炼思维,提高思辨能力,加深对社会、人生、学术等问题的思考。
三、作业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成语音形义,把握重点文学常识。
2.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进一步理解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的关系,把握议论文严谨缜密的论证逻辑结构。
4.会区分论点和论据,会使用恰当的论据论证相关观点,体会议论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5.学习运用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相关观点。
6.会区分立论文和驳论文,了解两者的不同特点。
7.培养求真求实、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大胆设想的创新意识。
四、单元预习
综合性学习
1.仔细观察下图两张图,上面一张是援鄂抗疫纪念登机牌,下面一张是支援绥芬河抗疫的高铁纪念车票。两张特殊的票据向奔赴一线、支援抗疫的人员传达了哪些信息?
2.张文宏是网民心中的“硬核”医生,以下是疫情期间他对不同对象的告诫语,下列连线最恰当的一组是( )
A.1→社会民众;2→小学生;3→大学生 B.1→大学生;2→小学生;3→社会民众
C.1→小学生;2→大学生;3→社会民众 D.1→大学生;2→社会民众;3→小学生
3.班级举行抗击疫情线上演讲活动,下列名言中,不宜引入演讲稿的一项是( )
A.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B.挟一往无前之志,具百折不回之气。——蔡锷
C.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
D.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
4.松江区美术络举办了“美师美画,共战‘疫情’”的作品展。下列两幅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请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描绘你喜欢的那一幅画面(40字左右)。
(1)油画 (2)电脑手绘漫画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学生每天”宅在家里学习,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亲子关系如何?某校学生会打算发起对研们的问卷调查。
(1)以下选项不适合作为疫情期间亲子关系调查问题的一项是( )
A.疫情期间你与父母每天有争吵吗?
B.疫情期间你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吗?
C.疫情期间你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吗?
D.疫情期间父母限制你使用手机吗?
【材料二】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于2月10日至3月4日对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9013名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其中关于疫情期间亲子关系的调查数据如下:
(2)根据以上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有(写出2点即可)
(3)在对父母进行的亲子关系调查问卷中,对于“孩子经常说的哪句话最让你伤心?”这个问题,大部分父母的选择是;“你别管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80字以内)
试卷第4页,共4页
试卷第1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向奔赴抗疫一线的人员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表达对逆行英雄的赞美和崇敬:表达对抗疫必胜的信心;表达对英雄胜利凯旋的美好祝愿;表达共同携手,同心抗疫的愿望。
【详解】本题考查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认真审题,整体把握题旨,然后提取图文中的主要信息进行概括即可。观察两张图片,从始发站和目的地可以看出,都是奔赴抗疫一线; “最美逆行,同心战疫”,表达全国人民共同携手,同心抗疫的愿望;“感恩有你”“向您致敬”表达对逆行英雄的赞美和崇敬;“今日我们护送您出征,明日我们迎接您凯旋”表达了英雄胜利凯旋的美好祝愿;“胜利号”“抗疫胜利日”“凯旋门”表达对抗疫必胜的信心。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B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得体,根据句子内容来分析适用的对象。
①“语言少了,思想就出来了”适用于大学生,号召大家做一个“有思想”的人;②“新冠病毒就像‘魔鬼’”,语言生动形象,比较好理解,适用于小学生;③“你觉得很闷,病毒也给你闷死啦”浅显易懂,适合社会民众;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内容的理解。理解名言的内容,符合活动主旨的就能用,否则就不能用。
A.“一致是强有力的”表明了团结的力量。抗击疫情需要大家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B.“挟一往无前之志,具百折不回之气”强调面对困难要有不惧困难,不怕强敌,一往无前地去夺取胜利的勇敢精神。打赢疫情阻击战,需要一份勇敢的担当;
C.“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符合”告诉人们有夜晚就有白天,有冬天就有春天。面对疫情,我们有信心去取得抗疫的胜利;
D.“脚跟立定以后”“自己奋斗”强调的是自立、自强,面对疫情,需要大家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怕困难等去共克时艰,“自立、自强”不符合疫情的形势要求;
故选D。
4.示例1:喜欢(1)。油画中的钟南山表情凝重,双眉紧锁,眼神中充满了忧虑,抗疫的责任像一座大山压在了他的肩上。
示例2:喜欢(2)。画中那充满激情和力量的拳头似一把铁锤,把新冠病毒砸成了一滩烂泥,给人以抗疫必胜的信心。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画作的特点,结合题干要求,能有理有据地表述,修辞使用恰当,句子通顺即可。
示例一:我喜欢油画。这幅油画,画面细腻,立体感很强,尤其是人物的神态表现,凸显了钟老悲天悯人的情怀,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他宛如暗夜中的灯塔,为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示例二:我喜欢手绘漫画。丰富的配色,夸张的造型,巧妙的构图,丰富的意蕴,是一幅很美的作品。
5.(1) C (2)认为自己与父母在疫情期间的亲子关系处于“一般”状态的学生人数最多;认为亲子关系“比较冷淡”的人数略多于“比较亲密”的人数;认为“非常养密”和“非常冷淡”的人数相对最少;认为“非常亲密”的人数略多于“非常冷淡”的人数……
(3)【答案示例1】我能够理解父母这样的选择,孩子们经常用“你别管我”隔断与父母的交流,让父母很伤心。作为孩子,我们应该向父母敞开沟通的大门,促进亲子交流。
【答案示例2】我认为这样的调查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很多父母对孩子干涉或多,导致孩子抵触父母,拒绝沟通。作为父母应该信任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答案示例3】我认为这个调查结果很准确/不准确,我也经常/很少对父母说这句话,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我很讨厌我的父母管我。
【详解】(1)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双向作用的人际关系,包括抚养、管教等方面。C项“疫情期间你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吗”这个问题不涉及双向作用,可以自己独立决定完成,所以不在亲子关系范围内。故选C。
(2)本题考查看图整合信息。首先看懂图表内容,注意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图表内容为“疫情期间亲子关系的调查数据”,最大值“一般”,最小值“非常冷淡”“非常亲密”。对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示例一:疫情期间亲子关系“非常养密”和“非常冷淡”的人数相对最少;示例二:疫情期间亲子关系“一般”的人数最多;示例三:疫情期间亲子关系“比较冷淡”的人数略多于“比较亲密”的人数(“比较亲密”的人数略少于“比较冷淡”的人数);示例四:“非常亲密”的人数略多于“非常冷淡”的人数(“非常冷淡”的人数略少于“非常亲密”的人数)。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谈看法的角度,可以是对这项调查结果是否认同,也可以是对这个调查结果本身反映出来的问题。“你别管我”这句话让父母最伤心,反映出来的矛盾是,从孩子的角度,父母约束太多,想自由,要自我;“最伤心”从父母的角度,爱被曲解,被漠视,因此最伤心。由此,我们可以从如何正确认识、化解矛盾来谈看法。示例一:这句话让父母最伤心,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爱和付出被我们漠视,被我们理解成“管”。很多时候,他们的管束就是爱我们的表现,所以我们要理解父母,不要再说这句话了。示例二:这一问卷结果其实也反映出一些孩子过于被父母管束了,才会喊出“别管我”,建议父母能体谅孩子一下,给他们一定的理解和自由,亲子关系会越来越好。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