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含答案)及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含答案)及作业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3 20: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醉翁亭记》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醉翁亭记》中的景之美
【学习目标】
1.通过任务情境,想象还原画面,体会醉翁亭的自然景物之美。
2.品读写景文字,指导朗读方法,感悟醉翁亭的自然景物之妙。
【课前学习任务】
1.朗读课文,体会虚词“也”“而”的语气。
2.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文章大意。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默读文章第2段。结合书下注释和前后文语境理解文意。根据“也”字句的语意提示,圈画出第2段具体描绘景物的句子,并根据画面的主体景物为画面命名。
依据的原文 画面命名
学习任务二:细读文章第2段。请在文中圈画出体现写景顺序和观察视角的关键词,用图和文字表示第2段多个景物之间的关联。
学习任务三:文章第2段中哪些词句在呈现景物特征上特别有表现力?请赏析第2段中的写景文字。
学习任务四:朗诵文章第2段,说说第2段在音韵或句式上的特点。
【学习资源】
欧阳修《丰乐亭记》
【作业设计】
欧阳修在滁州任太守期间,除写出了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还写作了一篇《丰乐亭记》。丰乐亭与醉翁亭都位于滁州琅琊山上,苏轼也曾将《丰乐亭记》书刻于碑。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理解《丰乐亭记》节选内容的文意。比较《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在写景特征与写景顺序上的异同。
附:
《丰乐亭记》节选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①,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②;下则幽谷,窈然③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④而仰出。俯仰⑤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⑥,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⑦,风霜冰雪,刻露⑧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⑨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⑩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
①问诸滁人:向滁人打听泉水的出处。诸,兼词,之于。
②耸然而特立:高峻挺拔地矗立着。耸然,高耸的样子。特,突出。
③滃(wěng)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④窈然:幽深的样子。
⑤俯仰:这里为环顾的意思。
⑥事简:公务简单。
⑦掇幽芳而荫乔木:春天采摘清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树荫下休息。掇,拾取。荫,荫庇,乘凉。
⑧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
⑨岁物:收成。
⑩刺史:官名,宋人习惯上作为知州的别称。欧阳修此时为滁州知州,根据习惯自称为刺史。
【答案示例】
描绘亭子周围的景色时,《丰乐亭记》同《醉翁亭记》一样,都写到了山和水,总体上都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不同之处是《醉翁亭记》中的山是“蔚然而深秀”,突出其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特点。而《丰乐亭记》中写山“耸然而特立”,突出其高耸挺立的特点。《醉翁亭记》中的酿泉水是悦耳动感的,《丰乐亭记》中的泉水水势盛大。
同时,介绍亭子周围的环境,都运用了空间顺序。不同之处在于《醉翁亭记》采用移步换景,同时景物范围不断缩小。《丰乐亭记》采用先上后下再到中间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丰山、幽谷和清泉。
两文都按时间顺序描绘了四季之景,不同之处是《醉翁亭记》还描绘了朝暮之景,而《丰乐亭记》则没有表现朝暮之景。写春天、夏天和秋天景色时,两文都选取了典型的景物,写出春花的幽香,夏木的浓阴,秋天的风霜。不同之处在于写冬天,《醉翁亭记》写出冬天水流缓慢,水位变低,石头显露的特点。而《丰乐亭记》写的是冬天的冰雪景象。
第二课时 《醉翁亭记》中的“乐”
【学习目标】
1.分析与“乐”有关的人与事,理解“乐”的不同境界。
2.探究“乐”的深层意蕴,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学习任务】
1.朗读课文,体会句式整散结合的特点。
2.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文章大意。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听第3、4段的示范朗读音频。边听边在书上圈画出标志层次的词语,然后利用这些词语对文意的提示作用,找一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与事。并结合书中注释内容理解文意,在此基础上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这些人与事。
学习任务二:默读文章3、4段,找出文中标志顺序的关键词句,分析写作顺序。
学习任务三:细读文章的3、4段,结合注释内容理解文意,从文中找出体现“乐”的词句,并分析这些词句是如何体现“乐”的。然后根据这些体现“乐”的关键词,通过合理想象,补充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为“乐宴”和“乐归”两部分内容撰写宣传片解说词。
学习任务四:圈画出文中的“乐”字句,结合文章内容,按要求填写任务单中的表格。
“乐”的类型 “乐”的表现(原文) “乐”的原因
学习任务四:阅读以下拓展资料,根据文中几种“乐”的表现与原因,说说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材料一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以范仲淹为首的数位大臣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欧阳修因上疏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
材料二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①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②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③之事也。
(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岁物:收成。②宣:宣扬。③刺史:官名,宋代人习惯用刺史指代知州。
【学习资源】
苏轼《喜雨亭记》
【作业设计】
《喜雨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题目中的“喜”字与《醉翁亭记》中的“乐”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理解《喜雨亭记》节选内容的文意。概括《喜雨亭记》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比较《喜雨亭记》与《醉翁亭记》在主题思想上的相同之处。
附:
《喜雨亭记》节选
苏轼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③,始治④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⑤于岐山之阳,其占⑥为有年⑦。既而弥⑧月不雨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⑩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 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 成。
注释:
①志:记。
②扶风: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
③明年:第二年。
④治:修建。
⑤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
⑥占:占卜。
⑦有年:指丰收。
⑧弥:整、满。
⑨雨:下雨。
⑩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
忭(biàn):高兴,快乐。
适:恰巧。
【答案示例】
《喜雨亭记》记叙了凤翔地区久旱逢雨,人们喜悦庆祝,恰好苏轼所建的亭新落成,便命名为“喜雨亭”的事情经过。文中的苏轼勤政爱民,关心百姓和农事,与民同喜雨的到来。这与《醉翁亭记》中反映出的“与民同乐”主题思想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