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1·基础知识
【作业1】语言文字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镶嵌( ) 滞笨( ) 阴翳( ) 骷髅( )
攥着( ) 伛偻( ) 惶恐( ) 愧怍( )
自矜( ) 睨( ) 矢( ) 颔( )
酌( ) 杓( ) 沥之( ) 忿然( )
憎恶( ) 絮说( ) 颈子( ) 惶急( )
大抵( ) 惊骇( ) 掳去( ) 灸疮( )
诘问( ) 霹雳( ) 震悚( ) 画舫( )
孤孀( ) 粗拙( ) 珠玑( ) 淡薄( )
2.根据拼音写汉字填词。
①自jīn( ) ②fèn然( )
③zāo糕( ) ④大tíng广众( )
⑤qiào( ) ⑥shǎng午( )
⑦烦zào( ) ⑧ yì( )
⑨微不足dào( ) ⑩但微hàn之( )
头lú( ) chá( )
言外之yì( ) 门kǎn( )
3.文学常识填空。
(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 (体裁)集《 》。本文作者鲁迅,原名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作者第一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2)《老王》的作者是 ,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 ,96岁成书 。
(3)《台阶》的作者是 ,1986年发表处女作 。作品《小学老师》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 获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他是电视连续剧的编剧之一。
(4)《卖油翁》作者 ,字永叔,晚号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之一。
4.根据课内所学,完成下列填空。
(1)《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抓住 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淳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2)《老王》中,文章以 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 、 的“老王”形象。
5.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释担而立( )
(2)尝射于家圃( )
(3)以钱覆其口( )
(4)但手熟尔( )
(5)徐以杓酌油( )
(6)但微颔之( )
(7)以此自矜( )
(8)徐以杓酌油( )
【评价量表】
设计目的 评价指标 水平
能够自主预习,借助字典等工具正确书写并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掌握课文相关基本文学常识。 优秀 良好 合格
注音准确,书写规范。
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
准确识记文学常识
总体评价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 xiāng qiàn zhì yì kū lóu zuàn yǔ lǚ huánɡ zuò jīn nì shǐ hàn zhuó sháo lì fèn zēng xù jǐng huáng dǐ hài lǔ jiǔ jié pī sǒng fǎng shuāng zhuō jī bó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镶嵌——xiāng qiàn:指将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中,使二者固定,也指以物嵌入,作为装饰;
滞——zhì。滞笨:形容人行动迟缓或者思考迟钝;
翳——yì。阴翳:含义是阴霾,枝叶繁茂成荫,树阴;
骷髅——kū lóu:指干枯无肉的死人的全副骨骼或颅骨;
攥——zuàn。攥着:指(用手)紧紧握着,拿着;
伛偻——yǔlǚ:即腰背弯曲;
惶——huánɡ。惶恐:惶惧惊恐;
怍——zuò。愧怍:指惭愧,羞愧,引申为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
矜——jīn。自矜:自我夸耀;
睨——nì:斜着眼看;
矢——shǐ:箭;
颔——hàn:点头;
酌——zhuó:倒;
杓——sháo:同“勺”,勺子;
沥——lì。沥之:下滴(进葫芦里);
忿——fèn。忿然:生气地样子;
憎——zēng。憎恶:憎恨;厌恶;
絮——xù。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颈——jǐng。颈子:脖子;
惶——huáng。惶急:形容惊慌急迫;
抵——dǐ。大抵:大多数,大都;大概,大体;
骇——hài。惊骇:惊慌害怕;
掳——lǔ。掳去:抓走,带走;
灸——jiǔ。灸疮:灸疗留下的疮口;
诘——jié。诘问:追问;质问;
霹——pī。霹雳: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发生于云层与地面之间,引发巨大的响声,危害人畜、建筑物等。现多形容突然发生的、带给人巨大打击的事件;
悚——sǒng。震悚:震惊惶恐;
舫——fǎng。画舫:指装饰漂亮、美丽的游船,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孀——shuāng。孤孀:寡妇;
拙——zhuō。粗拙:粗疏拙劣,不精美;
玑——jī。珠玑:珠子,比喻优美的文章或词句;
薄——bó。淡薄:稀薄,不浓;冷淡,不亲密。
2. 矜 忿 糟 庭 撬 晌 躁 翳 道 颔 颅 茬 意
槛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jīn——矜。自矜:自夸;自尊自大;
fèn——忿。忿然:指气愤的样子;
zāo——糟。糟糕:指事情、情况很坏;
tíng——庭。大庭广众:指人多的公开场合;
qiào——撬:把棍棒或刀、锥等的一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或压)另一头;
shǎng——晌。晌午:指白天十二点左右的一段时间;
zào——躁。烦躁:烦闷急躁;
yì——翳:白翳,眼球上生的障蔽视线的白膜;
dào——道。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hàn——颔。但微颔之:只是微微点点头;
lú——颅。头颅:脑袋;
chá——茬:指提到的事情或人家刚说完的话;
yì——意。言外之意:话里没有明说的本意;
kǎn——槛。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比喻标准或条件。
3. 散文 朝花夕拾 周树人 狂人日记 杨绛 《我们仨》 《走到人生边上》 李森祥 《半个月亮爬上来》 《天下粮仓》 欧阳修 六一居士 唐宋八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
(1)《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2)《老王》的作者是杨绛。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2006年,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 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
(3)《台阶》作者是李森祥,当代作家,现主要从事电视剧编剧工作。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其中,《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天下粮仓》是李森祥参与策划的一个剧本,当年在央视热播时,曾创下了10.6的收视率。获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4)《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4. 阿长 “我”与老王的交往 心地善良 老实厚道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和赏析。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鲁迅写这篇散文,精选了几个极富表现力的情节和细节,集中展示了阿长作为一个女佣人在周家的位置和她淳朴、热心、粗俗、迷信的性格特征,表现了鲁迅对她深厚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5. (1)放下 (2)曾经 (3) 盖 (4)罢了 (5) 慢慢地 (6) 点头 (7) 自夸 (8) 指倒油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释”古今异义,“放下”。“尝”是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只有一种意思,即为“曾经”。“尔”在句中是通假字,通“耳”,罢了的意思。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