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7.1《短歌行》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7.1《短歌行》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3 20:3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短歌行
曹操
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英雄辈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
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也有人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外定武功”,统一中国北方;“内兴文学”,开创建安文学。他,集“英雄”“枭雄”“奸雄”于一身。(强横而有野心之人)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
“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

诵读全诗,读准字音。
任务活动一
读准字音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jīn
yōu
duō
qie


读准字音
问题1:寻找诗眼
问题2:忧从何来?
问题3: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忧愁的?
(情感)
(手法)
任务活动二
整体感知
诗眼: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第一次: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第二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第三次: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一)寻找诗眼
整体感知
①人生苦短。
②贤才难得。
③功业未成。
(二)忧从何来
整体感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作者运用怎样修辞的手法?
一忧
——人生苦短
①比喻。“朝露”存在的时间短暂,诗人将人生比作“朝露”,抒发了人生有限、生命易逝的感慨。
②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
③设问,自问自答,突出心中的苦闷。
何为“借代“
定义: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了船;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何为“借代“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这里是用古代兵器“干戈”来代指战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思念情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这原是一首情诗,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君 贤才
思慕贤才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求 贤 若 渴
用典
二忧
—— 贤才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郑风·子矜》,用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的期待贤士的到来,求贤若渴,日夜思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用 典
作用:①表情达意含蓄委婉。
②语言风格:古朴典雅、简洁凝练。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事典、语典)。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 小雅 鹿鸣》。《小雅 鹿鸣》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礼遇贤才
用典
二忧
—— 贤才难得
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将贤才比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比兴
二忧
—— 贤才难得

即“国风”,“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和屈原《离骚》并称“风骚”,后泛指文学。

“雅”是京城地区的正乐,即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风、雅、颂是诗的分类,“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赋”“比”“兴”和“风”“雅”“颂”被合称为“《诗经》六义”。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铺陈直叙、排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词也”(触景生情)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比”与“兴”常常连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关关鸣叫的雎鸠起兴,象征异性间的爱慕,以表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和白露的起兴,描绘出了一个朦胧浪漫的美好环境,从而引起心心念念的人。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求贤若渴: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比兴
三忧
—— 功业未成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管子形解》
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与前文忧人才不够用照应)
用典
三忧
—— 功业未成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史记·鲁周公世家》有这样的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忧恐失天下之贤人。”
用典,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也委婉地流露出其建功立业的雄心。(志在天下)
用典
三忧
—— 功业未成

全诗着眼点:

全诗落脚点:
贤才
功业
一统天下
悲凉
激昂
时间
正因为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请指出《短歌行》中运用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典故 作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思慕。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句子,表达自己招纳贤才的热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化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
除了用典,《短歌行》一诗还用到了比兴手法。请找出诗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贤才如高空中的明月,朗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出诗人求贤若渴心情。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贤才越多越好,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襟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注释】当:“对”的意思。 几何:多少。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
慨当以慷:即“慷慨”,情绪激昂。 当以,没有实义。 何以:以何,用什么(宾前)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代指酒。
【翻译】(我)饮酒听歌,感叹人生有多少时间!生命如同早上的露水易逝,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心中的忧思令人难忘。用什么东西来解除忧愁?只有美酒(才能让我解脱)。
读懂课文
读懂课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注释】青:黑色。古代青指黑颜色。子:对对方的尊称。衿:衣服的交领。悠悠:长远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但:只。沉吟: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苹:艾蒿。
【翻译】年轻的贤才呀,我长久地思念你们。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思念倾慕到如今。鹿儿呦呦鸣叫,它们在呼唤同伴采食田野里的艾蒿。如果我有八方好宾朋,我将奏瑟吹笙热烈欢迎。
读懂课文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注释】掇:拾取,摘取。一说同“辍”,停止。 中:内心。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枉:枉驾。用:以。 存:问候,探望 。 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 讌:同“宴”。
【翻译】人才光耀如明月,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忧伤不觉起于内心,久久难以排遣。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久别重逢,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读懂课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匝:周、圈。 厌:满足。 吐哺:吐出嘴里的食物。
【翻译】明月朗朗星稀落,乌鸦向南高飞起。彷徨失意绕树三周,不知可以依靠哪根树枝?高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度,大海不会满足自己的深度。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英才人心归服。
总结归纳
人生苦短(忧)
贤才难得(忧)
功业未成(忧)
一统天下(志)
忧愁
激昂
高昂激越、悲凉苍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