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思维过程,点亮思维火花------《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
1、识记“吾、弗、夫”3个生字,会写“矛、盾、誉、吾”4个生字。
2、背诵课文。发展型学习任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推测“誉、弗、应”的意思,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走进人物内心,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学习重点)5、联系人物语言把“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说清楚。(学习难点)拓展型学习任务:6、阅读《韩非子》中小古文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初始思维。同学们,请关注到第六单元单元主题。课件出示:思维的火花。(学生齐读)今天我们就走进文言版《自相矛盾》中人物的内心,开启咱们今天的思维之旅。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自相矛盾》节选自《韩非子·难一》,作者就是韩非。出示图片,理解“矛”和“盾”。请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写好这两个生字吧。(板书:矛,盾。指导书写)齐读课题。
二、初读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运用方法,读准字音,理解意思,读好句子。
(1)关注同音字“鬻”和“誉”,“弗”和“夫”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学生运用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猜测字义,理解句义。尝试断句,读好句子。
(2)通过补充词语的方式理解意思。你能在文中找到这样的字吗 (固——坚固利——锋利)
2、据意朗读,读对节奏,读出韵味。
(1)出示长句子“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学生先读,“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说出这样读的理由。老师指导,“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它的后面要有停顿。“与”连接矛和盾,它的前后也要有停顿。学生齐读。读出节奏还不够,还要读出韵味来。我们在断句停顿的地方声音稍微拖长,做到音断气不断,文言文的味道也就更浓了。“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学生齐读。
(2)出示句子“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学生读,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好“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并读出韵味。学生齐读。
(3)教师总结;看来,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理解了文意,的确是读好文言文的关键。
三、聚焦人物内心,关注思维。
理解了文意,读好句子,仅仅是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只有走进人物内心,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才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相机板书:读、思
1、角色扮演,读好楚人的话。说着,我们便来到了繁华热闹的楚国集市。瞧,这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听,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我们的楚人在哪里呢?是的,他也站在那儿大声招揽生意呢。(课件出示画面背景)。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他是怎么吆喝的?(边叫边夸)谁来学一学?请所有同学起立,你们现在就是站在楚国大街上高声叫买的楚人,书为盾,笔为矛,同桌两个楚人面对面,先用文中的话吆喝,在用自己的话吆喝,快快吆喝起来吧。课件出示背景画面。学生自由读,老师适时范读。学生齐读。全体请坐。
2、聚焦楚人内心。
(1)课件出示表格。在这里,我想请问楚人了,您在卖矛和盾前,和卖矛和盾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并诵读。找一位学生上台。你是怎么吆喝的的?你先夸自己的(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接着又夸自己的(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相机板书:坚莫能陷;利无不陷
(2)你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找学生问,您人买吗 为什么?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找学生分别以小孩,老人,年轻人的不同口吻问道其中就有一位围观的路人这样问道:“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课件出示句子。
(3)在围观路人质问后,这个楚国人什么反应?学生用一个词语形容(哑口无言张口结舌目瞪口呆)
(4)再问台上的楚人:请问楚人您在被路人质问后,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由此,文中这样写:“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齐读。
3、聚焦路人内心楚人为何弗能应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究竟会怎么样呢 现在我们就走进路人的内心,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完成你们手中的表格。完成之后,每小组选出你们组的分析汇报员,到台上来给同学们分析汇报。课件出示表格。
(1)学生完成表格,请一位汇报员上台投影表格并做分析汇报。
(2)有不同看法想法的小组吗?
(3)课件出示。是的,最后无论出现那种情况,都与楚人说的话相冲突。所以,其人弗能应也。学生再次齐读这句话。
(4)这时候,你想对楚人说些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四、引发议论,揭示道理
楚人啊楚人,他夸自己的矛和盾本身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他却忽略了矛和盾之间的对立关系,言过其实反而进退两难。由此韩非子引发这样的议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学生读。相机板书:议。韩非子这样讲明道理劝告楚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学生读。相机板书:不可同世而立。现在我们就应该明白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这也是韩非子带给我们的大智慧呀。相机板书:照
五、朗读课文,讲故事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人物的内心,相信再次朗读一定会更加入情入境。师生配乐读。伴着悠扬的古韵再读一遍。男女生读
2、讲故事。这样精彩的故事,这样发人深省的道理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吗〔课件出示讲故事评价标准〕如果你能把故事讲完整,可以得一颗星。如果再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就可以得两颗星。如果你讲故事时再加上神态、表情、语气的变化,就可以得三颗星。下面同桌之间互相先讲一讲吧。呆会儿请同学上台来讲。
3、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讲故事。
4、分别请两位同学上台讲故事,并给予评价。
六、背诵课文。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读文言文更是启迪智慧,传承精神。下面请同学们双手捧书,大声朗读,争取背诵下来。课件出示课文页。
2、个别学生看提示背诵。
3、一起背诵,让经典永流传。(配乐)
七、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本节课推荐阅读书目《韩非子》。
八、布置作业。请把今天课堂上的故事带回家,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一听。
九、板书设计
读 思 议 照
自相矛盾
盾 矛
坚 莫能陷 利 无不陷
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课后反思
《自相矛盾》是一篇文言体的寓言故事。文言体对小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好在学生对学习寓言故事的兴趣比较浓厚。本堂课中,我尝试着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决定把教学重点放在“读”上,优化读的过程,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读懂字意,读懂句意,读懂课文,读进人物内心。真正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一、初读课文,读出节奏。学习新课之前,老师领着学生充分预习,就是读熟课文。教师先示范朗读,抑扬顿挫的朗读把学生带入到文言文的情景之中。然后学生自由读,再由借助注释等方法边读边理解字意,句意,试着把需要停顿的地方读好,把课文读熟练,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学习新课时,因为有了充分的预习,学生学习非常轻松,满满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继而引导学生读准两组同音字字音,理解字意,句意。读好停顿,读出节奏,读好长句子,读出韵味。
二、再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抓住楚国人说的两句话,读进楚人内心。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句义的强化上面,使学生对这两个句子有深刻印象。为达到这个目的,让学生扮演楚人的角色吆喝吆喝,表演出“夸耀”的神情。先用文中楚人的话吆喝吆喝,“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吆喝吆喝。通过反复呈现句子,在反复读与说的过程中,强化认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走进人物内心,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围观路人的一句话是《自相矛盾》的中心问话“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走进路人内心。在引导读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又会怎么问呢?学生进入文本,身临其境。学生理解的视角不同,读书的语气也就不同。课堂上应该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诵读课文,讲故事。
教师范读,男女生读,学生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寓意,领略文言文的韵律美,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回顾整节课,收获成功的同时还是存有遗憾。在讲故事环节,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的把故事讲下来。学生感到有些困难,主要表现在学生知道仅就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文,其他的不知如何表达,也不能流畅表达。由于时间问题,学生说话表达的时间不够宽裕。课下我将会好好琢磨这个环节,让孩子表达尽兴,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