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卷 吉林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卷 吉林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4 08:2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默写(6分)
1.请在相应的田字格或横线上端正书写正确答案,或在括号中填写相应选项。
(1)   ,便引诗情到碧霄。
(2)   ,却话巴山夜雨时。
(3)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用“   ,   ”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志愿。
(4)《潼关》中,谭嗣同用“   ,   ”两句表现了自己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二、语段阅读(7分 )
某同学分享的是《猫》的相关内容,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①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甲】
②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③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乙】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④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2.对文段中画线句的赏析和解读,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①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畏罪潜逃”一词将小猫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对于这只猫自以为是的怀疑,也为后文“我”的后悔愧疚埋下伏笔。
B.②句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小猫还不知自己被冤枉的从容悠闲的神态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好像还吃着什么”是“我”愤怒下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之一。
C.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这只“不能说话辩斥的动物”比作“针”,写出了“我”悔恨、遗憾之深。
D.④句通过与前两只小猫亡失时的心情作比较,突出了第三只小猫的死亡带给“我”的伤心和难过的情绪更加深刻。
3.文段【甲】【乙】两处标点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三、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种菊吟
[宋]金朋说
众卉竞春妍,
芬芳无彼此。
霜寒摇落时,
独秀何如①尔。
[注]①何如:怎么样,用反问语气表示胜过。
4.由岑参诗句中“九日”“    ”等词,可见诗人是在    节写的。(2分)
5.两首诗都写到菊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①,见巨蛇②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③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④,攧⑤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①觇(chān):察看。②围:此处指蛇的身围。③殊:完全。④以剌刀攫其者: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在割蛇的头 ⑤攧(diān):同“颠”,摔。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一狼径去 另辟蹊径 B.屠暴起 暴跳如雷
C.意暇甚 目不暇接 D.乃悟前狼假寐 夜不能寐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②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8.下面对甲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有希望。
D.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一御狼一惧狼一杀狼。
9.面对强大而凶残的对手,屠户和螳螂最后能获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内容具体分析。(5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动物的忧伤
[苏联]谢尔盖耶夫
①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呢?
②人们长期以来就知道,不光只是人才有感情,动物也有。例如:雌天鹅死了,雄天鹅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悲痛;如果把小狗从母狗身边拿走,母狗就会恼怒;受到宠爱的狗对主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主人不在家,它就显得闷闷不乐,盼望主人早点儿归来。在米兰,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有一只狗十二年如一日,每天都到火车站去接它的主人,但它的主人早就死掉了。它每一次到火车站去,都要在那里耐心等待,一直要等到火车进站,等到乘务员全部离开火车站,它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垂着头,怏怏不乐地往回走。
③对人来说,孤独和寂寞是一种可怕的折磨。有许多人都知道鲁滨逊的故事,鲁滨逊在一个孤岛上经受了长时间的折磨。这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而言,都是难以忍受的。甚至有些人曾由于过度寂寞而患精神病。这并不奇怪,因为人有社会性。
④至于动物,因为它们处于原始的群居状态,寂寞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当原始生物离开“集体”以后,它们会感到非常难过。有许多动物被关进笼子以后,它们就会感到很忧郁、很孤独,因而它们很快就会死去。但是,如果你把很多只相同的鸟放进同一个笼子里喂养,它们就会生活得很快活。
⑤有很多鱼觉得跟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一种安慰。猴子也喜欢把我们人当成它们的兄弟。这种动物有些古怪,它跟我们人很合得来,即使不跟它们的同类在一起,也能生活得很好。
⑥寂寞对于低级动物来说就更难忍受了,因为我们人是无法和它们在一起的。有些小鸟,如戴菊鸟和长尾巴山雀就喜欢群居。把一条鲱鱼单独放在水族箱里,只几天的时间它就会因为孤独而死。这并不是因为它想回到大海里去而又回不去气死的(过去人们就是这样想的),而是由于没有其他鲱鱼的陪伴而死的。
⑦有些昆虫没有同类的陪伴也会死亡。在欧洲,变蛾子的毛虫(它是林业的一大灾害)就是群居生长的。它们一个个紧挨着,排成长长的纵队,从这根树枝爬到另一根树枝,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它们所到之处,一切绿色的树叶都会被吃得精光。但是,爬在后面的毛虫如果跟不上队伍而迷了路,就一定会死亡。当它知道自己掉队以后,它就感到垂头丧气,从此萎靡不振。它的食欲消失,代谢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长为成虫。但是,如果让它隔着玻璃看见它的毛虫朋友(哪怕只是一个毛虫的模型),它的情绪马上就会好起来,代谢也就会恢复。
⑧这种社会性昆虫还有蜜蜂、蚂蚁和白蚁。在孤独的环境里,它们根本就不能活。只要它们单独在一起,或者有时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们就会不吃不喝,很快死亡。只有等到它们的伙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们的某些机能开始恢复。蚂蚁和蜜蜂的伙伴不能少于25个,如果少于25个,这些习惯于正常群居的动物就会感到非常忧伤。
10.认真阅读本文,说说动物忧伤的原因有哪些。(3分)
11.仔细阅读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其作用。(3分)
12.第⑦段中加点词语“有些”有什么作用?(2分)
13.读了本文后,你一定对动物有了别样的情感吧,请以“善待动物”为主题,拟一则公益广告。(语言简洁、生动,不得超过25个字)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神秘的大黄猫
①母亲正操起扁担要劈我,却突然惊喜地叫道:“是他莲姨吧?他莲姨吧!”
②我好奇地停下逃命般的脚步,回头看,母亲已站在远处的大路边,抓着一位妇人的手兴奋地喊着我:“国子,过来,叫你莲姨。”母亲从来没这么和我说过话,嘴里像含了蜜。我犹豫着,因为我把两桶水挑泼了,母亲刚才没劈到我,现在是不是想把我诓过去劈?“来呀国子,你莲姨,还有弓子,你们小时候在外婆家玩得可好呢。”母亲拉着妇人身旁一个和我差不多高的孩子,极力向我献殷勤。
③我突然意识到母亲是要留这位莲姨在我家吃饭,于是走过去。莲姨快步迎上来,气喘吁吁:“呀!国子,都这么高啦……”“国子,把弓子肩上的袋子接下来,背家去。”母亲一边吩咐我,一边弯腰挑莲姨刚放下的担子。
④“翠姐,我家也不远了,不去,不去你家……”莲姨阻止母亲挑她的担子。“就你见外!都吃饭时间了,都到我家门口了,你走啊!走了就不是姐妹!”母亲气冲冲地推开莲姨挑起担子,“我晓得,你每次赶集都绕着我家走,生怕喝我一口水。今天要不是你挑着担子,小路不好走,你又绕过去了……”母亲的语气很不满,但脸上含笑。“哪里哪里哟翠姐,我是穷忙,家里丢不开……”莲姨跟着,也笑着。
⑤弓子一口气灌下我家两大碗井水后,坐在门口,低着头,不和我说话。我也没心情和他说话,只琢磨着母亲今天会烧什么好菜招待客人:肉,家里没有,但菜里的香油一定会倒得多。想到这,我就激动起来,但又不能把激动表现出来,不然下午等客人一走,母亲轻则又要骂我没出息,重则又要用扁担劈我,顺带着把刚才没有劈的也劈了。“每次客人走后我就要倒霉,今天要出出她的丑。”我在心里给自己定下对付母亲的基调。
⑥“他莲姨,你坐会儿,我出去抱些柴草。”母亲说着就走出院子。我心里一笑,母亲又开始装了:灶边柴草满满的,哪里还要再抱?不过是干那种事罢了。我有了主意。
⑦我坐在门口弓子的对面,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答着莲姨热情的问话,眼睛不时地瞟向身后。“谁!干什么!”我突然的大叫吓得莲姨和弓子猴子般地蹿起来,更吓得身后的母亲大跳。“想死啊你!”看到莲姨,母亲的声音又立即柔和起来,“他莲姨你看,我家这调皮的东西……母亲捡起被我吓得掉在地上的一块腊肉,放到窗台上。“一样的,我家这东西更调皮,更调皮……”莲姨笑着,还轻轻揪了揪弓子的耳朵。弓子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们俩一笑,在院子里玩起来。
⑧不一会儿,母亲亲切地喊我进屋。我似乎忘了先前的不快,蹦蹦跳跳地跟着母亲进了厨房。母亲笑着关上门,却突然用胳膊将我的颈子死死一箍,手掌紧紧捂住我的嘴,另一只手似乎用尽全力拧我的屁股,眼珠子就要跳出来,声音低却异常凶狠:“拿出来!不然客人一走,我就要你命!”我疼得叫不出声,也不敢叫出声,只疑惑、无助地看着母亲。“肉,窗台上的肉,藏哪去了?”母亲的两只眼珠子恨不得要蹦出来砸死我。我急切地摇头,惨兮兮地看着母亲,泪水大滴大滴地滚落。
⑨“翠姐翠姐!大黄猫!一只大黄猫叼走了肉!”莲姨在门外急切地叫起来。母亲急忙丢开我,低声说句“不许哭”,就打开门和莲姨一起去追大黄猫。母亲和莲姨没有追回那块肉一那 块刚刚被母亲从邻家借来,并且当母亲做贼一般悄悄往窗台上放时还被我的恶作剧吓得要死的那块肉。这天的饭桌上虽然没有肉,但多放了香油的韭菜和白菜尤其香,我和弓子一人吃了三大碗饭。饭后,莲姨从后院上厕所回来,手里拿着一块肉,惊喜地对我母亲说:“翠姐,这块肉被大黄猫丢在了后院,还差点把我踩滑倒了。”母亲接过那块肉,看了看:“他莲姨,你这么帮我……”
莲姨他们走后,我见母亲看着那块肉直抹眼泪,就恨恨地说:“哼!大黄猫,下次让我碰上非打死不可……”“傻孩子,什么大黄猫?”母亲苦笑了笑,“大黄猫叼肉,哪有丢下的道理?哪有连一个牙印子都没在肉上留下的道理……”
十二岁的我,不懂母亲在说什么。
(文/张爱国)
14.(梳理故事情节)根据小说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分)
母亲邀请莲姨母子吃饭→①   →②   →肉失而复得。
15.分析人物形象)(1)勾画第⑧段中与母亲有关的主要细节,分析它们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并结合全文探究母亲有这种心理的原因。
(4分)
两个角度 主要细节 母亲心理 原因
“我”和莲姨都能感受到的 ① ② ④
只有“我”都能感受到的 箍、捂住、拧、跳、砸、声音低却异常凶狠 ③
16.结合全文,关注第⑨段和第⑩段加点词“急切”“惊喜",分析莲姨制造“大黄猫”假象的原因,并说说这个假象凸显了莲姨什么性格特征。
(2分)
17.(赏析叙事艺术)这篇小说以“十二岁的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六、名著导读(3分)
18.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名著选段填空。
(1分)
名著 选段 人物
《朝花夕拾》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西游记》 他圆睁凤眼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  
(2)悟空一怒之下大闹天宫,展现出他无畏的勇气和叛逆的精神。青年鲁迅则在愤怒痛苦中,选择了弃医从文,你对鲁迅先生当年的选择有怎样的了解?请结合《朝花夕拾》的阅读所得,谈谈你的看法。(1分)
(3)《镜花缘》和《猎人笔记》是七年级上册自主阅读推荐书目。请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选择其中的一本书写一段推荐语,要求简练概括,突出作品主要特点,50字左右。(1分)
七、综合性学习(10分)
19.学习本文后,班级准备开展关于狼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拟出了下面三个问题,请你帮忙完成。
(1)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成语,请写出几个来。(至少三个)(3分)
(2)这些成语在感彩上有什么相似点?
(3分)
(3)现代人赋予了“狼”很多新的意义,请在下面的两个例句中选择一个,分析句中“狼”的新意义。(4分)
例句:①嫁人要嫁灰太狼。
②生态保护主义提倡要“与狼共舞”。
八、写作题(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处处有惊喜:取得超出平常水平的成绩,是惊喜;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是惊喜;体会到一种真情,是惊喜;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发现,是惊喜……惊喜,源于坚持,源于智慧,源于热爱……
请以《惊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体自选(诗歌和戏剧除外);
②要写出真情实感;
③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晴空一鹤排云上
(2)何当共剪西窗烛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鹤 、 剪 、 哀 、 戍、潼 ”
故答案为:⑴ 晴空一鹤排云上 ⑵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⑶ 僵卧孤村不自哀 , 尚思为国戍轮台 ⑷ 河流大野犹嫌束 , 山入潼关不解平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2.【答案】C
3.B
【知识点】句号;冒号;猫;比喻;拟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2.ABD正确。C.联系“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的内容可知,作者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强调了“针”,体现了作者对于自己冤枉了一只不会说话的猫的自责以及无限的懊悔;故选。
故答案为:C
3.甲处,联系“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的内可知,引文的句子是完整的,而且被独立使用,句号应在引号的里面;乙处,联系“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的内容可知,本句表达出作者对于自己冤枉了一只不会说话的猫的自责以及无限的懊悔之情,情感强烈,应使用感叹号。故选B。
故答案为:B
4.【答案】登高;重阳
5.岑诗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寂寞盛开之状,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金诗通过菊花与百花的对比,表达了对菊花不畏寒霜傲然独秀品性的赞美。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因此从诗中的“登高”“菊”等词语可以知道这首诗写了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
故答案为: 登高 ; 重阳
5.本题考查对诗词思想感情的掌握。《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从内容上看,诗人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百姓疾苦的关切。《种菊吟》通过菊花和百花的对比,表达作者对菊花傲立风霜,高风亮节的赞美。
故答案为: 岑诗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寂寞盛开之状,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金诗通过菊花与百花的对比,表达了对菊花不畏寒霜傲然独秀品性的赞美。
6.【答案】D
7.①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②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8.B
9.①勇于斗争。“屠暴起”“屠自后断其股”说明屠户在认清形势后果断出击;“攧不可去”则说明螳螂在斗争中勇敢无畏。②善于斗争。“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说明屠户能够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出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说明螳螂占据了有利位置,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极具智慧。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狼;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
(2)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句子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把关键字词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3)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文本的内容、主题、重点语句、写法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分析、甄别、判断、选择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很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害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螳螂捕蛇
一个姓张的人,偶尔在山谷中行走,听到山崖上发出很大的响声。他找到一小路攀上去,偷偷地看。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颠倒扑打,尾巴乱打柳树,柳枝劈劈啪啪纷纷地落下来。看那翻转跌倒的样子,好似有什么东西制住了它。但是细细一看,并没什么东西。他感到疑惑不解。慢慢地向前靠进几步,就看见一只螳螂紧紧地伏在蛇的头顶,用它那刀似的前爪,撕抓蛇头。蛇竭力摔动着头,想把螳螂摔下来,但总也摔不掉。过了好半天,蛇终于死了,它头顶的皮肉,早被撕裂开了。
6.A径直/小路。
B突然/暴躁。
C悠闲/悠闲。
D睡觉。
故答案为:D
7. ①股:大腿;毙:杀死。
②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变诈:欺骗手段。
故答案为:①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②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8.A.“先作让步”理解不正确,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的害怕与侥幸心理。
D.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故答案为:B。
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狼》一文写的是屠户与狼之间的斗争,起初,屠户一味地妥协、退让,狼却得寸进尺。后来,屠户先是占据有利的地形,然后抓住时机,“暴起”“以刀劈狼首”“自后断其股”,取得最后的胜利。由此可见,屠户是因为他的果断、勇敢和智慧取得最后的胜利。《螳螂捕蛇》中的蛇形体巨大,螳螂形体小,但是它“据顶上,以刺刀攫其者,攧不可去”,表现螳螂取胜一是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二是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理解了这些,二者的共同点也就显而易见了:一是勇敢;二是有智慧,善于智取。
故答案为:①勇于斗争。“屠暴起”“屠自后断其股”说明屠户在认清形势后果断出击;“攧不可去”则说明螳螂在斗争中勇敢无畏。②善于斗争。“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说明屠户能够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出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说明螳螂占据了有利位置,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极具智慧。
10.【答案】没有同伴的陪伴;与“集体”分离。
11.作者以米兰一只狗十二年如一日,每天都到火车站去接它已经去世的主人的事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动物也有感情。
12.“有些”从范围上进行了限制,说明没有同类的陪伴会死亡的昆虫只是所有昆虫中的一部分。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示例一)动物——人类的朋友。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示例二)生命源于热爱,动物会因您的呵护焕发生命光彩。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说明文中描写等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事理性说明文;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14.【答案】母亲去邻居家借腊肉招待莲姨母子;莲姨假称肉被大黄猫叼走
15.①亲切地喊“我”进屋,笑着关上门;②不想让莲姨看出异样;③发现肉丢后的着急与痛心;④自家生活窘迫,又想热情地款待莲姨
16.莲姨知道“我”家生活窘迫,不想给“我”家增加负担,所以才会制造“大黄猫”假象。从中可以看出莲姨的温暖体贴、善解人意。
17.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以未成年人的视角诠释母亲的热情真挚和莲姨的善良体贴,虽然十二岁的“我”还不理解两人之间的感情,但两人美好的形象与真挚的情谊却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记叙人称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⑷本题考查记叙文中人称的变化。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选择使用哪一种人称完全取决于作者表达感情的需要。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第三人称直接、客观。
14.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需通读全文,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来概括。本文共写了4个情节。第1-4段写 母亲邀请莲姨母子吃饭;第5-7段写母亲去邻居家借腊肉招待莲姨母子;第8-9段写 莲姨假称肉被大黄猫叼走;第10-12段写肉失而复得。题目已给出第一和第四个情节,据此补充中间两个情节即可。
故答案为: ①母亲去邻居家借腊肉招待莲姨母子 ; ②莲姨假称肉被大黄猫叼走
1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①处可阅读第⑧段可知,从“我”和莲姨都能感受到的这个角度分析,与母亲有关的主要细节,主要是母亲发现腊肉不见了怀疑是“我” 拿走,但她怕莲姨察觉,有意关上厨房门之前的细节部分:“母亲亲切地喊我进屋”“母亲笑着关.上门”。②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想让莲姨知道腊肉丢失,不想让莲姨看到自己打骂孩子,不想让莲姨知道家里生活窘迫。③处母亲对“我”又“箍”又“捂住”打“我”还不让发声,非常凶狠是因为她发现借来的腊肉丢失,母亲非常着急,她有意招待姐妹却突然要丢丑,母亲对我在关键时刻不懂事,不理解体谅她的难处很痛心。④母亲关门]教训“我”的原因是她和莲姨姐妹情深,多少年都没有机会表达情意,此次遇到是真心情意想热情招待姐妹的,但家里窘迫,借来的腊肉突然丢失,她不想让莲姨知道自己的难处。据此分析解答。
故答案为: ①亲切地喊“我”进屋,笑着关上门;②不想让莲姨看出异样;③发现肉丢后的着急与痛心;④自家生活窘迫,又想热情地款待莲姨
1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阅读第⑨段和第⑥段内容,可知莲姨温暖体贴、善解人意。她知道“我”家生活困难,多年来路过“我”家从不打扰;这次来“我”家看到母亲单独把我关进厨房,察觉腊肉丢失,她不想让我母亲为难,故意假说大黄猫叼走腊肉,“在门外急切地喊叫”;“饭后,莲姨从后院上厕所回来,手里拿着一块肉,惊喜地对我母亲说:‘ 翠姐,这块肉被大黄猫丢在了后院,还差点把我踩滑倒了’”。她以这样特殊的方式帮助“我”家,维护了我母亲的自尊,可谓温暖体贴,善解人意。
故答案为: 莲姨知道“我”家生活窘迫,不想给“我”家增加负担,所以才会制造“大黄猫”假象。从中可以看出莲姨的温暖体贴、善解人意。
17.本题考查第一人称描写的作用。结合文本具体解答小说以“十二岁的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好处: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我”是事件的目击者和见证者,以“我”角度叙述故事,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母亲路遇莲姨母子,借腊肉招待他们的前前后后,娓娓道来,自然流畅,亲切真实;③便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文中家里生活窘迫但对母亲热情招待莲姨的不理解,自己想要让母亲出丑的心理活动都便于直接描写,这些心理活动侧面表现了母亲的热情真挚和莲姨的善良体贴,从一个孩子的眼里侧面展示了母亲和莲姨两人美好的形象与真挚的情谊,感人至深。
故答案为: 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以未成年人的视角诠释母亲的热情真挚和莲姨的善良体贴,虽然十二岁的“我”还不理解两人之间的感情,但两人美好的形象与真挚的情谊却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18.【答案】(1)藤野先生 ; 二郎神
(2)鲁迅弃医从文的两个原因一是讲义事件,二是看幻灯事件,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即唤醒民众的觉悟。因此他弃医从文就是要以笔为刀,以文章为药,解救麻木之国人。
(3)示例一:《镜花缘》讽刺现实辛 辣幽默,尊崇女性独树一帜;奇思妙想绚丽斑斓,古典才艺百科汇聚。(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主张男女平等的强烈愿望,夸张对比讽刺中彰显社会的世态炎凉。)示例二:《猎人笔记》自 然风光描写比肩《瓦尔登湖》,堪称十九世纪俄国自然风景与风俗长卷。(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的描绘,给读者以无限的美感和艺术享受,彰显作者对自然对人民的热爱。)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朝花夕拾》;《西游记》
【解析】(1)根据“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可知是藤野先生;根据“ 他圆睁凤眼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可知是二郎神。
(2)《朝花夕拾》中写道,1902年鲁迅在日本学习,日本同学写匿名信讽刺鲁迅,“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因此鲁迅感到自己受了难以忍受的莫大侮辱。这是匿名信事件。还在一次课堂上,教授播放了一部纪录片。播放的是在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抓到一个中国人,说他是俄国派来间谍,要枪毙他。刑罚的现场,站了一些中国人,他们对于这些事件已经麻木不仁。这是看电影事件。正是因为那时中国人们的愚弱、麻木,他才深深感到医学的药物只能缓解、救治病人的肉体痛苦,想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人民的精神,唤醒人民的意识。愤怒痛苦中鲁迅因此弃医从文,为了拯救人民群众的精神。人们觉醒了,中国就有改变的希望了。
(3)本题考查给名著写推荐语。解答此题要了解名著内容,语言简练,突出作品的主要特点。注意字数要求。如:《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妆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也在一定程度上讨论了妇女问题。作品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
故答案为:(1)藤野先生 ; 二郎神
(2)鲁迅弃医从文的两个原因一是讲义事件,二是看幻灯事件,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即唤醒民众的觉悟。因此他弃医从文就是要以笔为刀,以文章为药,解救麻木之国人。
(3)示例一:《镜花缘》讽刺现实辛 辣幽默,尊崇女性独树一帜;奇思妙想绚丽斑斓,古典才艺百科汇聚。(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主张男女平等的强烈愿望,夸张对比讽刺中彰显社会的世态炎凉。)示例二:《猎人笔记》自 然风光描写比肩《瓦尔登湖》,堪称十九世纪俄国自然风景与风俗长卷。(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的描绘,给读者以无限的美感和艺术享受,彰显作者对自然对人民的热爱。)
【点评】(1)此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识记的能力。文学名著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作者、情节等;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2)此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识记和相应的理解分析的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本题考查学生推荐名著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名著的有关知识(如作者、情节、人物等),再说清楚推荐的理由,如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主题深刻等。推荐时,注意语言语言要精练生动,有情感色彩 。
19.【答案】(1)狼吞虎咽、引狼入室、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等。
(2)关于狼的成语贬义居多。
(3)①灰太狼爱老婆绝对胜过爱自己,他有责任心,非常热爱劳动,聪明能干,有毅力。
②狼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我们应该和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⑴ 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成语的积累能力。关于狼的成语有很多,如“狼吞虎咽”“狼狈不堪”等,要注意保证字形书写的准确性。
⑵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感彩的把握。词语的感彩是指词语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带有赞扬、喜爱或贬斥、憎恶等感彩。关于狼的成语大多属于贬义词。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应该从“灰太狼”的优点入手分析。要从生态保护的角度以及狼的代表意义入手分析。
故答案为:⑴ 狼吞虎咽、引狼入室、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等。 ⑵ 关于狼的成语贬义居多。 ⑶ ①灰太狼爱老婆绝对胜过爱自己,他有责任心,非常热爱劳动,聪明能干,有毅力。
②狼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我们应该和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点评】⑴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时只要回顾以前所学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感彩,包含: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解答时依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20.【答案】参考例文:
惊喜
生活中,处处都有惊喜,意外的惊喜让我们热泪盈眶,让我们心情激动,让我们在枯燥的学习之余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感,我也有一件令我意外的惊喜的事。
“呤呤呤。”这一声清脆的下课铃宣告这漫长的月考终于结束了。同学们都急忙想与身边的同学对答案,可令我失望的是我的答案与他们的答案就是不一样,就是那么地与众不同!孤独的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如 我的心情一样阴暗,想起考试的种种失利,心情十分烦闷。到了家,母亲看出了我的心事也就没有再多问,可谁有能知道我内心我苦呢 或许只有天地吧!
转眼间,到了揭晓我成绩的时候,名知自己考不好的我,这一次却出奇地晚来到学校。到了教室,同学一张张微笑的面庞,和亲切的问候却并没有能将我的心结打开。终于,只见曹老师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脸上一脸严肃庄重的表情,让人看了便知我们考试没有考好,曹老师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说:”这一次我们月考没有考好!”“应该说的就是我吧!”我心想。一门又一门的试卷发了下来,看着试卷上一个个红勾,我那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可没想的是还有更大的surprise在后面等着我。
到了中午,曹老师来到教室,顺手从她的包里拿出一份排名表。这时,我正在悠闲地整理书包,曹老师说:“这一次的第一 名是***579分,第二名是李红578分。”这时,我感觉幸福得像花儿一样,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放学后我高兴的回家,这真是一次意外的惊喜。
曾听过基督教的这样一句禅言:每当有惊喜发生时,都是善良的安琪儿在为你祈祷。那一次我真的很幸运,我要让这意外的惊喜一直伴随着我,并且成为永恒。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题目分析】 材料要求以“惊喜”为题目进行写作。“惊喜”指“又惊又喜”,其中“惊”是指出乎意料的, “喜”是指愉悦欢畅的,因此内容应是既在意料之外的“惊”,又在情理之中的“喜”。从命题者意图看,记叙一件令自己(或他人)惊喜的事件,表达对“惊喜”这一情绪的看法,或有所肯定、有所否定,都是合乎题意要求的。
【提取立意】 写作文时,可以写别人面对面的“总有一次惊喜”,也可以写通过文章书籍影视作品中别人的“总有一次惊喜”,也可以是物的“总有一次惊喜” , 因为题目是“惊喜”,这是一种心理体验,所以文章中应该有相应的心理描写。表达方式:因为题目的关键是“声音”和“心灵”,所以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一定在文中占占据一定的篇幅。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