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第3章 物态变化 课后题含答案
人教第3章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一些
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 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
2、小明的玩具灯笼里的灯泡不亮了,爸爸检查后发现是电路板的线断了,于是爸爸用电烙铁把断开的电路重新焊接好,则焊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先熔化后凝固 C.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 B.在0至5 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4、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 )
A.豆腐冷缩而成的
B.豆腐膨胀而成的
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
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
5、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5℃。如果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6、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温度较高处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7、炎热的夏天,打开电风扇,就会感到凉爽一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风扇吹来的风是凉的
B.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水的蒸发,而汗水蒸发时要从身上吸收热量
C.电风扇吹来的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
D.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我们周围空气的热量,所以我们感到凉爽
8、寒冷的冬天,房间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往会结层冰花,这是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液化 B.升华 C.凝固 D.凝华
9、0 ℃的冰与0 ℃的水相比较( )
A.0 ℃的冰比0 ℃的水冷 B.0 ℃的水比0 ℃的冰冷
C.0 ℃的冰与0 ℃的水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比较
10、炎热的夏天,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 )
A.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柏油的硬度不够
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开始变软
D.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开始变软
11、寒冷的冬天,同学们进出教室时眼镜上容易起“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眼镜容易起“雾”
B.眼镜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眼镜起“雾”时镜片的温度比周围空气的高
D.眼镜起“雾”时水蒸气放出了热量
12、下列物态变化都吸热的是( )
A.熔化、汽化、升华 B.汽化、凝固、液化
C.凝固、液化、凝华 D.凝固、汽化、凝华
13、试按温度计的使用步骤,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为( )
a.观察温度计的示数;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估计被测物体温度;d.选取适当的温度计;e.取出温度计.
A.abcde B.dcbae C.cdbae D.dcabe
14、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萘、雪花、食盐 B.铁、玻璃、水晶
C.松香、蜡、沥青 D.沥青、海波、冰
15、刚从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这是因为( )
A.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逐渐散发
B.水的温度低,鸡蛋壳的温度高
C.鸡蛋壳不善于传热,使手发烫要一段时间
D.鸡蛋壳未干时,热水蒸发很快,吸收热量,使蛋壳温度不太高
16、把温度为-5℃的冰块放人盛有0℃的水的隔热容器中,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则( )
A.冰的质量增加 B.冰的质量减小
C.冰的质量不变 D.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17、在一些国家通用的温度标准为“华氏温标”,是波兰物理学家华伦海特于1724年创立的。与我们熟悉的“摄氏温标”不同的是,他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义为0华氏度,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义为32华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义为212华氏度,中间作180等分,每一份代表1华氏度,用符号下表示。根据以上信息,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式应为______,且在______℃时,华氏温度恰好与摄氏温度数值相同。
18、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19、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不能适应高温时,会出现体温升高、头痛、眩晕、恶心等中暑症状.在患者身上擦酒精可以缓解症状,其道理是:酒精__ __(填物态变化名称)要__ 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能为人体降温。
20、制作脱水蔬菜时,可将新鲜蔬菜放入冷冻柜内,使蔬菜中的水分 成冰,再放入低压环境中,冰直接 为水蒸气,从而脱去蔬菜中的水分(填物态变化名称)。
21、人体的正常体温一般是 ______ ℃。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______ ℃,测量范围是从______ ℃到______ ℃,现在的示数为______ ℃。______ 用体温计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选填“能”或“不能”).
22、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_______物质是晶体,熔点是_______,10分钟以后该物质处于______状态,2分钟以前该物质处于_____状态,2-10分钟之间该物质处于_____状态,而_______物质属于非晶体。
23、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__ 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 __(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 __ ℃,只有当__ __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三、实验探究题。
24、小明和小华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他们分别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由图乙可知,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 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两组同学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是 (回答出一条即可)。
(3)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此时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第3章 物态变化 课后题含答案
人教第3章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一些
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 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
【答案】A
2、小明的玩具灯笼里的灯泡不亮了,爸爸检查后发现是电路板的线断了,于是爸爸用电烙铁把断开的电路重新焊接好,则焊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先熔化后凝固 C.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答案】B
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 B.在0至5 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A
4、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 )
A.豆腐冷缩而成的
B.豆腐膨胀而成的
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
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
【答案】D
5、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5℃。如果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答案】C
6、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温度较高处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C
7、炎热的夏天,打开电风扇,就会感到凉爽一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风扇吹来的风是凉的
B.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水的蒸发,而汗水蒸发时要从身上吸收热量
C.电风扇吹来的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
D.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我们周围空气的热量,所以我们感到凉爽
【答案】B
8、寒冷的冬天,房间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往会结层冰花,这是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液化 B.升华 C.凝固 D.凝华
【答案】D
9、0 ℃的冰与0 ℃的水相比较( )
A.0 ℃的冰比0 ℃的水冷 B.0 ℃的水比0 ℃的冰冷
C.0 ℃的冰与0 ℃的水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比较
【答案】C
10、炎热的夏天,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 )
A.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柏油的硬度不够
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开始变软
D.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开始变软
【答案】D
11、寒冷的冬天,同学们进出教室时眼镜上容易起“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眼镜容易起“雾”
B.眼镜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眼镜起“雾”时镜片的温度比周围空气的高
D.眼镜起“雾”时水蒸气放出了热量
【答案】C
12、下列物态变化都吸热的是( )
A.熔化、汽化、升华 B.汽化、凝固、液化
C.凝固、液化、凝华 D.凝固、汽化、凝华
【答案】A
13、试按温度计的使用步骤,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为( )
a.观察温度计的示数;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估计被测物体温度;d.选取适当的温度计;e.取出温度计.
A.abcde B.dcbae C.cdbae D.dcabe
【答案】C
14、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萘、雪花、食盐 B.铁、玻璃、水晶
C.松香、蜡、沥青 D.沥青、海波、冰
【答案】A
15、刚从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这是因为( )
A.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逐渐散发
B.水的温度低,鸡蛋壳的温度高
C.鸡蛋壳不善于传热,使手发烫要一段时间
D.鸡蛋壳未干时,热水蒸发很快,吸收热量,使蛋壳温度不太高
【答案】D
16、把温度为-5℃的冰块放人盛有0℃的水的隔热容器中,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则( )
A.冰的质量增加 B.冰的质量减小
C.冰的质量不变 D.都有可能
【答案】A
二、填空题。
17、在一些国家通用的温度标准为“华氏温标”,是波兰物理学家华伦海特于1724年创立的。与我们熟悉的“摄氏温标”不同的是,他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义为0华氏度,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义为32华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义为212华氏度,中间作180等分,每一份代表1华氏度,用符号下表示。根据以上信息,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式应为______,且在______℃时,华氏温度恰好与摄氏温度数值相同。
【答案】 -40
18、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答案】凝固 放热 低
19、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不能适应高温时,会出现体温升高、头痛、眩晕、恶心等中暑症状.在患者身上擦酒精可以缓解症状,其道理是:酒精__ __(填物态变化名称)要__ 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能为人体降温。
【答案】汽化 吸收
20、制作脱水蔬菜时,可将新鲜蔬菜放入冷冻柜内,使蔬菜中的水分 成冰,再放入低压环境中,冰直接 为水蒸气,从而脱去蔬菜中的水分(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凝固;升华
21、人体的正常体温一般是 ______ ℃。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______ ℃,测量范围是从______ ℃到______ ℃,现在的示数为______ ℃。______ 用体温计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37 0.1 35 42 38.7 不能
22、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_______物质是晶体,熔点是_______,10分钟以后该物质处于______状态,2分钟以前该物质处于_____状态,2-10分钟之间该物质处于_____状态,而_______物质属于非晶体。
【答案】B 0℃ 液体 固体 固液共存 A
23、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__ 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 __(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 __ ℃,只有当__ __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答案】60 不会 60 醋全部汽化
三、实验探究题。
24、小明和小华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他们分别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由图乙可知,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 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两组同学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是 (回答出一条即可)。
(3)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此时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1)不变 (2)低于 水的质量不等(答案合理均可)
(3)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