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3 21:4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集 体 备 课 个性化备课
教学 目标 了解辛弃疾及时代背景 通过梳理、分析典故理解作者的情感
重点 难点 典故的内容及运用典故的作用 品重点词领悟作者情感
教学 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 过程 导入。 进入南宋,这个时间点特别重要,北宋向南宋的过渡,这一年份我已经强调过很多次了,是多少年?宋清、宋徽两宗被虏,更耻辱的是什么?整个宋王室的几千人就被牵在一根绳子上,然后被掳到这个北方,女的为婢,男的为奴,甚至被杀戮,这是奇耻大辱啊,整个王朝宗室贵族受到了侮辱,更凄惨的是百姓都无家可归了。不然就跟着皇帝到北边去,不行啊,就得南渡,然后偏安一隅。所以对于稍微有一点点爱国之心或者有归属之感的男性,他们总是认为这一块小地方,根本不是当时北宋的疆域,所以他们经常在北望,向北望。这个北主要是长江流域,淮河流域这一块,向北望,他们都渴望收复失地,因为他们觉得金铁骑下的这些生活,在他们的这个铁蹄下的,都是叫做移民,在沦陷区的这些老百姓,他们都渴望能够挥鞭北上。但是南宋统治者在被那个少数民族1寸1寸的往南追赶,南宋贵族中有苟活派,当中也有一些主战派。在南宋的文坛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渴望恢复中原失地的积极主战的文人,其中就包括辛弃疾,后边我们要学的周孝祥也是,还有就是借词去表达这种国土不再,悲愤的流亡和沦落之苦的李清照。 二、背景介绍 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这就是为什么南宋词中有很多是北望的作品。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辛弃疾,如果我没有记错,他一生总共是67年的生命,这67年的生命分为两节,大家简单写写。22岁时,他出生在这个金的铁蹄之下,金统治区,在山东。他的祖父其实是非常厉害的,但是在这金铁骑踏入中原的时候,很可惜他们那个地方成为沦陷区,他就当了金臣,也就叫仕金。也就做了二臣,其实这是耻辱。 第二个就是生擒叛徒张安国,22岁的辛弃疾做过起义军的领袖。南渡后的辛弃疾希望借助这个南宋王朝能够恢复中原,实现自己收复失地的愿望。可惜南渡之后,南宋朝廷整个是歌舞升平。人们都被麻醉在沉醉在所谓的繁荣昌盛当中,都已经不思进取了。因为我们知道你要说服朝廷收复中原,就得付出血的代价,会触碰到别人的利益。所以每个人都喜欢苟活,每个人都想要苟活。辛弃疾一再主战,可皇帝不想主战,于是就受到朝廷内其他人的排挤。这样的结果就是他被闲置,这一闲置就是20年,中间起起落落,调动37次。所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43年,43年前,他22岁的时候带着一帮家臣和他的朋友,然后一起南下,渴望建功立业。但是43年过去了,他实现他的愿望没有?没有。都快老死了,中间给了他几次希望,尤其是这一次,他63岁的时候,韩侂胄为了建功立业,为了受到重用,他本是主和派,为了获得一些人的支持,他用北伐做幌子笼络人心,提高自己威信。于是就启用了辛弃疾。但是启用辛弃疾以后,来了一个真正的主战派,就把这些假主战派给吓着了,于是又把他闲置。 所以写这首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时候,辛弃疾又被闲置了。两年以后,韩侂胄北伐果然失败。所以辛弃疾在词中提到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你只是为了自己树立威望,没有任何准备。所以韩侂胄就受到他应有的惩罚。 三、文本解读 下面,我们进入京口北固亭怀古,思考:辛弃疾在词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课文。 提示:词中一共用了几个典故?分别是哪些典故?作者用这些典故有什么用意? 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同桌的可以讨论。 为什么写孙权?为什么写刘裕?为什么写韩侂胄?为什么写佛狸祠?为什么要写廉颇?请关注典故本身的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和上下文思考。 大家都知道,咏史怀古词用典,写对方都是为了说自己。要不就是有相似,要不就是相反,这是一个思路问题,对不对?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在旁边批注出大概的意思。 我在阅读文章时,特别喜欢用番号,因为番号有个好处就是让我不遗漏要点。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标注番号可以让你的信息点更全面。而且我特别喜欢做的是合并同类项。我最开始勾勾勾,我会发现哪些事都说了一个意思。哪些说的是不同的意思?这个就是信息整合。 好了,下面请同学来回答:为什么要用孙权这个典故?词人想用他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自己也希望做孙权那样的英雄。 追问:孙权是什么样的英雄?他为什么一来就写孙权呢? 明确:他是渴望成为孙权这样的英雄,因为孙权他就在东吴,就在这一块儿,镇江这一块儿,他当然要想到和这地方水土有关的人。而且孙权当时三足鼎立的时候,他也是一方霸主啊,对不对?而且大家读过这首词,辛弃疾很喜欢孙权,大家一起来读《南乡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你看,他这样的英雄生个孩子都要像他。但是如果我渴望成为孙权那样的英雄,那我应该是千古江山,渴望成为英雄。但他用的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什么意思?除了表达对孙权的这种追慕以外,他还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是多么无奈啊。而且有一个词再往后读,特别的心酸。谁都改变不了,我们一块儿再来读一下,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哪个词?对啊,总,谁能改变啊?谁都没有办法改变。无奈啊,所以他借此表达对 英雄不再的慨叹。 接下来,为什么写刘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啊?同样是英雄,刘裕和孙权有什么不一样啊? 提示:刘裕的祖先移居京口,他在这里推翻东晋,做了皇帝。刘裕两次率领东晋军队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他现在和刘裕一样,刘裕也是在晚年的时候才做了皇帝,然后北伐,收复失地洛阳城。辛弃疾也想像刘裕一样北伐。 所以它就是有相关性,它才会用这个典故,这样说理解就比较简单了。 接下来说第三个典故。刘义隆。 学生回答。 教师提示。元嘉27年,刘义隆由于准备不足,草率出兵,又贪功冒进,大败而归。词人对草率出兵除了持反对意见以外,大家从这三句话里还看出来他是一个什么样态度?我们一起读一下。 思考:哪些词表明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除了反对以外。 提示: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你觉得哪个词里边还有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在? 明确:赢,包含无奈和讽刺。一个败仗却用“赢得”。这是多大的讽刺!赢得的是什么?你是仓皇北顾,所以就是败溃的那种丢盔弃甲的那种感觉,他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构成了这种讽刺。所以,辛弃疾反对草草出兵,此处是给南宋统治者提出警示。 接下来,第四个典故。这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43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43年了,我以前从北到南。42年过去了,我还没有从南到北。这个典故说北魏的太武帝,他反击刘宋,然后兵锋南下的时候,他建立一个行宫。为了纪念反击和收复失地这个功绩,他建了一个祠堂。但是南宋的老百姓只是把它当做一般的祠庙来祭祀供奉。词人在这里是借古讽今,就是对统治者和百姓忘记历史的讽刺。 这就是数典忘祖,43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与现在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统治者进行不折不挠的斗争。但是现在中原已经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所以,此处是警告现在的统治者,你再不收复失地,人民就已经不相信你了。 咏史怀古,借古讽今,讽是什么意思,是劝谕。告诉他一个道理,告诫他怎么做。所以他其实是想告诉当朝的统治者,你能不能不要草草出兵,你能不能教化下你的百姓,你看你的百姓,如果你再偏安一隅,你的百姓就要成为亡国奴了。 思考;可堪回首?为什么不用不堪回首? 其实应该是不堪回首。他为什么要用可堪呢? 对了,是反问。但是大家都体会得到用可堪回首,就感觉更妙一些。妙在哪儿?有一种反问的感觉,气势更强一些。用可堪就是在强调不堪回首。 第五个典故:为什么要写廉颇? 提示:看课下注解。搞清楚典故本身的内容是什么?再结合语境思考,此处有什么用意? 学生回答。 明确:以廉颇自比,有建功之心,表明自己还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再读,看看还有什么情感在里边? 明确:凭谁问,廉颇尚且有人问,我连问的人都没有,英雄无人识。蕴含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闷。 四:作业 1、读书笔记。要求,书写工整。 2、必刷题。45页到47页,第四题和第七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