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万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长征胜利万岁》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包括毛泽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杨成武的《长征胜利万岁》,聂荣臻的《大战中的插曲》,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和穆青、冯健、周原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反映的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不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挺进的整个光辉历程。在这个历程中形成的内涵丰富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精神力量的源泉。
本单元的文章都有各自特有的历史背景。每个作品有各自的内涵,但是总体来讲,其中,洋溢着革命豪情和建设新中国的热情,能够给人以崇高的精神体验,虽然每个作品的风格不同,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写作技巧和富有时代特征的表达艺术。
《长征胜利万岁》这篇文章是杨成武晚年时的回忆录。在这篇回忆录中,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历史画卷为我们再现了长征的珍贵记忆。从他的视角写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伟大革命英雄主义史诗的壮丽、壮阔和壮美。
二.教学设计说明和学科素养融合。
长征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也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内涵。作为一节语文课,讲《长征胜利万岁》,必须要体现出语文的特点来。在我个人的浅见看来,历史是用眼睛观察,政治是用头脑思考,而语文呢?更多的是用心去感受,但是高中语文,又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心理感受或感动上,更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以此来提高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一定要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但是对于这篇反应的时代历史比较远,文字量比较大,文字也并不华美相当朴实的文章,可能在兴趣方面是比较弱的。
那么,如何能够让学生对这个历史比较悠久的重大事件产生一点兴趣?这篇文章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如何设计核心任务和据此设立学习目标?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最难的问题。关于长征,我们可讲的东西很多,但是作为语文课,一定要回归到文本细读文本,品味语言。学生的思考,学生的认识应该是来源于文本,来源于对语言的反复的品读。如何才能让学生们仔细揣摩文本,思考长征精神受到长征精神的感召呢?那么就一定要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最初我的设计是思考“胜利”这个词辩证意义为主线,通过对比红军长征中的惨烈和红军胜利的喜悦来完成目标,并且配了一些非常感人的视频,当时把自己感动得不得了,开始试讲的也把学生感动得不得了。
但是后来我想,我这种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提升的要求呢?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呢?好像整个课堂上学生有一种被我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机械完成老师希望你他们完成的任务,即使最后那种情感的流露或者被感动,不是因为我的课,而是因为我播放的视频感人。那么。是这节语文课成功还是我选的视频成功呢?不好说。没有学生的语文思维的持续提升,就没有语文课,没有自主与合作,就形不成语文的必备品格。带着这种思索,我又进行了重新的修改。杨成武将军在回忆录中生动形象地叙述了在他记忆中保存非常非常清晰的画面。那么我们弄能不能通过引导学生去再现这些画面?让学生进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真正的去感受长征精神呢。因此,我又改成设计“定格长征记忆”这样一个主题。设计了为吴起革命纪念馆设计画作这样一个核心任务。如果仅仅是设计画作的话,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是停留在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基础上,还达不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因此,又让学生完成了第二个活动,通过再次细品语言感受长征中红军的那种喜悦和自豪之情的原因。在这个分析过程中,学生也就深刻的感觉到这种喜悦和自豪来源于共产党的领导,来源于从那个时候流传到现在的可贵精神长征精神。又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作为结束把长征精神的完整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力求既能够让学生通过勾画重要信息,整合信息,完成文字表述。也能够理性思考长征的精神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达成从低阶认知到高阶认知的一个过渡。完成了从描述画面揣摩情感,从情感上升到精神,这样一条主线的明确过程。语文课的德育功能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渗透进去了。
三、教后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和实践方法的学习过程中,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听了不少课,读了不少论文,嘴里也多了很多的新课程理念的名词和术语,但是在课堂上真正践行新课程理念,在我还是一个比较虚的东西,我也知道只有真正的将这种理念用于实践,并且能够指导学生的实践,帮助他们提高思维能力和品质才能够真正成为新课程理念的践行者。
在这个过程中反复的研读文本。精心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于漪老师每一次备课时,第一次总是读白文,不去看任何参考书,全凭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一次整体把握,静下心来反反复复阅读文本,不断的给自己提问题。这次我就借用了这种方法,把文本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接下来我就开始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看了一些名师和教育专家对教材的分析。在准备教学案和PPT的过程中,我反复问自己,我这样的讲法,学生能不能接受?学生希望怎么去讲?
在情境设置方面,如何突破穿越式的假情境或者是角色扮演这样的伪情境?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体会到两个字,真实。这种情境在社会生活中是有可能发生的。按照真实性的要求,我就设计为吴起革命纪念馆创作画作这样的一个核心任务。因为吴起革命纪念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们是有可能有新增画作这样的需求的。
上课的过程进行得还是十分顺利的,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产生了高度参与感,热烈的讨论和超乎我预料的精彩发言让整个课堂充满了因为思维碰撞而产生的活跃与融合。
这让我久久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能够让学生对这样连老师都觉得不是那么有趣的课文产生如此浓厚的参与兴趣,我觉得还是学习目标、核心概念、核心任务设计得合乎学生思维发展,学习任务设计得特别具有落地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非常明确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务,怎样才能完成好,因此他们都能直奔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由此有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另外,我自己觉得几天上课有两个亮点:一个是板书设计,凸显主题,色彩搭配丰富有内涵;另一个是计时器的使用使学生能够该独立思考时专注,该讨论时热烈,时间效能比较高。
今天的课已经上完了,但是我自己还有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迷茫感,也有很多的遗憾,后面的工作就是静下心来好好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继续磨练,有朝一日成为一个真正的新课程理念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