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老
人
与
海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2.了解小说梗概,把握小说主要内容,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3.分析选段的艺术手法,掌握内心独白的创作手法,探讨人物形象。
4.把握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学习他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5.了解并掌握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上过战场
传奇军人,杀过狮子
习惯站着写作
十四次脑震荡
两次坠机
身体埋进237块弹片
晚年健康恶化
选择饮弹自尽
1899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一个医生的家庭,父亲是个医生,同时是三家保险公司和一个乳品公司的医学检验人,父亲行医之余有两大爱好,打猎、钓鱼。他把这两爱好也传给了海明威,海3岁的生日礼物是一根鱼竿,10岁的生日礼物是一支猎枪童年的他跟着父亲到处探险,有时出诊他也跟着去,生活无忧无虑。
母亲则在上流社会中长大,满身贵族气质
硬汉海明威
14岁时海明威在父亲支持下报名学习拳击。第一次训练,他被职业拳手打伤,第二天裹着纱布仍跳上拳台。20个月之后,海明威在一次训练中被击中头部,左眼受伤。
【拓展阅读】
中学毕业以后,在堪萨斯明星报做了见习记者。在这里,海明威专心致志,很快掌握了新闻写作的技巧,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字风格。
1918年5月,加入了美国红十字战地服务队,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7月初的一天夜里,海明威被炸成重伤,一个膝盖被打碎了,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0余块,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到死都留在体内。那年他刚19岁。
大战后海明威回到美国,海明威依旧勤奋写作。1919年夏秋,他写了12个短篇,寄给报社被全部退回。母亲警告他:要么找一个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从家里搬了出去,因为什么也改变不了他献身于文学事业的决心。他只想做第一流的、最出色的作家。
1922年冬天,他承受了自己全部手稿丢失的痛苦。1923年,海明威的第一部著作《三个短篇和十首诗》在法国的一个非正式出版社出版。总共只印了300册,在社会上毫无影响。
作为记者,海明威很受欢迎。但他呕心沥血写成的小说,却没有报刊肯用。尤其令他伤心的是,退稿信上总是称他的作品为“速写录”“短文”,甚至说是“轶事”,根本就不把他的稿件看成是文学创作。1924年,海明威辞去记者工作,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在这艰难的时候他的妻子带着儿子走了。他除了通宵达旦地写作,只能把看斗牛当作娱乐。
1925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也升起了》问世,立即博得了一片喝彩声,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了20年代那一代人的典范之作。这部小说用美国女作家斯泰因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作为题辞,作品契合了当时人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从而产生了一个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而海明威就成了这个流派的代表。
《太阳也升起了》发表之后,“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影响在欧洲许多国家一天天扩大。1929年,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问世。这本书在几个月内就销售了10万册,是海明威20年代的代表作,也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好莱坞为购买小说的摄制权,出了空前的高价。
进入30年代,国家虽然正处在经济危机之中,海明威却捕鱼打猎,观看斗牛,过得十分愉快。1932年,海明威发表了关于西班牙斗牛的专著《死于午后》,被称为斗牛题材的经典著作。1933年他去非洲打猎和旅行,并出版了《非洲的青山》一书。1936年他又写成了短篇佳作《乞力马扎罗的雪》和《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它们是他最成功的短篇小说,均被拍成电影。
1939年,海明威写成他自己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塑造了“硬汉”罗伯特。小说出版后几天,妻子波林与他离婚。不久,他和女作家玛莎结婚,一起到中国来度蜜月。他们作为战地记者采访了我国的抗日战争,写了6篇中日战争的报道,高度赞扬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海明威始终态度鲜明地反对法西斯分子。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的当天,海明威就参加了海军。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战。他改装了自己的游艇,配备了电台、机枪和几百磅炸药,要与德国潜艇同归于尽,但海上追踪德国潜艇近两年,始终没有找到相撞的机会。
50年代初,海明威发表了他最优秀的作品《老人与海》,“硬汉”老人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这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他全部创作中的瑰宝。不久,他因此而获得了普利策奖。
海明威怀念非洲和狩猎生活。1954年1月,他又和妻子去非洲打猎。两次从飞机失事中站起,却带给他长长的一串病名:关节粘连、肾挫伤、
肝损伤、脑震荡、二度和三度烧伤、肠道机能紊乱……身体尚未康复,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降临到他的头上了。他无法亲赴瑞典领奖,只好委托驻斯德哥尔摩的美国大使代他出席庆典。授奖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他的作品“硬汉”形象众多。
与父母的争执,同四任妻子的情感纠葛,晚年身患重病,健忘、易怒、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 用猎枪自杀。
问题:文章题目为“硬汉海明威”,这“硬汉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每个方面请各用一个事例证明。
①体现在战胜身体的痛苦方面:14岁与职业拳手的战斗;一战身中230多块弹片弹头;两次飞机失事;
②精神方面的(或文学方面)“硬汉精神”:在母亲的警告中选择搬出家里从事写作;
③抗击法西斯方面:参加海军打算与德舰同归于尽。
拓展阅读
作者简介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的评价: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文化常识
了解“冰山理论”(文学创作理论)
所谓"冰山理论",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感受鲜明形象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文化常识
了解“冰山理论”(文学创作理论)
八分之一
八分之七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和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具体可见
蕴含在前者之中
高考题链接
2020年全国卷小说阅读《越野滑雪》
问: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露在水面上” ,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根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效果。
时间 海 老人
85天 清晨 老人出海
中午 大马林鱼一直拖着小船游动 老人无法拉动绳索
86天 清晨 大马林鱼一点不疲乏 老人决定与鱼对峙到底
上午 大鱼把老人拖到船头跳出水面 老人痛恨手抽筋
下午 大马林鱼继续游动 老人感到疲乏
夜里 大马林鱼继续游动 老人睡了一觉
87天 上午 大马林鱼开始绕圈 老人杀死了大马林鱼
下午 一波鲨鱼来袭 老人与鲨鱼搏斗
小说整体情节概括
前情回顾
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途中,却遭遇了鲨鱼的进攻。
课文情节:
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约占全书六分之一。
重点描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课文中老人与鲨鱼的五个回合的较量情况: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使用的工具
老人的身体状态
搏斗的结局
搏斗后的心理活动
灰鲭鲨
一条
鱼叉
鲜血模糊的双手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希望没有钓上这条鱼
加拉诺鲨
两条
绑着刀子的桨
双手疼得不听使唤
杀死两条,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希望没有钓上这条鱼
铲鼻鲨
一条
双手淌血
杀死铲鼻鲨,刀子被折断
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
加拉诺鲨
两条
棍子
从骨子里累了
鲨鱼受重伤,剩下半条鱼
不能指望干掉他们
鲨鱼
成群结队
棍子舵柄
浑身僵硬、酸痛
鲨鱼游走
只剩残骸
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
绑着刀子的桨
1、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文章怎样塑造渔夫形象的?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合作讨论
①坚强的意志。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
②高贵的自信。对自己的职业和经验充满自信与自豪
③不败的生活准则。不仅体现在老人与鲨鱼的搏斗中,更体现在老人与那个内心动摇、怀疑、试图认输妥协的自我搏斗中。
④直面未来的勇气。经历了拼搏失败后的他,依旧会继续出海捕鱼,与命运做抗争。
①衰老:“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我年轻的时候可以。”身体的衰老,是人类无法改变的规律,老人都要清醒地感受着自己力量的衰弱。
②疾病:老人因为常年打鱼为生,患上了很多疾病。疾病也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
③受伤:“双手已经疼得不听使唤了。”“他浑身僵硬、酸痛,在夜晚的寒气里,身上的伤口和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让他感到疼痛。”
④犯错:“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
⑤孤独:我们生而孤独,也注定孤独。小说中的老人孤苦伶仃,没有家人,小男孩也被家人强制带走,这是没有陪伴的孤独;老人带回的大马林鱼鱼骨在结尾被观光客误认为鲨鱼:“我一直不知道鲨鱼的尾巴这么漂亮,形状这么美”,更别谈鱼骨的意义,这是不被理解的孤独;最后,独自在海上与鲨鱼奋战、垂垂老矣的老人还面临着面对死亡的孤独。
⑥失败:用世俗眼光来看,老人八十多天没有打到鱼,打到了又被鲨鱼吃了个精光,这确实是失败了。人注定一无所有,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无论如何的家财万贯,如何的功成名就,如何的声名显赫,到最后,都只能将这一切悉数归还这个世界。至此,不是为了让大家躺平摆烂,而是要更有勇气。既然注定一无所有,那你还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呢?你不妨活得大胆一点,攀一座山,追一个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小结:
老人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不是一个个人的困难,而是人类不可避免的生存困境。张爱玲说:“老渔人在他与海洋的搏斗中表现了可惊的毅力——不是超人的,而是一切人类应有的一种风度,一种气概”。以这样一个背负着所有困境的老人来呈现永不屈服的硬汉精神,才使圣地亚哥这么有魅力,才使得海上的搏斗如此壮观,如此震撼人心!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内心独白)
对比衬托
分析手法(对比)
作者多次对鲨鱼进行描写的目的何在
①通过对比的手法,形成紧张的矛盾冲突,突出力量悬殊。
②写鲨鱼游得快,身子强健,武器好,凶残嗜杀,是为了反衬老人坚强的决心和十足的自信,突出“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形象。
老人: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鲨鱼: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心理描写
内心独白的作用
12、“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候要来了,可我连渔叉都没有。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
15、丢了四十磅肉,你的船走起来能更轻快。
勇敢、不屈服
积极乐观
46、这条鱼可以够一个人过整整一冬,他想。别想这个啦。还是歇息歇息,让手好起来,保住剩下的鱼肉吧。和水里的血腥味比起来,我手上的根本不算什么。再说,手也不怎么流血了。手割破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出点血也许能让左手不再抽筋。
对伤口的轻描淡写体现他刚毅的性格
92、是什么把你打垮了呢?他想。“没有什么把我打垮,”他大声说,“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
勇敢面对失败,总结原因
22、我根本就不懂什么罪过,也说不准自己是不是相信。也许杀了这条鱼是一桩罪过。我看是的,尽管是为了养活自己,让好多人有鱼吃。不过这样说来,干什么都是一种罪过。别再想什么罪过了。现在天已经晚了,再说还有人专门拿薪水干这个呢,让他们去费心吧。你天生是个渔夫,就跟鱼生下来是鱼一样。
23、它活着的时候你敬爱它,它死了之后你也一样敬爱它。如果你敬爱它,那么杀死它就不算是罪过。要么是更大的罪过?
25、但是杀死那条尖齿鲨你倒是乐在其中,他想。它跟你一样,靠吃活鱼为生。它不是食腐动物,也不像某些鲨鱼一样,游来游去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它美丽而崇高,无所畏惧。
矛盾的心理,体现他对大海和生命的礼赞
51、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
63、我不能指望干掉他们了,他想。
矛盾的心理
老人前后矛盾的内心独白有什么深刻含义?
(1)灵魂的尊严:
一个人要有尊严地活着,势必要有与厄运较量的勇气与信念,精神不败。是海明威硬汉形象的典型。
(2)悲剧意味:
个人与命运抗争无果。老人面对连续84天捕鱼无获的厄运坚持出海,捕获大鱼之后又被掠夺。从结果来看出海依旧是一无所获。即使拼搏、抗争依然失败的命运,有深沉的悲剧意味。
(3)孤独:老人最终还是孤独一人。老人坚持出海,坚持抗争,因为坚持所以孤独。
独白式心理描写
赏析本文“独白式心理描写”。
小说在行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不仅忠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心态,而且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内心战胜对手的自豪、面对困难的坚毅以及无法获得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这是这篇小说的重要特色。
独白在文中的作用:
①突出人物形象:心理、思想、感受
②丰富小说:构成了小说的重要特色,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
分析手法(动作描写)
6、老人听见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响,把鱼叉猛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在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线的交点上。这两条线其实并不存在。真实存在的只有沉重而尖锐的蓝色鲨鱼脑所在的位置,老人直刺上去。他使出全身力气,用鲜血模糊的双手把鱼叉结结实实的刺了进去。
老人反应迅速,经验丰富,沉着、勇敢、智慧。
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有“电报式风格”。在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电报式风格”:海明威简洁明快的文风的俗称。
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海明威曾经对《老人与海》的原稿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正如他自己所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怎么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过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赘语,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删去了解释、讨论,甚至议论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使小说单纯而集中。
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在《老人与海》中有哪些体现?
海明威创作风格与文学理论:
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载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文化常识
了解“冰山理论”(文学创作理论)
八分之一
八分之七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和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具体可见
蕴含在前者之中
看得见的八分之一
①与鲨鱼搏斗的几个回合
②圣地亚哥的心理活动
读者能够感受到的显而易见的:
看不见的八分之七
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由大海、大马林鱼、鲨鱼和狮子等意象组成。海明威就是要让读者凭借经验去体会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所蕴涵的象征意义
硬汉精神
桑地亚哥
人生理想
大马林鱼
人生舞台
大海
劫难 厄运
鲨鱼
问题探究
文章中出现了马林鱼、老人、大海、鲨鱼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象征意味?
【思考】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这一部分通过老人智斗鲨鱼、勇斗鲨鱼、百折不挠斗鲨鱼的过程,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歌颂了圣地亚哥英勇顽强的精神,体现了人要顽强斗争夺取胜利,并勇敢地面对失败的态度。
明晰主旨
【思考】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海明威,他用大量的篇幅,在作品中详细地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借景抒情,深入说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老人面对的是海洋的挑战,而海洋面对的则是老人的极限。老人对海洋存有敬畏,也相互依存,这也可以理解为,海明威用一种独特的思维手法,向人们呈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②人与现实的不屈抗争
在圣地亚哥的身上,凝聚着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当他认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出海捕鱼时,他孤身一人驾驶着小船,在三个月的毫无收获中不屈坚守。凭借着这样的执着,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因此,为了战胜大马林鱼,也为了战胜这片神圣的海洋,圣地亚哥说:“人是打不败的,除非你把他毁灭。”而从这一句话中,不难看出,海明威将个人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相互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了人格的无限崇高。
③人与文明的苦苦坚守
对于圣地亚哥来说,他费尽千辛万苦,捕捉到了这条鱼。但是,这条大鱼却在老人归去时被鲨鱼撕咬殆尽。这也反映出,海明威借此无奈地说明,在现实中存在着人类无法跳脱的悲剧命运。这种无法挣脱的命运枷锁所要证明的是人类的文明价值和精神力量。不管是老人、小孩、大鱼、海洋,都运用一种特殊的隐喻,披露出了当权者的虚伪和社会生活的动荡。
素材积累—海明威名言
1.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远不会把我打败。把我打倒是我身体跌倒,但你永远打败不了我的心 。
2.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3.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4.只要不计较得失,人生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5.偏执是件古怪的东西。偏执的人必然绝对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克制自己,保持正确思想,正是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正确和正直的看法。
愿同学们铭记这些闪烁着人类智慧和勇气光芒的精彩语句,并把它们化作直面人生、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