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4综合实践(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4综合实践(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3 22:3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4·综合实践
1.根据表格提示,以班级学科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活动。
活动主题:民俗文化
活动小主题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成果展示 评价
民俗文化“小使者” 利用报刊书籍或网络,搜集家乡民俗文化,并将其整理汇编,与小组成员分享,了解各地不同民俗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1.个人利用报刊书籍或网络,搜集家乡民俗文化。 2.整理汇编家乡民俗文化,写出一篇家乡民俗文化介绍稿。 3.在小组中分享介绍家乡民俗文化。 4.组内推举优秀组员参加班级“家乡民俗文化小使者”评选大赛。 5.大赛评选出优秀“小使者”并颁发相关奖项。 1.家乡民俗文化介绍稿。 2.录制分享介绍家乡民俗文化的音频或视频。 1.介绍民俗文化生动有趣,体现地域特色,能激发听众的兴趣。 2.有恰当的肢体语言,能根据讲述的调整语调和神态。
民俗文化“小博士” 搜集各地民俗文化,积累民俗文化知识,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小组成员分区域搜集各地民俗文化。 2组长负责汇总,并带领组员将这些民俗文化整理成“民俗文化知识手册”。 3.每组互相传阅学习各组的“民俗文化知识手册”。 4.班级举行“民俗文化知识问答比赛”,评选出班级“民俗文化小博士”。 1.民俗文化知识手册。 2.录制“民俗文化知识问答比赛”视频,并编辑成短视频。 1.民俗文化知识手册按区域编订,内容充实,配有图文和小故事。 2.“民俗文化知识问答比赛”组织有序,环节设计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备。
民俗文化“传播者” 在社区志愿者活动中宣传民俗文化,为普及和传播民俗文化贡献己力。 1.分小组联系相关社区志愿者活动组织部门,积极沟通组织“民俗文化进社区”活动。 2.制作民俗文化宣传手册、海报、视频等材料。 3.利用节假日组织参与“民俗文化进社区”活动。 4.撰写活动心得。 小册子、展板、幻灯片、短视频、活动心得等。 1.社区志愿者活动组织部门时,语言干练,目的明确,有礼貌。 2.展示的相关资料主题鲜明、图文搭配合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3.活动心得写出真情实感。
【评价量表】
设计目的 评价指标 水平
锻炼综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积累民俗文化知识,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普及和传播民俗文化贡献己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语言表达贴合语境,准确得体
作品展示切合主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总体评价结果
试卷第2页,共4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示例:保定的民俗文化有徐水狮舞、涿州皮影、保定老调、雄县赵岗古乐、定州秧歌戏等。(搜集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即可)其他地方的民俗文化:闽南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博饼”(中秋节)等。陕西民俗文化:关中皮影、社火、宜君农民画、陕北民歌等。山西民俗文化:平阳木板年画、炕画、祁太秧歌、面塑等。重庆民俗文化:梁山灯戏、川剧、接龙吹打、小河锣鼓、高台狮舞、酉阳摆手舞、四川竹琴、蜀绣、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等。
【详解】本题考查语文综合实践运用的能力,三个活动均围绕“天下国家”展开。“民俗文化小使者”活动重在考查学生搜集、整理和讲述能力,学生要在众多繁杂资料中选取最能体现地方民俗特色的资料,将其整理,使其系统化,再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出来。“民俗文化小博士”活动重在考查学生整理汇编、识记、组织活动的能力,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良心竞争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集体荣誉感,激发团队合作意识。“民俗文化传播者”活动重在考查学生真实实践能力,学生要参与到真实的语言应用情景中,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