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记“吾、弗、夫”3个生字,会写“矛、盾、誉、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推测加点字“誉、弗、立”的意思。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结合人物思维过程,用自己的话讲讲《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联系人物语言把“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说清楚。
【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创设法、启发谈话法。
2.学法指导:品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和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盾和矛的简笔画、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单元导语导入;
2.以“矛盾”为话题与学生交流。
二、读准字音,把握停顿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拼音、读通句子。
2.挑战读。第一关:读字词、读句子,带节奏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三、咬文嚼字,细读文本
1.挑战第二关:想一想,这则文言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一句,根据注释理解“鬻”为卖的意思;
3.运用方法,理解意思。
(1)补充组词的方法理解出示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第一小题,巩固用补充组词的方法理解古文中的单字。根据学生理解的程度,顺势而导如下过程:
(2)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古文中的字义,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测,你推测出了哪些字的意思?
预设:
①誉:夸赞、夸耀;联系上下文理解在本文中为“称赞”的意思。指导读,读出夸赞、吹嘘的感觉。
②弗:不;(联系上下文中卖者和围观者的对话,猜测句子的意思,即卖者答不上来,进而猜出“弗”是“不”的意思)
③立:存在;(结合前文,知道“不可同世而立”的是卖者说的“不可陷之盾”和“无不陷之矛”,进而猜到“立”的意思是“存在”)
4.师:楚人如此吹嘘自己的矛和盾,众人是什么反应呢?出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理解“或”“陷”和“何如”。
5.思考楚人为何“弗能应也”。
四、创境朗读,入境表演
(一)读出“叫卖”感
1.第三关:时光的年轮载着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楚国集市上,这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为了招揽生意,大声吆喝——(引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眼看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还拿起武器比划、询问价格,楚人很得意,他拿起矛,更加大声地吆喝道——(引读)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3.他的吆喝声一声赛过一声,指名读、小组读。
(二)读出“疑问”感
1.楚人满心欢喜地想着今天能够大赚一笔的时候,“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单个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2.这一问,便将楚人问倒了,只见他——(其人弗能应也)
3.如果你在楚国的集市上,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夸一夸矛和盾?现在同桌两个人练习朗读,一个是楚人,一个是路人,现在开始吧!
五、思维碰撞,激荡火花
1.楚人这样卖力吆喝,却遭人质疑,使之弗能应也,那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先自己思考,再推测楚人思维过程,小组内讨论交流。
2.揭示道理:这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那也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三思而后行。角色扮演,讲讲故事
六、角色扮演,创编故事
师:《自相矛盾》这个寓言故事流传到现在,它的寓意也在不断地提醒着我们说话做事前后一致,避免出现自相矛盾的尴尬。让我们
也来当文化的传承者,创造性地讲讲这个故事吧!出示创造性地讲故事星级评价标准。
七、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故事,又懂得了一个道理,更悟得了为人处世的态度。其实,在《韩非子》中这样含义深刻的寓言还有许多,请大家课外查找相关故事一探究竟吧!
八、作业设计
1.背诵本文,并将整个故事说给家长听;
2.课后搜集《韩非子》中的其他寓言故事,阅读分享会进行分享交流。
九、板书设计
15.自相矛盾
莫能陷 无不陷
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课后反思
我在本课中设计了以读为主、关注思维,聚焦过程和感悟寓意为主的环节。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以读为本,自主探究,读中领悟。首先,由读准字音、停顿到读出韵味、乐趣,步步推进,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楚人的话,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楚人对自己卖的盾和矛的极度夸赞,并在诵读中感受文言特有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生文言的语感。接着继续营造情境,让学生用白话文继续夸耀,实则是引导学生自然地把文言语言转化成现代白话文。
二、关注思维,聚焦过程,理解“其人弗能应也”。本篇课文是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的文言文,抽象的思维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存有一定难度。因此,在理解文中人物思维过程时,学生需要借助相应的支架来厘清人物的想法,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走入楚人内心世界,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本课要落实的语文要素。让学生在情境中把自己想象成楚人,有角色代入感,更能启发学生真实分析楚人的思维。探究楚人心理,也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厘清“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盾”将会出现的情况,分别说明两种观点,让学生了解到: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可以说明楚人夸耀盾和矛的两句话是自相矛盾的,体会“不可同世而立”。
三、感悟寓意,明白道理。寓言故事的特点,在于从故事中收获相应的启示或道理。所以本课教学中,也重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中的道理。抓住本单元人物思维过程,用演绎的形式反馈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最后创编故事,让语文要素进一步得到提升。虽然整堂课按计划完成,环节相对流畅。
自己有以下几点需要不断提升:
一、对学情的把握,需要更准更细。学情不仅仅是一个班的学科学习情况,更是对每堂课,每种课型、不同类知识点的学生掌握情况把握。只有做到细致把握,心中有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从容应对,有的放矢。
二、老师本人的情绪感染和气氛带动能力需要不断增强。课堂上,老师是穿针引线之人,也是学生的主心骨。我察觉到自己在课堂上,很容易被学生的回应效果左右情绪,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展现效果,会有着急、慌乱之感。今后我将继续提升自己把控课堂大局的能力,努力做到气定心稳,细致入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教方法,提能力才是教学的落脚点。不能只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做学生能力培养的好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