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1·基础知识
【作业1】语言文字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gōng室( ) xián者( ) 妻qiè( ) 穷fá( )
唐雎( ) 韩傀( ) 免冠徒跣( )( ) 以头抢地( )
彗星袭月( ) 天下缟素( ) 寡人谕矣( ) 俟( )
衾( ) 嗜学( ) 硕师( ) 媵人( ) 容臭( )
绮绣( ) 耄老( ) 冻něi( ) 遇其chì duō( )
千嶂里( ) 燕然未勒( ) 羌管( ) 擎苍( )
貂裘( ) 鬓微霜( ) 千骑( ) 酒酣( )
何妨( ) 遣冯唐( ) 麾下( ) 炙( )
了却( )
2.请判断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
⑤故不错意也
⑥仓鹰击于殿上
⑦轻寡人与
⑧岂直五百里哉
⑨寡人谕矣
⑩秦王不说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①之
呼尔而与之
为宫室之美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愿终守之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长跪而谢之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受地于先王
仓鹰击于殿上
请广于君
③为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④而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挺剑而起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长跪而谢之
⑤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轻寡人与
与臣而将四矣
⑥以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以君为长者
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
俯身倾耳以请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无从致书以观
⑦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⑧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无冻馁之患
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
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③一豆羹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⑤万钟于我何加焉
⑥非若是也
⑦岂直五百里哉
⑧休祲降于天
⑨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⑩虽然,受地于先王
徒以有先生也
秦王色挠
跪而谢之
以头抢地耳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彗星袭月
媵人持汤沃灌
走送之
尝趋百里
或遇其叱咄
卒获有所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言和而色夷
5.判断下列特殊句式。
①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②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③受地于先王。
④请广于君。
⑤仓鹰击于殿上。
⑥非若是也。
6.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①《鱼我所欲也》作者是 时期 ,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 并称“ ”,后世称其为“ ”。
②《唐雎不辱使命》出自 , 体史书。
③《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 朝 。
④《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 , (朝代)著名 家、文学家。
⑤《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 , (朝代)著名文学家。苏词境界开阔,气象雄伟,是 词派的代表。
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 (朝代)词人 。他与 并称“苏辛”。
⑦《满江红》的作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她号竞雄,别署 。
【评价量表】
设计目的 评价指标 水平
积累重点字词的音形义,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及文学常识。 优秀 良好 合格
注音准确,书写规范。
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
会梳理文言现象
准确识记文学常识
总体评价
试卷第4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 wù dān gēng cù gǒu xiè 宫 贤 妾 乏 jū kuǐ guān xiǎn qiāng xí gǎo yù sì qīn shì shuò yìng xiù qǐ mào 馁 叱咄 zhàng yān qiāng qíng diāo qiú bìn jì hān fáng qiǎn huī zhì què
【详解】此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所恶(wù):所厌恶的。恶:讨厌,憎恨。
②一箪(dān)食:一碗饭。
③ 一豆羹(gēng):一碗汤。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④蹴(cù):踩踏。
⑤苟得(gǒu):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苟:苟且。
⑥不屑(xiè):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屑:认为值得。
⑦gōng(宫)室:住宅华丽。
⑧ xián(贤)者:孔孟等圣贤之人。
⑨妻qiè(妾):妻子和姨太太。
⑩穷fá(乏):穷困。
唐雎(jū):战国末期人。
韩傀(kuǐ):韩国的相。
免冠(guān)徒跣(xiǎn):摘下帽子,光着脚。冠:帽子;跣:赤脚。
以头抢(qiāng)地:用头撞地。抢:碰,撞。
彗星袭(xí)月:自然现象,古人认为是发生灾变的征兆。
天下缟(gǎo)素:天下人都穿白色的丧服。缟:白色的绢。
寡人谕(yù)矣:我明白了。谕:明白,懂得。
俟(sì):等待。
衾(qīn):被子。
嗜(shì)学:爱好学习。嗜:爱好。
硕(shuò)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媵(yìng)人:侍婢。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
容臭(xiù):香袋。臭:香气。
绮(qǐ)绣:华丽的丝绸衣服。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耄(mào)老:年老。耄:八九十岁。
冻něi(馁):寒冷与饥饿。馁:饥饿。
遇其chì duō(叱咄):遇上他训斥。叱咄:训斥,呵责。
千嶂(zhàng)里: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燕(yān)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燕然山。
羌(qiāng)管:羌笛。
擎(qíng)苍:托着苍鹰。擎:举着。
貂裘(diāo qiú):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鬓(bìn)微霜:鬓角稍白。鬓:鬓角。
千骑(jì):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酒酣(hān):酒喝得尽兴,畅快。酣:尽兴,畅快。
何妨(fáng):没有什么妨碍。妨:妨碍。
遣(qiǎn)冯唐:派遣冯唐。遣:派遣。
麾(huī)下:军旗下面,指部下。麾: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
炙(zhì):烤熟的肉食。
了却(què):了结,完成。
2.①“辟”同“避”,躲避;②“辩”同“辨”,辨别;③“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④“乡”同“向”,先前、从前;⑤“错”通“措”,放置;⑥“仓”通“苍”,青白色;⑦“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⑧“直”通“只”,只,仅仅;⑨“谕”通“喻”,明白;⑩“说”通“悦”,高兴,愉快; “支”同“肢”,肢体; “被”同“披”,穿着。
【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所以(遇到)灾祸也有不躲避的。“辟”同“避”,躲避。
(2)句意为: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辩”同“辨”,辨别。
(3)句意为: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4)句意为: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5)句意为:所以不打他的主意。“错”通“措”,放置。
(6)句意为:苍鹰扑在宫殿上。“仓”通“苍”,青白色。
(7)句意为:这不是看不起我吗?“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9)句意为: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直”通“只”,只,仅仅。
(9)句意为:我明白了。“谕”通“喻”,明白。
(10)句意为: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说”通“悦”,高兴,愉快。
(11)句意为:四肢都僵硬不能动弹了。“支”同“肢”,肢体。
(12)句意为: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绸缎。“被”同“披”,穿着。
3. 代词,他 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指唐雎 助词,的 介词,比 介词,对 从 到 给 动词,做 介词,为了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修饰 表转折,但是 连词,表修饰 语气词,同“欤”,表示推测语气 动词,给 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加 用,用来 凭借 因为 把 介词,用 连词,因为 连词,而 介词,因为/介词,拿,把 连词,来 派遣 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担忧 忧患
【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①之
呼尔而与之:呵叱着给别人吃。之:代词,他。
为宫室之美:为了住宅的华美。之:助词,的。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之:结构助词,的。
愿终守之:愿意始终守卫它。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跪而谢之曰: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之:代词,指唐雎。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之:助词,的。
②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于:介词,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于:介词,对。
受地于先王: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于:从。
仓鹰击于殿上:苍鹰扑到宫殿上。于:到。
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于:给。
③为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为:动词,做。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为:介词,为了。
④而
呼尔而与之:呵叱着给别人吃。而:连词,表修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而:连词,表转折。
挺剑而起:拔出宝剑起身。而:连词,表修饰。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而:连词,表转折,但是。
长跪而谢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而:连词,表修饰。
⑤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与:语气词,同“欤”,表示推测语气。
呼尔而与之:呵叱着给别人吃。与:动词,给。
轻寡人与:是轻视我吗?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与:加。
⑥以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以:用,用来。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以:凭借。
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因为有先生。以:因为。
以君为长者: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以:把。
以衾拥覆:用被子围盖身上。以:介词,用。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以:连词,因为。
俯身倾耳以请:低身侧耳向他请教。以:连词,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第一个“以”:介词,因为;第二个“以”:介词,拿,把。
无从致书以观:无法得到书来看。以:连词,来。
⑦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使: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第一个“使”:派遣;第二个“使”:出使。
⑧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又忧患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患:担忧。
无冻馁之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患:忧患。
4.①古义:能够用来,可以用来;今义:表示许可
②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
③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
④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⑤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⑥古:这样,如此。今:经常用作判断词
⑦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⑧古:吉祥。今:经常用作休息
⑨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⑩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合用
古:只。今:徒弟
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古:撞。今:抢夺
古:于是。今:因为
⒃古:给予。今:增加
古:扫过。今:袭击
古义:热水。今义:菜汤。
古义:跑。今义:行走。
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
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古义:最终。今义: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假期。
古义:脸色。今义:颜色。
【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①句意: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可以】古义:能够用来,可以用来;今义:表示许可。
②句意:不仅贤人有这种心。【是】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
③句意:一碗汤。【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
④句意: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钟】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⑤句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加】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⑥句意:不是像你说的这样。【是】古:这样,如此。今:经常用作判断词。
⑦句意: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直】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⑧句意: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休】古:吉祥。今:经常用作休息。
⑨句意: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易】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⑩句意: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虽然】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合用。
句意: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徒】古:只。今:徒弟。
句意:秦王变了脸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句意: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跪】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谢】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句意: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古:撞。今:抢夺。
句意: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因】古:于是。今:因为。
句意: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加】古:给予。今:增加。
句意: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袭】古:扫过。今:袭击。
句意:仆人给我灌下热水。【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汤。
句意:赶快送还人家。【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句意:曾快步走到百里。【尝】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
句意:有时遭到他的训斥。【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句意: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卒】古义:最终。今义:士兵。
句意: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假】古义:借。今义:假期。
句意: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色】古义:脸色。今义:颜色。
5.①判断句②判断句③状语后置(倒装句)④状语后置(倒装句)⑤状语后置(倒装句)⑥判断句
【详解】考查文言句式。
①句意:这三个人,都是平民。判断句。
②句意: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判断句。
③句意: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状语后置,倒装句。正常语序是:于先王受地。
④句意: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状语后置,倒装句。正常语序是:请于君广。
⑤句意:苍鹰扑在宫殿上。状语后置,倒装句。正常语序是:仓鹰于殿上击。
⑥句意:不是这样的。判断句。
6. 战国 孟子 儒家 孔子 孔孟 亚圣 《战国策》 国别 明 宋濂 范仲淹 北宋 政治 苏轼 北宋 豪放 南宋 辛弃疾 苏轼 秋瑾 鉴湖女侠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①《鱼我所欲也》选择《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称其为“亚圣”。
②《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战国策》,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西汉成帝时,刘向进行整理。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次序,编订为33篇,并取名《战国策》。《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从文学角度看,《战国策》文思开阔,寓意深刻,语言风格辩丽恣肆,铺张扬厉。对后代文学有深远影响。
③《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宋濂(1310——1381),元末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先祖潜溪人(今属浙江金华),至宋濂时迁到浦江(今浙江浦江县)。
④《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
⑤《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⑦《满江红》的作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烈士秋瑾。秋瑾,东渡后改名瑾,字竞雄,自号“鉴湖女侠”,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