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业2内容分析(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业2内容分析(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3 23:51: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业2·内容分析
【作业2】文本阅读鉴赏
(一)
1.根据课文内容和结构,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
阅读《孔乙己》(节选),回答问题。
①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帐。
②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______极低,______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了;穿一件破棉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争辩、分辨、辩护),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______(请求、要求、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③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④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2.第①段主要是 描写,从 面交代了 被丁举人打断了腿。一方面暴露了说话人对这一不幸的 ,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丁举人的 。
3.第②段是故事情节的顶点。孔乙己在 上和 上都受尽了摧残,他在 声中出场,又在 声中走向死亡。我们从孔乙己忌讳“偷”“窃”字样看出他的 和 ,又从人们的阵阵“ ”看出了掌柜和酒客们的 ,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它既深刻地揭露了 ,同时批判了 。
4.第④段中的“大约”与“的确”是否矛盾?为什么?
阅读契诃夫的《变色龙》,回答问题。
变色龙
契诃夫
①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②“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
③传来了狗的尖叫声。奥楚蔑洛夫向那边一瞧,看见从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回头瞧。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又传来了狗的叫声,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④“好像出乱子了,长官!”巡警说。
⑤奥楚蔑洛夫微微向左一转,往人群那里走去。在木柴厂门口,他看见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人是首饰匠赫留金。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⑥“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⑦“长官,我好好地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赫留金开口了,拿手罩在嘴上,咳嗽一下,“我正在跟密特里 密特里奇谈木柴的事,忽然,这个贱畜生无缘无故就咬了我的手指头一口……您得原谅我,我是做工的人,我做的是细致的活儿。这得叫他们赔我一笔钱才成,因为也许我要有一个礼拜不能用这个手指头啦……长官,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这么让畜生乱咬一阵,那在这世界上也没个活头了。”
⑧“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育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⑨“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⑩“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
“胡说,独眼鬼!你什么也没看见,你为什么胡说?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是凭良心说话;要是我说了谎,那就让调解法官审问我好了。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
“少说废话!”
“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你拿得准吗?”
“拿得准,长官……”
“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居然有人养这种狗!这人的脑子上哪儿去啦?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见,你们猜猜看,结果会怎样?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坏家伙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将军家的厨师来了,问他好了——喂,普洛诃尔!过来吧,老兄,上这儿来!瞧瞧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
“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他哥哥是前几天才到这儿来。我们将军不喜欢这种小猎狗,他哥哥却喜欢。”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 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是来住一阵的。”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5.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
6.文中多次写到“笑”,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笑”的内涵。
(1)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2)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7.指出文中画线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1)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2)“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育他一顿!叶尔德林。”
8.假如奥楚蔑洛夫亲自将狗送到将军家,将军的哥哥说这条狗不是他的,只是跟他的狗长得比较像,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续写一段文字(不少于80字)。
阅读阿城《溜索》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一下马。马却更觉迟疑,牛们也慢下来。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汉子们全不说话,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拳打脚踢。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瞟一眼汉子们。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有人递过一支烟,嚓的一声点好。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
(有删减)
9.文中加点的两个“懒懒”各有什么含义?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10.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11.选文开头结尾都写到了鹰,各有何用意?
12.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蒲柳人家(节选)
刘绍棠
①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②那一年是1936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③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人配衣裳马配鞍,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兜肚,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可是,何满子一天也不穿。
④何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头顶着毒热的阳光,身上再裹起兜肚,一不风凉,二又窝汗,穿不了一天,就得起大半身痱子。再有,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谁的兜肚也没有这么花儿草儿的鲜艳,他穿在身上,男不男,女不女,小姑娘们要用手指刮破脸蛋儿,臊得他得找个田鼠窝钻进去;小小子儿们也要敲起锣鼓似的叫他小丫头儿,管叫他一辈子抬不起头。
⑤何满子不穿花红兜肚,奶奶气得咬牙切齿地骂他,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还威吓要三天不给他饭吃。原来,这条兜肚大有讲究。何满子是个娇哥儿,奶奶老是怕阎王爷打发白无常把他勾走;听说阎王爷非常重男轻女,何满子穿上花红兜肚,男扮女装,阎王爷老眼昏花的看不真切,也就起不了勾魂索命的恶念。
⑥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⑦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⑧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⑨不过,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何家世代单传,辈辈一棵苗,何满子的爷爷就是老生儿,他父亲也是在一丈青大娘将近四十岁时才落生的;偏是何满子不同凡响,是他母亲头一胎生下来的贵子。一丈青大娘一听见孙子呱呱坠地的啼声,喜泪如雨,又烧香又上供,又拜佛又许愿。洗三那天,亲手杀了一只羊和三只鸡,摆了个小宴;满月那天,更杀了一口猪和六只鸭,大宴乡亲。她又跑遍沿河几个村落,挨门挨户乞讨零碎布头儿,给何满子缝了一件五光十色的百家衣;百日那天,给何满子穿上,抱出来见客,博得一片彩声。到一周岁生日,还打造了一个分量不小的包铜镀金长命锁,金光闪闪,差一点把何满子勒断了气。
⑩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13.请用简洁的语言为选文第⑦段拟小标题。(字数不超过10个字)
14.请根据下面例句句式,从文中找出相应情节,梳理何满子或一丈青大娘的形象。
例句:说起何满子,那真是一个字“野”。他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整日在河滩野跑。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天不亮,头顶着星星,脚蹚着露水,从家里溜出去,逃开了学。
说起 ,那真是一个字 ,他(她)
15.品味文中划线句,请从不同角度赏析其语言特色(如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等)。
16.一丈青扈三娘可是《水浒传》中出了名的铿锵玫瑰,书中说她“蝉鬓金钗双压,凤鞋宝镫斜踏。连环铠甲衬红纱,绣带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和本文中粗手大脚的何满子奶奶似乎毫不搭调,请根据自己对两个人物的了解,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两个看似有天壤之别的人赋予同一名号。
试卷第2页,共10页
试卷第1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答案: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与概括。
《孔乙己》这部作品是我国的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作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序幕(第1—3段),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
第一层(第4—9段),写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性格,是小说情节的开端和发展。
结合“‘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可知众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结合“‘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可知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结合“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可知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结合“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可知孔乙己给小孩子分茴香豆;
第二层(第10—11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结合“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可知孔乙己被打断腿了;
结合“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可知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
第三层(第12—13段),描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结合“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
这些描写,更激起读者对毒害、摧残他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愤恨。这是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冷酷的社会环境之中。孔乙己精神上的痛苦要超过肉体上的痛苦。
《变色龙》写巡逻中的督警奥楚蔑洛夫和随从穿过集市广场时,忽然听见有人在尖声大喊,于是他们朝喧闹的人群走去。原来,金银匠赫留金想用烟蒂去烫一只无家的小狗的鼻子,却被小狗咬了手指。见来了督警,于是便向他告状。这是故事的开端,狗咬伤人案发生。
之后一共是六次判定,第一次判定(6—8段):弄死狗,罚狗的主人。作出判定的根据不知是“谁家的狗”。第二次判定(9—13段):狗是无辜的;原告是“敲竹杠”。作出判定的根据——有人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第三次判定(14—17段):狗是“下贱胚子”;“原告”是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作出判定的根据——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第四次判定是(18—20段):称是娇贵的动物,用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原告”受斥责。作出判定的根据——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狗!”第五次判定(21—23段):“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作出判定的根据——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这是故事的发展。
当他最后做出判决时,故事到了高潮,小狗“怪伶俐的”,咬人咬得好,“好一条小狗”。作出判定的根据——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
处置完“事件”,他对赫留金说:“我还会来收拾你的!”又继续巡逻了。这是故事的结局,审理案子结束。
契诃夫所创造的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出当时俄国“警察国家”的黑暗与反动。但契诃夫对这种现象不是直接采取忿怒的揭发和深刻的批判,而是运用幽默和讽刺的卓越艺术技巧,揭露了这个封建专制国家在华丽庄严掩盖下的丑恶与卑劣,讽刺那些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欺上媚下的人。
《溜索》写了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的故事,故事开端 (1-9)写“我”和驮队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发展(10-17)写驮队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高潮(18-22)写“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故事结局(23-26)写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赞美他们沉着勇敢、团队协作的精神。
《蒲柳人家》通过一个六岁儿童何满子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冀东北农村的深入开展,生动地描述了一批中国农民的栩栩如生的形象,以及他们在运河滩这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英勇斗争的事迹,讴歌劳动人民的朴实无华。
结合“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 站住! 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 不能叫你们腌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等可知一丈青大娘是多情重义、豪放开朗、质朴踏实的人;
结合“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呆不长”“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何大学问也不是不疼爱孙子。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他满脸胡茬,就像根根松针,最喜欢磨蹭孙子的脸蛋儿,逗得孙子吱儿喳乱叫,笑成一团儿,打成一团儿”等可知何大学问敢为朋友两肋插刀,富有同情心;
结合“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整日在河滩野跑”可知何满子自由快乐、不受约束。善良孝顺;
2. 语言 侧 孔乙己 无比冷漠 凶狠毒辣 3. 精神 肉体 笑 笑 可怜 荒谬 笑声 冷漠 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 群众的麻木 4.不矛盾,因为“我”到“现在”一直未再见过孔乙己,也没有得到一点关于他的确实消息,所以用“大约”来表示猜测。但是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悲惨情况,在那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的死又是无疑的,所在“大约”之后用“的确”来表示“我”猜测的情况。
【解析】2.本题考查句段赏析。
根据第①段“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他怎么会……他打折了腿了”“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么?”“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等内容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侧面交代了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了腿;
根据“‘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帐”可知,掌柜的对孔乙己被打断腿生死未卜这件事变现的漫不经心,由此可见人们的冷漠麻木;
根据“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等内容可见丁举人的凶狠毒辣。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二空,根据选文第②段“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了;穿一件破棉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等内容可知,孔乙己在肉体和精神上受尽羞辱和摧残;
三四空,根据“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可知,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五、六空,我们从孔乙己忌讳“偷”“窃”字样看出他的自欺欺人的可笑和荒谬;
七-九空,根据选文第②段“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等内容可知,从人们的阵阵笑声中,看出掌柜和酒客们的冷漠麻木,这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比,既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又批判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麻木。
4.考查句中关键词的理解。一般来说句中出现看似矛盾的词,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们,就可以解读出它们的合理性。不矛盾,说“大约”,是因为孔乙己后来再也没有在店里出现过,但又没有听到他死的消息,没有见到他的尸体,对他的“死”只能是个猜测;“的确”是从孔乙己每次到店大家对他的态度,以及他受伤后人们对他的看法来判断的,人们对他没有同情,没有关爱,只有极力的嘲讽与取笑,孔乙己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得不到任何人的关爱与帮助的,所以他的死是必然的。又因为此句话出现在文末,这样看似矛盾的用词,还能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点明了文章主旨,表现了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对冷漠社会的批判。
5.主要写了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 6.(1)奥楚蔑洛夫的“笑”是谄媚讨好、奴颜婢膝的笑,形象地刻画出了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2)那群人的“笑”是对赫留金的讥讽和嘲笑,形象地揭示了民众思想的愚昧与精神的麻木。 7.(1)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作者通过对人物出场周围环境的描写,渲染了当时沙皇统治的社会萧条败落的景象。(2)神态语言描写。作用:刻画了一个貌似公正、严于执法,实则专横、粗野的警官形象。 8.续写情节合理,语言连贯即可
【解析】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文章①—⑤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的发生。(故事开端)  
文章⑥— 段对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时的声色变化作了鲜明的对比。(故事发展)  
文章 — 段最后确定狗的身份是将军哥哥家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相应的做出最后的判决。(故事高潮)  
文章 — 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恐吓。(故事结局)
综上可知,文章主要记叙了警察奥楚蔑洛夫因为一条狗的主人是谁的问题不停的改变立场,据此可概括为:主要写了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
6.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1)根据文章 段“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分析,奥楚蔑洛夫一听狗是将军哥哥的狗,露出的“笑”是谄媚讨好、奴颜婢膝的笑,形象地刻画出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
(2)根据文章 段“‘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段“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可知围观群众嘲笑受害者而不是嘲笑可笑的奥楚蔑洛夫,可见这群围观的人麻木、庸俗、愚昧,同时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态。
7.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
(1)句描写了广场上没有人、商店和饭馆的门敞着、门口空荡荡,属于环境描写。“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写出沙皇统治下的社会腐败、萧条的景象,渲染了沉闷、压抑的气氛,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2)“嗯!不错……”“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育他一顿!叶尔德林”是语言描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是神态描写。写奥楚蔑洛夫由骂狗到骂人,表现了他一个貌似公正、严于执法、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形象。
8.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续写情节合理,语言连贯即可。
示例:奥楚蔑洛夫站在客厅中,等着将军的哥哥伊凡尼奇的到来。过了许久,伊凡尼奇从楼上缓缓地走下来,望着奥楚蔑洛夫缓缓地问道:“是你将我的小猎狗带回来的?”奥楚蔑洛夫慌忙连声答应。伊凡尼奇仔细端详这小狗,上上下下看了个遍,然后便摸着小狗边皮笑肉不笑地说:“这不是我的狗,不过跟我的小狗挺像的。”“您确定这不是您家的狗吗?”奥楚蔑洛夫擦着汗小声的问着,伊凡尼奇不耐烦的说:“不是!不过听说它咬伤了人啦?”“嗯,就是这条野狗,畜生,下贱胚子,咬伤了一个叫赫留金的人,我现在就回去处死它。”此时,奥楚蔑洛夫脸上的惊慌不见了,两眼眯成一条缝,好像干了件大事似的。
9.第一处“懒懒”写出了“我”的漫不经心,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来临。第二处“懒懒”表现出首领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意近即可) 10.比喻,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比作“极稠的粥”,生动形象或新颖别致地描写出整个的牛群马帮极不愿向前行进的状态。 11.(1)开头为写怒江溜索的凶险蓄势。(2)结尾与开头呼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12.(1)“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感。(2)“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起到了线索作用,用“我”的见闻感受串联故事,使情节更加集中、简练。(3)“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表现烘托环境,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
【解析】9.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本题作答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和经验方面的不同。“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这个“懒懒”是写“我”,因为“我”不知道前面的“雷声”到底是什么,也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来临,所以这个“懒懒”写出了“我”的漫不经心的心理。“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中的“懒懒”,写的是领队的神情,因为领队了解前面将要发生的情况,用这个词语写出了他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心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0.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把“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比作“极稠的粥”,运用了新颖别致的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马帮向前行进的速度极其缓慢的状态,给人以鲜明的形象。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开头安排了“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这一内容,通过写鹰来衬托出怒江溜索的凶险,为下文描绘怒江溜索的万分危险蓄势。文章的结尾再次写鹰——“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更加突出了怒江溜索的凶险,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在文章中的作用。从文章内容看,文章叙写怒江溜索的相关内容,是“我”的见闻感受,所以文章中的“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因此是文章的线索人物;从表现文章的主旨来看,“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反应烘托怒江环境的凶险,以“我”的表现来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再者,文章用第一人称来写,虽然在文章中没有出现,但却让人感到叙写的故事更加的真实。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3.例: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丈青大娘威震运河滩。一丈青大娘怒打纤夫。 14. 例句:说起何满子, 那真是一个字“灵/慧”。 他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
说起何满子,那真是一个字“娇”。奶奶老是怕阎王爷打发白无常把他勾走,硬是让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条花红兜肚来护他;何满子不同凡响,是他母亲头一胎生下来的贵子,他一出生,奶奶是喜泪如雨,烧香上供,拜佛许愿;洗三满月更是杀鸡宰羊大宴乡亲,还亲手缝制百家衣,打造长命锁。
说起一丈青大娘,那真是一个字“豪”,她“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说起一丈青大娘,那真是一个字“巧”,她“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引用原文或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都可) 15.抓住了一丈青大娘的心理、动作描写,“抡圆了扇”体现了大娘勇力过人,爱憎分明的个性。接着细腻地描绘年轻纤夫的外貌、动作,以幽默的口吻,夸张的手法侧面表现了一丈青大娘的威力。语言上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任意三点) 16.《水浒传》中一丈青扈三娘武艺高强,《蒲柳人家》中的一丈青大娘同样能打善骂,三五个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她性情豪爽,义字当先,有着侠肝义胆,虽容貌不胜扈三娘,但性情不让三分。刘绍棠曾说他的乡土文学、他的《蒲柳人家》,均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说明他深深地爱着笔下这群劳动人民,因此借“一丈青”的名号美化何满子奶奶的形象,似也有理。
【分析】1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注意题干中字数要求。
结合⑦段的“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可概括出,一丈青大娘怒打纤夫(威震运河滩)。
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选取一丈青大娘或何满子的任意一个特点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说起一丈青大娘,那真是一个字“猛”,你看她怒打不注意形象的纤夫“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打得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这得使多大的劲啊!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勇猛有力,打得对方没有还手之力。
15.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注意可从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赏析。
“勃然大怒”“抡圆了扇”是对一丈青大娘的心理、动作描写,写出了大娘爱憎分明、勇力过人、不怕事的个性。“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具体细腻地描写了年轻纤夫受伤,语言生动、幽默,用语夸张,侧面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威猛。“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采用文白相间的说书语言,讲究合辙押韵,抑扬顿挫,有节奏感,能抓住听众的心。
1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探究。从《水浒传》中的“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可以看出,一丈青扈三娘武艺高强;从《蒲柳人家》⑥段中的“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和⑦段的“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可以看出,一丈青大娘同样也很能打架,武艺高强。《蒲柳人家》写的是运河滩上的庄户人家,是刘绍棠描绘自己家乡的劳动人民,他喜欢并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和人民,因此用“一丈青”给大娘命名,赞美其侠肝义胆,行侠仗义。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9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