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31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31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4 07:5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目录
CONTENTS
1
2
4
3
两汉的文化
东汉的兴衰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西汉的强盛
时空坐标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1)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2)郡国并行制
1.汉初政治:
◎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二、汉初的统治
当时全国有54个郡,各诸侯国就占了39个,仅齐一国就占有7郡,而归西汉王朝中央政府管辖的只有15个郡;从户口构成上看,在全国277万户、1300万人口中,由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有97万户、450万人,仅是全国户口总数的1/3。当时,由于天子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刘姓宗室诸侯的势力日益壮大,于是骄纵起来,处处与朝廷对抗。“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景帝汉景帝在位时,“削藩”引起“七国之乱”,但3个月内即被平定。(3)王国问题的产生及初步解决
(4)尊奉黄老无为的统治思想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
——《史记·吕太后本纪》
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在社会治理中,黄老之学强调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西汉的强盛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一:
【推恩令】【附益之法】
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大国不过十余城
小侯不过十余里”
酎金夺爵: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此后,还以种种罪名废去一些诸侯,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王国铲除殆尽,藩国的威胁自此消除。
附益之法:严格限制诸侯王结交宾客。
政治上二:
【中朝制度】
皇 帝
中 朝
外 朝
尚书令






御史大夫


九 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三:【察举制】
推选标准:“孝”和“廉”
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
制度利弊:
利: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拔任用官员的唯一依据,有利于招徕各类人才,提高官员质量。任免权由中央掌握,加强中央集权。
弊: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地方官员往往推荐名门望族的子弟,而不问学识品格,被察举者名不副实。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01
颁布法令,禁止诸侯私自任命官吏,禁止地方官员与诸侯勾结,禁止郡守与地方豪强势力勾结。
02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03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政治上四:【刺史制度】
铸币权收归中央
(铸造“五铢钱”)
政府垄断盐铁
生产与销售
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抑制工商业者
征收财产税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经济)
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理论来源:
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道家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思想)
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维护统治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缓和阶级矛盾:“施行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董仲舒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结束了各派思想自由竞争的局面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中央设立太学
地方设立郡国学
重用儒生
设立五经博士
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
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夺取阴山以南及河西走廊
设立河西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
南征百越,东灭朝鲜,加强东南沿海及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比以前更加有效。
【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兴衰
西汉后期境况
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新朝的建立与覆亡(公元9-23年)
新朝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新,西汉灭亡。
王莽改制: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新朝覆亡:统治末年,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引发农民大起义。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政权被推翻。
光武中兴
措施
政治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释放奴婢
文化 重视儒学
25年,西汉宗室刘秀(汉光武帝)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推行一系列措施,实现“光武中兴”
东汉光武帝
外戚干政 宦官专权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继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东汉自光武中兴到汉献帝被废,历12帝,196年而亡,其中未满16岁即位的皇帝多达9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并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为幼年即位,直接导致了外戚干政、宦官专权。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童谣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母后临朝
君权旁落
依靠宦官
夺回君权
把持朝政
汉桓帝以后,东汉朝政长期被宦官把持,一些正值的官员、士大夫、太学生上书揭露宦官的罪行,反被宦官诬告为“党人”逮捕入狱,并扩大禁锢范围,史称“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
太学清议
党锢之祸 太学清议
针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一些正直的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通过品评人物而抨击时政。
东汉的兴衰
【黄巾起义】
背景: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自然灾害严重,百姓苦不堪言。
概况: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历史9个月,以失败告终。
影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两汉的文化
两汉的文化
司马迁《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班固的《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成就:汉赋、乐府诗
两汉的文化
医学成就: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张仲景 —— 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
华佗 —— 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
张仲景
数学成就:
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
东汉:《九章算术》
东汉蔡伦
改进造纸术
东汉张衡
发明地动仪,撰写《灵宪》
农学成就
《汜胜之书》《四民月令》
文学成就
汉赋、汉乐府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