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6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6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3 23:4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解读作者、作品及背景。
2.感悟语言:体会诗人包含及,激昂感情的 语言
3.领悟主题领悟诗人对大自然雄伟和壮丽
的赞美以及乐观进取精神兩谚蹄嵐



作者简介
关于笔名“沫若”
后从文。
U!
1919年,郭开贞在日本留学时,取了 “沫若”这 个笔名。“沫” “若”,即沫水和若水,它们是流经 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 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也表现了他强 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f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 人,诗人、学者。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学堂学 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留学,先学医,
作者简介
1文化身份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 山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
一. 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 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主席等国家重要领 导职务,主持科学和文化工作。
二. 文学经历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创办《创造季刊》,提倡浪 漫主义文学;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1 923年出版 诗集《星空》;1926年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另 有《前茅》《战声集》《恢复》《瓶》《新华颂》等诗 集。抗战期间,创作《屈原》《虎符》《南冠草》等六 部历史剧。
三. 代表作品
《女神》和《屈原》为其代表作。
L他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
1919年,郭沫若第一本诗集《女神》问世。《女 神》是当时中国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现代 新诗的奠基之作,它开创了 "一代诗风”,是郭沫若 的代表作。《女神》还是我给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 义]寺集,不仅从思想上引领了现代诗歌的创作,而且 从艺术和表达形式上展现了独特的创作。
“我要坦白地说一句话,自从
《女神》以后,我已经不再是'诗 人'了。自然,其后我还出过好几个 诗集,但在我自己是不够味的。或许
《女神》以后的东西要高明一些,但 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是没有了。 "——郭沫若
2,他是著名书法家
享B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享B沫若的书法 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 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 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 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时代气息和自强不息的 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 创作。特别在五六十年代,他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 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墨迹。其书法作品数量繁多,影响 甚广。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 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 称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其楷书 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亦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3■他是甲骨文专家
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郭沫若 堪称第一。郭沫若(字鼎堂)和 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 观堂)、董作宾(字彦堂)在甲 骨学领域并称为"甲骨四堂” 不过郭沫若最初并未研究甲骨文, 他的甲骨文研究的特点是起步晚, 但是起步咼,成就大。
4■他是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
抗战爆发,郭沫若由日本秘密回国,参加抗日战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时 代精神的要求,由"皖南事变”所引起的愤怒,激起了郭沫若澎湃的创作热情。他在短短的一 年半时间内,创作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 草》等六部大型历史剧,登上了20世纪中国历史剧创作的高峰。《棠棣之花》(1941)、《屈 原》、《虎符》、《高渐离》(1942年),均取材于战国时代的史事。在20年代的同名诗剧和 历史剧《聂變》的基础上加工并创作的《棠棣之花》,突出了 ,主张集合反对分裂“的主题。
《屈原》塑造了兼具政治家远见与诗人情怀的悲剧英雄形象,并达到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与现 实倾向性的和谐统一。《虎符》通过魏信陵君和如姬窃符救赵的故事,歌颂"把人当成人", 并不惜为此赴汤蹈火、杀身成仁的,仁义“思想。《高渐离》(又是名《筑》)以高渐离击筑 刺秦始皇的故事为题材,弘扬为反抗专制统治而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孔雀胆》(1942年) 表现元朝末年大理总管段功与梁王之女阿盖公主的爱情悲剧。《南冠草》(1943)采取汉奸与 烈士对照的方式,歌颂明末青年诗人夏完淳慷慨殉国的民族气节。这六大史剧宣扬了为正义与 鼬而献身的崇高的飜 精神。
《屈原》代表郭沫若历史剧的最高成就。
5、他是一名社会活动家
1921年6月8日,郭沫若、成仿吾、 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赴日 留学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多次在 上海和日本协商,并在日本东京帝国大 学第二改盛馆的郁达夫寓所中,利用上 海泰东鹵书局的一些条祥,应立了 ”五四 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团体——创造社。
重要文学作品: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
《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
《新华颂》《迎春曲》《雷电颂》
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 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參》《高渐离》
回忆录:《洪波曲》 评论集:《雄鸡集》
专著: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
《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翻译书目.
《茵梦湖 〉(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年,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年,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年,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年,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年,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年,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年,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 马克思著,1921年,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1935年,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
人物评价
(1) 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屮国的歌德。一一周扬
(2) 淡抹浓妆总入时,两朝恩遇鬓成丝。 曾夸召对虚前席,又见讴歌奉和词。 考古偏能剽甲骨,后今何癖注毛诗。
生民疾苦仍如此,孤负先生笔一支。一一梁漱溟《赠郭某》
你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
提示:这首诗写于1919年9. 10月间。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你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
提示:这首诗写于1919年9. 10月间。
知识小卡片:〃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 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 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 风雷〃。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 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 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 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 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 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5月4日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定为青年节。2019年4月 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知识小卡片:〃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由陈独秀、 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 (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 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 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 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 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 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 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背景链接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 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 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 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 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 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 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 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 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关于五四运动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 召开所谓"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取 消列强在华各项特权、取消"二十一条”、 归还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 要求。但"和会”不仅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 求,而且要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 日本。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迅速激发 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强烈反对。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5月4日,北京高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 会,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拒绝和约签字"“外争主权,内惩 国贼"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陆 宗舆、章宗祥,强烈要求拒绝在合约 上签字。北京的学生运动很快得到其 他地区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广大工人的 支援,形成了一场由先进青年知识分 子发起,各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 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把爱国主 义精神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序幕,是中国青年的一次伟大觉醒。 毛泽东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 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
“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帯来了嶙新的气象 旧道徳,旧礼教,W 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 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费扬 僵専科学与民主, 繫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 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 .
朗读课文囲节奏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I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爲/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 吕哟!
初读思考
L诗的前三行描绘了『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诗的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白云怒涌的宏伟壮丽的图画。
2。.我眼前来了的満衮的洪涛蜉‘ T在诗中起ft么作用?
答案 这fjmr恳由景入tm^L它nst-歩突出了映汹漏nttsmt 又引发7W三験人swim 的主ws虱
诗歌结构
-第一、二行,展示了海洋雄伟壮丽的景色。
-第三、四行,由景入情,抒写了对眼前景观的强烈
主观感受。
第五至第七行,对"力"的讴歌和赞美。
A
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 个站在地球边上全方 位俯瞰地球,并发出 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
描绘诗歌画面
■他想象着那怒涌的白 ■云、壮丽的北冰洋和 狂暴的太平洋。把地 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 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 联结起来,把北冰洋 晴空中无数怒涌的白 云和太平洋汪洋浩瀚 的万顷波涛两个宏大 ■I画面组接起来。
意蕴解读
动荡的时代
对旧世界的破坏
蕴蓄已久的力量
破坏与创造
对力的赞美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专
J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I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I
■ w
■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洪涛哟! .
■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如何抒情的?直接还是间接
一系列抒情句是诗人的直接抒情, 抒发对这种破坏力的呼唤和赞美。 这种直接抒情可以充分彰显诗人 充实的内心和如沸的激情,这种 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 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 年的共同特征。 ________
直抒胸意的抒情方式
I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I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 努力哟!
I 啊啊!力哟!力哟!
I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 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赏析句子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
律吕哟! 〃主语是 __
洪涛。
洪涛的具体表现?
毁坏、创造、努力
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9、10月间
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 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爱国运动
赏析句子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 律吕哟!"主语是? 一一洪涛。
洪涛的具体表现?
"毁坏"就是要反帝反封建、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 "创造"就是要建设民主与科学的新中国,是对新思想.
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
最后几句釆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发感情, 赞美了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节奏感强, 增强了语言气势,加强了表达效果。
=
情感赏析
这首诗歌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朗读课文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葯/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 吕哟!
假如你是作者,你是站立在地球边上的人, 发挥联想和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
一个巨人他站立在地球边上,全方位的俯瞰着地 球,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声声号角 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欢呼要把地 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眼前来了的滚滚洪涛,欢 呼它巨大的破坏力和创造力,欢呼力的能量,描 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 着“力的音乐”,书写着“力的诗歌”,激荡 着“力的律侣”。
提炼《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显著手法
1.意境恢弘,气势磅礴
(1) 使用宏大意象:白云、北冰洋、太平洋、
地球、洪涛
(2) 使用有力度的修饰词。
无数、怒诵、壮丽、无限、推倒、滚滚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这些词语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雄奇壮阔的意象
这些红色的词语是不是完整的意象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诗句中的意象应为=
怒涌的白云 壮丽的北冰洋
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
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宇宙 素描,渗透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这些词语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2 .排比、反复増强诗歌的节奏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__
〃力"是全诗的诗眼,是〃五四"精神的象征。
〃力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
"力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创造新 时代的文明。
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声响,体 现其神韵,反映其韵律。
表现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 往,执着追求,以及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这些词语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3.抒发的感情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诗人以澎湃的激情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力,强烈体现了诗 人破坏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勇猛革命精神。自由宏阔, 雄奇奔放,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十分显著。
3、直抒胸臆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 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 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感叹词
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感叹号直接抒情。表 达的是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 情和决心。
直接抒情的手法提炼:
(1)使用抒情的感叹词
(2)使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3)使用感叹号
1=1
直抒胸臆的作用
(1)直截了当,突出中心
. (2)使用修辞,彰显文釆
.⑶感情充沛,加快节奏.
(4)思想激越,增强气势.
直抒胸臆的缺陷:直白,含蓄不足。
内容:
特点:
与《沁园春 长沙》所写之景相比, 本文这些意象真是作者眼中所见吗
大胆而奇特一北冰洋是大力士,要把 地球推倒。
想象之景。
风格: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手法:借景抒情,体现作者的豪情壮志。
分析文本特色:
提示:可从修辞方面、词语选用、句式等方 面思考。
(1)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 “不断的毁坏” “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 “五四”时期人民那 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 具有振聋发耳贵的艺术力量。
(2)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n 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 增强艺术感染力。
(3)诗歌运用了象征、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
使全诗更加形象、感人。
⑷句式自由,节奏鲜明。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新诗。这首诗采用了
不受東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
: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长短向
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但是全诗 的节奏却非常鲜明,这种内在的旋律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便 是“情绪的自然消涨七 这首诗的节奏犹如时代的鼓点,急促、 紧凑、有力。
(5)想象奇特。诗人把自己想象成站立在地球边上的一 个巨人,北冰洋、太平洋的景色也就尽收眼底了,由此 诗人才可以自由地调用这些本来宏大的意象。
⑹ 强烈的抒彩。全诗直抒胸臆,运用了四组〃啊
啊"、六个〃哟"宣泄诗人热烈奔放、雄壮豪迈的情感。
I总结语盲特色:
I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修辞运用:反复、比喻、拟人、排比
I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O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洪涛的形态,"力的音乐,力的诗 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总 之,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 象,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美的歌颂和礼赞。
请在诵读全诗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顼① ____
景1、②海涛汹涌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疽 e 5止 奴+ 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 r③毁坏、创造、努力 情]④赞美、颂扬力
总结: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 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 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 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另一方 面,更重要的是,经过诗人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 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 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 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 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 壮美。


无数的白云 壮丽的北冰洋 无限的太平洋 滚滚的洪涛
力量巨大
意象特征 二(动作)
意象特征
(意境)
怒涌推倒
白云怒涌
洪涛滚滚
毁坏
创造
努力
情一赞美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 示了大自然壮丽的特征,另一方面,抒发自己“毁 坏,,“创造,,“努力,,的主观感受,和对“力”的 赞美。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
探究主题
1.诗人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抒发情感的
明确:诗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 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以浪漫 主义者的激越情怀,把整个世界都当
作自己的呼唤对象,吹响一声声响彻
寰宇的号角。
探究主题
2.如何理解诗歌标题的含义
"放号"是欢呼、是呼喊、 是呐喊、也是赞歌。
探究主题
3.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广阔歎把梆鷲赢韻嬲上目光遍及
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高 大形象,窥视到他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如沸的激 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 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 共同特征。
决心表蹒識鬱癌讒活的热情和
探究主题
4.“滚滚洪涛”在诗歌中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明爾:诗歌中的〃滚滚洪涛"既是诗人回国途中所见 之景,也具有也AE意义c象征"五四〃运动所产生的 巨大声势,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
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五四"运动对于中国,
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 击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 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也象征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世界潮流的 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 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 的不可阻挡之势。
拓展主旨
这首诗描写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 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 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 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渴 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远和近》顾城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断章》卞之琳
你站卷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O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一代人》顾城
春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个年仅8岁的小孩写的:《我的眼睛》
我的眼睛 很大很大 装得下高山 装得下大海 装得下蓝天
装得下整个世界
我的眼睛很小很小 有时候遇到心事 就连两行泪
也装不下
《挑妈妈》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第二天_早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灯把黑夜 烫了 一个洞

鱼也会哭
只是它在水里 你看不见它的眼泪
回收
一辆回收旧彩电 旧冰箱
旧洗衣机
旧电脑
的三轮车 车主躺在里面 睡了
好像回收了自己
宠物店里
有两个盒子
一个亲着100块一只的兔子 一个泰着200琪一只的兔字 一只100块的兔子
跳到了200块的盒子里 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 而一只200块的兔子 跳到了 100块的盒子里 变成了平民
结束语:
一百多年富,五四先驱李大钊曾在《〃晨钟〃之使 命》里这样激励青年一代: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 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 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
青春,如同朝阳,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风华 正茂的我们,仿佛拥有着整个世界。
今天,广大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 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 族就有希望。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着极强的民族 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时代也需要我们用坚实的肩 膀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