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8—9章:礼治秩序与无讼现象课件(共7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乡土中国》8—9章:礼治秩序与无讼现象课件(共7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3 23:4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9张PPT)
---《乡土中国》第八、九章阅读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第五课时
礼治秩序与无讼现象
第八.丸章
礼治秩序与无讼现象
学习目标
1. 理解“礼治秩序”这一概念的内涵,对“礼治秩 序”与“无讼现象”的深远影响有充分的认识。
2. 在阅读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能明确列出自己在 阅读中的疑惑,尝试多种途径破解疑惑。
3.在讨论疑惑的过程中深化自己对《乡土中国》文 本内容及论证方法的新发现,能用警句来概括自己

的阅读发现。
《乡土中国》一书最重要的是提出 了 "礼治秩序”及"差序格局”概念, 这是对前现代中国农村生存环境和农 民生活状态最深刻、简约的提炼。
刘志琴《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
G■第一部分
:■梳理各章要点
梳理各章内容要点
-第八篇 《礼治秩序》,说明了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乡土社会中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礼治社会中人们是主动地服于成规。
-第九篇 《无讼》,点明了中国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法治秩
序与礼治秩序的矛盾,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下产生了很多的副作用。
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慫罚)
克己修身
教化
第8章

①依靠传统 ②依靠国家权力 ③主动服膺 ④从外限制
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第9章
〔先讼卜—〔礼治社会]
------T 法治社会〕——T诉讼〕
〔无礼:适徳冋窗]〔焯囚〕〔侵犯叔利]
〔矢口札,凫已修乌厂| 〔目白勺〕
(蛻空日寸沏〕〔7中击〕
A
[理论:"观M]
爭实:畐u作月目 破坏礼,末立活
人民缶样应 用;在社会 纟吉木勾和思想 观念上改革
俳护个人权和和社会 玄金
①调解,教育②刑罚
内容归纳
篇名 核心观点 关键概念 论证思路
《礼治秩序》 乡土社会既非法治 社会,也非人治社 会,而是礼治社会。 礼治秩序 先比较法治和人治的区别,再分析中 国乡土社会礼治秩序的特色。
《无讼》 乡土社会以调解(教 化)解决争端,反对 诉讼" 无讼 首先比较城乡对诉讼的态度差异;其次 分析礼治的最高境界是人人都守规矩, 从而揭示乡土社会倡导“无讼”的原因; 最后讨论引进司法制度给乡土社会带 来的危害口


二 1
i
1__T


i
旦里

第二部分
■理解关键概念

-答案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着眼,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
1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权力是维持这种主从关
系所必需的手段,具有压迫性质。
关键概念阐释
-1.横暴权力: ___
=
-答案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着眼,社会分工的结果使得 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其权力的基础是社 会契约,是同意,权利与义务要相称。
关键概念阐释
1.同意权力: ___
3.比较法治、人治、礼治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差异
1. 法治
2. 人治
3. 礼治
法治,靠国家权力和法律条文来维持
社会秩序的稳定;
人治,依靠执政者个人的威望治理国 家;
礼治,依靠人人主动服膺的传统来维
持社会制度的稳定。
-4.根据第8章内容,填出下表。
答案 ①法律 ②国家权力 ③统治者好恶 ④国家权力 ⑤礼 ⑥传统⑦乡土社会
概念 维持社会秩序所依 据的规范 维护社会规范所依据 的力量 具体社会情态举例
法治 ① ② 西洋社会
人治 ③ ④ 无
无治 无 无 小国寡民
礼治 ⑤ ⑥ ⑦
"传统”
a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 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 各分子的生活需要。
"传统”如何生效
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 获取资源。这套方法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临时聚集了 若干人加以规划的。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 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 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 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 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乡土社会为什么依靠"传统〃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O 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已 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 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 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 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 愈值得保守。
"传统”是如何成为“礼”的
我们对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
a
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 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 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
什么是“礼治”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治)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
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治和法治有什么不同
礼是和法律不同,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
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
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
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 弃,是耻Q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
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慣所维持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
3
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
礼治到法治有什么条件?
传统不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
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 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 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 也就是所谓"法治"。

子贡欲去告朔之賞X]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 我爱其礼。'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
"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
问其目
3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能够克制和约束一己私欲, 让自己的行为回复到礼的要求上,就是仁(的做法)。一旦人 这样做了,那么天下人间的人都会赞许他是仁人。做仁义的事 情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 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 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 “我虽不够聪敏,请你允许我去实行这番话。"
什么是“无讼”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一样(没有什么高明之处)。
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
第三部分
■探讨问题
探讨问题
1.在乡土社会里,"礼”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规范?依据《礼治秩序》 —章中的内容,结合下面两段材料,试用一段话来介绍“礼”。
① 法律通常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 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 行为规范。
② 安徽干年古村宏村的古人工水系遍布全村,绕家穿户。一条水流贯穿全村, 承担男女老少的饮用、洗涤、防火、灌溉、环保等功能。如何确保全村用水的 安全卫生?据说当年祖辈定下族规乡约,每天取水、用水和排污都有相应的时 间和地点。宏村村民至今仍在遵守这些规定。一一《宏村水系的规划、建设与 管理》《小城镇建设》2008年第7期
答案礼不是由国家权力机构制定的权利和义务,
而是由一代一代民众累积并且经过传统生活经验
检验的道德行为规范。礼不靠外在权力推行,而
是通过教化使人主动服膺。礼的目的是调节人们
的行为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对全体
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在乡土社会中,长老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你 如何看待长老这种角色?
答案(1)长老统治下,权力并不是政治性的,因为长老并非由官方任命,其 权力也并非由全体公民赋予。长老的权力是教化性(文化性)的,也就是说,是 乡土社会在长期的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结果。长老统治介于专制统治与民主统治 之间,它比民主统治要"专制”,但又比专制统治要"民主”。因为长老统治 是用个人性的权威来裁决社会事务的,它不需要与其他成员协商;但长老统治
也并非空穴来风,它仍然需要乡土社会成员默认遵行。

(2)更多情况下长老只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但在重大事务上,长老又被请出来
发挥他的决定性作用。除此之外,他也不凭自己的权威为自己谋利,他对社会
事务的裁决几乎是义务性的。他并没有对社会中的晚辈造成实质性的压迫,所
以基本不会出现暴力革命式"从下至上”的权力更迭。整个乡土社会对长老是
=
敬重的,对长老的裁决也基本不会有太大意见,因为长老行使的权力只是教化
注教授
礼治秩序
肉一
明确
“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外在结构特 点;“礼制秩序”则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内在
治理模式。二者均因“乡土本色”而产生,
是并列关系。“无讼现象”是“礼制秩序”
治理下的社会必然会出现的社会现象,这两
■思辨探究
思辨探究
-1.文中说,“礼”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 持,维持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如何 维持这种规范的?
明确
-“传统”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施展其力量:①家 族内部的长幼之序,长者对幼者耳提面命,让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浸润在"传统”之中,习惯 成自然;②家规族规都有对于违反传统者的惩 戒条例,一旦违背传统,就会收到严厉的惩处, 让人们不得不屈从于传统。
-2.作为一种礼治模式,“礼治秩序"有太多
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的成分,
为何它还能在中
国持续那么长的时间?
明确:①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儒家思想教化的乡土
社会百姓不会像西方社会那般把自由平等当做毕生追求;
②礼治社会对于违反者的惩处有很多残酷的手段,让人不 敢抗争;③一旦发生战乱,社会秩序不稳定,“礼治社 会”也就难以维持,中国并非数干年来一直维持“礼治秩
-3.在《无讼》一章中,作者认为在推行司法、 诉讼前要先在乡土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进行 改革,否则只能有害而没有益处。但为何如今 我国以“依法治国”为治国方略,推行司法下 乡,并未对乡土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进行改革, 也没有产生司法下乡的副作用昵?
明确
-1949年之后,中国农村先是进行土地改革,后来又 推行公社制度,再后来又实行包产到户,乡土社会结 构和百姓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一系列改
变为“依法治国”方案的顺利推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即便如此,在我国少数边远地区,百姓遇到利益纷争
还是尽量选择调解,而不愿到法院一争胜负。
4为什么追求“无讼"?
但是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 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 一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 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 破坏了传统的规矩。
为什么追求"无讼”
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
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 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 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 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
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
区别不同社会的"无讼”与“诉讼
,,
崇尚 [懂法律\ 的人称 1呼1 懂法律人的 职能 懂法律人的有关 行为 人们对其态度
誌 无讼 讼师 “包揽是非 // 打官司 丿犬恶
现代 社会 诉讼 大律师 法律顾问 起诉 尊敬
怎么理解现代社会的“诉讼”
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
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
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做效尤”,而是在 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 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在英美以判例为基础的法律制度下,很 多时间诉讼的目的是在获得以后可以遵守的规则。
怎么理解现代社会的“诉讼"? 一个变动中的社会,所有的规则是不能不变动的。环境改变了, 相互权利不能不跟着改变。事实上并没有两个案子的环境完全相同,
所以各人的权利应当怎样厘定,时常成为问题,
因之构成诉讼,

获取可以遵守的判例。现代的社会中并不把法律看成一种固定的规
则,法律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
也因之,并不能盼望各个在社会里生活的人都能熟悉这与时俱新
的法律,所以不知道法律并不成为“败类”。律师也成了现代社会
中不可缺的职业。
乡土社会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中国正处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原有对诉讼的观念还是很坚 固地存留在广大的民间,也因之使现代的司法不能彻底推行。那些不 容于乡土伦理的人物从此却找到了一种新的保障。他们可以不服乡间 的调解而告到司法处去。
原因:第一是现行法里的原则是从西洋搬过来的,和旧有的伦理观
念相差很大。在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中,原本不承认有可以施行于一
切人的统一规则,而现行法却是采用个人平等主义的。在司法制度的 程序上又是隔膜到不知怎样利用。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 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
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
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述方法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A
现象:讼师、 律师地位不 同⑴
原因:礼治社 会变为法治 社会(2)
现状:礼治 社会变为法 治社会(12)
城市中律师
重要(3)
乡土社会礼 治秩序依 靠道德教化
(4)
要性(11)
以球赛类比(5)
引用孔子证明“无讼”的历史渊源(9)
举例证明 教化过程
(8)
.法律讲究个人权利f律师的必 而非道德教化(10) 要性(11)
教化的
、」工口
13 te
7
打官司是
可耻的事
(6)
a现代司法在乡土社会中有副作用(13)
随堂巩

1以下是《乡土中国》“礼治秩序”部分的解说,和原书说法不符的一项是() A.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 人的因素。
B 礼和法维持规范的力量是不相同的。法律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礼则是依靠传统来 维持。
C 礼治实施的前提是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个前提,因此 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
D. “法治”和“礼治”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社会情态中。现代社会虽然变迁很快,但 是,礼治依然可以作为法治的辅助和补充。
答案D
随堂巩固
2.下列对《乡土中国》中“人治”和“法治”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 社会。
B 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对的。 C 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 的。
D 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答案
1.运用你从《礼治秩序》《无讼》中学到的知识,推断 这个小说片断所写内容以及故事结局。
慰老爷接过“屁塞”,坐下,用指头摩掌着,转脸向庄木三说话。
“就是你们两个么? ”
“是的。”
“你的儿子一个也没有来? ”
“他们没有工夫。”
“本来新年正月又何必来劳动你们。但是,还是只为那件事, 我想,你们 也闹得够了。不是已经有两年多了么?我想,冤仇是宜解不宜结的。爱姑既然 丈夫不对,公婆不喜欢……。也还是照先前说过那样:走散的好。我没有这么 大面子,说不通。七大人是最爱讲公道话的,你们也知道。现在七大人的意思 也这样:和我一样。可是七大人说,两面都认点晦气罢,叫施家再添十块钱: 九十元! ” “......”
-“九十元!你就是打官司打到皇帝伯伯跟前,也没有这么便宜。这话只有我们 的七大人肯说。類
七大人睁起细眼,看着庄木三,点点头。
(节选自鲁迅《离婚》)
明确
这是鲁迅小说《离婚》中的一个 片段。爱姑的丈夫对婚姻不忠, 作为受害人的爱姑却不得不接受 被休,而且只能得到很少赔偿的
结局。鲁迅先生借这个故事表达
对封建礼教压迫妇女的控诉。
3.城市化和法治秩序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请你写一段话,说说在这一过程中“礼治秩序"能 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示例:①"礼治秩序”强调人对于传统的主动服膺,为了 合乎“礼治",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特别强调“修身
”。②就空间而言,法律一定会留下漏洞;就时间而言, 法律只能事后追究。③而“修身"则没有空间的漏洞,又
能在事前让自己远离罪恶。
强调“礼治"
“修身"会让整
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41 4
结语
-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传统,必须要有一个全盘清 理。我们必须用科学方法把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 式,在这生活方式中所养成的观念加以说明。有 了这笔清清楚楚的账才能使我们走下一步时不致
再像目前这样的艰难而浪费了。
费孝通
有关"礼”的成语
彬彬有礼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 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分庭抗礼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 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 彼此对等的关系。
焚香礼拜 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 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恭而有礼 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f 家长礼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同"家长里短
有关“礼”的成语
礼贤下士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 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礼义廉耻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 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 准和行为规范。
礼仪之邦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 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礼先壹饭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 —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有关"礼"的成语
礼先一饭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一饭,犹言 —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同“礼先壹饭”。
礼无不答 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 不以礼相报。亦指不受他人之礼,必以报答。
明媒正礼 唇礼晨参
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指早晚礼佛参禅。
有关"礼”的成语
牵经引礼 指援引经典。
礼为情貌 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
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
缛礼烦仪
指烦琐的礼仪。
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礼顺人情 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礼奢宁俭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有关"礼”的成语
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 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诗礼之训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识礼知书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通书达礼指通诗书,懂礼仪。
通文达礼指有学问懂礼仪。
先礼后兵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 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有关"礼”的成语
礼让为国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以礼相待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礼轻人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礼轻情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来而不往非礼也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有关“礼”的成语
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 识出众的人。
俭不中礼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甘言厚礼甜美的言辞,厚重的礼品。亦作"甘言厚币”。
焚香顶礼犹焚香礼拜。
分庭伉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同"分庭抗礼”。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 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等礼相亢犹言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相待。。
有关"礼”的成语
导德齐礼 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晨参暮礼指早晚参拜。
博文约礼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爱礼存羊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 而保留有关仪节。
慢腾斯礼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同"慢条斯理"。
慢条丝礼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同"慢条斯理"。
有关"礼”的成语
慢条斯礼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同"慢条斯理"。
慢条厮礼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同"慢条斯理"。
轻薄无礼指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诗礼传家指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言之有礼说的话有道理。
长斋礼佛 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有关"礼”的成语
敦诗说礼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 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烦文缛礼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
傲慢少礼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傲慢无礼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卑辞厚礼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卑礼厚币卑礼:谦恭的礼节;厚币:厚重的币帛。比喻聘请人员的郑重殷切。
有关"克”的成语
克己奉公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克绍箕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克嗣良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同"克绍箕裘”。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
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气克斗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同"气 吞牛斗”。
柔能克刚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
省身克己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
有关"克”的成语
所向克捷军队所去之处,都能取得胜利。
无往不克无论到哪里,没有不胜利的。
相克相济互相制约而又互相促进。
相生相克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互相生发以互相克制的关系。后 引申为一般物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战无不克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 能成功。
有关"克”的成语
沉潜刚克沉潜:深沉不露;刚克:以刚强见胜。形容深沉不露,内蕴刚强。 奉公克己指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攻无不克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攻:攻打;克:攻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 无比强大。
克爰克威指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
克传弓冶犹克绍箕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克逮克容指能和顺而宽容。
克敌制胜制服敌人,取得胜利。
5 —
有关"克”的成语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
克伐怨欲 ①指好胜、骄傲、忌刻、贪婪四种恶德。②指关于 四种恶德的理论。
克己复礼
礼”。
克己慎行
克肩一心
克俭克勤
克尽厥职
克勤克俭
标,*
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指能一心以事君。
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能够尽到职责,做好工作。
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有关"约”的成语
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百年之约即婚约。
分花约柳形容女子走路姿态美好。亦作“分花拂柳”。
丰神绰约绰约: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的样子。指女子体态柔美丰满。
丰姿绰约丰姿:风姿,风度姿态。绰约:柔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柔美, 神采飘逸。同“丰神绰约”。
风姿绰约风:风度;绰约:女子姿态柔美。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有关"约”的成语
海约山盟指男女相爰时立下的誓言,爰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海 誓山盟”。
简约详核指简要翔实。
厉行节约严格地实行节约。 鹭约鸥盟指与鹭、鸥相约结盟。比喻隐居者的生活。
密约偷期指相爰的男女秘密相会。 人约黄昏人在黄昏时约会。指情人约会。
桑间之约指男女之间的约会。
桑中之约桑中:桑林之间。指男女幽会的的密约。
有关"约”的成语
守约施搏 指所操者简易而施与者广大。
言约旨远 言辞简练,含意深远。
燕约莺期 比喻相爱的男女约会的时日。
隐约其辞 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
不易完全明白。
由博返约 指做学问人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
约定俗成 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
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约法三章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

有关"约”的成语
背盟败约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 约。
鞭约近里犹言鞭辟近里。 博文约礼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绰约多姿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词约指明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暗约私期约:约定;
期:约会。暗中私自相互约定
暗约偷期约:约定;
期:约会。暗中私自相互约定。指男女私定终身
有关"讼〃的成语
包揽词讼 指招揽承办别人的诉讼,从中谋利。 词清讼简 词讼清简。指狱讼稀少,政事清闲。 调词架讼 指调唆他人诉讼。
计过自讼
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聚讼纷纭 聚讼:众中争辩;纷纭:多而杂乱。许多人在一起对
某一问题议论纷纷,不能决定哪种意见是正确的。
兴词构讼 司。
兴词:撰写并呈递状词;构讼:打官司。写关词打官

作业
1.完成同步训练各题
2.预习第十,十一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