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4 08:2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略读课文,交流“作者发现了什么”,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
3.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引出课题。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童年发现。【设计用途】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为感悟本篇课文的特点做好铺垫。交流自己的童年发现,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二、整体感知
1. 提问: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发现了什么?预设:胚胎发育规律。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结合图片随文解词“胚胎发育”,说说:“我”对自己的“发现”,自我感觉怎么样?预设: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兴奋、快乐.....
4.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气度第 1自然段。【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整体感知课文,使课堂的学习主线更明了。
三、借助学习提示,自主阅读课文1.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默读课文,把握大意。“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 小组交流,用简要的话说一说①提示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②让学生试着用概括的话说一说“发现”的过程。
【预设】“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在梦中飞行,小伙伴们也有这样的经历,于是就一起去问老师。得到解答后,“我”继续大胆想象,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提示:如果学生概括有困难,或者说得不够简洁,教师可以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如果学生概括有遗漏,教师要提示学生再读一读课文。③全班交流“发现”过程,师生共同提炼关键词语。可以先提示出作者是从梦中飞行开始的,让学生试着概括其他的小标题。教师相机板书:梦中飞行-求教老师-痴迷探究-得出结论。
四、品读文本,体会语言的幽默,感受人物形象
1. 带问题进行默读,出示默读要求:再次默读课文,用“__”勾画你觉得有趣的地方,并在旁边写上简要批注。
2. 同位交流,结合批注,说说自自己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觉得这部分有趣。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体会,教师相机点评。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在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教学,倡导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学习。因此,我给学生留足了自主阅读时间,点拨为辅,在学生遇到阅读障碍处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预设】①:关于梦中飞行的描述,特别生动具体,好像真的飞起来了一样,很有意思。师总结:多么自由呀,愿意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愿意飞多高就飞多高,指名伴着班得瑞的《卡布里的月光》,美美的读一下,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画面。②请教老师的部分显得我特别急切,好奇心旺盛,令人引俊不禁。老师的回答使我们感觉到老师的幽默、耐心、知识渊博。随文了解“草履虫”,拓展识字方法。
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老师、学生”的性格特点。 学生同位合作朗读、展示。师总结:精彩的语言描写,不仅能感受到语言的内容,还能感受到语言背后人物的特征。师点拨:作者在写作时,为了突出人物对话,都隐藏了哪些写作密码?预设:提示语简短,每个人物的对话都作为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品读文字,感受语言的特点,体会文中有趣的对话,让学生探究语言描写的特点,交给学生深入读书的方法,读书中的发现必然会带来写作时的运用。同时,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③第 12自然段,说“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的看个仔细。我想一个孩子抓着一条鱼拼命观察的样子,觉得很有意思。师点拨:你感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预设:做事寻根究底的人。师总结:细细品味风趣的语言背后往往蕴含着智慧。
④第 13自然段,我绞尽脑汁思考为什么是九个月,得出的结论特别天真,充满童趣,而且我还沾沾自喜,觉得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十分可爱有趣。师点拨:想象是风趣的,语言也是有趣的。句中句末运用了多个语气词,突出表达幽默和亲切感。师生合作,感受语言的幽默风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关键词句欣赏有趣的情节、夸张的语言,感悟文章趣味连连,品悟语言的魅力所在。
⑤“我”被老师轰出教室的时候,心理活动特别丰富,一会儿想到同学要是知道了自己的发现,一定会哄堂大笑,一会儿想到自我安慰的理由,充分体现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师点拨:有趣的语言背后,你又发现费奥多罗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预设:乐观、内心强大。总结:读书不仅是看别人,也是照见自己。老师读这段经历的时候,也关注了这位老师的做法,养成倾听的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指导朗读,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同桌自由分角色朗读。总结:人物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令对话读起来有趣极了。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默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巧妙地品读了文章中有趣的地方,感受事件的发生过程一些细节值得读读品品。文中的“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好奇想象探究
五、拓展延伸
1.现在我们也来发挥想象,猜猜,“我”长大后成为了什么人?出示作者资料。他的成功正是因为他爱思考,爱探究。
2.推荐阅读钱学森小时候探索发现的文章。
3.推荐科学家系列丛书。
六、总结:
“童年的发现”,让我们了解了我”童年时的一件趣事。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课文都显示出一份童真、童趣。
七、作业: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趣事呢?课下查找相关资料。
八、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 求教老师
痴迷探究 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