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幽默风趣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之外了,往往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出示图片)这是我们在上学期学过的关于古人读书的方法及态度句子。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文言文也叫古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世说新语 言语》,学习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
2.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3. 并试着像课文题目这样介绍你的同桌。(同桌相互介绍贵姓 氏之子或之女)。
二、初读感知
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请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录音朗读:甚聪惠 (通“慧”) 诣其父 (一字多义: 拜见; 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如:造诣)为设果(为:wei) 应声答曰(ying) 夫子家禽(qin)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学生自读课文:词语和句子读好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要读课文了。我们先看自读要求:请同学们把这篇文言文自由读三遍(包括注释),读文言文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注意停顿,读出韵味来。
4.出示停顿,指名朗读
5. 师生评议朗读
三、细读理解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秘诀。回忆读懂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理解 “甚”:很、非常。运用:如果说一个人下棋本领非常高可以说他 棋艺甚高如果说一个人与其他人相处融洽可以说他 人缘甚好师: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评:你们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读出了内心对他的的赞扬。)
2. 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师插入孔君平的资料齐读)孔君平是当时的庭尉,相当于现在的法庭庭长。师:那么孔君平来干什么呀?
3. 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出示: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这里的“其”和“儿”都指的是谁?(杨氏之子)。
4.杨氏之子看到来了客人,是怎么做的呢?
5.是的,小孩看到孔君平来了,就为他端出了一盘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出示:为设果,果有杨梅。)
6. 这句话哪个字可以解释为“端出”?你觉得杨氏之子怎么样?(热情好客)7.孔君平早就听说杨氏子甚聪慧,于是就和他开起了玩笑。指名朗读(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师:“示”的意思是?(给......看)“指以示儿”就是:指着杨梅给小孩看。“此”就是?(板书:杨梅)“君家果”就是?(板书:杨家果)
8.谁能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你听出孔君平话里的玄机了吗?(生:你姓杨,杨梅也姓杨,所以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评:能听出孔君平话外之音了吗?你也甚聪慧呀。)
9.那杨氏之子听出来了吗?他是怎样应对的呢?(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禽。”)师:“未闻”是什么意思?(没有听说过)“夫子家禽”指谁家的禽?(板书:孔家禽)
10.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你听出杨氏之子话里的玄机了吗?(因为没有听说过孔雀是你们孔家的鸟,所以杨梅也不能说是我们杨家的水果。)
11.多么巧妙的应对呀,所以,我们说杨氏之子——甚聪惠!你还从这句话的那个词感受到杨氏之子甚聪惠?(应声)“应声”就是话音刚落,“应声”就是不假思索;“应声”就是脱口而出......所以,我们不得不说杨氏之子——甚聪惠!
12.下面让我们再读读这个故事,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惠。
四、想象写说话
1. 听到孩子的回答,孔君平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出示“写一写”。预设:孔君平笑曰:久闻杨氏之子甚聪惠,果然名不虚传 果然可造之材.....)
2. 如果来人是黄君平、马君平、白君平、熊君平......杨氏之子可能又会怎样“应声答曰”呢?(未闻黄雀是夫子家禽;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未闻白鹭是夫子家禽;未闻马蜂是夫子家虫;未闻熊猫是夫子家兽......)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续写杨氏子和孔君平的对话。
六、板书设计
21 杨氏之子
杨梅 杨家果
孔雀 孔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