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海陆变迁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 妞妞同学了解到德国学者魏格纳注重观察地图,也找到一些地图来观察分析,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如图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变化的过程由远古到现在应该是甲→乙→丙
B. 如图漫画表示的是“盖天说”
C. 如图珠穆朗玛峰长高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红海长胖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分离
D. 如图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古老海洋生物化石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人类从未终止过对海陆变迁奥秘的探索。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2. 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
A. 托勒密 B. 哥白尼 C. 魏格纳 D. 麦哲伦
3. 日本火山、地震频繁,是因为日本位于(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C. 亚欧板块与北冰洋板块 D.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阅读三个大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①②③大洲分别是()
A. 亚洲、非洲、欧洲 B. 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C. 北美洲、欧洲、亚洲 D. 南美洲、非洲、南极洲
5. 贝贝乘轮船从②大洲西部前往巴西,走最短航线须经过()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北冰洋 D. 印度洋
6. 读图发现,①大洲东岸凸出的部分与②大洲西岸凹入的部分遥相对应,可以支持下列哪个结论()
A. 大陆漂移假说 B. 全球上要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C. ①大洲西部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 ①②两大洲热带面积广大
7.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A.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B. 喜马拉雅山区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
C. 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 D.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8. 下列关于地球上海陆轮廓形成的叙述,符合“大陆漂移假说”的是( )
A. 地球上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由原始大陆分裂、缓慢漂移分离形成的
B. 大陆都是坚固、稳定的,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
C. 地壳是一个整体,不能移动
D. 全球可以分成七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1912年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大约在2亿年前各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称为泛大陆,其周围是广阔的大洋。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几块,每一块都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不同方向漂移,最后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
9. 依据所给资料,将上列图像排序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④②
10. 鸵鸟生活在陆地,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观察图,图中现象为下列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A. 鸵鸟有很强的飞行能力 B. 海牛有较好的远涉重洋的能力
C. 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曾连在一起 D. 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正缓慢靠近
读下侧世界部分海陆轮廓图,完成题。
11. 符合图中乙海洋的表述为
A. 乙为太平洋,面积居四大洋之首 B. 乙为大西洋,由板块不断张裂而成
C. 乙的西侧为北美洲,东侧为大洋洲 D. 乙的西侧为南美洲,东侧为大洋洲
12. 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的特征证明了
A. 生命的起源 B. 地球的运动 C. 大陆漂移假说 D. 地球面貌自古不变
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500万年的棕榈叶片化石。现存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今的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雪山连绵,景观与2500万年前大不相同。下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局部)和棕榈叶片化石图。读图,完成问题。
13. 据材料推测,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可能是()①温暖湿润②寒冷干燥③海拔较低④雪山连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 导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逐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类活动 B. 海平面上升 C. 地壳运动 D. 火山喷发
15. 下列事实可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A. 青藏高原上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 B. 岛礁有时被淹没,有时露出来
C.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 D. 港珠澳之间架起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
16.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村料一: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找到了海洋生物化石。现在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地上升着,只不过上升的速度太慢,不易被人们觉察。
材料二: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以每年0.5-1.2cm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欧亚坂块)、美(美洲板块)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
(1)喜马拉雅山脉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交界处。
(2)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______(选填“陆地”或“海洋”);造成这种海陆交迁的原因是______(选填“地壳运动”或“海平面上升”)。
(3)试用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运动学说来解释材料二中的现象______。
17.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 ______学说?该学说是由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_____最先提出的。
(2)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什么学说?简述该学说的主要内容。
(3)图中大洲A__________ ,该大洲所属板块名称为__________。
(4)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但是在大西洋两岸都存在有海牛和鸵鸟,其原因是:______(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A.两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
B. 两大陆之间的海洋干涸或大洋海水变浅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
C.在地质时期,两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D.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在逐渐变近,他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
18.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他们对模拟探险中遇到的现象和疑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标注在下图中。读图,和兴趣小组成员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完成此次探险。
(1)模拟探险时,他们发现六大板块中,__________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大洋洲位于_______板块。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________,经常发生火山地震。
(2)在模拟探险中,他们曾到达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据科学测算,该山脉还在不断升高,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在该区域考察时,他们在岩层中还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请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
(3)A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其西侧的红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扩大/缩小)。
(4)B海域位于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在不断缩小。
(5)他们还发现C国家日本地震频发,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天约有4次,是因为日本位于__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
1.【答案】D
2~3.【答案】C、D
4~6.【答案】D、B、A
7.【答案】C
8.【答案】A
9~10.【答案】B、C
11~12.【答案】B、C
13~15.【答案】A、C、C
16.【答案】(1)欧亚 印度洋
(2)海洋 地壳运动
(3)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由于欧亚板块、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不断的碰撞挤压,使得中国与美国不断的靠近。
17.【答案】(1)大陆漂移 魏格纳
(2)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之间是不断运动的;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南美洲 美洲板块
(4)C
18.【答案】(1)太平洋 印度洋 活跃
(2)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或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地壳的变动使这里由海洋变为陆地
(3)扩大
(4)亚欧 非洲
(5)环太平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