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第一课时)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统编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第一课时)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4 13:0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的脚印》同步训练
第一课时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沉淀/绽开 湖泊/停泊 分摊/海滩 海枯石烂/沽名钓誉
B.腐蚀/蚀本 忌惮/掸去 露天/山麓 烘烤/一哄而散
C.扫帚/打扫 造就/粗糙 刨土/刨刮 掺杂/渗透
D.地壳/躯壳 海龟/龟裂 倾斜/顷刻 契约/楔形文字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浑zhuó( ) ⑵zōng迹( ) ⑶沟hè( ) ⑷jiǎo结( )
⑸钟dǐng文( ) ⑹wéi幕( ) ⑺沙lì( ) ⑻低wā( )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装置 滴漏 搬运 磨损 B.裂缝 堆积 烘考 陆序
C.扫帚 浑浊 湖泊 沟壑 D.低洼 颗粒 歪斜 包裹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⑴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
⑵根据计算,大约3000至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
⑶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B.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说得有声有色。
C.本文从形式上看,拟人化的题目,别具一格的题记和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内容生动具体的正文,相互映衬,浑然一体。
D.课文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能体现作者构思的巧妙。
6.学习小组开展了“认识计时装置”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整件铜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壶、平水壶和受水壶。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月形图,星壶壶壁铸有北斗七星图,受水壶壶壁铸有八卦图。使用时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最上为日壶,最下为受水壶。在日、月、星壶的底部各有一个出水的龙头。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称作浮舟。壶身刻有关于制作年份和人员的文字。水由日壶按次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箭逐渐上升,从而读出时间。
⑴下面是一名组员搜索到的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请你阅读材料,概括材料 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该组员建议大家一起去故宫参观滴漏和其他计时装置,但有些同学反对这一提议。请你帮他说一段话,动员大家一起去近距离参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时间的脚印》(选段),完成7~13题。
(一)
①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7.阅读选文,请用自己简洁的语言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选文第⑦段内容,请分别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第④段,说说该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②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③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④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⑤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⑥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10.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这是一篇___________说明文,作者___________。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岩石_____________,岩石_________,岩石__________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清楚明白,有声有色。
11.选文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攻击”一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第②⑥段在说明风沙对岩石的破坏和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分别使用了_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
13.阅读选文整体内容,请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述选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sào/sǎo zào/cāo páo/ bào chān/shèn)
2.【答案】⑴浊 ⑵踪 ⑶壑 ⑷胶 ⑸鼎 ⑹帷 ⑺砾 ⑻洼。
解析:解答这题,在书写汉字时要注意与形近字区分,如“踪”不能写成“综”“淙”;“洼”不能写成“哇”等。
3.【答案】B(“烘考”“陆序”应分别为“烘烤”“陆续”。)
4.【答案】(1)举例子 (2)列数字 (3)打比方
解析:细读句子,根据句子的特征不难判断出说明方法而得出结论。
5.【答案】A(解析:本文是一篇阐释事理的说明文。)
6.【答案】⑴这段材料介绍了铜壶滴漏的构成,各构成部分的名称及样貌、计时方式等。
⑵示例:这种古老的计时装置是我们的老祖先对时间的一种记录工具,体现了他们的智慧。我们现今的文明也都是在古人的努力探索下一步步完善的。难道你们就不好奇这种计时方法具体怎么进行的吗?不想亲眼看看这种装置吗?我们也要像古人一样积极探索呀!
解析:概括内容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和凝练性,不要漏掉主要信息;“劝说词”要注意有宣传鼓动性,切忌命令强迫式的语言,要把值得参观的重点说清楚,符合要求即可。
(一)
7.【答案】①地壳的运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解析:阅读全文,根据“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等句子,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即为本题的答案。
8.【答案】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解析:“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一句,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9.【答案】“很可能”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是一种猜测,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不符合事实。
解析: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很可能”有猜测的意味,表示不肯定的意思,语言严谨,留有余地。所以不能删去。
(二)
10.【答案】事理 陶世龙 为什么能记录时间 怎样记录时间 记录时间的意义
解析:解答这题并不难,调动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和选段内容相结合即可完成此题答案。
11.【答案】①段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确实有“海枯石烂”的时候,从而为岩石能够记录时间这一现象提供了可能性的依据。“攻击”一词在这里强调了各种因素对岩石的破坏程度之深。
解析:细读选文第①段便知此段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分析作用时,结合这两种修辞说出其表达效果即可。同样,分析“攻击”一词,结合具体语境说出表达效果即可。
12.【答案】打比方。举例子。
解析:通读选文第②⑥段内容便可完成此题答案。
13.【答案】说明了空气、水、生物、人对岩石的各种破坏作用。
解析:解答这题,要纵观整体内容,选段前5个自然段都是介绍自然本身对岩石的破坏,第⑥段转入人对岩石的破坏,所以,概括时,不要漏掉这一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