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5 08:1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
生 物 试 卷
2023.09.18
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1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核糖体、线粒体、酶等结构或物质的组分中肯定不含核糖的是酶
B. 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只含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
C. 性激素、细胞膜、淀粉共有的化学元素只有C、H、O
D. 糖蛋白、抗体、RNA聚合酶、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具有特异性的物质
2.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m)和1分子五碳糖(a)构成了化合物(b),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m 为腺嘌呤,则b 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 若m 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 若由b构成核酸为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则a为核糖
3. 下图表示几种细胞器的模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衣藻细胞同时含有A、B、C、D、E、F
B. 绿色植物的细胞都含有A、C、D、E、F
C. 口腔上皮细胞A、D、F比唾液腺细胞多
D. F与D均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4.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念珠藻 ②酵母菌 ③蓝球藻 ④大肠杆菌 ⑤乳酸菌 ⑥发菜 ⑦颤藻 ⑧SARS病毒
A. ①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③④⑤⑥⑧ D. ①③④⑤⑥⑦
5. 对如图曲线模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若表示酶促反应产物生成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酶浓度
B. 若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
C. 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D. 若表示有氧呼吸产生ATP的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
6. 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是( )
A. ①无色②绿色 B. ①红色②绿色
C. ①红色②无色 D. ①红色②红色
7. 在进行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过程中,有几种实验材料供选择,你认为质壁分离现象明显的细胞是
A. 具有紫色液泡的洋葱表皮细胞 B. 透明的洋葱表皮细胞
C. 口腔上皮细胞 D. 洋葱根尖中既小且方的细胞
8. 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可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亚甲基蓝还原成无色的亚甲基白。丙二酸与琥珀酸结构相似,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为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进行实验设计。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实验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
B. 实验取材:大白鼠心肌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可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
C. 实验分组:对照组加琥珀酸、实验组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亚甲基蓝和琥珀酸脱氢酶
D. 观察指标:蓝色的亚甲基蓝还原成无色的亚甲基白时间的长短
9. 下列有关细胞膜制备及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家鸡的红细胞是最佳的实验材料
B. 若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则应先用吸涨法去除细胞壁
C. 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离心法获取
D. 可以直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10. 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表示
A. 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和吸水能力的变化
B. 萌发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有机物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C. 动物细胞体积与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
D. 细胞分化程度和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11. 下列有关细胞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既有[H]的生成,又有[H]的消耗
B. 内质网是性激素、维生素D等物质合成的“车间”
C. 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都需要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一定功能
D. 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分解后的产物还可被细胞再利用
12. 下列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植物细胞必须一直处于生活状态的是( )
A.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B. 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C.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油脂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13. 在一定条件下,某同学利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并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在该实验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才能进行增殖并代谢产生酒精
B. 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出现灰绿色
C.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为黄色
D. 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时,培养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14. 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 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 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 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都能复原
二、多选题(本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 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B. 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 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
D. 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
16.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类、脂肪、蛋白质等都可以作为呼吸底物
B. 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02或乳酸和C02
C. 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热能,有助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D. 油菜种子中含脂肪多,萌发时耗氧多,要注意适当浅播
17. 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 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 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 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18. 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B.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C. 癌细胞能扩散和无限增殖
D. 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可用于分解抗原或衰老的细胞器
19.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鉴定细胞呼吸产生的酒精
B.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 蛋白质的鉴定:取2mL豆浆→滴加1mLNaOH溶液→振荡→滴加lmLCuSO4溶液 →振 荡→观察
D.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制备色素滤液→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滤纸 条插入层析液→观察
三、非选择题
20.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问题:下图甲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动物细胞部分结构及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⑨表示结构,a~f代表生理过程。图丙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细胞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甲细胞_________。甲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 (填图中序号)。
(2)自由基是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很可能损伤图甲和图乙中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填图中序号)。
(3)若将甲细胞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会出现细胞壁与________发生分离;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甲细胞染色,则被染成绿色的部位主要是[ ]________。
(4)图乙中a、d过程的完成依赖于[③]的________,该过程________(填“是”或“否”)消耗能量。细胞器[⑨]除图中所示的功能外,还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5)若定位在图乙[⑤]中的某些蛋白质错误掺入[①],则通过________(填字母)过程可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6)若要检测丙图中①所含有的成分,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若要观察②的形态,应选用______染料。
21. 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①②③④表示相应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a,b,c,d为被运输的物质)
(1)图中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___,该模型认为______________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在膜上的分布具有__________。
(2)①表示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若用呼吸抑制剂作用于此细胞,则物质_________的运输一定会受到影响。
(3)若该图表示的是白细胞的细胞膜,其吞噬病菌的过程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4)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脂质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表面积扩大。上述变化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5)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葡萄糖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
22. 秋冬季,为更有效利用秸秆内营养成分,在相对密封塑料大棚内,建成秸秆生物反应堆如图。在耕作士上栽培番茄,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在生物反应堆上进行等距离“浇水---打孔透气”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指标 组别 棚内CO2浓度 地表温度 有效氧含量 有效磷含量 速效钾含量 微生物密度 害虫卵密度 番茄生物量
对照组 低 低 低 低 低 低 高 低
处理组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低 高
(1)在生物反应堆中加入牛粪,其主要目的是提供______________,以加速秸秆的降解。打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表中的__________须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进入番茄根尖细胞。
(3)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提高了番茄生物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表中可提高能量输入番茄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降低番茄能量输出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图1表示光合作用的部分代谢过程,图中A、B、M、N表示某种物质。图2表示在25℃环境中,光照强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中可知类囊体腔中的H+通过_____方式进入叶绿体基质,当H+通过B时可以催化_____合成,因此结构B除了用作运输H+的载体外,同时还具有_____(某种酶)活性。
(2)据图2可知,在25℃环境中,植物甲、乙的光补偿点(A)相等,那么将其移40℃环境中培养后,能否判断这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的关系 _____。在光照强度为D时,两种植物细胞间CO2浓度均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其原因是____。
(3)叶绿素b/叶绿素a的值可作为植物光能利用率的判断指标,经研究发现,高温可降低植物的叶绿素b/叶绿素a的值,可通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验证该结论,预期结果是____ 。
24. 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其中Ⅰ~Ⅲ表示不同物质;图2为大棚中番茄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其中a~h表示相关过程,①~④表示相关物质。图3是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 Ⅰ”是__________,其在__________(填具体结构)上产生;该物质用于乙过程的__________阶段。
(2)图2中细胞器a是__________,a中的液体称为________________,物质④是_____________。
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
生 物 试 卷 答案解析
2023.09.18
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1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核糖体、线粒体、酶等结构或物质的组分中肯定不含核糖的是酶
B. 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只含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
C. 性激素、细胞膜、淀粉共有的化学元素只有C、H、O
D. 糖蛋白、抗体、RNA聚合酶、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具有特异性的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核糖体含有RNA和蛋白质。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和RN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回忆相关知识点综合分析进行解答。
【详解】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可能含有核糖,A错误;
B、病毒只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中的一种,故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只含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B正确;
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淀粉是糖类,故二者都只含有C、H、O,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所以性激素、细胞膜、淀粉共有的化学元素只有C、H、O,C正确;
D、糖蛋白能与信息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酶催化化学反应具有专一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点的核苷酸序列,且在特点的位点进行切割,D正确。
故选A。
2.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m)和1分子五碳糖(a)构成了化合物(b),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m 为腺嘌呤,则b 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 若m 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 若由b构成的核酸为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则a为核糖
【答案】C
【解析】
【详解】A、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如果m 为腺嘌呤,则b 可以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也可以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B、如果a为核糖,则b为核糖核苷酸,则b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B错误;
C、若m 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因为尿嘧啶U是RNA特有的碱基,C正确;
D、若由b构成的核酸为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其遗传物质是DNA,所以a为脱氧核糖,D错误。
故选C。
3. 下图表示几种细胞器的模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衣藻细胞同时含有A、B、C、D、E、F
B. 绿色植物的细胞都含有A、C、D、E、F
C. 口腔上皮细胞A、D、F比唾液腺细胞多
D. F与D均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图中A是高尔基体,B是中心体,C是线粒体,D是内质网,E是叶绿体,F是核糖体;衣藻属于低等植物,细胞同时含有A、B、C、D、E、F,A正确;绿色植物的细胞都含有A、C、D、F,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B错误;口腔上皮细胞A、D、F比唾液腺细胞少,C错误;核糖体不含磷脂,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念珠藻 ②酵母菌 ③蓝球藻 ④大肠杆菌 ⑤乳酸菌 ⑥发菜 ⑦颤藻 ⑧SARS病毒
A. ①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③④⑤⑥⑧ D. ①③④⑤⑥⑦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些常考的生物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另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①念珠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①正确;
②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②错误;
③蓝球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③正确;
④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④正确;
⑤乳酸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⑤正确;
⑥发菜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⑥正确;
⑦颤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⑦正确;
⑧SARS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⑧错误;
因此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①③④⑤⑥⑦;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对如图曲线模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若表示酶促反应产物生成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酶浓度
B. 若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
C. 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D. 若表示有氧呼吸产生ATP的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若表示酶促反应产物生成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底物已经被分解完,A错误;
B、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若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不是能量,可能是载体数量,B正确;
C、限制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内部因素有叶绿素的量,酶量,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C正确;
D、曲线图表示有氧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等,D正确。
故选A。
6. 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是( )
A. ①无色②绿色 B. ①红色②绿色
C. ①红色②无色 D. ①红色②红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详解】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所以红墨水和蔗糖分子都能通过细胞壁,①为含有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呈红色。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和蔗糖分子都不能进入细胞质中,但细胞质中存在叶绿体,所以②呈绿色。
故选B。
7. 在进行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过程中,有几种实验材料供选择,你认为质壁分离现象明显的细胞是
A. 具有紫色液泡的洋葱表皮细胞 B. 透明的洋葱表皮细胞
C. 口腔上皮细胞 D. 洋葱根尖中既小且方的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质壁分离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材料的选择,最好选择有大液泡并有颜色的植物细胞,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现象。
【详解】A、具有紫色液泡的洋葱表皮细胞,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现象,A正确;
B、透明的洋葱表皮细胞没有颜色,不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现象,B错误;
C、口腔上皮细胞无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洋葱根尖中既小且方的细胞为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易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A。
8. 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可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亚甲基蓝还原成无色的亚甲基白。丙二酸与琥珀酸结构相似,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为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进行实验设计。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实验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
B. 实验取材:大白鼠心肌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可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
C. 实验分组:对照组加琥珀酸、实验组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亚甲基蓝和琥珀酸脱氢酶
D. 观察指标:蓝色的亚甲基蓝还原成无色的亚甲基白时间的长短
【答案】C
【解析】
【分析】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实验假设可以是: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也可以是: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没有有抑制作用;琥珀酸脱氢酶存在于线粒体中,可以从含线粒体较多的细胞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丙二酸;因变量是否产氢,观测指标是: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
【详解】A、根据丙二酸与琥珀酸结构相似,可以推测丙二酸可能会与琥珀酸竞争,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A项合理;
B、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线粒体中含有琥珀酸脱氢酶,可以从线粒体中分离获得琥珀酸脱氢酶,且心肌细胞代谢活动旺盛,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可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B项合理;
C、实验组还应设置一组:加丙二酸、琥珀酸、亚甲基蓝和琥珀酸脱氢酶,C项不合理;
D、蓝色的亚甲基蓝还原成无色的亚甲基白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是否有抑制作用,D项合理。
故选C。
9. 下列有关细胞膜制备及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家鸡的红细胞是最佳的实验材料
B. 若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则应先用吸涨法去除细胞壁
C. 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离心法获取
D. 可以直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答案】C
【解析】
【分析】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要选择人的成熟红细胞,因为该细胞除了细胞膜,无其他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能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渗透吸水破裂,其中的内容物混合在一起,通过离心的方法可提取纯净的细胞膜。
【详解】A、家鸡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故不能用家鸡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A错误;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错误;
C、哺乳动物红细胞放在清水中吸水涨破,再离心将血红蛋白和细胞膜分离,C正确;
D、用显微镜观察时,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目标,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制备细胞膜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的记忆。
10. 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表示
A. 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和吸水能力的变化
B. 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有机物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C. 动物细胞体积与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
D. 细胞分化程度和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收水分,鲜重增加;种子萌发前,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得干重减少,出芽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增加。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的运输,以保证细胞正常生命代谢需要。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脱分化越困难,全能性越低。
【详解】A、细胞质壁分离是由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的,细胞失水越多,植物细胞液浓度越大,吸水能力的变化越大,A错误;
B、萌发种子在出土前,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导致有机物种类增加;但因为细胞呼吸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增加,导致干重下降,B正确;
C、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的运输,所以动物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物质运输效率越小,C正确;
D、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细胞全能性越高,一般情况下细胞全能性与分化程度呈反相关,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易错选项是AB。A选项要注意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与细胞液的浓度呈正相关;B选项要注意在种子萌发出土之前因呼吸作用,其干重是逐渐减小的。
11. 下列有关细胞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既有[H]的生成,又有[H]的消耗
B. 内质网是性激素、维生素D等物质合成的“车间”
C. 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都需要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一定功能
D. 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分解后的产物还可被细胞再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
2、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3、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4、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详解】A、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H],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H],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H],在叶绿体基质中消耗[H],A正确;
B、性激素和维生素D都是脂质,合成场所在内质网,B正确;
C、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有些是胞内蛋白,不需要高尔基体加工,C错误;
D、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分解后的产物如果能够重新利用的,还可被细胞再利用,D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植物细胞必须一直处于生活状态的是( )
A.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B. 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C.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油脂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学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保持细胞活性,如观察细胞质环流、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等实验,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时,经过盐酸处理后,细胞已经死亡。
【详解】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细胞必需是活细胞,A正确;
B、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需要研磨使叶绿体中的色素溶解在酒精中,此时细胞死亡,B错误;
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油脂,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C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D错误。
故选A。
13. 在一定条件下,某同学利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并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在该实验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才能进行增殖并代谢产生酒精
B. 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出现灰绿色
C.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为黄色
D. 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时,培养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都能进行增殖,A错误;
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B正确;
C、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正确;
D、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时,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释放出能量,使得培养液的温度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A。
14. 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 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 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 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都能复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质壁分离的前后可以对照,质壁分离过程和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也可以形成对照,符合科学探究实验的对照原则;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详解】A、该实验除了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现象,还观察了正常状态下的细胞,该实验存在自身前后对照,A错误;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
C、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细胞必须是活的,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会导致细胞死亡,C错误;
D、蔗糖溶液浓度过高,会使细胞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滴加清水后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本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 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B. 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 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
D. 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分析图示可知,①为晒干后种子,②为烘干后的种子,③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
【详解】A、因种子烘干的过程中去除的是结合水,导致细胞结构被破坏,所以②不能够萌发形成幼苗,A错误;
B、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错误;
C、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来自于种子中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C错误;
D、④和⑤分别表示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同—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D正确。
故选ABC。
【点睛】理清水与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作用,并与细胞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及元素组成建立联系,据此以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明辨各数字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16.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类、脂肪、蛋白质等都可以作为呼吸底物
B. 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02或乳酸和C02
C. 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热能,有助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D. 油菜种子中含脂肪多,萌发时耗氧多,要注意适当浅播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呼吸分为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大部分的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为酒精发酵,产物为酒精与CO2,少数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为乳酸发酵,产物为乳酸;植物有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和线粒体,产物为CO2、H2O。
【详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均可以作为呼吸底物,A选项正确;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02或乳酸,乳酸发酵的产物中没有CO2,B选项错误;细胞呼吸过程中,无论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能释放热量,有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C选项正确;脂肪中的氧的质量分数比糖类中氧的质量分数少,故在呼吸作用时,以脂肪做呼吸底物时耗氧量会比以糖类做呼吸底物时耗氧量大,因此需要适当浅播保证氧气含量,D选项正确。故正确的选项选择ACD。
17. 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 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 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 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答案】BCD
【解析】
【详解】蔗糖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运输,水解后形成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速度加快,A项正确;图示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B项错误;图中蔗糖运输不消耗能量,单糖顺浓度梯度运输也不消耗能量,故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C项错误;蔗糖属于二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项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运输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图示判断物质运输的方向,理解载体的特异性。
18. 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B.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C. 癌细胞能扩散和无限增殖
D. 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可用于分解抗原或衰老的细胞器
【答案】AD
【解析】
【分析】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也相当于半透膜。
2、癌细胞的特征:
(1)能无限增殖;(原因是没有接触抑制,癌细胞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分裂)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癌细胞间黏着性下降,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
【详解】A、动物细胞虽然没有原生质层,但是具有细胞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因此能够发生渗透作用,A错误;
B、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B正确;
C、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促使细胞扩散和转移,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无关,C正确;
D、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
故选AD。
19.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鉴定细胞呼吸产生的酒精
B.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 蛋白质的鉴定:取2mL豆浆→滴加1mLNaOH溶液→振荡→滴加lmLCuSO4溶液 →振 荡→观察
D.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制备色素滤液→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滤纸 条插入层析液→观察
【答案】ABC
【解析】
【分析】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的产物的检测方法,用石灰水或者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鉴定二氧化碳的存在,使石灰水出现浑浊反应或者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用酸性的橙色重铬酸钾鉴定酒精的存在,遇到酒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离,解离后要对材料进行冲洗,洗掉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同时便于再进行染色。
【详解】A、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鉴定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步骤::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B错误;
C、蛋白质的鉴定:取2mL豆浆→滴加1mLNaOH溶液→振荡→滴加4滴CuSO4溶液→振荡→观察,C错误;
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制备色素滤液→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滤纸条插入层析液→观察,D正确。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
20.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问题:下图甲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动物细胞部分结构及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⑨表示结构,a~f代表生理过程。图丙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细胞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甲细胞_________。甲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 (填图中序号)。
(2)自由基是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很可能损伤图甲和图乙中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填图中序号)。
(3)若将甲细胞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会出现细胞壁与________发生分离;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甲细胞染色,则被染成绿色的部位主要是[ ]________。
(4)图乙中a、d过程的完成依赖于[③]的________,该过程________(填“是”或“否”)消耗能量。细胞器[⑨]除图中所示的功能外,还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5)若定位在图乙[⑤]中的某些蛋白质错误掺入[①],则通过________(填字母)过程可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6)若要检测丙图中①所含有的成分,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若要观察②的形态,应选用______染料。
【答案】(1) ①. 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核膜) ②. ②⑦
(2)①②⑤⑥⑦⑨ (3) ① 原生质层 ②. ④细胞核
(4) ①. 流动性 ②. 是 ③.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5)f (6) ①. 双缩脲试剂和甲基绿染液 ②. 龙胆紫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图甲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高尔基体;②是叶绿体;③是细胞膜;④是细胞核;⑤是内质网;⑥是液泡;⑦是线粒体。
分析乙图:图乙为动物细胞部分结构及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①是高尔基体;③是细胞膜;⑤是内质网;⑧为核糖体;⑨是溶酶体;a表示细胞吞噬形成的吞噬泡;b表示溶酶体与吞噬泡结合;c表示溶酶体中的酶消化吞噬泡中的物质;d、e和f表示囊泡。
分析丙图:图丙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染色质,②为染色体,③为核膜,④为核孔,⑤为核仁。
【小问1详解】
甲细胞是植物细胞,属于真核细胞,蓝藻是原核细胞,所以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甲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甲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②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和⑦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
【小问2详解】
自由基攻击磷脂分子,生物膜中含有磷脂分子,所以图甲和图乙中可能受损的细胞器有①高尔基体,②叶绿体,⑤内质网,⑥液泡,⑦线粒体,⑨溶酶体。
【小问3详解】
将甲细胞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出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发生分离,称为质壁分离,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可以将DNA染成绿色、将RNA染为红色,而DNA主要分布在④细胞核。
【小问4详解】
a、d过程的完成依赖于[③]细胞膜的流动性,该过程是消耗能量;[⑨]是溶酶体,图中正在处理入侵的病原体,还具有的功能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小问5详解】
定位在图乙[⑤]内质网中某些蛋白质错误掺入[①]高尔基体,可通过囊泡将蛋白质从高尔基体运回内质网,即f。
【小问6详解】
据图丙分析可知,①结构是染色质,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应该选择双缩脲试剂(和蛋白质反应生成紫色)和甲基绿(将DNA染成绿色),要观察丙中②染色体的形态,应选用龙胆紫溶液将其进行染色。
21. 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①②③④表示相应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a,b,c,d为被运输的物质)
(1)图中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___,该模型认为______________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在膜上的分布具有__________。
(2)①表示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若用呼吸抑制剂作用于此细胞,则物质_________的运输一定会受到影响。
(3)若该图表示的是白细胞的细胞膜,其吞噬病菌的过程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4)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脂质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表面积扩大。上述变化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5)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葡萄糖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
【答案】(1) ①. 流动镶嵌模型 ②. 磷脂双分子层 ③. 不对称性
(2) ①. 自由扩散 ②. a
(3)不需要 (4)一定的流动性
(5)钙离子载体蛋白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②、③过程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④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小问1详解】
图中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在膜上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即镶嵌、嵌入或覆盖在表面。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①表示的物质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①表示的运输方式是顺浓度梯度的自由扩散;物质a的运输需要消耗ATP且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若用呼吸抑制剂作用于此细胞,则物质a的运输一定会受到影响。
【小问3详解】
若该图表示的是白细胞的细胞膜,吞噬病菌的方式是胞吞,该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小问4详解】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脂质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表面积扩大。表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细胞膜的结构特性。
【小问5详解】
心脏细胞吸收Ca2+、K+、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葡萄糖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该毒素不是影响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由于载体蛋白对转运物质具有特异性,故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钙离子载体蛋白的活性。
22. 秋冬季,为更有效利用秸秆内营养成分,在相对密封的塑料大棚内,建成秸秆生物反应堆如图。在耕作士上栽培番茄,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在生物反应堆上进行等距离“浇水---打孔透气”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指标 组别 棚内CO2浓度 地表温度 有效氧含量 有效磷含量 速效钾含量 微生物密度 害虫卵密度 番茄生物量
对照组 低 低 低 低 低 低 高 低
处理组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低 高
(1)在生物反应堆中加入牛粪,其主要目的是提供______________,以加速秸秆的降解。打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表中的__________须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进入番茄根尖细胞。
(3)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提高了番茄生物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表中可提高能量输入番茄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降低番茄能量输出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微生物 ②. 促进根部有氧呼吸 ③. 磷、钾 ④. 棚内CO2浓度高 ⑤. 害虫卵密度低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秸秆生物反应堆在15cm的耕作土以下的20cm,从上到下按照牛粪-玉米秸秆-牛粪-玉米秸秆的顺序排布;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只有害虫卵密度低于对照组,而棚内CO2浓度、地表温度、有效氧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微生物密度、番茄生物量都高于对照组。
【详解】(1)在生物反应堆中加入牛粪的目的是提供更多的微生物,加速秸秆中有机物的降解,进而为番茄提供矿质元素;打孔的目的是促进番茄根部有氧呼吸,为根吸收磷、钾等提供能量。
(2)表格中的磷、钾在土壤中主要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番茄根细胞,而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之一,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提高能量输入番茄的直接因素是其棚内CO2浓度高;而处理组的害虫卵密度低是可降低番茄能量输出的直接因素。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能够根据图形分析处理组的处理方法,并能够根据表格分析处理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别,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3. 图1表示光合作用的部分代谢过程,图中A、B、M、N表示某种物质。图2表示在25℃环境中,光照强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中可知类囊体腔中的H+通过_____方式进入叶绿体基质,当H+通过B时可以催化_____合成,因此结构B除了用作运输H+的载体外,同时还具有_____(某种酶)活性。
(2)据图2可知,在25℃环境中,植物甲、乙的光补偿点(A)相等,那么将其移40℃环境中培养后,能否判断这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的关系 _____。在光照强度为D时,两种植物细胞间CO2浓度均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其原因是____。
(3)叶绿素b/叶绿素a的值可作为植物光能利用率的判断指标,经研究发现,高温可降低植物的叶绿素b/叶绿素a的值,可通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验证该结论,预期结果是____ 。
【答案】 ①. 协助扩散 ②. ATP ③. ATP合成酶 ④. 不能 ⑤. 植物光合作用较强,消耗细胞间二氧化碳的速率较快 ⑥. 高温组的滤纸条上黄绿色的色素带宽度与蓝绿色的色素带宽度的比值小于对照组的
【解析】
【分析】光补偿点是指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由于不同温度下酶的活性不同,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也不同,所以不能判断不同温度下光补偿点的大小关系。在光合色素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度代表色素的含量。
【详解】(1)H+在类囊体腔中合成,运输到叶绿体基质是顺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H+参与暗反应,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催化ATP的合成,因此B是ATP合成酶。
(2)据图2可知,在25℃环境中,植物甲、乙的光补偿点(A)相等,那么将其移入40℃环境中培养后,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不能判断这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的关系。在光照强度为D时,两种植物细胞间CO2浓度均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其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较强,消耗细胞间二氧化碳的速率较快。
(3)叶绿素b/叶绿素的值可作为植物光能利用率的判断指标,经研究发现,高温可降低植物的叶绿素/叶绿素a的值,由于色素含量不同在滤纸条上形成的色素带宽度不同,所以预期结果是高温组的滤纸条上黄绿色的色素带宽度与蓝绿色的色素带宽度的比值小于对照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旨在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4. 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其中Ⅰ~Ⅲ表示不同物质;图2为大棚中番茄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其中a~h表示相关过程,①~④表示相关物质。图3是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 Ⅰ”是__________,其在__________(填具体结构)上产生;该物质用于乙过程的__________阶段。
(2)图2中细胞器a是__________,a中的液体称为________________,物质④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O2 ②.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 ③. 第三
(2) ①. 液泡 ②. 细胞液 ③. 丙酮酸和[H]
【解析】
【分析】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其中甲过程表示光合作用,乙过程表示呼吸作用,其中Ⅰ是氧气,Ⅱ是二氧化碳,Ⅲ是二氧化碳;
图2中,三种细胞器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和液泡,其中①是水,能被光合作用利用;②是二氧化碳;③是氧气;④是丙酮酸和[H];
图3中,A表示呼吸强度,B表示光补偿点,C表示最大光合速率。
【小问1详解】
分析图解可知,图甲过程表示光合作用,乙过程表示呼吸作用。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氧气和[H],因此图中I为氧气,并且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将应用于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即线粒体内膜上。
【小问2详解】
图2中细胞器a是液泡,其中的液体为细胞液,物质④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生成的丙酮酸和[H]。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