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单元检测练习(两份打包 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单元检测练习(两份打包 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25 10:06:17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试卷(一)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8小题,共72分)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并将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涂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分)
A.地球非常大,因此不可以看成质点
B.汽车内司机前方仪表盘的里程表上显示的是位移
C.火箭发射时加速度很大,速度有可能很小
D.战斗机飞行时速度很大,加速度也一定很大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4分)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B.当△t极短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这体现了物理学中的微元法
C.加速度的定义 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D.“质点”概念的引入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已知四个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0,A物体的x-t图像、B物体的v-t图像、C物体和D物体的a-t图像依次如图所示,则一直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是(  )(4分)
A.
B.
C.
D.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经过约5小时的出舱活动,于北京时间2022年9月17日17时47分,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分)
A.研究“神舟十四号”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对接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
B.研究“神舟十四号”绕地球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
C.题中17时47分和5小时都是时刻
D.“神舟十四号”刚刚发射时的速度很小,加速度也很小
在2021年8月6日东京奥运会男子接力4×100m决赛中,由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吴智强组成的“中国飞人团”以37秒79的好成绩获得第四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分)
A.37秒79指的是时刻
B.4×100m接力赛中的100m都是指位移的大小
C.在研究运动员接棒动作时,不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D.第一棒运动员汤星强起跑很快,这是指他的初速度很大
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分)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4分)
A.15s末汽车的速度为30m/s
B.前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C.20s末汽车的速度为-1m/s
D.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
国庆节放假期间,小明同学和家人驾车到蓬莱阁旅游,他们上午8∶30出发,通过查询高德地图得知,从家里到蓬莱阁驱车需要2个小时,全程160k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分)
A.“8∶30”是指时间间隔
B.“160km”是指位移的大小
C.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80km/h
D.研究汽车行驶的轨迹路线,可将汽车视为质点
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s内的平均速度大2.45m/s,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4分)
A.2.45 m/s2
B.-2.45 m/s2
C.4.90 m/s2
D.-4.90 m/s2
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骄傲,做事要坚持不懈。设乌龟与兔子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且兔子在比赛途中睡了一觉,作出它们的位移(x)-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分)
A.兔子先跑到终点
B.乌龟一直在追兔子
C.图线甲表示的是乌龟的运动
D.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乌龟与兔子相遇
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km/h,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4分)
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位移大小是9km
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路程是9km
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08km/h
D.赛车手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率是150km/h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究、积累和总结的过程。科学的研究也是如此,在第一章的学习过程我们也总结出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面关于这些研究方法表达正确的是(  )(4分)
A.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研究任何物理问题时都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B.图像可以描述质点的运动,v-t图像可以反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像的斜率反映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C.用两个物理量Δv和Δt之比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a, ,这在物理学上叫比值定义法,这个式子说明加速度a与速度变化量Δv成正比
D.是速度公式,可以通过测量Δx、Δt,并且Δt→0,计算出瞬时速度,这在物理学应用了等效代替法。在实际测量瞬时速度时,Δt取的越小,得到的瞬时速度大小误差就一定越小
福州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从荆溪厚屿站至螺洲古镇站已开通,运行线路如图,线路长约22.4km,单程运行时间约40分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为80km/h。关于福州地铁5号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分)
A.线路长约22.4km,指的是地铁运行的位移
B.全程运行过程中,列车不能视为质点
C.8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
D.列车运行的平均速率约为33.6km/h
下列关于运动描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4分)
A.小明在南门口中学的澄池研究金色鲤鱼漫游时的优美姿态,可将金色鲤鱼视为质点
B.毛主席诗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太阳为参考系
C.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时间关系图像(x-t)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且必过坐标原点
D.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测量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
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分)
A.物体4s末开始改变速度方向
B.物体4s末开始改变加速度方向
C.物体在第5s内的加速度的大小等于第1s内加速度的大小
D.物体在前5s内的速度方向不变
2021年8月1日晚,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我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83s的成绩晋级决赛,不仅打破了亚洲纪录,也创造了黄种人短跑新的历史,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4分)
A.9.83s是苏炳添100m赛跑运动的时间
B.在田径赛道上,100m比赛的位移大小是200m比赛位移大小的一半
C.研究苏炳添起跑动作时可以将他看成一个质点
D.根据苏炳添的成绩可以计算出他通过终点时的瞬时速度
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4分)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Δt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C.加速度的定义式为 ,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D.用光电门测速度用的是极限法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4分)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20分)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的得零分,将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图象,横坐标表示时间,但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未标出.已知物体在前2s时间内向东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4分)
A.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则物体在4s内的位移为零
B.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则物体在4s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向东
C.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则物体在4s内的运动方向始终向东
D.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则物体在4s内的位移为零
2019年9月19日14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珠海一号”03组卫星成功地送上太空,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则(  )
(5分)
A.“14时42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B.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
如图所示,将弹性小球以10m/s的速度从距地面3m处的A点竖直向下抛出,小球落地后竖直反弹经过距地面2m高的B点时,向上的速度为7m/s,从A到B,小球共用时0.5s,则此过程中(  )
(5分)
A.小球发生的位移的大小为1m,方向竖直向下
B.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17m/s,方向竖直向上
C.小球平均速度的大小为8.5m/s,方向竖直向下
D.小球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6m/s2,方向竖直向上
图中①、②、③和④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分)
A.图①是加速度——时间图象
B.图②是加速度——时间图象
C.图③是位移——时间图象
D.图④是速度——时间图象

三、计算题(组)(共1小题,共8分)
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s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历时20s,行进了60m。(8分)
(1) 作出汽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求汽车的最大速度。(4分)
(2) 分别求汽车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4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第1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
B.仪表盘的里程表上显示的是路程,故B错误;
C.对于火箭在刚发射时,其加速度很大,但速度很小,故C正确;
D.战斗机飞行时速度很大,如果战斗机是匀速飞行,则加速度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第2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A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化模型法,即“质点”概念的引入是运用了理想化模型法,故AD错误;
B、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t趋于0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B错误;
C、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变化量无关,在定义加速度时 ,采用了比值定义法,故C正确。
故选:C。

第3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A、在x-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所以此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断变化,故A错误;
B、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所以此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断变化,故B错误;
C、在a-t图象表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0-1s内加速度恒定,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运动时间1s之后,做加速度不变的减速运动,加速和减速的运动的加速度相同,2s末物体的速度减为零,之后重复前面的运动情况,所以此物体一直向同一方向运动,故C正确;
D、在a-t图象表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0-1s内加速度恒定,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运动时间1s之后,做加速度不变的减速运动,加速和减速的运动的加速度相同,2s末物体的速度减为零,之后物体的加速度没有改变,物体反向运动,所以此物体不是一直向同一方向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第4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A.研究“神舟十四号”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对接时,不可以将其视为质点,如果看成质点,无法研究其对接姿势等问题,故A错误;
B.研究“神舟十四号”绕地球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时,飞船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故可以将其视为质点,故B正确;
C.题中17时47分是时刻,5小时是时间间隔,故C错误;
D.“神舟十四号”刚刚发射时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较大,故D错误。
故选:B。

第5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A、37秒79是跑完接力赛的成绩,指的是时间,故A错误;
B、4×100m接力赛中有一部分的跑道是弯道,所以100m都是指运动员的路程,故B错误;
C、在研究运动员接棒动作时,需要研究不同部位的动作,所以不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故C正确;
D、第一棒运动员汤星强起跑很快,这是指他的加速度很大。故D错误。
故选:C。

第6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但不知道改变所用时间,故不能得到加速度很大的结论,故A错误;
B、速度很大的物体,如果速度变化很慢则加速度很小,若速度没有变化则加速度为零,故B正确;
C、速度为零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故C错误;
D、加速度很大是说明物体的速度变化很快,不能说明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故D错误。
故选:B。

第7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A.由图像可知10~15s内玩具汽车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零,故A错误;
B.汽车在0~10s内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0~15s内处于静止状态;15~20s内汽车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x-t图像的斜率表示玩具汽车的速度,根据图像可知20s末汽车的速度为 ,故C正确;
D.汽车在0-10s内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故D错误;
故选:C。

第8题: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A.“8∶30”是指时刻,故A错误;
B.“160km”是指路程,是轨迹的长度,故B错误;
C.因为位移大小小于路程,因此平均速度小于
故C错误;
D.研究汽车行驶的轨迹路线,汽车大小可以忽略,可将汽车视为质点,故D正确;
故选D。

第9题: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Δt=0.750.25s=0.5s,
则质点加速度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第10题: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由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分析乌龟与兔子的运动情况;由图直接读出兔子和乌龟的位置关系。两图像的交点表示相遇。
A、由图可知,乌龟先跑到终点,故A错误;
B、位移—时间图像反映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知,先是乌龟追兔子,后来兔子追乌龟,故B错误;
C、由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知图线乙表示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图线乙表示的是乌龟的运动,故C错误;
D、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乌龟与兔子同时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故D正确。
故选:D。

第11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位移大小是9km,故A正确;
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路程是15km,故B错误;
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 ,故C正确;
D.赛车手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率是150km/h,故D正确。
本题是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
故选:B。

第12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A、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来决定物体能不能被看成质点,故A错误;
B、图像可以描述质点的运动,v-t图像可以反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像的斜率反映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故B正确;
C、用两个物理量Δv和Δt之比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a, ,这在物理学上叫比值定义法,但a与Δv、Δt无关,故C错误;
D、 是速度公式,可以通过测量Δx、Δt,并且Δt→0,计算出瞬时速度,这在物理学应用了极限法,不是等效替代法,故D错误;
故选:B。

第13题: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A.线路为曲线,线路长约22.4km,指的是地铁运行的路程,故A错误;
B.全程运行过程中,当研究列车运行速度时,列车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故列车能视为质点,故B错误;
C.80km/h是列车运行的最高时速,所以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故C错误;
D.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列车运行的平均速率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第14题: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A、在研究金色鲤鱼漫游时的优美姿态,鲤鱼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不可以把鲤鱼看作质点,故A错误;
B、“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故B错误;
C、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时间关系图像(x-t)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但不一定过坐标原点,故C错误;
D、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于公路为曲线,所以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测量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故D正确。
故选:D。

第15题: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A、在v-t图像中,速度正负表示速度方向,4s末前速度为正,4s末后速度为负,则知物体4s末开始改变速度方向,故A正确;
B、根据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可知物体4s末加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B错误;
C、根据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在第5s内图像的斜率绝对值大于第1s内斜率绝对值,则物体在第5s内的加速度的大小大于第1s内加速度的大小,故C错误;
D、前4s内物体的速度沿正方向,4-5s内速度沿负方向,故D错误。
故选:A。

第16题: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A、9.83s对应一段位移,指的是时间间隔,即9.83s是苏炳添100m赛跑运动的时间,故A正确;
B、在田径赛道上,100m比赛的赛道是直线,200m比赛的赛道是直线赛道和曲线赛道组合在一起的,所以100m比赛的位移大小不等于200m比赛位移大小的一半,故B错误;
C、研究苏炳添起跑动作时,他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不计,所以不可以将他看成一个质点,故C错误;
D、根据苏炳添的成绩可以计算出其平均速度,无法计算出他通过终点时的瞬时速度,故D错误。
故选:A。

第17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A、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采用了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A正确;
B、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用 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B错误;
C、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公式 是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故C正确;
D、用光电门测速度是在△t非常小时,就可以用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
故选:B。

第18题: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A、C、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在v﹣t图象中,图形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根据图象可知道,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由于时间相同,所以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正确,C错误;
B、由于乙车做变减速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 ,故B错误;
D、因为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汽车甲和乙的加速度大小都是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共4小题)
第19题:
【正确答案】 A C
【答案解析】A、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在4s内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为零,则位移为零。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不变,知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前2s时间内向东运动,因为物体做减速运动,则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则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西。故A正确,B错误。
C、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初末位置不同,则位移不为零。物体在前2s时间内向东运动,从图线可知在4s内物体一直向东运动。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第20题:
【正确答案】 A C
【答案解析】A、“14时42分”是一个瞬间,表示时刻,“90分钟”对应一个时间段,表示“时间”,故A正确;
B、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位移是0,路程是周长不为零,故B错误;
C、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属于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只要运动其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故C正确;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不能看成质点,否则没有姿态可言,故D错误。
故选:AC。

第21题:
【正确答案】 A B
【答案解析】A、位移是指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由题可知,小球发生的位移为1m,方向竖直向下,故A正确;
B、设速度向下为正,则速度变化量△v=v-v0=-7m/s-10m/s=-17m/s,负号说明速度变化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为竖直向上,故B正确;
C、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 ,方向竖直向下,故C错误;
D、小球平均加速度的大小: ,方向竖直向上,故D错误。
故选:AB。

第22题:
【正确答案】 A C D
【答案解析】A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所以图①是加速度--时间图象。故A正确,B错误。
C、由位移表达式:x=v0t+at2,可知,x-t图应是二次函数关系,x-t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可知,图③是位移——时间图象,故C正确。
D、由v=v0+at可知v-t成一次线性函数关系,v-t图象是倾斜的直线,所以图④是速度——时间图象,故D正确。
故选:ACD。

三、计算题(组)(共1小题)
第23题:
第1小题:
【正确答案】 匀加速阶段和匀减速阶段平均速度相等,都等于,故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由平均速度公式得:,解得:m/s=6m/s
作出汽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下:

答:汽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如上图所示,汽车的最大速度为6m/s。
【答案解析】汽车的运动分为匀加速和匀减速过程,可以灵活选择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还可以用图象法求解。

第2小题:
【正确答案】 汽车在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为:m/s2=a=0.5m/s2;
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为:m/s2=-0.75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的大小为:0.75m/s2。
答:汽车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2,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0.75m/s2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解析】根据速度公式:v=at即可求出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

试卷第4页,总4页
第3页 第4页绝密★启用前
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试卷(二)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共28分)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并将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涂黑。
下列情况中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的是(  ) (4分)
A.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
B.研究火车通过大桥的时间
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研究溜冰运动员在速滑比赛中的快慢
“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如图所示,则(  )
(4分)
A.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
B.选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
C.选“天和”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
D.选“神舟十五号”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
某同学沿着周长为400m的环形标准跑道跑了一圈后又回到原出发点,则他运动的(  ) (4分)
A.路程是400m,位移的大小是400m
B.路程是400m,位移的大小是0
C.路程是0,位移的大小是400m
D.路程是0,位移的大小是0
下列表述中,所指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的是(  ) (4分)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800m/s
B.一辆公共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全过程的速度为40km/h
C.某段高速公路限速为90km/h
D.小球在第3s末的速度为6m/s
金丽温高铁的开通,大幅缩短了沿线各城市的时空距离,金华到温州线路全长188千米,从丽水乘坐动车到杭州只需要1小时34分,最高时速可达300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分)
A.1小时34分是指时刻
B.全长188千米指位移
C.300km/h指瞬时速度
D.研究动车完全通过短隧道的时间,动车可看成质点
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分)
A.t=0.5s时,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
B.t=3s时,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
C.0~1s和2~4s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D.物体前5s的位移是9m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向东加速行驶,下图是该汽车的速度计,在汽车内的观察者观察速度计指针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s后指针指示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那么汽车的加速度约为(  )
(4分)
A.11m/s2
B.-5.0m/s2 
C.1.4m/s2
D.-1.4m/s2
二、多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5分)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的得零分,将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涂黑。
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5分)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甲=4m/s2,a乙=-4m/s2,下列对甲、乙两物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 (5分)
A.甲的加速度与乙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
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
D.每经过1s,甲的速度增加4m/s
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由 A、B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线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5分)
A.A、B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
B.A、B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m/s
C.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 向同一方向运动,B比A晚出发2s
D.A、B两物体在A出发后4s、距原点20m处相遇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23分)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在4~6V.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_______s打一次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将纸带穿过________,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要放在纸带的上面.仪器安装好后,让纸带运动之前应先将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开关__________(断开或接通). (8分)
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出了一条纸带,研究纸带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A、B、C、D为依次选定的测量点,根据标出的数据,图中A~C点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B~D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打C测量点纸带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__m/s,这样计算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纸带从A~D点运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俩位小数)
(15分)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2分)
一位汽车旅游爱好者打算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40km/h,若这位旅游爱好者开出路程之后发现他的平均速度仅有20km/h,那么他能否完成全程平均速度为40km/h的计划呢?若能完成,要求他在后的路程里开车的速度应达多少? (12分)

五、计算题(组)(共2小题,共22分)
一质点在x轴上并只朝着x轴的正方向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10分)
(1) 质点在前10s内的位移、路程各为多大?(4分)
(2) 质点在8s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大?(2分)
(3) 质点在0到18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大?(4分)
如图所示,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滑块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光电门A和B。光电门上的黑点处有极细的激光束,当遮光板挡住光束时开始计时,不遮挡光束时停止计时。现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Δt1=0.3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Δt2=0.10s,光电门从第一次计时结束到第二次计时开始经历的时间Δt=0.30s。求:
(12分)
(1) 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4分)
(2)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4分)
(3)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4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共7小题)
第1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A、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时,地球的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做质点,故A错误;
B、研究火车通过大桥的时间时,火车相对于大桥的距离不能忽略,故不能看作质点,故B正确;
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时,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故可以视为质点,故C错误;
D、研究溜冰运动员在速滑比赛中的快慢时,可以忽略运动员的大小和体积,故可以视为质点,故D错误。
本题选不能视为质点的,故选:B。

第2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
A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故A错误;
B.选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运动的,故B错误;
CD.“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选“天和”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选“神舟十五号”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第3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在田径场绕400m环形跑道跑了1圈,首末位置重合,则位移的大小为0m,路程等于400m。所以选项B正确。
故选:B。

第4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研究的是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A错误.
B、全过程的速度研究的是一段位移内的速度,是平均速度.故B正确.
C、限速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故C错误.
D、第3s末的速度是研究的某一时刻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第5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A、1小时34分是用的时间的长度,是指时间间隔,故A错误;
B、全长188千米指的是经过的路线的长度,是指路程,故B错误;
C、最高时速可达300km/h,是某时刻的速度,指瞬时速度,故C正确;
D、研究动车完全通过短隧道的时间,动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可看成质点,故D错误;
故选:C。

第6题: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A、根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t=0.5s时,物体的加速度是4 m/s2.故A错误。
B、根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t=3s时,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故B错误。
C、根据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知0~1s和2~4s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故C错误。
D、根据图线与坐标轴围城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物体前5s的位移为,故D正确。
故选:D。

第7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由题图可知汽车的初速v0=20km/h≈5.6m/s,末速度vt=60km/h≈16.7m/s,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得。
故选:C

二、多选题(共3小题)
第8题:
【正确答案】 A D
【答案解析】A、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故A正确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只有当变化所用时间相同时,加速度才大。故C错误。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D正确
故选:AD。

第9题:
【正确答案】 A B D
【答案解析】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甲、乙的加速度大小相等,A项正确。甲的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所以做加速运动;乙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做减速运动,B项正确。加速度大小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甲、乙速度变化一样快,C项错误。由Δv=aΔt可知每经过1s,甲的速度增加4m/s,D项正确。

第10题:
【正确答案】 C D
【答案解析】AC、由题意可知,A、B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开始运动,但A比B提前2s开始运动,故A错误,C正确;
B、由图可知A物体的速度:,B物体的速度:,故B错误;
D、由题意可知在t=4s时两物体到达同一位置,在距离原点正方向20m处相遇,故D正确。
故选:CD。

三、实验题(共2小题)
第11题:
【正确答案】 交流;0.02;限位孔;接通.
【答案解析】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两种,它们的打点的周期是有交流电的频率决定的,电磁打点计时器用的是低压交流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用的220V的电源.
解: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在4~6V.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将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要放在纸带的上面.仪器安装好后,让纸带运动之前应先将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开关接通.
故答案为:交流;0.02;限位孔;接通.
第12题:
【正确答案】 0.42;0.43;0.43;可用B﹣D点间的平均速度表示第C点的瞬时速度;先加速后减速.
【答案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可以解出平均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解: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所以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得: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可用B﹣D点间的平均速度表示第C点的瞬时速度.
纸带从A~D点运动情况为先加速后减速.
故答案为:0.42;0.43;0.43;可用B﹣D点间的平均速度表示第C点的瞬时速度;先加速后减速.

四、计算题(共1小题)
第13题:
【正确答案】 解:设总路程为s,后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v,
前里时用时
后里时用时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得v=80km/h
【答案解析】先算出以20km/h的速度行驶了整个路程的的时间,再用速度表示后路程所用的时间;汽车行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总路程与总时间之比.

五、计算题(组)(共2小题)
第14题:
第1小题:
【正确答案】 解:由图表可知:物体前6s做匀速运动,6﹣10s静止,质点在前10s内的位移为:8﹣2=6m,路程也是6m.
答:质点在前10s内的位移、路程各为6m,6m.
【答案解析】由图标可知:物体前6s做匀速运动,6﹣10s静止。
第2小题:
【正确答案】 解:由图可知质点在8s末处于静止状态,故速度为零;
答:质点在8s末的瞬时速度为零
【答案解析】由图标可知:物体前6s做匀速运动,6﹣10s静止。
第3小题:
【正确答案】 解:质点在0到18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答:质点在0到18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1.33m/s
【答案解析】位移等于末位置的坐标减去初位置的坐标,即△x=x2﹣x1,根据该公式判断哪一段时间位移最大,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
第15题:
第1小题:
【正确答案】 根据题意,遮光板在通过单个光电门的短暂时间里视为做匀速运动,根据,得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答案解析】滑块通过每个光电门的时间里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则根据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和遮光板的宽度可得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滑块速度;
第2小题:
【正确答案】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答案解析】滑块通过每个光电门的时间里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则根据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和遮光板的宽度可得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滑块速度;

第3小题:
【正确答案】 滑块的加速度。
【答案解析】根据滑块在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可以算出滑块的加速度。

试卷第4页,总4页
第3页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