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拔尖训练(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有骤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请在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填在括号中。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3.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是 。
4.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我还会照样子仿写一句:
5.作者把蟋蟀的住宅称为“伟大的工程”,你觉得夸张吗?想一想完成填空。
,因为蟋蟀选址 ,外部和内部设计优良,可是用来建造住宅的工具是那样 ,只是一对 和一对 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个 。
课内阅读。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①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②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6.用“﹏﹏﹏”画出文中4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7.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第①处画“﹏﹏﹏”的句子主要写了 (A.爬山虎的嫩叶B.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
第②处画“﹏﹏﹏”的句子主要写了 (A.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B.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8.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判断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才把爬山虎的脚写清楚的。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细心观察 B.连续观察
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
②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
9.阅读文章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请你针对《爬山虎的脚》中的选文,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是:
根据选文内容提出的问题是:
根据课文的写法提出的问题是:
读下面的作文,要求回答问题。
写观察日记
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了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法布尔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比安基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燕子窝的变化。我们也可以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观察日记主要是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下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的,观察的过程是怎样的,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如果能附上图画或照片就更好了。
10.这次作文在题目上的要求是 ,内容写的是 。
11.这次作文的文体是 ,你观察的对象是 ,观察得到的是 。
12.按照写日记的格式,你先写 ,再写 ,最后写 ,在记叙观察的过程当中,要把 写出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习题。
会“飞”的蛇
在柬埔寨一些古老的丛林里,存在着世界上最神秘、最诡异的蛇类。金花蛇就是其中之一,它被人称作“会飞的蛇”。
金花蛇通常会在树上像闪电一样追逐石龙子或者类似的动物。当猎物仓皇逃跑或者看到对面枝头有猎物在 时,金花蛇会不假思索地径直扑过去,让自己“飞行”起来。
金花蛇真的会飞吗?著名的探险家奥斯汀 史蒂文斯以一段探险视频证实了这一点:它采用的方法是尽量展开身体,然后使劲收缩腹部,让身体变成中空的,以此获得一定的空气浮力。当金花蛇到达一个“起飞”地点后,会用尾巴牢牢抓住树枝,然后把自己弹出去,而不是跳下去。当获得一定的空中速度后,它又把肋骨 开来,增加身体宽度,更好地捕捉空气浮力。最后,金花蛇会像一顶降落伞一样 而下。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蛇会让身体保持波浪形,同时靠 尾巴来改变方向和保持平衡,由此,它们可以飞行比预想远得多的距离。
所以,从实际意义上说,金花蛇的飞行并不是真正的飞行,因为它只能从一个高度下降到另一个高度,而不会走直线。
靠着自身的调节,金花蛇竟然能“飞”起来,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些看似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用心努力地去做,就有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1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A.扭动 B.滑翔 C.伸展 D.移动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金花蛇世界上最神秘、最诡异的蛇类。
B.从实际意义上说,金花蛇并不是真正的飞行。
C.金花蛇通常会在树上像闪电一样追逐石龙子或者类似的动物。
D.靠着自身的调节,金花蛇竟然能“飞”起来。
15.“著名的探险家奥斯汀 史蒂文斯以一段探险视频证实了这一点”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有一座蝴蝶雕塑纪念碑和一座蝴蝶纪念馆。这是( )当地人将一种夜蝴蝶视为“澳大利亚的救星”,特意为它修建的。
1860年,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从美国、墨西哥引进了两种仙人掌,人们想用它作为牧场四周的绿篱栅的。可万万没有想到,生命力极强的仙人掌一遇到澳洲极为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便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蔓延开来,几棵仙人掌不用多久便成为一大片“带刺的丛林”。只20年时间,3000多万公顷的土地全被这些多刺植物占领,并且以每年50万公顷的惊人速度向外扩展它的地盘,大片的沃土变成对畜牧业和农业毫无用处的荒野。
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展开了对仙人掌的大规模斗争。人们用刀砍,用火烧,连根拔,但都收效甚微。没等老的除尽,新的又生长起来。用尽了各种方法之后,陷入困境的人们将目光转向专吃仙人掌的昆虫。一位昆虫学家发现阿根廷有一种专门在夜间活动的蝴蝶,它只以仙人掌为食,而且胃口很大。( )他将几千粒这种夜蝴蝶虫卵带回澳大利亚繁殖、放养。( ),夜蝴蝶成为有效的仙人掌克星,它们所到之处,成片的仙人掌被吞噬、消灭。到了1935年,3000万公顷的土地又重新成为丰沃的农耕地和牧场。
如今,澳大利亚虽还可常见仙人掌的踪影,但夜蝴蝶绝不会给它们大肆繁衍的机会。( )这种夜蝴蝶其貌不扬,远不如其他蝴蝶五彩缤纷,惹人喜爱,但是人们对它感恩不尽,怀有崇敬和感激之情。大家知道,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夜蝴蝶在20世纪初从仙人掌的毁灭性灾害中拯救了澳洲大陆。
16.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 于是 果然 虽然 B.于是 因为 果然 虽然
C.因为 果然 于是 虽然 D.因为 于是 虽然 果然
17.与“大家知道,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夜蝴蝶在20世纪初从仙人掌的毁灭性灾害中拯救了澳洲大陆。”相呼应的句子是( )
A.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有一座蝴蝶雕塑纪念碑,并建有一座蝴蝶纪念馆。
B.这是因为当地人将一种夜蝴蝶视为“澳大利亚的救星”,特意为它修建的。
C.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展开了对仙人掌的大规模斗争。
D.没等老的除尽,新的又生长起来。用尽了各种方法之后,陷入困境的人们将眼光转向专吃仙人掌的昆虫。
18.生命力极强的仙人掌给昆士兰州带来的危害,不包括( )
A.只20年时间,3000多万公顷的土地全被这些多刺植物占领。
B.形成了壮观的牧场绿篱栅。
C.大片的沃土变成对畜牧业和农业毫无用处的荒野。
D.以每年50万公顷的惊人速度向外扩展它的地盘。
19.当地政府与仙人掌展开斗争,其中不包括( )
A.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展开了对仙人掌的大规模斗争。
B.人们用刀砍,用火烧,来对付仙人掌。
C.人们连根拔起,想彻底消灭仙人掌。
D.喷洒农药,用药物杀灭仙人掌。
20.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仙人掌不能轻易种植,不然会带来灾难。
B.夜蝴蝶是一种重要的物种,我们要加强保护。
C.消灭仙人掌的方法有很多。
D.大自然很神奇,自然界中生物都有它的克星。
21.最后,人们采用什么办法解决了仙人掌的烦恼?
22.自然界就是这么奇妙,可以一物降一物,从而组成一个庞大的食物链,你能说出你知道的一个食物链吗?
阅读理解。
小草
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花儿开放,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我十分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上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细看,它们是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
一阵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左右摇摆。它们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天真可爱。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你别看小草这样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呀!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
小草,没有鲜花那样娇艳没有白杨那样挺拔,可是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23.把下面的短语补充完整。
( )的小草 ( )的舞蹈 ( )的泪珠
24.“疾风知劲草”中的“疾”的意思:( )
A.疾病 B.痛苦 C.痛恨 D.急速;猛烈
25.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我也能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
26.风雨过后,小草的表现是( )
A.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再也站不起来
B.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
27.下列选项中,对短文内容的表述更为准确的一项是( )
A.短文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B.短文表现了作者喜爱小草的思想感情
C.短文赞扬了小草坚强不屈的精神 D短文赞扬了小草的美丽可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即使 也 2. 简单 简朴 光滑 粗糙 3.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4. 拟人 小草睁开惺忪的睡眼好奇的看着美丽的世界。 5. 不夸张 慎重 简单 前足 后足 奇迹
【解析】1.本题考查关联词填空。
“有骤雨”与“立刻就会干”之间存在转折关系,转折关系是对前面分句提出的某种已存事实或情况,后面分句转而述说并非理所当然的推论,即相反或相对的结论。故选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如:即使……也……。
2.本题考查找关键词。
第②段,读句子“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可知,蟋蟀住宅的墙壁很光滑,因为它会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光滑”指平滑、不粗糙,故“光滑”和“粗糙”是一对反义词。
第②段,读句子“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可知,句中的“简朴”指朴素简单。“简单”指不复杂;头绪少。故“简单”和“简朴”是近义词。
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第②段,读句子“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可知,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是简朴、清洁、干燥又卫生。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仿写句子。
第①段,读句子“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可知,句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如:一群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歌唱。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第①段,读句子“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可知,蟋蟀选址很谨慎;第②段,读句子“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可知,蟋蟀用来建造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只是一对“前足”和“后足”,第②段,读句子“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可知,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个伟大的奇迹。故作者把蟋蟀的住宅称为“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6.嫩红 嫩绿 绿 嫩红 7. B B 8. B A 9. 爬山虎为什么会有脚呢?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写具体了的?
【解析】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阅读课文“叶子是嫩红”、“就变成嫩绿的”、“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也是嫩红的”可知表示颜色的词语有:嫩红、嫩绿、绿、嫩红。
7.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①: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结合前句中“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故而可知这句主要写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
②: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结合前句“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故而可知这句主要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8.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的内容的立即,需要对重点信息的准确定位抓取。
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这里“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生长的需要一个过程是急需要连续观察的。故而选择B。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句中“爬山虎”的茎长在哪里,像什么一样是需要细心观察的,故而选择A。
9.本题考查开放性题。
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比如:①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爬山虎的脚》这一题目好在哪里?
②根据选文内容提出的问题:对爬山虎的脚是怎样描述的?
③根据课文的写法提出的问题:课文是如何描述爬山虎的?
10. 自由命题 观察动植物,写观察所得 11. 写日记 动物植物中的一种 这种动植物的特点 12. 日期与天气情况 观察的过程 结论 事物特点
【解析】10.此题考查作文题材。
什么叫观察日记,人们将观察到的现象及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叫观察日记。观察日记主要是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下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的,观察的过程是怎样的,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如果能附上图画或照片就更好了。观察日记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进行写作技能的基础训练。观察日记的题目可以自由命题,此次观察日记的写作内容是观察动植物,写观察所得。
11.此题考查作文文体。
由“我们也可以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可知此次作文的文体是写日记。
由“观察日记主要是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下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的,观察的过程是怎样的,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如果能附上图画或照片就更好了。”可知观察日记究竟写些什么呢?回答很简单,观察什么便写什么,我们身边很多的事物都可以作为观察日记的内容,选择自己熟悉并喜欢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得到的是这个事物的特点、习性等。
12.此题考查日记格式。
按照写日记的格式,先在第一行正中间写日期、星期、天气情况;第二行开始写正文,具体写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观察的过程;最后写自己得出的结论。
在记叙观察的过程当中,注意要把事物的特点、习性等写出来。
13.DCBA 14.A 15.“这一点”指的是:金花蛇真的会飞吗?
【分析】1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学生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扭动:左右摆动。
滑翔:某些物体借助大气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伸展:是指向一定方向延长或扩展。
移动:改换原来的位置。
1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从“在柬埔寨一些古老的丛林里,存在着世界上最神秘、最诡异的蛇类。金花蛇就是其中之一”可知金花蛇并不是世界上最神秘、最诡异的蛇类,只是其中之一。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句子“金花蛇真的会飞吗?著名的探险家奥斯汀 史蒂文斯以一段探险视频证实了这一点”可知这一点指的是金花蛇真的会飞吗?
16.A 17.B 18.B 19.D 20.D 21.人们将几千粒这种夜蝴蝶虫卵带回澳大利亚繁殖、放养。夜蝴蝶成为有效的仙人掌克星,它们所到之处,成片的仙人掌被吞噬、消灭。到了1935年,3000万公顷的土地又重新成为丰沃的农耕地和牧场。 22.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
【分析】16.本道题考查了学生选择正确合适的词语。
结合句子: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有一座蝴蝶雕塑纪念碑,并建有一座蝴蝶纪念馆这是。当地人将一种夜蝴蝶视为“澳大利亚的救星”,特意为它修建的。前后两句话是因果关系,因此选择“因为”。结合句子:它只以仙人掌为食,而且胃口很大。他将这种夜蝴蝶的几千粒虫卵带回澳大利亚繁殖、放养。前后两句话表示顺连关系,因此选择“于是"。结合句子:夜蝴蝶成为仙人掌的克星,它们所到之处,成片的仙人掌被吞噬、消灭。果然: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这里是说夜蝴蝶果然是仙人掌的克星。结合句子:这些不起眼的夜蝴蝶在20世纪初从仙人掌的毁灭性文害中拯救了澳洲大陆。正是的意思是就是。因此这里选择“正是”,表现了夜蝴蝶就是澳洲人们的救星。
17.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筛选。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文中第一段‘当地人将一种夜蝴蝶视为“澳大利亚的救星’,特意为它修建的。”埋下了伏笔,与最后一段“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夜蝴蝶在20世纪初从仙人掌的毁灭性灾害中拯救了澳洲大陆。”相照应。
18.此题考查学生文本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我们要联系上下文分析。
我们从“可万万没有想到,生命力极强的仙人掌一遇到澳洲极为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便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蔓延开来,几棵仙人掌不用多久便成为一大片‘带刺的丛林’。只20年时间,3000多万公顷的土地全被这些多刺植物占领,并且以每年50万公顷的惊人速度向外扩展它的地盘,大片的沃土变成对畜牧业和农业毫无用处的荒野。”可知,并没有形成了壮观的牧场绿篱栅。
19.此题考查学生文本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我们要联系上下文分析。
从“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展开了对仙人掌的大规模斗争。人们用刀砍,用火烧,连根拔,但都收效甚微。没等老的除尽,新的又生长起来。用尽了各种方法之后,陷入困境的人们将目光转向专吃仙人掌的昆虫。”文段中,没有采用喷洒农药,用药物杀灭仙人掌的方法。
20.此题考查学生文本的感悟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全文,我们知道在仙人掌肆虐的危急时刻,人们利用夜蝴蝶对其大肆繁衍进行控制。我们从中知道,在自然界的生物,都会有自己的克星。
21.此题考查学生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
我们可以从第三段中“用尽了各种方法之后,陷入困境的人们将目光转向专吃仙人掌的昆虫。”“夜蝴蝶成为有效的仙人掌克星,它们所到之处,成片的仙人掌被吞噬、消灭。”可知答案。
22.此题考查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
食物链在我们自然界随处可见。如:青蛙吃害虫,蛇吃青蛙,老鹰吃蛇。
23. 绿油油 欢乐 晶莹 24.D 25. 比喻 草坪像一块绿色的地毯 26.B 27.C
【分析】23.本题考查了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是把词组成短语的练习形式,是组词的引申,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注意:一要注意词义搭配必须合乎事理,看一看词的意义适用于说什么事、什么东西或情况,意义上能不能配合。二要注意考虑搭配得当,不仅要根据意义,还要根据语言习惯。
本题都是偏正短语,“的”前修饰语一般为形容词,所以括号内填写带有形容词特点的词即可。如“(绿油油)的小草”、“(欢快)的舞蹈”等。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
“疾风知劲草”意思是:谓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比喻意志坚定,经得起考验。“疾”是“急速;猛烈”的意思,故选:D。
25.本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掌握与仿写句子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再仿写一个类似的句子即可。
结合画线句子“它们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天真可爱。”可知这是一句比喻句,把“小草”比作“小女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草的活跃。故在仿写句子时,也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即可。示例: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像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2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作答。
结合文中句子“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可知,风雨过后,小草的表现是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故选:B。
2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想准确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
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本短文记叙了狂风暴雨中的小草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表现出它顽强的生命力,正如人们所说的“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由此可知对短文内容的表述更为准确的一项是: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