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3 诗 词 三 首
行路难(其一)
李白
“行路难” 古题(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多咏叹 、 的处境。
乐府
世路艰难
贫困孤苦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3.通过诵读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4.考点:诗词鉴赏之用典,完成《行路难》(其一)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对比阅读,积累诗词中的明月
情怀等素材。
第一课时
一、资料链接
【名家名作】
李白(701~762年) ,字 ,号 ,又号
“ ”, 代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
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 与
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
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
不久遭馋免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他的作品善于从民间汲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
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
伟大的 诗人。有《 》传世,代表
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太白
青莲居士
谪仙人
唐
诗仙
杜甫
李商隐
杜牧
大李杜
浪漫主义
李太白全集
李白少年时隐居于四川江油的匡山,拜师求学,读书习剑。
25岁时,他抱着“四方之志”,“辞亲远游”,四处拜访大官、
名流,希望得到举荐,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可是,十几
年漫游,他却一事无成。直到天宝元年(742),42 岁的他才
被征召入京,受到皇帝重视,他扬扬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大为赞赏,令他供奉
翰林。这是李白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但不到两年他就被“赐
金放还”,他呐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仍然痴心不改。“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
府,58岁时又因此获罪流放。遇赦归来,报国之愿不减的他又
准备参加李光弼平叛的军队,因病未能如愿。不久之后,壮志
未酬的李白去世。
这首诗是他离开长安时所作的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
二、朗读《行路难》,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金樽( ) 投箸( ) 塞( ) 川
1.字音字形
zūn
zhù
sè
2.体会情感:简要梳理出这首诗的情感脉络。
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
渴望“垂钓渭水”“乘舟梦日”却又感叹“行路难”→( )
要乘风破浪、云帆渡海,一往无前→( )
A.徘徊、低沉 B.奋发、振作 C.苦闷、郁闷
C
A
B
3.读准节奏
金 樽 清 酒 斗 十 千,玉 盘 珍 羞 直 万 钱。
停 杯 投 箸 不 能 食,拔 剑 四 顾 心 茫 然。
欲 渡 黄 河 冰 塞 川,将 登 太 行 雪 满 山。
闲 来 垂 钓 碧 溪 上,忽 复 乘 舟 梦 日 边。
行 路 难,行 路 难, 多 歧 路,今 安 在?
长 风 破 浪 会 有 时,直 挂 云 帆 济 沧 海。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研读古诗,品析鉴赏
1.借助注释,疏通诗意
羞:
直:
箸:
安:
会:
济:
同“馐”,美味的食物。
同“值”,价值。
筷子
哪里
终将
渡
①金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
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②我放下杯子和筷子,面对美酒佳肴却吃不下去,
拔出剑来,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③想渡过黄河,坚冰却堵塞了河川。
想登上太行山,大雪却遍布高山。
④想(像姜尚那样)闲暇时在碧溪边上垂钓,
忽然又想(像伊尹那样)在梦中乘船从太阳边上经过。
⑤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如今身处何方?
⑥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浪,
(到那时)我将挂起风帆渡过茫茫大海。
【参考译文】
2.鉴赏古诗
①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修辞】
【表现手法】 (以乐景写哀情)。极言
朋友为李白所设宴席的 ,营造出 的
气氛, 出诗人内心的悲苦、抑郁,为下
文写苦闷茫然的心绪 。
【炼字】“停”“投”“拔”“顾”四个连
续的动作,写出了诗人内心的 和
。
②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夸张、对偶;
反衬
丰盛
欢乐
反衬
做铺垫
苦闷抑郁
感情的激荡变化
【表现手法】 。诗人以“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象征 ;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
,写出仕途的艰难,表现了诗人
对前途的 和身处进退两难局面的 。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表现手法】 ,间接抒情。运用姜尚
在渭水边垂钓,后遇周文王被重用,和伊
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不久受到
国君重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
的强烈愿望。
象征
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人生道路上的
艰难险阻
担忧
苦闷
用典
渴望遇到明
君,施展才能和抱负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典故,可
分为事典和语典,有时两者兼而有之。一般包括化用前人
的语句,引用神话故事和运用历史故事。
运用典故,在增强作品意蕴的同时,也能增加诗文的
文化内涵。
【语文知识】——用典
四、巩固拓展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通过“ ,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
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2.《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诗人不怕艰难,充满信心,
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 ,
。
即使身处逆境,我们也要保持积极昂扬、豁达乐观的
人生态度,坚定信心,战胜困难,奋起前行,追逐梦想。
(二)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直挂云帆济沧海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长风破浪会有时
五、课后达标
1.读背《行路难》(其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1.检测背诵情况。
2.注释检测。
二、研读古诗,品析鉴赏
⑤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 ;直抒胸臆。诗人反复咏叹“行路难”,
节奏短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 状态下的内心独白,
表现了诗人 的复杂心理,表达
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慨。
【修辞、表现手法】
反复
设问
急切不安
进退两难而又要继续探索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化用宗悫“ ”的诗句,写诗人在沉郁
中振作,坚定“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表现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和 的豪迈的情怀。
“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 。
“破”“挂”两个动词,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表达了诗人
、 和 。
【用典】
【比喻】
【炼字】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乐观进取
执着追求
终将实现远大的理想
坚定的信念
豪迈的气概
乐观的精神
这首诗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既抒写了诗人出仕无路,
被迫离开长安时的苦闷彷徨和抑郁悲愤之情,也体现出其
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充满积
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主旨归纳】
三、拓展练习
青少年有很多对未来的美好畅想和想要实现的愿望。
理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采取实际的行动,为了理想
而付诸努力。我们不能幻想着以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
报,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空想的范围。空想虽然也是人们
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却脱离了客观实际,违背了客观规律,
是不可能实现的。
1.学习了李白的这首诗,你一定深受启发。结合自身
谈谈自己关于实现理想的认识。
2.下面这首诗和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都引用了伊尹“梦
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它在两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简要分析。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唐]张说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注释】①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岳州刺史时所作。
②林景千寻:指洞庭湖上君山层林叠翠,风景壮丽深远。
用典作用相同,用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
都是为了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张诗意气昂扬地抒发了诗
人对光明前程的憧憬和积极用世的强烈意愿。李诗引用典
故,表达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四、素材积累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
李白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赏析重点句子。
五、课后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