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4 14:4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第二课时
—部编版—语文—必修下
学习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的魅力,理解复杂长句的含义,
揣摩其深层意蕴。
2.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感受伟人的
精神品质和价值观,激发为国担当奉献的热情。
品味语段中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
方法指导:
1.关注句子中最能体现情感的关键词语。
2.关注句子的修辞手法,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结合上下文意,理解句子的深层意蕴。
4.复杂长句抓主干,划分层次,逐层分析。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1)确切描述逝世的具体时间、地点、情况,因为这篇悼词主
要面向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所以要公布准确情况。
(2)点明地点,还说明马克思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工作到最后一
息,赞颂其奉献精神。
(3)也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来讲非同一般:伟人去
世了,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而对恩格斯个人来
说,在马克思去世这一时刻自己没有能够陪伴在马克思身
旁,是让他牢记一生,抱憾终身的事情。
第一自然段
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1)运用“讳饰” 手法,委婉表达“马克思逝世”的意思。
(2)讲“停止思想”,不讲“去世”或“停止呼吸”,是
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他并不是一般普通人,而是一位
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
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领袖、引路人。 “停止思想”
是对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表述。
(3)“睡着了”表明了马克思去世时遗容的安详。“永远
地睡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破折号更加强了
这种悲痛的感情。
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第三自然段
(1)长句可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长句主干: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
的发展规律;第二层是进一步解释这个规律,这个“简单事实”。
(2)第二层又可以细分为三层来解释这个“简单事实”。第一点是基础性的生存需求决定复杂的高级精神活动;第二点是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上层建筑的基础;第三点是必须由经济基础来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其中第一点推出二、三点,第二点又是第三点的依据。
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
▲“像达尔文……一样”
——把马克思的发现和自然领域中达尔文的发现作类比,突出
了马克思在历史领域中的发现十分重要。
▲“简单事实”
——称这个伟大发现是“简单事实”,表明了这个规律广泛存
在于各个历史时期和全人类的生活中,从而显示其重要性;
同时,用前文的“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来修饰“简单事
实”,说明这个事实容易被遮蔽。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1)“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
了一个道理,这里指马克思的发现给人们带来了光明。
“在黑暗中摸索”,指以前的人曾试探着前进或寻找途
径、方法、经验等,但都是失败。
(2)运用了对比手法,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后的成功与之前
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社会主义批评家的失败研究进行比
较,突出马克思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四自然段
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虽然今天晚上我看到他仰卧在床上,面孔也永远不动了,但是我仍然不能想象,这个天才的头脑不再用他那强有力的思想来哺育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了。我们之所以有今天,都应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
——恩格斯《致威·李卜克内西》(1883年3月14日)
第八自然段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
(1)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敌人的迫害比作蛛丝,既说明敌人对
马克思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又充分表现了马克思对政
敌的极大蔑视,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充分表现了马
克思的人格魅力。
(2)运用了对比手法,用马克思毫不在意的态度与敌人严酷的
无处不在的迫害进行对比同样突出了马克思大无畏的革命
精神,赞颂了伟人在政治迫害的疾风骤雨中巍然屹立的伟
岸与无畏。
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帐,我不能再吃肉。”
“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现在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
——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1952年)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资料链接
(1)“敌人”即指无产阶级的共同的敌人;“私敌”指与马克思的
个人利益相冲突的人;
(2)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因工作而产生的和劳动人民共同的敌人,
却未必有因个人利害而产生的敌人。这句话赞扬了马克思一
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表
现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也
表现了恩格斯对自己战友与挚友的赞颂与怀念。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敌人”与“私敌”
第八自然段
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第一部分(段1):
追述马克思逝世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段2—段7):
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主要影响。
第三部分(段8—段9):
表达对马克思的深切悼念。
哀悼
赞颂
赞颂、悼念
叙述、议论、抒情为一体
文章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情景,高度凝练概述马克思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这是文章议论和抒情的基础;
全文还以议论为主,全面而准确地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
此外,抒情的成分贯穿全文,对马克思逝世的悼念和惋惜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对马克思杰出贡献和伟大人格的崇敬赞颂之情流溢于言表,具有感人的力量。
马克思墓志铭: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方式来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拓展探究
思考:请结合文本与现实,说说你对马克思墓志铭的理解。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方式来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思考:请结合文本与现实,说说你对马克思墓志铭的理解。
参考:
①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都是我们认识和改变社会的方式;
②马克思在两个方面都是佼佼者,在哲学上,他取得了影响世界的成果,
而在行动上,他通过办报、出书、领导革命组织、创立第一国际等行
动,也获得了伟大的成就,他度过了充实而饱满的一生;
③但马克思认为解释世界、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唯有用革命的实
际行动方能解救无产阶级。行动比空想、空谈更重要。
④联系当下个人、社会等,谈一谈我们可以怎么去做。(言之成理即可)
总结
本文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所致的著名悼词,作者深情满满地哀悼自己的亲密战友,总结概括了他的一生及其为人类社会做出的伟大贡献,字里行间充满了敬意和不舍。悼词短短一千多字,言简、意丰、情盛,语言优美典雅,极具感染力。从文章中,我们既充分感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人民、为革命献身的高尚人格,也更应传承伟人之志,担起青少年应尽的国家责任。
练习1. 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上联和括号中的提示拟
写出下联。(4分)
上联:(达尔文)破解物种起源密码
下联:(马克思)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指点:
上下联的字数相同、词性相同、内容相关,最后一个字平仄相对(上仄下平)。
动词
偏正短语
第三声(仄声)
参考答案:(马克思)绘就社会变革蓝图
方法指导:
1.关注句子中最能体现情感的关键词语。
2.关注句子的修辞手法,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结合上下文意,理解句子的深层意蕴。
4.复杂长句抓主干,划分层次,逐层分析。
练习2. 探究语段关键句的深层含义
1.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答案:“这种或那种方式”具体指各种斗争方式。不论是理论发现,还是革命实践,也不论是宣传群众,还是组织群众,马克思都是用各种方式进行无产阶级斗争,都是为了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立无产阶级新社会。
根据上下文意理解代词指代的具体内涵
2.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空间
数量
答案:“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是从空间上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是从数量上讲。作者从辽阔的地域、庞大的悼念人数两个方面来强调马克思在无产阶级世界的崇高地位,表达了无产阶级内心崇高的敬意。
3.“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
答案: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是资产阶级的公敌,
所以受到了敌人的大量攻击。他越是“受污蔑”和“遭
忌恨”,就越反证了他的伟大。而“最受污蔑”和“最
遭忌恨”这样的词语是对马克思的高度评价。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