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孙权劝学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4 15:5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孙权劝学 课时同步练(部编版)
一、基础知识过关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卿 岂
涉 孰
刮 遂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
(4)见往事耳
(5)自以为大有所益
(7)及鲁肃过寻阳
(6)蒙乃始就学
(8)即更刮目相待
(9)大兄何见事之晚净
3.写出下列划线字的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 今义:
博士:古义: 今义:
(2)但当涉猎
但:古义: 今义:
(3)蒙乃始就学
就:古义: 今义:
(4)见往事耳
耳:古义: 今义:
4.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这是一部 ,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是 (朝代)的 ,他是著名的 、 。
(2)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和器重的一句话是:
(3)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目标是:
(4)《孙权劝学》并没有直接描写吕蒙的进步,而是通过鲁肃的“大惊”和他所说的话表现出来的,这两句话是: , !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易》《 》《 》《礼》《 》等书。
二、能力迁移提升
5.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即更刮目相待(gèng) B.肃遂拜蒙母(shuì)
C.卿今者才略(liáo) D.孰若孤(shú)
6.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言多务,孰若孤
C.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7.指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
8.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B.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C.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与蒙论议,大惊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9.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1.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的必需。你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吗?
(1)请你写出两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2)请你写出三个有关读书的成语或典故。
三、在线精读演练
课文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抑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1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14.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15.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1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17.探究:根据课文材料,探究文中人物的心理。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察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扰蜃②叭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腿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量生④垂帷二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饰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咧,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品宝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①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⑤伤:整理。⑥泌:美好。
18.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苏秦刺股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9.下面加下划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虽禀性定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隧动而焰发 有地隐然而高
D.待学成而为美 为人谋而不忠乎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伤情,以成其性。
21.唐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四、核心素养培优
22.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了《孙权劝学》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请结合实际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感想。
试卷第4页,共4页
试卷第1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 qīng qǐ shè shú guā suì
【详解】考查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考查考生对课本内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
【点睛】汉字当中有很多字读音相同,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
2.(1)当道,当权 (2)推托 (3)粗略地阅读 (4)历史 (5)认为 (7)到,等到 (6)于是,就 (8)重新 (9)知晓事情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及:到,等到。更:重新。
3. 古时王侯的自称 孤单、孤儿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只 转折连词 开始从事 表示顺承的连词 表示语气的助词 耳朵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注意古今异义、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本题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均为课文中的基础词汇,要重点记忆。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古汉语实词的含义要从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加以理解和记忆,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
4.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 五代 北宋 司马光 政治家 史学家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诗书春秋
【详解】(1)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及谦词和敬辞的区分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和作者,了解作家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2)-(4)考查根据提示提取文中的句子。“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和器重;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目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要求吕蒙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通过鲁肃的话“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
(5)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与掌握。“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5.D
【详解】A.更——gēng ;
B.遂——suì ;
C.卿——qīng ;
故选D。
6.C
【详解】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C既——即。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7.A
【详解】A.正确的停顿是:蒙/辞以军中多务。
故选A。
8.C
【详解】A.动词,掌管/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知晓。D。副词,表程度,十分/形容词,年长。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9.B
【详解】“通假”是指某字与另一字相通,或假借某一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有时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B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A、C、D中不含通假字。
故选B。
10.(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
(3)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了!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才略:才干和谋略。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2)韦编三绝 开卷有益 十年寒窗 汉书下酒(注意“韦编”的书写)
【详解】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故答案为:(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2)韦编三绝;开卷有益;十年寒窗;汉书下酒(注意“韦编”的书写)
12.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3. 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 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忠厚的长者。 14.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叮不学!②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5.……乃始就学‖及鲁肃……
第一层:孙权劝学
第二层:吕蒙赞学 16.对话〔语言)描写。 17.①感叹句,惊讶不解的语气,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而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②反问句,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解析】1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熟悉和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不难。鲁肃与吕蒙“结友”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昌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3.孙权: 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吕蒙: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忠厚的长者。
14.①孙权要劝吕蒙学习是因为“卿今当涂掌事,不叮不学!”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是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5.……乃始就学‖及鲁肃……第一层:孙权劝学。第二层:吕蒙赞学。
1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对话〔语言)描写。
17.①感叹句,惊讶不解的语气,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而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②反问句,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点睛】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18. 大腿; 懂得道理(规律) 19.A 20.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性情是可变的,必须通过(用)学习以整理情怀,养成心性。 21.A句运用了类比说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学可以养性”的道理。B句运用了引用说理,从反面有力地论述了学对于性情养成的重要性
【解析】18.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①“苏秦刺股”股:大腿。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道:懂得道理(规律)。
19.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A.前后句:虽:虽然;B。前句:以:来。后句:以:认为,以为;C。前句:而:表顺承。后句:而:表修饰;D。前句:为:成为。后句:为:给,替。故选:A.
20.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性”,本性;“情”,情趣;“饬”,整理。句意为: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 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21.A句运用了类比说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学可以养性”的道理。B句运用了引用说理,从反面有力地论述了学对于性情养成的重要性。
【点睛】(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本题是对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
22.示例: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该要的学习可以增长才于,学习可以增加知识储备,学习可以提高品位。一个人即使基础再差,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能够学有所成。如,吕蒙接受孙权的劝告后,发奋学习,才略长进特别快。鲁肃看到后非常吃惊。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反之,不学无术则使人变得平庸无知。因此学习对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我们今天学习了《孙权劝学》后,知道了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实际写一篇感想。示例: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该要的学习可以增长才于,学习可以增加知识储备,学习可以提高品位。一个人即使基础再差,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能够学有所成。如,吕蒙接受孙权的劝告后,发奋学习,才略长进特别快。鲁肃看到后非常吃惊。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反之,不学无术则使人变得平庸无知。因此学习对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