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4 16:53:5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课时同步练(部编版)
一、基础知识过关
1.给划线字注音。
惊骇 震悚 惶急 疮疤 惧惮 烦琐 霹雳 诘问
2.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非常思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的。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起来。
3.文学常识填空。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 》《 》等。
二、能力迁移提升
4.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则。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奔丧(sàng) 迂(yū)腐 取缔(dì) 诘(jié)问
B.蹒(pán)跚 颓(tuí)唐 凹凼(dàng) 尴(gān)尬
C.交卸(xiè) 惧惮(dān) 惶(huáng)急 愧怍(zuò)
D.滞(zhì)笨 晶莹(yíng) 焦灼(suó) 伎(jì)俩
6.下列各项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这位作家对自然界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各种动物在他的笔下无不栩栩如生,诗情洋溢。
B.文章有声有色地向读者讲述了两个故事,把两个大草包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C.由于缺乏相当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外国人翻译中国作品,有时会望文生义。
D.随着他位高权重,周围巴结奉承的人越来越多,开始人家送上烟酒他都不收,让人家拿回去。时间长了,他就认为是小事一桩,犯不着太认真,也不以为然了。
7.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登山运动员不顾暴风雪的袭击,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顶峰。修改:删去“最高”或删去“顶”。
B.从这件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修改:删去“从”和“中”。
C.一个“人人争三好”的热潮正在我校展开。修改:将“展开”改为“开展”。
D.迎面吹来一股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噤。修改:将“不禁”放在“打”前面。
8.下面句子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B.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C.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D.康熙皇帝说:“这里四围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所以才题了这个殿名。
9.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①她生得黄胖而矮。
②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③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10.根据语意,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母亲的呵护似摇篮般的安适; , , 。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一路撒满温暖的阳光。
11.在你十五岁生日之际,当你面对父母为你做的一桌饭菜和送给你的生日礼物——《中国大百科全书》时,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是: 。
12.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
①切切察察:
②絮说:
(2)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顺顺流流:
(3)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谋死:
(4)我惧惮她什么呢!
惧惮:
13.综合性学习。
岳纸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三、在线精读演练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4.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1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6.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17.“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母亲养蜗牛
梁晓声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创门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
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扔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崖”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扔,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的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喇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裸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裸树下……
一天,母录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信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有删改)
18.“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① 。波斓顿起。
②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③ 。波澜又起。
19.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0.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2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四、核心素养培优
22.写作训练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一个人吃饭的样子,提炼出最富个性的动作,描写这个人的吃相。(150字左右)
【写法借鉴】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的描写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等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她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1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hài;sǒng;huáng;chuāng;dàn;suǒ;pī lì;jié
【详解】给常见字词注音,需注意形声字和形近字。比如”疮疤“就不能读成cāng,”诘问“就不能读成jí。
2. 渴慕 疏懒 震悚
【详解】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根据词的解释来判断词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
3. 朝花夕拾 呐喊 彷徨
【详解】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①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 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 及作品的评价。
②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
③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④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4. 益 测 顽
【详解】此题考查对汉字的书写能力。要结合词义字义来理解,如“无益”是没有益处,因此用“益”。
5.B
【详解】此题重在考查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和拼写规则。A项中“奔丧”的“丧”读sāng;C项中“惧惮”的“惮”读dàn;D项中“焦灼”的“灼”读zhuó。故答案为B。
6.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D项“不以为然”然,是、对。意为不认可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与对应的语境不符。A、B、C正确。
7.C
【详解】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C“热潮”和“开展”搭配不当。A、B、D正确。
8.A
【详解】B项“山海经”应用单书名号。C项冒号改为逗号,末尾应用问号。D项可把冒号改为逗号。
9.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详解】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
10. 一回回送行 一天天守望 母亲的牵挂如岁月般的绵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修辞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结合句中的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一……,一……,母爱”的句式进行仿写。
11.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给我过生日,你们辛苦了,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都说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在这里我想对妈妈您说声谢谢!谢谢您给了我生命,并养育了我,还给我这么好的生活,谢谢你们!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口语表达。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方等方面的要求。本题要根据题中提供的情境“十五岁生日”,表达的对象“父母”来拟用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感谢。要有称谓。
12. 现在多写作“喊喊喳喳”,模拟细碎的说话声; 絮絮叨叨地说。 即“顺顺溜溜”,顺当。 谋杀 害怕
【详解】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①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喊喊喳喳”,模拟细碎的说话声。②絮说:絮絮叨叨地说。(2)顺顺流流:即“顺顺溜溜”,顺当。(3)谋死:谋杀.(4)惧惮:害怕。
13.(1)示例: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
(2)示例:秦老师,您好!我是XX市XX学校文学社社长,很冒昧打扰您,想邀请您在百忙之中来我校做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时间初定为6月20日下午两点,地点是学校礼堂。不知道您是否方便?
(3)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使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乃至在文学上影响了他一生.
示例二:《父亲的病》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示例三:藤野先生是鲁迅在留学时的老师。在日本留学学医期间,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对他这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藤野先生还特别理解和尊重他,尊重他的人生选择.这令饱受歧视的鲁迅终生怀念与感激。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生活习惯、治学态度和日本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解】(1)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某活动个主题设计活动,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与这个主题相契合,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根据题干“成长的足迹”这一主题来设计活动,然后根据示例的格式进行拟写即可。示例: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举办演讲比赛、举报绘画比赛、举办征文比赛等,选取其中一个作答即可。
(2)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本题属于电话通知某个事项,所以一定要有称呼,自己介绍,时间、地点、事件都要交待清楚。邀请的人是著名女作家秦文君,可称呼为“秦老师”,自己的身份是文学社社长,事件及时间、地点是“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据此进行拟写即可,注意语言表达要得体、简练、准确。
(3)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解答此题,从题干中给出的三篇课文中选取其中一本,然后从文中选取能对鲁迅成长产生影响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示例:《父亲的病》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庯医的痛恨,让人体会到人生的悲凉,也让鲁迅长大后想学医,以救治像父亲一样病痛折磨的病人。
14.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5.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心情之惊喜,感动之强烈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意思对即可) 16.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 17.《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意思对即可)。
【解析】14.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这个题目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表现了阿长对“我”的关爱,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15.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我”看到书以后的反应,突出了“我”的震惊,说明“我”没有想到阿长会给“我”买来《山海经》。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1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人物性格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前文内容以及人物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从首句“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可知,阿长看出“我”非常喜爱这套书,而她又是“我”的保姆,“我”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所以才会关心《山海经》。通过这件事,表现了她关爱孩子,心地善良的性格。
17.本题考查句子及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这本书是不识字的阿长在别人不肯做,不能做的情况下买来的,它包含着阿长对“我”的关心。
18. “我”忙于写作,没空陪母亲,楼上人家送给母亲几只小蜗牛,母亲精心养它们; 母亲把蜗牛放了,做了蛤蒯汤给儿子喝 19.结构作用:承上启下;内容作用:承接上文邻居送母亲蜗牛,引出下文母亲对几只蜗牛的细心照顾和爱护,为下文写母亲对蜗牛有了特殊的感情并“偷放’,蜗牛作了铺垫。 20.示例一: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母亲和儿子的两次不同的一问一答,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
示例二:语言描写。通过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 21.主题一:赞美母亲的智慧。主题二:要从心灵精神上对老年人关心通过儿、户想吃蜗牛肉,“我”对儿户的教育,儿子明白了道理;通过母亲对蜗牛的细心照顾,以及后来把蜗牛放了,可以看出母亲渴望得到心灵深处情感的交流。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熟悉和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不难。
1.①“我”忙于写作,没空陪母亲,楼上人家送给母亲几只小蜗牛,母亲精心养它们。波斓顿起。③母亲把蜗牛放了,做了蛤蒯汤给儿子喝。波澜又起。
2.第二自然段结构作用:承上启下;内容作用:承接上文邻居送母亲蜗牛,引出下文母亲对几只蜗牛的细心照顾和爱护,为下文写母亲对蜗牛有了特殊的感情并“偷放’,蜗牛作了铺垫。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一: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母亲和儿子的两次不同的一问一答,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二:语言描写。通过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
4.本文的主题一:赞美母亲的智慧。主题二:要从心灵精神上对老年人关心通过儿、户想吃蜗牛肉,“我”对儿户的教育,儿子明白了道理;通过母亲对蜗牛的细心照顾,以及后来把蜗牛放了,可以看出母亲渴望得到心灵深处情感的交流。
22.爸爸吃得快,有他的独门秘籍:他先把爱吃的菜全部夹到碗里,然后将饭菜一起吃。他低着头不停地把饭菜送入口里,不耽误一点时间,之后又快速地嚼几口,紧接着就咽了下去。有时,他也会为他的“鲁”付出代价。这不,老爸又被噎得两眼发直,但他很淡定,不慌不忙拿起汤匙,咕咚咕咚猛喝几口汤,之后,他又继续“战斗”了
【详解】提炼出最富个性的动作,描写这个人的吃相。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