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4 17:0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课时同步练(部编版)
一、基础知识过关
1.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登幽州台歌》作者 ,字 , (朝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2)《望岳》作者 ,字 ,自号 ,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其诗被称为“ ”。
(3)《登飞来峰》作者 ,字 ,号 ,江西临川人,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游山西村》作者 ,字 ,号 ,越州山阴人, (朝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5)《己亥杂诗(其五)》作者 ,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 (朝代)思想家、文学家。
(6)我国的“五岳”是指 、 、 、 、和 。“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 。
2.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chuàng( )然 tì( )下 岱宗( )
决眦( ) 鸡豚( ) xiāo( )鼓
二、能力迁移提升
3.补充句子。
①山气日夕佳, 。
② ,风正一帆悬。
③ ,独怆然而涕下!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 。
⑤枯藤老树昏鸦, 。
⑥《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句子是: , 。
⑦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⑧《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 !
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 , 。
⑩《西厢记》中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净沙·秋思》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4.古诗给我们以启迪。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 ”让我们坚信光明就在前方;陆游“ ,柳暗花明又一村”向我们揭示人生虽然波澜曲折,但要乐观自信;龚自珍“ , ”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5.关于《望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了设问、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均是倒装句。
C.“一览众山小”暗引《论语》,因为这本书中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
D.这首诗选自《杜少陵集详注》,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6.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
7.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北楼、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筑。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古体诗。
B.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
C.“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涕”就是眼泪。
D.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岁月漫长;第三句写天高地迥;第四句描绘苦闷情绪;全诗笼罩一股悲壮苍凉的气氛。
8.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浩荡离愁白日料,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9.对《游山西村》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10.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隐含着诗人对渺茫前途的幽怨。
C.这首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
三、在线精读演练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表达效果。
14.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
B.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予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C.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什么人?
16.“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7.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18.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 ;“风正”, 。
20.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完成下列题目。
[甲]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乙]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1.从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上看,甲诗着眼于 字,乙诗则着眼于 字,从两诗景物描写中表现的季节来看,甲诗写的是 春之景,乙诗写的是 春之景。从两诗涉及的历史名城来看,甲诗涉及的是成都,乙诗涉及的是北京。
2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将甲乙两诗中你最欣赏的一联诗句画上横线,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②甲诗的末两句是作者想像,试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想象情景表达出来,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四、核心素养培优
23.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
要求: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②符合诗歌的意境。③不少于60字。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1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 (1)陈子昂 伯玉 唐代 (2)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现实 诗圣 诗史 (3)王安石 介甫 半山 北宋 (4)陆游 务观 放翁 南宋 (5)龚自珍 清代 (6)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泰山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注意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2. 怆 涕 dài zì tún 箫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怆然”不能写成“创然”;“决眦”不能拼成“zī”;“箫鼓”不能写成“萧鼓”。
3. 飞鸟相与还; 潮平两岸阔; 念天地之悠悠; 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桥流水人家;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略
4. 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重水复疑无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略
5.D
【详解】【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D这首诗选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A、B、C正确。故答案为:D。
6.D
【详解】【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林的意思。因此,D项理解不准确。A、B、C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B
【详解】【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B“来者”应理解为“后来的贤明之主”。因此,B项理解不准确。A、C、D正确。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8.D
【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D.这首诗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故选D。
9.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逐一辨析四个选项可知,C项表述错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一句,赞美了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10.B
【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B.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故选B。
1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泰山之美。 12.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切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11.此题考查学生诗歌的炼字。解答此题,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造化钟神秀”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神奇秀丽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是聚集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得有情有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1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的意思来理解表达诗人的情感即可。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的豪情。这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3.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凄伤忧愁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14.B
【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作答。找出描写的景物并分析起作用。“浩荡离愁白日斜”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诗人被迫辞官离京,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京城,心中愁绪万千.满怀的忧郁、怨恨、失落。渲染出日暮穷途、悲凉伤感的氛围。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B.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复杂心情: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没有以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当政者讽谏,也没有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15.“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16.把个人置于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诗句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16.本题考查诗歌重点句子的赏析,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完成。此句句意是: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泪流。作者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17.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18.“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解析】17.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所描写的内容的把握。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这是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这是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18.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特别提出要结合“无时”一词来分析。这也是在考查诗句中关键词语的艺术表现力。“拄杖无时夜叩门”: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于是别有一番情趣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更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过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19. 两岸才显得宽阔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20.示例:诗人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词的赏析。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回答,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进行赏析。“潮平两岸阔”描写了由于春水上涨,江水更加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所以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一帆悬”,“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写出了风的和,那帆就鼓成了弧形,所以写出了帆悬空的态势。
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主旨的考查,要想正确把握主旨,必须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做此题首先要了解第三联的内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旧的一天消逝了,旧的一年也过去了,而诗人却仍然漂泊流浪,如雨中浮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别说是回家,就是家书也要托付给春光中北归的大雁,由此可体会出作者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还有浓浓的乡愁。
【点睛】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和表现手法的赏析。
21. 喜 愁 早 暮 22.①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的毕身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②示例:第二天拂晓,锦宫城里被这绵绵春雨滋润的花儿们,吃饱了,喝足了,一个个都低下了高贵的头,像是在沉思,想变着法儿一展娇人的风姿,又像是在向“春雨”行礼,感谢春雨的悉心、周到、及时呵护。
【解析】21.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了解。甲诗描绘春夜雨景,表现作者喜悦心情;乙诗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和感时忧国的情感。故甲诗着眼于“喜”字,乙诗则着眼于“愁”字。从“花重锦官城”可以看出,甲诗写的是早春之景;从“落红”可以看出,乙诗写的是暮春之景。
22.(1)这道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比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运用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2)这道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回答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本题要求描绘甲诗的末两句,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比如:一夜的春雨,稀稀疏疏,万物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春色的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一幅娇羞的模样。雨后的清晨,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23.诗人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浅唱慢吟淙淙穿行,草木你追我赶愈渐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渐依稀难认。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家农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顿觉豁然开朗。
【详解】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做此类题要注意内容不能脱离诗词,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改得面目全非;并在诗词原意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使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景物“山”“水”“柳”“花”的特点,用生动形象地语言描绘即可。漫步山间,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浅唱慢吟淙淙穿行,总叫人疑心是不是没有通过的小径,柳条儿随着微风微微摇曳着,花儿们一丛一丛的,花明柳暗间发现这层层叠叠的美丽风景后居然发现了一个静卧在幽径的村庄,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