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学案2-练习
一、拓展阅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反复操练自己的知识,从而不断加深体悟。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交换心得,从而使自己更加端正。体会不被别人理解的心情,从而更加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2、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人之本。(道,人生的正路)(凡有道,就是应该走的路)(本是源头,人是一以贯之的动物,比如心理学)
(真诚的对待自己的良心,而没有一丝违背的人,他的存在就可以说是符合道的,再经过不断地学习就越来越符合道了。能够真正做到孝顺和尊敬长辈的人是真的做到了真诚的对待自己的良心,这也是德行的根本呀)
3、巧言令色,鲜有仁。
(好其言,善其色的象都带有欺骗性,是不真诚)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反复强调真诚,处事真诚的为所做的事情着想,为人是真诚的为朋友着想,交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做到和经常实践呢)
5、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吾道一以贯之,入真诚的孝,出真诚的尊敬,做事谨慎,说话有言灵,尊重每一个人,接近身边有仁德的人)
6、君子慎独,且贤贤,易色。
(君子一个人的时候更加的谨慎,且尊重贤德的人和事,且根据不同的人和事通过义表达出不同的礼及状态)
7、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言行庄重有威望,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多方学习则不会流于固执、拘泥、不会变通以忠信为做人的处事原则,不和志趣不相似的人交往,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
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有约束的时候观察他内在的品质,没有约束的时候观察他的言行,前后一致的人才可以称得上真诚)
9、礼之用,和为贵。
(礼不是随便瞎用的,不是为了礼而有礼,而是要以恰到好处为目的,不以和为目的的礼都是多余的教条,不以礼为载体的和都是得不到巩固的)
10、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故可宗也。
(许诺只有符合道义才可以被实现,举止只有符合礼仪才可以不被误解,只有依靠关心你的人才靠得住)
11、可以与之言诗矣。
(做学问要融会贯通,学到新的东西,要侧立旁通,把道理和现象联系在一起,一以贯之,故能言诗矣)
1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每当感觉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时候,就要知道其实是你不了解别人)
1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从事活动,要以德居中,使众人发自内心的围德而行)
1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就是真诚情感的流露呀,毫不掩饰的情感)
1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具体的奖罚措施来治理人民,人民趋利避害而忘记羞耻心。使无形的恰到好处的礼深入人心,人民会因为有羞耻心而向善)
二、文学文化常识拓展
孔子: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孔于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论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原是“六经”,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三、《论语》中的成语
1.道听途说:《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随便听来的话,又随便传说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2.患得患失:《论语·阳货》其末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未得到官位时,处心积虑谋取官位,得到官位则忧心失掉官位,那便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4.见贤思齐:《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
(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应嫉妒,学习对方的优点,使自己改进向善,成为贤能的人。)
5.见义勇为:《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6.苗而不秀:《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幼苗虽然发芽,不抽穗不开花,有的虽已抽穗但却不结果实。比喻人人称其神童的人,长大成人后,可能变得平庸无能)
7.功亏一篑:《论语·子罕》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笼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8.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
(形容颜回十分的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9.文质彬彬:《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10.六尺之孤:《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
(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1.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段2处)。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学而时习之 / 普少习吏事 B.可以为师矣 / 及为相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读之竟日 D.可以为师矣 / 太祖常劝以读书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乙文中写赵普万年对《论语》是手不释卷,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请你结合甲文说说赵普为什么乐于读《论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不亦说乎 说:
②吾日三省吾身 曰:
③逝者如斯夫 逝:
④人不堪其忧 堪: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8.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 时:
(2)吾日三省吾身 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
(4)思而不学则殆 殆: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下列与“人不知而不愠”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切问而近思 C.曲肱而枕之 D.学而不思则罔
12.选文第③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3.选完第⑤段阐明了一种怎样的学习方法?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4.用“/”划分停顿。(每句一处)
(1)于 我 如 浮 云
(2)仁 在 其 中 矣
15.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2)吾日三省吾身
(3)人不堪其忧
(4)博学而笃志
16.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7.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8.同桌张林背诵《<论语>十二章》遇到困难,不禁抱怨:“两千多年前的语录已经过时了,这么辛苦的背诵有什么意义呢!”请你能从《论语》现实意义的角度劝说他。
试卷第4页,共7页
试卷第1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C 3.(1)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毫无意义)。
(2)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他)又像流水一样(快速)处理完了。 4.《论语》中有很多关于修身做人、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论述,读之收获很大。比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安贫乐道的心。
【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故断句为: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温习,复习\熟悉;
B.作为,成为\做,担任;
C.代词,指学习\代词,指书;
D.介词,凭借\介词,拿;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不义,不正当的手段。且,表并列。于,对于。如,像。(2)及,等到。临政,处理政务。如流,如同流水一样快速顺畅。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甲选文,可以看出《论语》中的内容涉及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做人的修养等多个方面。比如“温故而知新”讲述的就是学习方法,“人不知而不愠”讲述的是做人修养。再根据乙文中的“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可以看出读《论语》对政务的处理也有很大的帮助。正因为如此,赵普爱不释手,乐于读它。
【点睛】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乙: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5.①同“悦”,愉快;②每天;③往、离去;④能忍受。 6.①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他,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②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7.一个人就算再不起眼,也有他优于别人的地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8.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能获得他人尊重,有利于人际关系;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分析】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不也是很愉快吗。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②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日,一词多义,每天。
③句意: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逝,一词多义,往、离开。
④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本义,能忍受。
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知,了解。愠,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2)知,知道。之,指学习。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
7.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有长短处,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对于别人的长处优点要学习借鉴,短处缺点就在自己身上加以改正。
8.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做事就能不被个人情绪所左右。遇事多从自身找原因,不断成长。能控制自己情绪,不断成长的人,总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生气,不恼怒,宽容待人,可以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更能团结他人,开创事业。意近即可。
【点睛】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9.(1)按时。(2)自我检查、反省。(3)谋划事情。(4)疑惑。 10.(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意思对即可) 11.D 12.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 13.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意思对即可)
【分析】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学了知识之后按时去温习。时:按时;
(2)句意: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
(3)句意: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谋:谋划事情;
(4)句意: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2)“温(温习),故(学过的知识),知(知道,理解),新(新知识),为(当)”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11.A.表顺承,不译;
B.表并列,而且,并且;
C.表顺承,不译;
D.表转折,但是,可是,与“人不知而不愠”中而字用法相同;
故选D。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十五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而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这一则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点睛】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②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④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老师了。”
⑤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14.(1)于 我 /如 浮 云 (2)仁/ 在 其 中 矣 15. 生气、恼怒 每天 能忍受 坚定 16.C 17.(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2)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18.张林,学习并背诵《论语》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比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理由不少于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分析】14.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1)句意:对于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故断句为:于我/如浮云。
(2)句意:仁德就在其中了。故断句为:仁/在其中矣。
1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愠,本义,生气、恼怒。日,一词多义,每天。堪,本义,能忍受。笃,本义,坚定。
16.本题考查“而”字的用法。
A.表顺承,然后;
B.表顺承,然后;
C.表转折,却;
D.表顺承,然后;
故选C。
1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自,从。亦,也。乐,快乐。(2)之,代词,学习。好,爱好。乐,以……为乐。
18.考查语言表达和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先是称呼,然后指其认识的错误,并说明学习并背诵《论语》非常重要。然后阐述理由,可以围绕着“《论语》中即有介绍学习方法的,也有介绍学习态度的,还有介绍个人修养的的,这三方面的内容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来阐述。最后提出希望,希望他能认真背诵,并从中获得体悟。
【点睛】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