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狼》学案2(含答案)-练习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18《狼》学案2(含答案)-练习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4 18:4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狼》学案2-练习
一、拓展阅读
(一)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②焉。狼自苫(shàn)③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④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shǐ)⑤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⑥能作此谋也!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行室(xíng shì):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②伏:躲藏。③苫(shàn):用草编的席子。④盈:超过。⑤豕(shǐ):猪。⑥乌:哪里,怎么。
【参考译文】
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紧逼着,道路旁有晚上耕田人呆的小棚,于是奔进去躲在里面,狼用爪子伸入草垫探找。屠夫立即抓住它的脚爪,不让它收回,只是无法让狼死去。身边只有一把不满一寸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拼命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才用带子把它绑住。出来一看,狼胀大如牛,两腿笔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合不拢。于是背着它回去。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这个主意?
(二)
有屠人货[1]肉归,日已暮,欻[2]一狼来,瞰[3]担上肉,似甚垂涎[4],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既[5]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6]树而蚤[7]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8],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9]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10],如鱼吞饵。时狼革[11]价昂[12],直[13]十余金,屠小裕焉。缘[14]木求鱼,狼则罹[15]之,是可笑也。
【注释】[1]货:出售、卖。[2]歘(xū):忽然。[3]瞰(kàn):窥视。[4]垂涎:流口水,这里形容狼馋肉的样子。[5]既:已经。[6]诸:相当于“之于”。[7]蚤(zǎo):通"早",早晨。[8]昧爽:黎明。[9]逡(qūn)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或后退。[10]腭:口腔的上膛。[11]革:皮。[12]昂:昂贵。[13]直:通“值”,价值。[14]缘:沿着。[15]罹(lí):遭遇(祸患)。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忽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昂贵,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发了一笔小财。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链接】
《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并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屠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夫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二、文学文化常识拓展
蒲松龄: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社会黑暗有着深刻的认识,从而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落第后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传说蒲松龄在路边设一茶摊,过路之人给他讲一个故事即可免费喝茶,而他将路人所讲的故事整理成册。因此《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蒲松龄的一生和《聊斋志异》的关系】
蒲松龄在自序中说自己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个身披袈裟、瘦骨嶙峋的和尚,坦胸露乳,步履蹒跚地走进他妻子的房间,胸前贴着的一块膏药隐约可见。当他父亲惊醒时,蒲松龄已经呱呱坠地,他的胸前有一块痣,就像父亲梦中和尚的那块膏药。因此蒲松龄在经历了一生的波折之后,曾经自我解嘲说他一生郁郁不得志,仕途多舛、命途不顺、穷困潦倒,是因为他就是苦行僧转世。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获得主考官的大加赞赏,从而名噪一时。但是从此之后,蒲松龄仿佛“江郎才尽”了一般,虽然几十年如一日地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次次名落孙山。这对于热衷于功名,醉心科举考试的蒲松龄来说无异是莫大的打击。他屡败屡战,但却屡战屡败,因此他深刻地认识到封建时期教育的黑暗,科举制度的黑暗腐朽、不合理,所以他对于科举考试制度有着异常强烈的情感。在《聊斋志异》的作品中,蒲松龄对科举制度的弊端和不合理之处揭露得淋漓尽致,《王子安》《考弊司》《司文郎》等作品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知识分子的可悲、可怜、可笑和可恨。
蒲松龄一生参加了多次的科举考试但是屡试不第,为了谋生做过别人的幕宾教师,因此他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对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聊斋志异》中包含着大量描写社会生活的篇目,这些文章对于认识当时的社会生活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同时,身为读书人,蒲松龄也知晓身边的读书人的特点。他们都受到过封建传统礼教的熏陶渐染,表面看上去道貌岸然,深谙仁义礼智信的礼教思想,但其实生活混乱不堪。《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就反映了许多士人的黑暗丑恶,如《韦公子》《崂山道士》等。
“集腋成裘,妄续幽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聊斋志异自序》
四、名句链接
【勇于斗争】
1、在日常生涯中,靠天才干做到的事,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才做不到的,靠勤奋也能做到。——佚名
2、一个人必须面向将来,要想着着手做的事情。但这并不轻易做到。一个人的从前是一种日益加重的累赘。——罗素
3、设想你自己对难题作出的反映,不是回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
4、闲散如酸醋,会软化精神的钙质;勤奋如火酒,能焚烧起智慧的火焰。——谚语
5、无论做什么事件,只有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牛顿
五、写作素材
蒲松龄是清代的文学家,他自幼聪明好学,但长大后屡次应试皆落第.蒲松龄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继续追求成功。他曾含羞自荐,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大宗师黄昆圃写信,希望能得到帮助,然终没能如愿。
从此,他不得不在乡间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准备应试。
正在这时,他的爱妻陈淑卿离开了人世,这使他悲恸欲绝,生活更加清苦。但生活的艰辛与爱妻的去世并没有动摇他追求成功意志。他化悲痛为力量,自作了一副对联来激励自己,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中去,向时间索取知识和财富。他说:“耗精神与号呼,掷光阴与醉梦,殊可惜也!”
他还坚持不懈地从群众中获取知识;他在家乡靠近大路旁的一棵大树下面,铺一张芦席,设茶备烟,凡是路过此地的人,他都免费供茶供烟,请他们讲一两个民间故事。就这样,年夏一年,日复一日,他广泛搜集素材,勤奋写作。
历经20年,他终于写了闻名中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部着作通过说狐谈鬼的表现方式,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批判,并“寓赏罚于嬉笑”,具有百诵不厌的艺术魅力。同时,他还完成了《聊斋文集》四卷、《聊斋诗集》六卷、《聊斋俚曲》十四种及其他杂著。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狼不敢前(上前) B.屠暴起(暴躁)
C.中山人予之猫(给予) D.其子患之(担忧)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投/以骨
C.猫/善扑鼠及鸡 D.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B.乙文“其子”为除弊拟“去”猫,“其父”不同意,且说出诸多理由,认为留下猫利大于弊。
C.甲文“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侥幸心理。
D.“有失才会有得”是乙文的主旨。
4.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5.请仔细阅读两则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①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③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④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蒲松龄《大鼠》
【注】:①阖(hé):关闭。②逡巡:从容,不慌不忙。③啻(chì):仅;止。④龁(hé):咬。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犬坐于前 犬:
(2)屠自后断其股 股:
(3)辄被啖食 辄:
(4)众咸谓猫怯 咸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8.结合原文说说两文各给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表伯王洪生家,有狐居仓中,不甚为祟①。然小儿女或近仓游戏,辄②被瓦击。一日,厨下得一小狐,众欲捶杀以泄愤。洪生曰:是挑衅也人与妖斗宁有胜乎?”乃引至榻上,哺以果饵,亲送至仓外。自是儿女辈往来其地,不复击③矣。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①甚:过分。崇:鬼神作怪为害。②辙:就。③击:攻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顾野有麦场
(2)意暇甚
(3)一狼洞其中
(4)引至榻上
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自是儿女辈往来其地,不复击矣。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前一部分叙事,结尾处议论并点明故事主题。
B.甲文屠户从遇狼到杀狼过程中,心理发生巨大变化。
C.两文都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刻画人物形象。
D.“是挑衅也/人与妖斗/宁有胜乎”这个句子的断句正确。
12.请分别概括屠户和洪生在与动物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并说说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止有剩骨/终日在天中行止 B.顾野有麦场/元方入门不顾
C.意暇甚/意与日去 D.其一犬坐于前/于我如浮云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1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B 2.A 3.C 4.(1)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在(屠夫的)前面。
(2)(如果)没有鸡,不吃鸡罢了,离饥寒还远着呢。 5.(1)甲文告诉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要坚决斗争,才能胜利。
(2)从乙文让我领悟到: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或:当事物必须加以取舍时,应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损失降到最低,获益力求最大)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
B.句意:屠户突然跳起。暴:突然;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A.句意为:其中的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
断句为:其一/犬坐于前;
故选A。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甲】文“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想通过投骨头让狼不在跟随,表现屠夫对狼存在侥幸心理,但并没有怜悯;故选C。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径去:径直离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弗:不;已耳:罢了;去:距离;犹;还。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
【甲】文中“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表现了狼狡猾、奸诈的本性,最终被屠户“两毙”;关于狼的启示:像狼这样的恶势力,最终一定会被正义所消灭;关于屠夫的启示: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乙】文“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鼠尽而鸡亦尽”写赵人患鼠求猫,结果鼠鸡皆尽的故事说明了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见坏的而忽视了好的,只有学会取舍才能得到更多;同样,想要达到目标,就有事情需要牺牲,生活中万物莫不是如此,做人不能因小失大,有所失才能有所得,要选取损失小的做法;联系“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启示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点睛】【甲】译文: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窘迫,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6. 像狗似的。 大腿。 就。 都。 7.(1)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2)大家这才明白,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 8.甲文通过屠户战胜狼的故事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乙文中通过猫运用智慧消灭老鼠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想战胜敌人,不能凭借蛮力,必须运用智慧,瞅准时机,果断出击,才能出其不意获得胜利。
【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似的。
(2)大意: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股:大腿。
(3)大意:都被老鼠吃掉了。辄:就,都。
(4)大意:大家都说这只猫害怕了。咸:全,都。
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守“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1)关键词:目:眼睛。瞑:闭上。意:神情。暇:悠闲。
(2)关键词:避:逃避。怯:害怕。待:等待。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能力。
甲文中的狼,贪婪,狡诈,对待像狼一样的人,我们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将其彻底消灭,不要被假象迷惑,这样才能胜利。
乙文中的猫,聪明有智慧,采取了敌疲我打,后发制人的策略。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要沉着冷静,不要鲁莽行事,而是要运用聪明才智,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点睛】甲文译文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文译文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大家都说这只猫害怕了,认为它也是一只没有能力的猫。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被嚼碎了。大家这才明白,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下我又出来,狮猫使用的就是这种智谋呀。唉!那种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勇斗的人,和这只大鼠有什麼不同呢?
9. (1)看,视 (2)神情,态度 (3)洞穴,这里指挖洞(回答出动词“挖洞(或打洞)”即可) (4)拉,牵 10.(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从此小孩们往来仓库,狐狸就不再袭击了。 11.C 12.智慧:屠户的智慧表现在他决心与狼斗争时立刻占据有利地势,抓住时机奋起抵抗并警觉地识破后狼诡计,最终杀死两狼。洪生的智慧表现在面对狐狸的挑衅,他理智阻止以暴制暴的行为,以友善之举感化狐狸,最终达到双方和平相处的目的。
启示:甲文说明对待像狼一样贪婪狡诈的恶势力,我们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乙文说明面对矛盾,我们如果能冷静处理,真诚友善沟通,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分析】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顾:看,视。
(2)句意: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3)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打洞。洞:这里作动词,指挖洞。
(4)句意:他把小狐狸拉到床上。引:牵,拉。
10.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之:的。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止:只是。
(2)自是:从此。复:再。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甲文没有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故选C。
12.本题考查阅读迁移能力。
第一问:甲文中,从“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以看出,屠户在他决心与狼斗争时立刻占据有利地势——麦场中积薪下,抓住时机“暴起”“自后断其股”,奋起抵抗并警觉地识破狼的诡计,最终杀死两狼。
乙文王洪生用“乃引至榻上,哺以果饵,亲送至仓外”的办法,化解与狐狸之间的矛盾,不像“众欲捶杀以泄愤”,以暴制暴,而是把狐狸当人看待,以真心换真心,从而取得“儿女辈往来其地,不复击矣”的效果。
第二问:甲文通过“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告诉我们,狼是凶狠、贪婪、狡猾的,但是最后还是被屠户杀死了,因此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乙文王洪生没有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而是把狐狸当人看待,以真心换真心,启示我们做人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真诚地对待事物,用心去沟通。
【点睛】译文:
甲: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窘迫,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我的表伯王洪生家有狐狸,住在仓中,不大为害,但小孩子如果靠近仓房游戏,就会被瓦片飞来击中。一天,家里人在厨房抓到一只小狐狸,都提议把它捶死,以发泄愤怒。王洪生说:“这是挑起事端引来麻烦,人与妖怪斗,哪有斗赢的呢 ”于是他把小狐狸放在床上,用果子点心等喂它,然后亲手送到仓房旁。从此以后,小孩们经过那地方,不再被瓦片击打。
13.B 14.(1)(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狼(得到骨头)停下,可是前面的狼又赶到了。
(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5.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分析】1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止:同“只”,只有/停留;
B.顾:看/回头看;
C.意:神情,态度/意志;
D.于:介词,在/对于;
故选B。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
(1)句中重点词有:“复”,又;“之”,代词,代指狼;“止”,停止;“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2)句中重点词有:“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止”,通“只”,只是。
1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阅读感悟能力。解答时,首先需要审题,题目问的是“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抓住“哪些”可知启示不止一个;其次,再联系文章,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狼最终失败,有两点原因,一来自于它自身,狼巧变诡诈,代表贪婪、狡诈、邪恶的势力,所谓邪不压正,终究会被人的机智勇敢所战胜;二是因为屠户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面对像狼这样的邪恶势力,屠户一开始的抱有幻想并不可取,人要学会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去和邪恶势力抗争。
【点睛】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