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学案2-练习
一、拓展阅读
(一)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西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参考译文】
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说话的时候,经常会重复说“哎哎……”。有一回,晋文王司马昭戏弄他说:“你总是说‘哎哎……’到底有几个哎呢?”邓艾回答说:“古人云:‘凤兮凤兮’,本来就只有一只凤。”
【链接】
《论语·微子》记载,楚国有个狂人,名叫接舆。他唱着歌,从孔子的马车旁走过。只听他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已】罢休,停止。)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翻译:凤凰呀凤凰呀!为什么你的美德一天不如一天?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劝阻。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防范。罢休吧罢休吧!现在当官的有多么危险!)孔子听到这里,急忙走下马车,想要与他交谈,可是他却匆忙离去,避而不谈。
邓艾以接舆的“凤兮凤兮”来比喻“艾艾”,不但引经据典,还把自己比喻成凤凰。对于—般人来说,口吃结巴—定会倍感自卑。然而,在邓艾那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使得他的自信大放光彩。由此可见邓艾心思之灵活。所以说一个人,天生的嘴笨并不可怕。只要头脑灵活,思维缜密,他就值得自己骄傲。
(二)
孝武问王爽:“卿何如卿兄?”王答曰:“风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参考译文】
孝武帝问王爽:“你和你哥哥比起来怎么样?”王爽回答说:“论才华,我比不上哥哥王恭,至于忠孝,我又怎么可以输给他呢!”
【链接】
《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翻译: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人可以无才,但不能无德;人可以让才,但不能让德。王爽虽然才华不比哥哥,但在忠孝等方面却毫不含糊,这值得令人尊敬。
二、文学文化常识拓展
刘义庆: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长子刘烨(一作晔),嗣封为临川王;次子刘衍,官任太子舍人;三子刘镜,官任宣城太守;四子刘颖,任前将军;五子刘倩,官任南新蔡太守。临川哀王刘烨,官至通直郎,后被太子刘邵杀害。刘烨生子刘绰,字子流,承嗣为临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顺帝末年因谋反被杀,临川王国也被废除,后裔不明。
笔记小说:笔记体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轶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
如:《阅微草堂笔记》(纪昀)、《干将莫邪》《宋定伯捉鬼》等。
三、相关阅读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
1、竹林七贤
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此称呼最早见于《世说新语·任诞》篇。
2、陆机《文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陶渊明的田园诗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谢灵运的山水诗
第一个把山水作为独立客观的描写对象,并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刻画,力求绘声绘色,形似逼真。
5、志怪小说的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个类型,志怪小说是这个时期小说创作的主流。如《搜神记》(干宝)、《齐谐记》《列异传》等。
四、名句链接
1、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4、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答丁元珍》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子路》
7、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8、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卢梭
9、守信用胜过有名气。——罗斯福
10、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世说新语》选读,阅读下列三则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批注]结尾画线句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含作者对她“咏絮之才”的赞美。
[乙]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丙]张季鹰辟①田齐王东曹掾②,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③,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④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
[批注]
[注释]①辟:征召。②东曹掾:东曹的属官。③鲈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与菰菜羹同属吴中名菜。④羁宦:在异乡做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王仲宣好驴鸣
③顾语同游曰
④俄而齐王败
2.“遂”有两个义项,分别是“于是”和“最终”。请联系上下文,为丙文“遂命驾便归”中的“遂”选择正确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3.成语“莼鲈之思”出自丙文。依据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内容,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
4.文章的结尾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参考甲文批注,给丙文结尾句做批注。
5.有老师将《世说新语》作为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书目。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阅读下列小古文,回答文后的题目。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取之,信然①。
(《世说新语 雅量》第4则)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②钻其核。
(《世说新语 俭啬》第4则)
王戎父浑,有令名③,官至凉州刺史。浑薨④,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⑤数百万戎悉不受。
(《世说新语 德行》第21则)
【注释】①信然:果然。②恒:经常。③令名:好名声。④薨:古代王侯死。⑤赙:送给别人办丧事的财物。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的有错误的一是( )
A.诸儿竞走取之 走:跑 B.恐人得其种 种:种植
C.官至凉州刺吏 至:到 D.戎悉不受 悉:都
7.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断3处)
所 历 九 郡 义 故 怀 其 德 惠 相 率 致 赙 数 百 万 戎 悉 不 受。
8.《世说新语》中有许多的成语。小东打算仿照示例做“成语积累卡”,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
成语积累卡(一) 示例: 【成语】割席绝交 【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解释】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 成语积累卡(二) 【成语】道旁苦李 【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解释】 成语积累卡(三) 【成语】卖李钻核 【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 【解释】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 乃往,身自罢之。
(《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ú)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②去后乃至 乃:
③天又雨,公将焉之 雨: ④是日,饮酒乐 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11.【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你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相委而去( )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
1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1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谢安幼年谏兄
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③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④坐,谏⑤曰:“阿兄,老翁可念⑥,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⑦曰:“阿奴⑧欲放去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剡(shàn):县名;令: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②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③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④膝边:膝上。“边”是泛向性的,没有确定的方位意义。⑤谏(jiàn):规劝。⑥念:怜悯;同情。⑦容:面容;脸上的神色。⑧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6.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谢以醇酒罚之(____________)
(2)阿奴欲放去邪(___________)
(3)乃至过醉(____________)
(4)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18.从文中可以看出谢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19.【积累链接】:《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如《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1)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2)你还能说出一个世说新语里的故事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②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④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亦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⑥,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⑦。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孔文举:孔融。②诣:前往,到。③清称:有清高的名称。④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⑤仆:自谦。⑥了了:聪明,有智慧。⑦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乃通( )
②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
21.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谓 吏 曰 我 是 李 府 君 亲 既 通 前 坐。
22.孔融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试卷第6页,共7页
试卷第1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 ①相比 ②喜欢 ③回头 ④不久 2.此处是“于是”的意思。这里的“遂”应该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而“最终”表示的是结果,此处没有这个意思。 3.张季鹰在洛阳看到秋风起,想到家乡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辞归乡里,因此可推断“莼鲈之思”是指思乡之情或归隐之志。 4.结尾处交代齐王的结局,暗示张季鹰“命驾便归”的远见。 5.赞同。以选文为例,《世说新语》中的多数故事对于中学生来说有趣;篇幅短小,好读,不难懂;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用的字词,对于提升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有益的。
【解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也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2)大意:王仲宣喜欢驴叫。好:喜欢。
(3)大意:回头跟大家说。顾:回头。
(4)大意:不久齐王落败。俄而:不久。
2.这道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作答时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命驾便归”意思是:(他)驾起车子便回去了。这里的“遂”是将张季鹰前边说的话和后边驾车回去这两个行为连贯起来,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故解释为“于是”。 而“最终”表示结果,与语境不符。
3.这道题考查的是推断成语的含义。先要了解划线句的大意:张季鹰(张翰)被任命为齐王的东曹掾一职,在洛阳见到秋风吹起,于是思念起(家乡)吴地的菰菜羹和鲈鱼脍。归纳起来就是,看到秋风就想起家乡的菰菜羹和鲈鱼脍。由此可以看出,“莼鲈之思”这个成语表达的是指思乡之情或归隐之志。
4.这道题考查的是阅读批注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文章的结尾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甲文结尾句是交待谢道韫的身份,丙文结尾句则是交待齐王的结局;甲文结尾句暗含作者对她“咏絮之才”的赞美,丙文结尾句从“时人皆谓为见机”可以明确,暗示了张季鹰在齐王得势时“命驾便归”的远见。
5.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感悟。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文言文,所选文言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因此,篇幅不能太长,内容要生动有趣,难度要适中,难度大了看不懂。而《世说新语》这本书,从上边的三则故事来看,刚好符合这几个要求: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有一些文言常用字词,对提升学生文言能力有帮助。
【点睛】甲文译文: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文译文:
王仲宣(王粲)喜欢驴叫,死了后,魏文帝(曹丕)出席他的葬礼,回头跟大家说:“王仲宣喜欢驴叫,大家可以各自学一声驴叫给他送行。”于是出席葬礼的人们都学了声驴叫。
丙文译文:
张季鹰(张翰)被任命为齐王的东曹掾一职,在洛阳见到秋风吹起,于是思念起(家乡)吴地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顺遂自己的意愿,怎么能为了求得名声和爵位而羁留在(家乡)数千里之外当官!”于是(他)驾起车子便回去了。不久齐王落败,当时人都说(张季鹰)是能够看到细微的预兆。
6.B 7.所 历 九 郡 义 故/ 怀 其 德 惠 /相 率 致 赙 数 百 万 /戎 悉 不 受。 8. 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形容极端自私。
【分析】6.B.句意:害怕别人得到种子。种,种子。故选B。
7.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他在各州郡做官时的随从和旧部下,怀念他的恩惠,相继凑了几百万钱送给王戎做丧葬费,王戎一概不收。故断句为: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8.考查成语释义。
道旁苦李:道路旁边的苦李树,无人问津。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卖李钻核:先钻李核,然后出卖,免得别人得到良种。形容极端自私。
【点睛】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王戎家有良种李子,卖李子时,怕人家得到它的种子,经常把种子钻烂卖。
王戎的父亲王浑,很有名望,官职做到凉州刺史。王浑死后,他在各州郡做官时的随从和旧部下,怀念他的恩惠,相继凑了几百万钱送给王戎做丧葬费,王戎一概不收。
9. (1)约定 (2)才 (3)下雨 (4)这 10.(1)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或: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2)即使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 11.做人一定要讲诚信,遵守承诺。(能围绕诚信、守诺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解析】9.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可以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约定。
(2)大意: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3)大意:天又下雨,您将要到什么地方去?雨:动词,下雨。
(4)大意: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是:古今异义词,这。
10.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第一句的重难点词语有:引,牵、拉。之,代词,指元方。顾,回头看。第二句的重难点词语有:虽,古今异义,即使。岂,怎么。期,约定。
11.这道题考查阅读文章的感悟启示。从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以看出,有人因为不守信,被七岁的元方批评。从乙文“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可以看出,文候与虞人相约打猎,即使下雨,加之喝酒高兴,文候最后还是坚持赴约。由此可以感悟到:做人一定要讲诚信,遵守承诺。
【点睛】甲文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文译文:
魏文侯与掌管山泽的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魏文侯正要去赴约,周围的官员们说:“今天您喝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将要到什么地方去?”魏文侯说:“我与掌管山泽的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
12. 约定 丢下,舍弃 才 害怕,担心 13.C 14.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15.示例一: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
示例二: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解析】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句意: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丢下,舍弃。
③句意: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方:才。
④句意: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恐:害怕,担心
13.本题考查句子朗读停顿。
A.应停顿为:期/日中;
B.应停顿为:对子/骂父;
D.应停顿为:故人/至暮不来;
故选D。
14.本题考查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重点词:至,到。去,离开。乃,才。句意: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2)重点词:昔,从前。故人,老朋友。食,吃饭。句意: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诫人们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否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第二篇文章,通过吴起宁肯自己不吃饭也要等老友的故事,说明他是守信之人,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使三军信服。两篇文章谈论的问题都与“守信”有关,解答这个题目时,能结合段落内容,围绕“守信”展开即可。如: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办到。如果办不到,也要解释清楚原因,不能不守信用。
【点睛】译文:
[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到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在家)等待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16. 他,指老翁 走,离开 以至 才到 17.“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 18.谢安七八岁规劝不能以惩罚人为乐,说明他自小就懂得尊敬老人。 19.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针对对方“无信”“无礼”, 针锋相对,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2) 《咏雪》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1)“之”这里是代词;(2)“去”是多义词,这里是“走,离开”的意思;(3)“乃至过醉”的意思是“以至醉得很厉害”,可知“乃至”的意思是“以至”;(4)“其后乃至”的意思是“他离去后,他的朋友才到”,可知此句中“乃至”的意思是“才到”。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一般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准确、流畅、优美。此句中要注意“念”“何”的意思。“老翁可念”即老人家多么可怜。“何可作此”即怎么可以做这种事。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个性的把握。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读全文,由谢安不忍心看到哥哥以惩罚老人为乐可以看出他对老者心存仁慈之念,懂得尊敬老人。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比阅读和知识迁移的能力。(1)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明确能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的做法。示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的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远方据礼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反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2)根据平时的积累,可知《世说新语》中的很多故事。如《小时了了》《人琴俱亡》《周处》《杨氏之子》等,写的都是脍炙人口的故事。
【点睛】解答反映试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文言句子的翻译从句式上看,考查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使动句、意动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从内容看,这些句子往往处于比较特殊的、重要的位置。
译文: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醇酒罚他喝,以至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罚。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你要把他放走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
20. ①才 ②感到奇怪,以……为奇 21.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2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或“以牙还牙”。
【解析】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才通报。乃:才。
②句意为: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奇:感到奇怪,以…为奇。
21.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这句话意思是: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据此断句为: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2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语句。孔文举用陈韪的逻辑来反驳陈韪,讽刺他现在没出息,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