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了解作者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据说到任第81天碰到郡督邮来检查公务,县吏说:“应束带见之。”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说完就挂冠而去,与官场决裂,直到贫病交迫去世。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主要作品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另外还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了解作者
中年时,出任彭泽县令,据说到任第81天碰到郡督邮来检查公务,县吏说:“应束带见之。”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说完就挂冠而去,与官场决裂,直到贫病交迫去世。其创作包括诗与文两部分,以诗歌成就最高。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主要作品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另外还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时代背景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田园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陶渊明的田园诗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格调,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这一派别的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关于作品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公元406年)。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五个方面描写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思考:诗人如何描写园田?园田的景色有何特点 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
恬静 空阔 幽雅 朦胧。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所见:
狗吠、鸡鸣。
(以动衬静,更显宁静、 和平 )
→近
→远
所闻:
色彩
声音
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小结: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
(亲切可即,环境幽雅美丽)
远村、炊烟。
(给人以悠长的遐思)
眉目传情
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题眼:“归”
其中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情-厌恶悔恨
A、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官场生活-喻
尘网樊笼
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B、守拙归园田 :
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和自由的品性
4.归去如何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思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 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所感:
3.归向何处?
“守拙归园田”
1.试赏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江山”。
开头一个“无”字,一个“爱”字,表露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和清高孤傲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2. 试赏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词,既是诗人对自己做官的感叹,又是诗人对“尘网”般的官场的蔑视和厌恶。“误”字显示了诗人的悔恨之深,“三十年”写时间之久。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两句是如何用比喻表现诗人情感的?
“羁鸟”“池鱼”喻仕宦生活,“旧林”“故渊”喻田园生活。一“恋”一“思”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对官场的否定。
4.试从“远与近”“动与静”的角度赏析“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的写景艺术。
“草屋”显示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榆柳”“桃李”写出田园风光的自然美丽,这是近景。“远人村”“墟里烟”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从近景转到远景,画面很淡,却令人心旷神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等是静景,“狗吠”“鸡鸣”等是动景,动静结合,使得田园画面活了起来,富有农村生活气息。
5.试赏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樊笼”在这里比喻官场生活,即上文的“尘网”。这里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呼应了开头,表现了诗人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欢喜之情。
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作者的归隐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出于内心的意愿。
作者为何刻意隐去现实生活的艰难和困顿,将田园生活写的如此美好呢?
1.《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诗人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诗人热爱乡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产生了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更增添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诗中的描写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乡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使这些景物与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含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美感。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柳”“桃李”似乎是含情的。
诗中的意象呈组状排列,第一组大致可归纳为“尘网、樊笼、羁鸟、池鱼、旧林、故渊”,这一组意象所对应的情境是在如“尘网”和“樊笼”里久待的诗人就是那被束缚的鸟儿和鱼儿,想回到广阔无边的森林和河流中去。诗人通过这组意象表现了自己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迫切心情。第二组意象则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狗吠、鸡鸣”等,这组意象构成了这幅农家田园生活图的主体。
两组意象叠加,整个意境就凸显出来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在脱离黑暗复杂的官场后,惬意地享受起了清贫但纯粹自然的田园生活。短短几行诗,几个简约意象,就将诗人心中的愉悦和清新描写得自然美好、情真意切;也表现了诗人高洁、率真的人格品质。
2.《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意象呈组状排列,可以分为两组,这两组意象有什么作用呢?请加以分析。
①恬淡自然的艺术特色。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以为常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事雕琢,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如诗中所写的田亩草屋,成荫的榆柳,列植的桃李,黄昏的远村,依依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颠上的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经过诗人的手笔,就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
②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营造意境。陶渊明的田园诗达到了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比如“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中,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的田园画面,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
3.有人用“恬淡自然,浑然天成”来评价本诗,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作品链接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归去来兮辞》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三)
辞官原因
官场黑暗,政治上无法作为
田园静美,精神上自由闲逸
远离尘世,道德上抱朴守拙
拓展延伸
像陶渊明一样在官场和田园选择中挣扎的中国文人
中国文人的几种类型——
推波助澜型……秦桧、严嵩、和珅
随波逐流型……李斯、徐阶、宋玉
独立洁行型……屈原、阮籍、嵇康、杜甫、海瑞、袁崇焕
独善其身型……老子、庄子、范蠡、陶渊明、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