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6 画
【教学目标】
1.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偏旁归类法、反义词识字法等方法,识记生字。认识2个偏旁。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示课题。
(1)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仔细听。(范读课文)
(2)学生动脑筋猜。
(3)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新知探究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然后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情境中。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画出文中生字。
4.学生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
5.谁会读这些生字?(指名读,师正音)
重点指导:“听、声”为后鼻音;“还”在课文中读hái。
(二)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让学生自由读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
2.模仿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1)请学生扮演诗人,看挂图中的山。
师: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远看山有色)
(2)随文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色”的偏旁为斜刀头,理解字义。(色:颜色,诗中指景色)
(3)请学生到画前听听流水。师: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没有,因为这是一幅画,不是真的流水。)
(4)小结:是啊,因为是画,所以说“近听水无声”。
(5)教学“远、近”: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远”和“近”是一组反义词,它们都有偏旁走之。“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有)
(6)教学生记生字“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三)感悟诗歌情境。
1.春天已经过去了,许多花都已经凋谢,可是课文里却是怎么说的?(出示:春去花还在)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受到惊吓,飞走了)
3.让学生自由举手模仿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师:小诗人,这回你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了呀?为什么?课文是怎么说的?(出示:人来鸟不惊)
三、指导朗读,试着背诵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试着背诵。(以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4.小组内比赛背。
5.全班交流背。
四、指导书写
1.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2.为这几个字各组一个词。
3.电脑范写,学生观察。
(1)水:竖钩、横撇、撇、捺。组词:水火、大水。
(2)去: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3)不:独体字。
(4)来:组词:来去、回来。
4.学生书空。
5.学生在书上描红,并在田字格中写标准。
【教学反思】
本课以“画”这个谜语的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我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猜出谜底做了铺垫。分句解析诗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寓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于是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多种形式感受语言文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