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学案2-练习
一、拓展阅读
在中国的文学史中,张岱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他是一个明朝的遗民,生于乱世,清朝入主中原后,避居剡溪山,号称六休居士。
纵观张岱的一生,我们发现,他与张岱去世后的几十年出世的另一个文学的大家曹雪芹生活经历,非常相似。一样的出身优渥,一样的出身于世袭数代的贵族之家。一样的膏梁锦绣鼎食鸣钟,一样的少年富贵风流,一样的老年贫困如洗艰难度日。一样的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放浪形骸。
张岱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累世显宦之家。他的高祖进士出身,官至云南按察副使。他的曾祖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他的祖父也是进士,官至广西参议。他的父亲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这是一个书香门第,先辈均是饱学之儒,家学渊源流长。
到了张岱这一代,正赶上了清军入关,为了保持民族气节,他不事科举,不求仕进,著述终老。
他崇老庄之道,喜清雅幽静,茶道功夫颇深,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张岱以一个文学家闻名于当世,他精小品文,工诗词。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嬛文集》《快园道古》等绝代文学名著。还有一部名著叫《石匮书》,也是他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很有独创性的史学著作。
在张岱的所有创作中,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与《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在《西湖七月半》这篇散文中,作者写人物场景,极纷繁复杂,而又极有条理。五类人物,两种场景,写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作者先描绘了达官贵人、名娃闺秀、名妓闲僧、慵懒之徒四类看月之人;与这些附庸风雅的世俗之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后一类,即作者的好友及佳人,其观景赏月时行为的持重高雅、情态气度与西湖的优美风景和谐一致。
作者对五类人的描述,字里行间不见褒贬之词,然孰优孰劣、孰雅孰俗则昭然若示。文章表面写人,又时时不离写月,看似无情又蕴情于其中,完美而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抑浅俗、颂高雅的主旨。
此文其观察之深人细致,笔墨之精练老到,确实令人佩服。行文错综,富于变化,转接呼应自然,不失为一篇传世名作。
而作者的《湖心亭看雪》,则显示着另作一种特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愁绪。突出了作者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张岱曾经写过一篇《自为墓志铭》,称自己“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纵观张岱的文章,他的豪放与洗练如苏东坡。
读他的文章,我常常想起红楼梦来,他们的文字里都有一种对人生的入世又出世和慨叹。
二、名句链接
【西湖美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念奴娇
辛弃疾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亢砀,天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壶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余设凉簟①,卧舟中看月,小傒②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③睡去。歌终忽寤, ④赞之,寻复鼾齁。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⑤,高舂⑥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选自张岱《庞公池》)
【注释】①凉簟(diàn):凉席。②小傒:奴仆。③嗒(dā)热:悄悄地。④ :同“含糊”。⑤黑甜:黑甜香,即睡梦。⑥高舂(chōng):指太阳高高升起。
1.解释下列句于中的加点词。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寻复鼾齁
2.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于断句。(限断两处)
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
3.乙文多用叠词和四字句,意蕴丰富,请参考示例,为文中画线的语句作批注。
示例: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 批注:“丁丁”指像鸟啄食般的敲击竹篙的声音,清亮短促,写舟子催促他们回去就寝的急切,极富画面感。
原句: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
批注:
4.张岱在庞公池赏月,在湖心亭看雪,两次“夜游”的心境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的分析。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选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即棹小舟入湖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7.【甲】文中寄寓了张岱独有的志趣与情怀,请说说你的体悟。
8.一样的西湖,别样的风景。请品读【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比较分析张岱、袁宏道笔下写景的不同特点。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①。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②,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③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④,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⑤,粉汗为雨⑥,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治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⑦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⑧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夕岚:傍晚的山光。②勒:抑制。③石篑:即陶望龄,袁宏道的朋友。下文的“傅金”“张功甫”都是人名。④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⑤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⑥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消。⑦午、未、申: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⑧夕舂:夕阳的代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C.苍颜白发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大喜曰 其喜洋洋者矣
10.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1.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12.同样是写西湖,两个语段描绘的景和写景的方法各不相同,请根据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⑴是日更定( )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⑶拥毳衣炉火( ) ⑷客此( )
14.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5.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16.从诗“独钓寒江雪”和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试卷第4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 还 不久 2.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 3.“悄悄冥冥”形容外面静悄悄的,昏暗暗的,写出环境的静谧,极具想象空间。 4.张岱在湖心亭看雪时,既有赏雪景的欣喜,亦暗含故国之忧,内心孤独寂寞;张岱在庞公池赏月时,乐而忘忧。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
(1)句意: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更:还;
(2)句意:不久又响起了鼾声。寻:不久。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句意:沿着城池到北海坂,往返大约五里路,盘旋游荡在庞公池中。
故断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
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赏析。根据示例可知,从语句中选取有特点的词结合内容进行赏析。
用词:“悄悄冥冥”是叠词,富有音韵之美感;“悄悄”写出了“山后人家,闭门高卧(山后的人家,紧闭大门,高枕无忱地睡大觉)”环境安静,营造即将入睡氛围;“冥冥”有昏昏暗暗之意,写出了夜晚的静谧;联系“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引出下文卧舟望月的悠哉。
4.本题考查文言文情感主旨的把握。
根据【甲】文“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可知,作者在深夜前往湖心亭看雪,具有闲情雅致,“雾凇亢砀,天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为湖中雪景倾倒;“独往湖心亭看雪”虽与舟子同行却言“独往”在写出环境幽静的同时又写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没有志同道合懂得自己的人;“崇祯五年十二月”“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通过沿用旧朝年号,以舟子之口道出自己之“痴”,表现了作者的故国之忧;
根据【乙】文“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睡去(躺在船中看月亮,小奴在船头唱着曲子,不知身在醉乡还是梦乡,唱曲声渐远,月也渐淡,我忘怀地睡着了)”作者夜晚出游,卧舟中看月,在舟子的唱曲中忘怀入眠,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之意;“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高舂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划船的人把船撑回去,靠到岸边,篙竿敲击出丁丁的声音,催促我们起身就寝。这时候,我胸中浩浩落落,没有半点儿杂念,回家进入到美妙的睡梦中,傍晚时分才起床,不知道人世间什么东西叫作忧愁)”奴仆划船载我归家,起身时没有半点杂念,内心舒畅,又酣然入梦,表现了作者乐而忘忧之态,内心自在。
【点睛】【甲】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译文:
庞公池终年都不让行船,何况是夜晚行船,何况是晚上赏月行船。自从我在山艇子读书,就留下一只小船在池中,在有月亮的夜晚,夜夜出游,沿着城池到北海坂,往返大约五里路,盘旋游荡在庞公池中。山后的人家,紧闭大门,高枕无忱地睡大觉,看不见灯火,外面静悄悄的,昏暗暗的,心里很有点儿凄恻。我在小船中铺设了凉席,躺在船中看月亮,小奴在船头唱着曲子,不知身在醉乡还是梦乡,唱曲声渐远,月也渐淡,我忘怀地睡着了。歌声结束以后,我忽然醒了,含糊地赞扬小奴的歌唱,不久又响起了鼾声。小奴也呵欠连天,东倒西歪,互相枕着睡着了。划船的人把船撑回去,靠到岸边,篙竿敲击出丁丁的声音,催促我们起身就寝。这时候,我胸中浩浩落落,没有半点儿杂念,回家进入到美妙的睡梦中,傍晚时分才起床,不知道人世间什么东西叫作忧愁。
5.(1)全、都。(2)划(船)。 6.(1)这天初更时分(或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7.【甲】文张岱借描写西湖雪夜奇景,寄寓了自己孤高傲世、超凡脱俗的高雅志趣与天人合一的人生情怀。 8.【甲】文中的画线句,张岱使用白描手法,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不加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夜间雪景图。【乙】文的画线句袁宏道连用四个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分析】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
(1)句意为: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俱:全、都。
(2)句意为: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棹:划(船)。
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1)重点词语:是: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停止,结束。拏:撑(船)。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2)重点词语: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7.本题考查作者志趣与情怀的理解。
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生情怀。“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
8.本题考查写景方法理解。
甲文画线句,像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夜间雪景图,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是白描手法。
乙文画线句,“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把“山”比作“娥”,把“花”比作“颊”,把“风”比作“酒”,把“波纹”比作“绫”,西湖美景好像扑面而来,生动形象。
【点睛】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乙:从杭州武林门西行,远远看见保俶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颜面,柔和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绘(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9.D 10.(1)(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11.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表现出作者高洁情怀;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④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更有痴似相公者”作铺垫。 12.语段(一)用清新淡雅的白描手法,勾勒出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美景,使西湖奇景与游人雅趣相互映照。语段(二)大力铺陈渲染,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如织,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绝:消失/隔绝,断绝;
B.更:古代的计时单位/还;
C.白:白色/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D.喜:高兴/高兴;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全、都。
(2)重点词:莫,不要;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更,还;痴似,痴于、痴过。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在理解“独”的含义时,应根据文中具体语句体会感悟。
根据“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可知:没有同伴同行,可见“独”字写出了作者孤独的心境;作者在更定后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作者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志趣高洁;联系后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可见:湖心亭所见尽是白茫一片,空旷寂寥、雪景独特、环境幽静;联系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可见:“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缘由在结尾中的“痴”有所展现,表现作者夜晚独赏湖中雪景是因为痴迷,痴情。
12.本题考查写景方法。
根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作者直接描写湖心亭的景色皆是白茫茫的一片,直接写出湖上的事物,不加渲染,可知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描绘出雪后西湖宁静清绝之景,将作者内心的高洁志趣相融,美哉妙哉;
根据“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治极矣”可知:作者以极力渲染之能事,描绘西湖花朵芬芳繁多;说游客数量比草还多,运用夸张手法,借观光游客之多,侧面展现西湖的美景引人驻足;“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最后点出观赏西湖美景的最佳时间,通过“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一言直接表达月下西湖美景的别致感受,引人遐思。
【点睛】(甲)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译文:
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山间的风光。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飘拂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游客很多,超过了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绿、暮烟凝聚在山间的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那时西湖才尽显浓艳和娇媚。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
13. ⑴这 ⑵还 ⑶穿 ⑷客居 14.⑴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
⑵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 15.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16.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出作者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分析】13.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句意为: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是;
(2)句意为: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更,还;
(3)句意为:穿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穿;
(4)句意为:在此地客居。客,客居。
14.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全;
(2)惟,只,只有;与,连词,和,同;芥,微小的;而已,罢了。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及作用的理解能力。“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语言描写,“拉余同饮”是动作描写,“大喜”是神态描写。根据文本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从对方说的“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以看出作者痴迷于雪景,超脱世俗的雅致,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可以看出作者遇上知音的喜悦和豪爽。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6.本题考查对作者的情感和生活态度的理解。“独”是独自、独立的意思,“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是在更定后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可以看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独钓寒江雪”诗人在不动声色地写渔翁的精神世界:在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大雪,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这个被幻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据此分析可知,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出作者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点睛】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附近游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舟,穿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从上到下都是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