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岳阳楼记》学案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岳阳楼记》学案1(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4 19:2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岳阳楼记》学案1-练习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召范仲淹入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上任的途中逝世。后葬于河南万安山下,宋仁宗亲书“褒贤之碑”。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靖康元年(1126年),又追封魏国公。后从祀于孔庙和历代帝王庙。范仲淹文武兼备,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二、文言知识
1.一词多义:
备:①<动>具备。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
②<动>防备。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周亚夫军细柳》)
③<形>齐全的,详尽的,周到的。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④<动>佩戴。
“左佩刀,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朝:①<名>早晨。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②<动>朝见,拜见(君主)。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
③<名>朝廷,朝堂。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处:①<动>身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②<名>地方。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归:①<动>女子出嫁。
“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②<动>同……一道。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动>聚拢。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行:①<名>操守,德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②<动>离开。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
③<动>前行,行进。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④<动>推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⑤<动>通行。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岳阳楼记》)
⑥<动>行走。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横:①<形>横斜的。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与朱元思书》)
②<形>宽阔的。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怀:①<动>怀念。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②<动>心怀。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或:①<副>或许,也许。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副>有时。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极:①<名>尽头,顶点。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②<动>到达。
“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③<副>非常,极度。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开:①<动>天气放晴。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②<动>散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求:①<动>寻找。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河中石兽》)
②<动>探求,探索。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动>希求,要求。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胜:①<形>美好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②<动>承受。
“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
微:①<副>稍微,略微。
“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②<副>如果没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古今异义
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景:这里指日光;今义,多指环境的风光。
3.词类活用
①百废具兴
废: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贤:形容词做名词,贤才。
③而或长烟一空
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④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北、南: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4.通假字
具:同“俱”,全、皆。
属:同“嘱”,嘱托。
5.特殊句式
倒装句:
微斯人,吾谁与归?(正常语序为“微斯人,吾与谁归?”)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迁客骚人,多于此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
三、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指责批评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滕( ) 汤汤( ) 霪雨( ) 霏霏( ) 怒号( ) 隐曜( ) 潜形( ) 樯倾( ) 岸芷(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成语“鸡犬相闻”“三顾茅庐”“一鼓作气”分别出自《桃花源记》《出师表》《曹刿论战》。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的句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柳宗元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
B.范仲淹在其名篇《岳阳楼记》中不仅赞美了滕子京的政绩、描绘了岳阳楼之大观,而且抒发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及政治抱负。
C.《行路难》的作者是李白,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著称。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D.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醉翁亭记》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4.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前人之述/备矣
5.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且:将近 B.杂然相许 许:赞同
C.寒暑易节 易:交易 D.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山不加增 学而不思则罔 B.达于汉阴 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其如土石何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以残年余力 以中有足乐者
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B.主人公苦于山川阻塞,移山的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C.选文第二段可分为三层,分别是面山而居、聚室而谋、叩石恳壤。
D.选文写了山之高大,路途之遥远,移山工程之巨大,显示了愚公不怕困难的坚毅决心。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迂 (2)惠
10.翻译下列句子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1.从选文看愚公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难?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各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前人之述备矣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然则何时而乐耶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多会于此
13.下面对选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选文既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又有精辟深刻的议论,还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将抒情、议论、写景自然的结合起来。
14.《岳阳楼记》是一时之作,但却成为千古名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成为不朽的名言。名言可以明理,可以励志,可以警策。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体会。
15.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是一部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 ,比如以前学过的《 》和《 》。
16.句子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7.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 (2)惩山北之塞( )
(3)吾与汝毕力平险( ) (4)箕畚运于渤海之位( )
(5)帝感其诚( )
18.一词多义

(1)面山而居( )(2)聚室而谋曰( )(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1)其妻献疑曰( )(2)其如土石何 ( )(3)惧其不已也( )

(1)年且九十( ) (2)且焉置土石( )

(1)帝感其诚( )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

(1)何苦而不平( ) (2)必先苦其心志( )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2)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 )
19.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越明年( )
②迁客骚人( )
③不以物喜( )
④是进亦忧( )
⑤百废具兴( )
⑥连月不开( )
⑦忧谗畏讥( )
⑧宠辱偕忘( )
⑨沙鸥翔集( )
⑩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 téng shāng yín fēi háo yào qián qiáng zh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汤”不要读成“tāng”。“号”读音有两个,“怒号”的“号”读作“háo”。
2.A
【详解】A中《岳阳楼记》作者是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3.C
【详解】李白的诗歌风格是飘逸豪放;《行路难》(其一)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没有表现出寄情山水的乐趣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4.A
【详解】考查对句子停顿的辨析。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1)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2)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3)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4)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5)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越,到了;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
(2)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忧,担心;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批评指责。
(3)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把,持,执;临,面对。
(4)以,因为。注意此句运用了互文,意为“不以物己或喜或悲”;
(5)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6.C 7.A 8.B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句意:年纪将近九十。且:将近。故正确;
B句意:大家纷纷表示赞同。许:赞同。故正确;
C句意为:冬夏换季。易:交换。故错误;
D句意: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达。故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要结合具体语境,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
A.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
B.于:介词,到/介词,对;
C.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代词,它的;
D.以:凭,靠/因为;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根据“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可知其妻有疑问。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上智叟笑着阻止他,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9.(1)迂回,绕远;
(2)同“慧”,聪明。 10.(1)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11.年纪大;路途遥远;工具简陋
【解析】9.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结合所学文言文实词知识,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出入之迂:出来进去都要绕道。迂:迂回、绕远;
(2)汝之不惠:惠:你简直太不聪明了!同“慧”,聪明。
10.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重点词语有:
(1)以:凭借;曾:连……都;毛:草木;如……何:把……怎么样;
(2)匮:穷尽;何:什么;苦:担心。
1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此题,结合第二自然段的愚公的年龄及愚公与子孙的对话内容分析。
由“年且九十”看得出愚公年纪很大了;由“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和“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看出路途非常遥远;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看得出工具非常简陋。
【点睛】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12.D 13.A 14.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和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质,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有志者当以这句话作为人生奋斗的指南。
【分析】1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代词,这件事/结构助词,的;
B.其:代词,它的/代词,他的;
C.则:连词,就是/连词,那么;
D.于:介词,在/介词,在;
故选D。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岳阳楼记》借描写岳阳楼周围景物,通过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深刻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知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A选项错误,中心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知乐而乐”。故选A。
1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这是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的体现。体现出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质以及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点睛】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觉得喜气洋洋了。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他进也忧虑,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15. 《列子》 寓言 《两小儿辩日》 《杞人忧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都选自此书,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16.(1)(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2)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3)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4)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惩: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以:凭借。且:况且。匮:竭尽。陇:通“垄”,山冈高地。”等字词的翻译。
17. 面向 苦于 险峻的大山 用箕畚装土石 被……感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现象的把握。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包括:(1)名词作动词;(2)动词作名词;(3)形容词作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名词作状语等。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辨析其用法即可。“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感”被动句,“被……感动”。“惩”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18. (1)表示修饰 (2)表示顺承 (3)表示修饰 (1)代词,他,指愚公 (2)加强反问语气 (3)代词,他,指愚公 (1)将近 (2)况且 (1)诚心 (2)真正,确实 (1)担心 (2)使……痛苦 (1)阻止 (2)只
【详解】一、考查虚词“而”的用法。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①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②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③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④表示因果,相当于“因为...所以...”。⑤表示修饰(方式、状态)。”面山而居“的意思:面对着山居住。而:虚词,表修饰。“聚室而谋曰”意思是跟家里人一起商量。而:表顺承的作用。“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意思是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而:表修饰。
二、考查虚词“其”的用法。(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三)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句子(1)是代词,代人。句(2)是语气词。句(3)是代词,代人。
三、考查虚词“且”的用法。(一)用作连词。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3.让步关系,尚且,还。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二)用作副词。1.将,将要。2.暂且,姑且。句(1)是副词,将近。句(2)是递进关系,况且。
四、考查“诚”的词义,“帝感其诚”意思是“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诚:诚心。“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意思是“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诚:确实、真正。
五、“何苦而不平”意思是“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苦:担心。“必先苦其心志”意思是“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
六、“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意思是“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止:阻止。“身已半入,止露尻尾”意思是“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止:只。
19. ①及,到 ②诗人 ③因,因为 ④这样 ⑤同“俱”,全,皆 ⑥放晴 ⑦谗言 ⑧一起 ⑨群鸟停息在树上 ⑩朝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通假字词,具:同“俱”,全,皆。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