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学案2-练习
一、拓展阅读
(一)
林则徐传(节选)
道光十八年,鸿胪寺①卿黄爵滋②请禁鸦片烟。则徐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韪③之,授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檄谕英国领事义律④查缴烟土,驱逐趸⑤船,呈出烟土二万余箱,亲莅虎门验收,焚于海滨,四十余日始尽。道光二十四年,(林则徐)新疆兴治屯田。周历南八城,濬⑥水源,辟沟渠,垦田三万七千余顷,请给回民耕种,改屯兵为操防。
——节选自《清史稿·林则徐传》,有删改
【注释】
①鸿胪寺:古代官署。 ②黄爵滋:清代官吏,倡导禁烟的先驱之一。 ③韪:是,对。 ④义律:查理·义律,英国海军上将。1834年抵达中国,后担任驻华商务总监。 ⑤趸(dǔn):整批地购入。 ⑥濬(jùn):疏通,挖深。
【参考译文】
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求禁止鸦片烟。林则徐说:“这个祸害不除去,十年之后,不只没有筹措的军饷,而且没有可以使用的士兵。”宣宗深深同意,授予林则徐钦差大臣的身份,到广东查办。(随后)下檄文责令英国领事义律,接受查抄,并收缴英商待贩烟土。驱除整批地购入烟土的船只,收缴烟土两万多箱,林则徐亲自到虎门验收,在海边焚毁,历时40天才销毁完毕。道光二十四年,林则徐在新疆治理屯田。遍游南面的八个城,疏通水源,开辟沟渠,开垦田地三万七千余顷,请求给回族百姓耕种,更改屯兵制为操防制。
【重点字词】
①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
不惟:不仅,不止。惟,只是,仅仅。
②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
檄谕:用檄文告知。谕,本指帝王直接通告人民,引申义为告诉。
③四十余日始尽
始:副词,才,方才。
④周历南八城
周历:遍游。
二、文学文化知识拓展
(一)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二)关于作者
范仲淹是宋朝有名的清官,他的老家就住在苏州香山。据说,他家里很穷,小时候和娘一起住在天平山脚下的一座咒钵庵里,苦度时光。逢到春二三月,青黄不接,常常只好每日烧一锅粥,盛在盆里,等凝成冻后,再划成一块一块,分成几次吃,这就是著名的“划粥割齑”的典故。后来,他娘死了,他在这座咒钵庵里守孝时,生活就更加艰难了。但是,他却安身乐命,趁此机会发奋苦读诗书。
【补充】划粥割齑(huà zhōu gē jī),意思是等粥冻结后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形容十分刻苦。
范仲淹有个要好的同窗,叫石梅卿,家里很富。当他看到范仲淹在咒钵庵里安贫苦读的情景,心里十分感动。一天,石梅卿带了些酒菜来,说是同范仲淹聚聚,实际上是想周济周济他,不料却被范仲淹婉言谢绝了。范仲淹对他说:
“你现在带来这么好的酒菜,真是谢谢。你的心意我领了。我苦日脚过惯了,每日断齑划粥也不觉得苦。要是吃了好的,就过不习惯苦日子了,这反倒害了我!”
这一席话,说得石梅卿心里热腾腾的。从此,石梅卿就更加钦佩范仲淹了。据说后来范仲淹上京赶考,还是石梅卿帮助筹办的盘缠呢。
范仲淹由于刻苦勤读,终于金榜题名,做了大官,一直做到龙图阁直学士。有一次,他回家看望自己的父亲,发现家乡不少田地都荒掉了,觉得奇怪,一打听,事情竟出在自己身上。
原来,范仲淹家乡的人,听说他考中进士后,在京城做了大官,不少人就议论纷纷:“你们看,到底是范仲淹有花头。他从小吃多少苦啊,可是他刻苦读书,终于做了大官。”乡里的一班后生,听听觉得蛮对。所以,有些后生就此田里工作一点也不做,只管关了门,钻在书本里死读书起来。
范仲淹知道了这桩事情后,心里很着急。他想:我一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官就要为黎民百姓做好事,现在这些后生读书的路子不正。照这样下去要坏大事的。所以他就把这些后生叫了来,问他们:“你们读书为了啥呀?”
后生们想:这还用问吗?就回答说:“像你一样,好做大官呀。”
范仲淹一听,赶忙摇摇头,说:“哎,这就错了,这就错了!做官要为国家,要为百姓才对呀,怎么能单为自己呢?单为自己的人,又怎么能做清官呢?“
后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没有话好讲了。
后来村里的人,听说范仲淹在朝廷里提出了不少治国安民的好主张,可是当朝皇帝却不听他,其他百官又妒嫉他,所以一直想辞官回家。这才使乡里的那班后生晓得要做个清官也是不容易的。就此丢掉了一心想做官的念头,重新拿起锄头铁搭,回到田里去做事了。
范仲淹到了晚年,终因为一身清正,受到小人的排挤,被贬官还乡。他回到老家闲居后,时常想起小时候在咒钵庵的那段生活。有一天,他独自来到天平山,看见有个风水先生正在替人家看风水。那风水先生看了半天后,对他的雇主说:“这山上的石头,块块尖头朝横里突出,象乱箭穿胸,是块绝地。倘若谁家做了坟地,这人家的小辈就永世不会发迹了。”那个雇主一听,吓得赶紧叫风水先生另看别的地方。站在边上的范仲淹转念一想,我自己做了一世官,这官可实在难做。我不如把这块绝地买下来做祖坟,好叫自己的小辈从此不再去做官。所以后来范仲淹就买下了这块绝地,把父母亲的灵柩迁葬在这里。
当地老百姓看到范仲淹买了这块绝地,安葬了自己的双亲,都着急道:“范大人为官清正,皇帝反而把他贬了,我们怎能忍心让他小辈将来受苦呢!”大家商量下来,决定到山上去把这万箭穿胸的箭石一块块扳正。
当天夜里,老百姓都去扳箭石了。可是,这天平山上的石头多么大啊,怎能搬得动呢?大家急得没有办法,纷纷对着天埋怨起来:“老天呀老天,你睁开眼睛吧,范大人这么好,你忍心让他的小辈受苦吗?”“你要是真的有灵,就帮帮忙,让范大人家多出几个象他一样的人!”说也奇怪,老百姓的这些话刚说完,满天星斗的天空突然又是闪电,又是雷响,接下来就是一夜的狂风大雨。第二天,嗨!出了稀奇事了:天平山上的石头变了样了。原来朝横里突出的那些石头现在都一块块朝天竖了起来,看上去真像许多朝板竖在那里,在向老天朝拜呢。大家说这朝板是样至尊至贵的东西,只有做大官的才能有啊,现在这些石头象朝板一样,这是个好兆,看来这是因为范仲淹一生忠心耿耿,为国为民,感动了上天,所以把这块绝地变成宝地了。因为古时候朝板又叫“笏”,所以后来大家把天平山上的这些石头叫做“万笏朝天”。
天平山上葬了范仲淹的祖先,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大家赞叹他的为人,后来为了纪念他,又把天平山叫做“范坟山”。
(三)相关事件
【庆历新政】
中国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
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
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庆历四年(1044年),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
次年(1045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三、名句链接
【忧国忧民】
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2、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
3、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5、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6、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8、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
9、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
10、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11、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杜甫
12、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杜甫
1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14、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
15、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阅读文言文选段,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岳阳楼记》)
【乙】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沙鸥翔集( )
(2)宠辱偕忘( )
(3)倏然跃起数千丈( )
(4)乃得踏危石( )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或长烟一空 一食或尽粟一石 B.悉成明霞 悉如外人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返照吸江亭 D.不以物喜 醒能述以文者
4.用“/”线为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太 虚 一 碧 长 江 万 里 无 复 微 云 点 缀
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6.【甲】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抱负?从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
7.文言文阅读。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安用重法邪?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①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
②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 梁惠王下》)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是进亦忧
(3)或异二者之为 (4)民亦乐其乐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何时而乐耶?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甲】【乙】文段都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范仲淹:
孟子:
11.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谈谈你对“古仁人之心”的思想内涵的理解?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①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节选自范公偁②《过庭录》)
【注】①正:范文正。②偁:[chēng]。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越明年 越:
(2)增其旧制 制:
(3)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
(4)滕子京负大才 负:
(5)正患无隙以规之 规: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爱其才,恐后贻祸。
14.从【甲】文段中“ ”和“ ”可以看出【乙】文段中滕子京确有“大才”。(用原文语句填空)
15.【甲】【乙】两个文段都交待了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缘由,请结合文章,说说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目的是什么?
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1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 停息 一起 迅疾 高 2.(1)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
(2)听寺院的晚钟声(晚上诵经的声音)从松树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 3.B 4.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 5.甲文描写明丽之景,引出后面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做铺垫。
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
(2)句意为:光荣和屈辱一起忘了。偕:一起。
(3)句意为: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倏:迅疾。
(4)句意为:于是才能踏上高石。危:高。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跃金,闪着金色;璧,圆形正中有空的玉;沉璧,沉入水中的玉璧。
(2)重点字词:梵声,诵经的声音;松杪,松树梢;遗世,超然世外。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
A.副词,全,都/数量词,一顿;
B.副词,尽,全/副词,尽,全;
C.名词,景象/动词,观看;
D.介词,因为/介词,用;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天空一片碧绿,万里长江,没有一点白云点缀。故断句为: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作者意图的分析。甲文由第一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可知,写洞庭湖明丽绚烂之景,第二段由“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引出思考。为表现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作铺垫。乙文文首即提出“来焦山有四快事”,文末“实无不幸也”,可以看出本文作者是通过记叙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愉快的事,来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情感主旨分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抒发了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分析。首先要理解好这句话的大意: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表达了作者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胸怀,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参考译文】【甲】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来到焦山游历有四件大快人心的事:观看吸江亭落日,青山落日在烟水苍茫之中,竟然有米家父子的书画风格和意趣,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片碧绿,万里长江,没有一点白云点缀;从松树梢里传来诵经声,让人悠然有离世隐居的想法,早上起身到海门观看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树林稍微露出红色的光晕,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映射在江面上,都成了明亮霞光,荡漾不定。
《瘗鹤铭》撰写在雷轰石下,汹涌的波涛早晚冲激着,我是在冬月来游玩的,江水刚刚回落,于是才能踏上埋没在潮汐中的高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实在有幸呀。
7.(1)①担忧;②从。
(2)B
(3)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
(4) 去奢省费 轻徭薄赋 选用廉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分析】(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根据句意,推断词义。
①句意:不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王。忧:担忧。
②句意:从这以后几年。自:从。
(2)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探求/追求。
B.快乐/快乐;
C.代词,这件事/的;
D.所以/学过的知识。
故选B。
(3)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和句式的理解。
①重点词语:以,因为。句式:互文。
②重点词语:安,怎么。重法:严厉的刑罚。邪:语气词,呢。
(4)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
①根据乙文“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可知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②乙文,对止盗的问题,群臣的看法:重法以禁之(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上”的看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可见与甲文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印证,作为国君要替老百姓着想。
【点睛】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王。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之先就忧,在天下人的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成为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在郊野。
8.(1)曾经(2)这样(3)或许(4)以……为乐 9.(1)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2)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附,是从来没有的事。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11.符合题意即可,可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博大的胸襟的角度来说;也可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考虑天下国家的角度来说。
【分析】8.本题考查解释重点词语。
(1)句意为: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尝:曾经。
(2)句意为: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是:这样。
(3)句意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或:或许。
(4)句意为: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快乐当作快乐。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9.本题考查翻译重点句子。
(1)重点词语: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时:时候;乐:快乐。
(2)重点词语:然而:表转折;王:名词做动词,称王;未之有:宾语前置标注,正常语序为“未有之”,指从来没有的事。
1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进一步发展,是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发展到宋朝的具体表现。因此,甲文可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回答,乙文可用“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回答。
1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古仁人之心”指的是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几句话就是“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者博大的胸襟的体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摘抄下来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把老百姓的快乐当成快乐的人,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快乐当作快乐;把老百姓的忧愁当成忧愁的人,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忧愁当作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12. 到 规模 表目的的连词,可以翻译成“来”。 依仗 劝诫 13.(1)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范文正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到迫害。 14.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15.一方面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另一方面也表达对好友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分析】12.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规”是“劝诫,规劝”;“制”是古今异义词,这里是“规模”的意思。
1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通(通畅,通顺)、和(和乐)、具(同‘俱’,全,都)”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爱(爱惜)、恐(担心,害怕)、贻祸(遭受迫害)”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4.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甲】文段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意思是: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这是写出滕子京被贬谪到岳阳后的政绩,可以看出滕子京确实是有“大才”的。据此可填写作答。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主旨分析作答。《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既表达了自己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同时用此来劝勉友人滕子京也要有古仁人之心。这可结合【乙】文中“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语句来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乙】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年考中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到迫害。然而滕子京豪迈自负,很少听别人规劝,范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来规劝他。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求他写《岳阳楼记》。所以《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是在规劝好友了。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