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负数,但负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遥远与陌生。生活中,学生都收看过天气预报,对零下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但仅仅停留在生活化的基础上。因此,这节课就是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将生活化常识转变为数学化知识。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从天气预报中获取信息的情境,旨在激活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各地的气温,发现零度以下的气温用负数表示,再通过读、写零下温度,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体会负数的特征,从而初步感受和理解负数。
教学目标
1.利用温度的情境,探索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体验用带符号(“+”或“—”)的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并会正确读写。
2.借助温度的情境感受零下温度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3.经历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同时能够正确地读和写。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地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准备
课件、温度计教具
教学思路: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谈论法进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侧重关注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师:今天你早晨出门时有什么感觉?
师:是啊,天气变冷了,同学们要注意添加衣服,预防感冒。那你们知道天气变冷了,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吗?(温度)
师:可见温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温度。(板书课题:温度)
2.出示主题图,观察发现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什么来了解天气的温度情况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天气预报。(课件播放天气预报)
师:刚才老师在听得时候,把这几个城市的温度记录了下来(课件出示城市温度信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吗?这是最常用的温度单位,先在左上角画一个小圈,然后写一个大写的C,(边说边板书:°C),读作:摄氏度。
二、活动引思,探索交流
1.想办法表示北京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1)如果不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式来说明温度,你还有什么办法表示这两个温度?画一画,写一写。
(2)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展示汇报。小组派代表到台前汇报。
讲解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读写
+5℃ 读作:正5℃(板书:正5℃),(“+”可以省略记作5℃)
-2℃ 读作:负2℃(板书:负2℃),(“-”不可以省略)
观察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请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分别表示什么?
(2)学生先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并全班汇报。
3.标记温度
(1)学生尝试标注5℃和-2℃的位置。提醒:在温度计上“+”“-”可以不写。
(2)展示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标注的,5℃和-2℃表示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标注其他4个城市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4)组织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标注的?这些温度是什么意思?)
(5)总结如何在温度计标温度(零上温度在0℃的上面,零下温度在0℃的下面)
(6)仔细观察这些温度,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并全班汇报。
4.比较温度
(课件出示)填一填,说一说,哪个温度最低?
(1)说说零下2℃、零下4℃和零下17℃分别表示哪个城市的哪个温度?
(2)用带“+”“-”的数表示这几个温度(学生独立填表)并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3)探索比较零下的温度有什么规律。指名说说
(4)师总结比较零下的温度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学习的知识难不难?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仔细观察说一说,-5℃和-20℃哪个温度低?
(2)全班交流展示
2.这么容易就闯过了第一关,接着看第二关。
课件出示(第2题),看图回答问题,先仔细观察图,思考问题,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温度(℃)
+5℃ -2℃
5℃
正5℃ 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