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写读后感 单元主题作文训练(含解析及范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写读后感 单元主题作文训练(含解析及范文)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4 19:4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学写读后感
写 作 指 导
人们读书看电影电视剧往往会有感触,也希望把这些感触写出来传达给其他人,这样就有了读(观)后感。
通过写这类文章可以加深对书或者影视剧的理解,更能帮助其他人理解感受。这是读(观)后感存在的意义。
课本单元作文指导中讲了写读(观)后感要注意的几点问题,概括起来如下:
一、适当引述内容;二、感受力求深入;三、联系自我实际。
在上述三条中,感受力求深入非常很关键。因为,如果不深入,而是浮光掠影人云亦云,就没有新意,就不能吸引读者。
读(观)后感写法有固定的套路,一般语文老师也都会讲到,
一篇读后感往往包含四个部分:引、议、联、结。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
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
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
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
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安排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
泛泛而谈,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
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结尾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
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在了解、掌握写读后感的技巧之后,
同学们在写作读后感时要注意克服常犯的毛病。
根据以往经验,最常见的毛病有四点:
1、大量引述原文。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
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2、脱离原文空写“感”。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来。“读”是“感”的基础,
“感”由“读”而生发。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因此,写“感”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来。
3、内容杂乱无中心。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
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4、感受认识太肤浅。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
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到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浮浅杂乱。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写 作 实 践
审 题 指 导
根据题目写作要求,首先确定一篇课文。然后按照提示的几步走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本学期学过好几个课文了,我们一定要选择自己真正有感悟的课文写。
还要注意的是,一篇课文给我们的感悟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写的时候不要面面俱到,
要抓住要点——即感受最深最新颖的一方面。为此,选定课文后,按照提示要求认真读一遍,
仔细梳理我们的感受,去粗取精,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精 彩 范 例
安塞腰鼓动人心弦,展现出黄土高原人民的粗犷与豪迈。
阅读《安塞腰鼓》,我们看到它的豪放,狂野,它展示出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还有坚强,勇敢与自信。这种自信和气魄,是黄土高原所独有的,是北国之魂,也是中华民族之魂。读这篇文章,我眼里仿佛看到了黄土高原滚滚黄尘,仿佛看到万里黄河浊浪冲天,仿佛看到中华大地千军万马奔跑怒号……
虽然只是一篇千字短文,却大气磅礴,涤荡心扉,令人震撼。
【点评】全文不足200字,却非常有条理。开篇简介安塞腰鼓,扣住课文内容。中间抓住阅读《安塞腰鼓》一文的感受,概括写出《安塞腰鼓》全文内容,以及阅读感受。结尾一句话,评价赞美《安塞腰鼓》一文。
审 题 指 导
先确定自己要写的名著是什么,再弄清楚自己读后的感受有哪些。然后精选感触最深的写出来。
仍然可以参看写作提示给出的几条意见,可以写整本书,也可写片段。感受要独特,要联系实际。
按照本文开头讲到是写读后感技巧,就很容易写了。
尽管读后感的“套路”比较固定,我们还是要尽可能从文字语言,行文结构上创新。
佳 作 示 例
春天真的寂静了
——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外面已是春天,我们却躲在家里,门也不敢开。因为新冠疫情肆虐,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汽车停运,饭店封门,景区关闭……这个春天真的寂静了。【“真的寂静”扣住《寂静的春天》,开篇巧妙,运用描写,语言生动。】
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的“寓言”似乎真的来到了我们面前。停课在家的我,每天躲在家里,完成老师布置的名著阅读任务,翻看《寂静的春天》,我常常就有这样的感觉。
五十年前,卡森预言,她已经听到了雪崩前的隆隆声。可是,当时却没有几个人认可她,更有不少人还别有用心,打着正义的旗号,恶毒诅咒她诋毁她,说她危言耸听,对她进行人身攻击。因为她的话会让农药商们损失发财致富的机会,会让一些化学农药发明家失去光环,会让权势部门(美国农业部)低下高傲的头……【交代所读书名,引述书中内容,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卡森,这个一辈子为科学奉献,在无数人恶毒的辱骂攻击中,被癌症夺去年轻生命的人,无限遗憾地告别了这个可爱的世界。50多年了,她的书出版也50多年了,现实情况怎么样了呢?大家只要翻翻卡森的书,读读书里的内容,再看看自己身边,看看新闻报道……
什么也不用说了。
如今肆虐全世界的疫情不正是对人类的警告吗?滥用农药、排污江河、乱扔垃圾、胡乱开发……如此破坏自然环境还不够,又大肆捕猎交易野生动物,贩卖杀戮野生动物,饕餮食用野生动物,忘乎所以,肆无忌惮,终于招来了大自然的有力反击。
网上有段子说,从来都是人把动物关在笼子里,随意围观,虐待,杀灭,这一回动物终于成功实现了逆袭,把人类关进了笼子。【以上几段联系现实进行议论。感想有针对性。】
最让人看了热泪盈眶的还是那些身穿白衣,勇敢冲锋的叔叔阿姨们。舍弃阖家团聚的假期,放下怀抱中的孩子,挥别万般不舍的父母……义无反顾奔赴生与死的战场,加班加点工作,没日没夜与死神较量,累倒在地上,更有人英勇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这种原因的感动场面,谁又想看到?!
这样寂静的春天,你永远不要再来吧!【结论,呼吁人们注意环保,不要让寂静的春天重演。】
【点评】抓住书中精髓,紧密联系现实,有理有据,议论感受有针对性,给人深深启示。全文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生动,多处使用排比句增强了气势,是一篇非常不错的读后感。
佳 作 示 例
一部震撼人心的好剧
——电视剧《好男好女》观后感
暑假里,在奶奶家,跟奶奶一起看了电视剧《好男好女》,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视剧《好男好女》只有9集,唐果导演,李保田、宋丹丹、郑卫莉主演。【紧扣题目,交代所看的电视剧概况。】
《好男好女》第一集开篇就不一般:亲切的黄土地、朴实的陕北人、浓郁的地方话、高亢的信天游……看完最后一集,好多天过去了,依然在我心中余音绕梁。《好男好女》讲述的是六十年代文革时期,西北黄土高原上一个偏僻小山村——桑树坪发生的辛酸故事。正如电视剧开篇的独白:
“文革”一场动乱,最大的受害者是我们的农民,他们用枯瘦的却坚韧不拔的脊梁负着我们这个国家。
我爱着那块贫瘠、苍凉、古老而质朴的黄土地,我爱那些纯朴可爱的庄稼人,我用我的笔为他们画一幅像,画他们的可亲可爱、也画他们受几千年遗留的封建宗族意识束缚造成的可怜、可悲乃至可恨!然而,爱也罢,恨也罢,全是母与子一般的眷恋真情,全是骨与肉一样的难舍难分。
在我们这个国家,不真正了解农民,就谈不上从深层意义上去了解和认识我们这个民族和我们的国情。
在剧中你能看到那个年代偏远乡村的人们,他们如何娶妻生子,如何生老病死,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土里刨食,如何劳作娱乐,如何卑微挣扎……看了让人心酸落泪。【以上引述内容,为下文感想做准备。使感想有依据。】
或许今天的青少年已经看不懂这个剧了,甚至怀疑我们曾经的过去是否真是那样,但是,听我奶奶说,电视剧里的情况都是真的,过去就是这样的。我奶奶一边看,一边流泪。我也陪着她流泪。
今天,很多农村人进了城,住上了楼房,开上了小汽车,走上了小康路;留守在乡村的人,也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奶奶家那个小村庄就是典型的例子,崭新的楼房,光洁的水泥路,很多人家院子里都有小汽车了。
可是,我们怎能忘了过去?
我奶奶说,就是三十年前,想也不敢想,会有今天的生活啊。是的,一点都不假,我的大姑二姑,现在都快60岁了,她们小时候,就因为是女孩,那时候根本没机会去学校读书。【联系现实,谈感想,感想有针对性。】
我们一定不能忘了过去,一定好好珍惜今天,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提出观点,做出结论,收束全文。】
【点评】本文先简介所看的电视剧,扣住题目中“电视剧《好男好女》观后感”。接下来引述电视剧有关内容,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谈感想。所谈感想能够摆事实,讲道理论证,很有说服力。结尾发出号召,做出结论。文章内容充实,详略处理恰当,议论有理有据。
真 题 链 接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哲学家。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刚说完这句话,风把船吹翻了,两人都掉入水中,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提示:
(1)概括叙述材料内容,但不要照抄原文。
(2)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但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
(3)要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来谈。
2.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试卷中《落在父亲生命中的雪》一文,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标题,写篇读后感。
落在父亲生命中的雪
熊荟蓉
①“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②这是作家刘亮程在《寒风吹彻》里的一段话,父亲节来临之际,它催生了我潜藏的泪水,将我带进那久远的艰难岁月,也让我分外清晰地看到了那些落在父亲生命中的雪。
③查出心脏病和高血压时,父亲才三十出头,我刚上初中,那时候的秋天好像特别冷,9月一开学就需穿上夹衣了。我每周都要穿过四五里长的田间小路回家,带一罐头瓶腌菜和五毛零花钱返校。
④开学不久后的一个周末,我回到家,意外听到母亲哭诉:“你这病要长期吃药,又不能负重,卖棉花的白条不晓得哪天能兑现,我看就让蓉儿去学裁缝吧,湾子里就她一个姑娘在读书了……”
⑤父亲的声音干脆利落:“蓉儿聪明,是读书的料,这话以后不要再提。我这病一时半会儿也不要命,咱们悠着点,日子能过得去的……”
⑥我装作什么也没有听见,径去厢房找饭吃。只是后来在返校时,拒绝接受父亲递过来的五毛钱。父亲没有勉强,他默默推出自行车,送我上学。
⑦被雨水浸泡多天的乡间土路,逼仄坑洼,一边是水沟,一边是田地。自行车买回家才半年,父亲车技不佳。我在车后座上摇晃,提心吊胆。过谭湖段时,猛一阵颠簸,父亲和我连人带车翻到田里,父亲歪在车下,挣不起身子来。
⑧在我的帮助下,他才重新站起来。他拍拍身上的泥土,有些尴尬地笑了笑,随即提出要我坐在车上,他继续推车行进。
⑨我说学校快到了,你先回去吧。他没有坚持,叮嘱我好好念书,就调转车头。
⑩绚烂的夕光中,他摇晃在自行车上的黑瘦的背影,显得那么单薄而苍凉。我不忍看第二眼,铆足劲儿朝学校奔跑。
回到学校,在书包的夹层里,我发现了被刻意藏着的五毛钱。每周的这五毛钱,是用来补充维生素的。
那时候,我们自己淘米,用铝盒煮饭吃。下饭的菜,就是从家里带来的酱萝卜、洋姜、霉干菜之类。条件好点儿的学生,可能会带些榨菜炒肉、干鱼什么的。父亲说光吃腌菜不行,要我打点青菜,补充维生素。
五分钱一个的青菜,我本来就舍不得买,这时更不会了,我的零用钱都花在买纸笔和蜡烛上。晚自习下课后,教室就停电了,还想学习,就只能点蜡烛,一支蜡烛八分钱,能点两个晚上。
直到现在,我都记得蜡烛那淡淡的熏香味,记得考了好名次后老师那高分贝的表扬,记得同学们不无羡慕嫉妒的眼神。
说到底,那时我更沉浸于小我的感受,并深以自己的刻苦努力为荣。当我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奋斗的时候,我看不到落在父亲身上的雪,那沉甸甸的雪。
他一生都没有向任何人借过一分钱。家里造了两栋房子,都是把材料和钱攒齐了才开工。对家庭事务,他长计划短安排,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后来,即使因病下了辞世的决心,也是把自己的丧葬费用凑够了才离开。
父亲总是说:“节省要从坛子口开始。”意思是等一坛子米快吃完了,再节省就没有用了。所以,我们吃过麦米粥、杂粮焖饭、高粱粑子,但我们家的大米缸,从未空过。我们穿过补丁缀补丁的衣裤,但我们的冬天,从未挨冻过。
我们生命的每一抹暖阳,每一缕清光,其实都是父亲用孤独的雪擦亮的。现在,当我为了给儿子买房,而甘愿长年累月地躬耕匍匐(在格子里),每天忍受十几个小时的煎熬时,我总是想起父亲,想起他为我们所默默承受的苦,那些不曾诉说的累,那些悄悄化掉的冰……
父亲,一直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落在他一生中的雪,今天,终于被我看见。而我,竟然已经没有机会,去为他生一个小炉火,披一件寒衣……
(选自《读者》,有删改)
要求:(1)尽量少引述,重点写自己的感受。(2)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3.评论刘备时,可联系哪位文学人物来印证或深化你的阅读感受?从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自拟标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三国演义》读后感。
[备选人物]宋江 唐僧 尼摩船长
4.阅读本卷《儿子的孝顺》一文,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读后感。
儿子的孝顺
紫林
“爸,您喝茶!”
憋了一肚子怨气的沈洋刚下班回家,便遇上了一件怪事,一向不大懂事的儿子居然也学会了孝顺。望着眼前那杯热气腾腾的茶,沈洋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瞧,儿子才十岁,就会孝顺父母了。一瞬间,满肚子的怨气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颤抖着接过茶,迷蒙的热气里,一股清香沁人肺腑,再轻轻抿上一口,哇!真是从嘴里一直香到脚心。
他感动得一把抱住儿子:“儿子,说,想要什么,老爸买给你!”
儿子也显得有些兴奋:“爸,我正想跟您说,明天我们班去春游,我想多买点东西。”
“没问题!”沈洋大力拍拍儿子的肩,“说吧,要多少钱?”
儿子小心地伸出了五根手指,“50块!”
沈洋随手从自己的皮夹里掏出一张“老人头”;“儿子,多买点好吃的,可别给你老爸丢脸!”
“谢谢爸!”儿子拿过钱,一溜烟便跑得无影无踪。可沈洋却着实兴奋了几天。
冬去春来,儿子上高中了。
这天,儿子兴冲冲地跑回家,“爸,快,快换件衣服,我请您去看电影。”
沈洋挺纳闷的,儿子怎么突然想起请他看电影了?他不是一向不爱看电影吗?
儿子看出了他的心思,特地解释道:“爸,这部电影可是国际大片,不看的话,可是终身遗憾的。”
看到儿子一本正经的模样,沈洋明白了。得,原来儿子是孝顺他,那他又怎能不去呢?
父子俩兴高采烈地看完了电影,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儿子突然揽住沈洋的肩:“爸,找您商量个事!”
“什么事?你说吧!”
“爸,我想买一部便携式录音机,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有……”
“好啊!反正你学习也能用上嘛!”
“可是……”儿子的表情有些为难。
“缺钱,对不对?说吧,要多少?”
“500块!”
几天后,儿子多了部便携式录音机,沈洋却吃了一个月的白饭。
转眼,儿子成了一名大学生。
大二刚开学,有一天,儿子神神秘秘地把沈洋拉出了家门,七弯八拐之后,父子俩坐在了某海鲜酒楼的包厢。一桌子菜很快便上齐了。
儿子给他倒上一杯酒:“爸,我敬您!这些年,您辛苦了!”
沈洋一听这话,眼圈随即便红了。自从老婆死后,这些年,他既当爹又当妈,真是挺辛苦的。
“爸,您放心,等我大学毕业,我会好好孝顺您的!”儿子又倒上一杯酒。
“好!好!”沈洋接过酒一饮而尽,满脸欣慰的笑容。
“不过,爸……”
儿子的欲言又止让沈洋突如其来打了个寒颤,他小心翼翼地问:“儿子,有事吗?”
“爸,我想买台电脑……”
下面的话,沈洋一句也没听进去,心里有些凉飕飕的。
这顿饭吃掉了沈洋5000块。
终于,儿子工作了。
沈洋也正式退居二线,每天在家种种花,养养鸟,日子过得倒也悠闲。
有一天,已经半年没回来的儿子突然回家了。沈洋高兴得手忙脚乱,一下子打翻茶叶,一下子弄破茶杯,儿子却一把拉住他的手,递给他一张机票,“爸,我是特地回来请您去旅游的,您瞧,我连机票都买好了!”
听了这话,沈洋的手停了一下。
“只是……”儿子继续往下说,却听见“扑嗵”一声,沈洋已直直地躺倒在地上。
(选自《文艺生活》)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
5.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或者看过的电影和电视剧,印象最深的)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
如果写读后感
①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②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③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如果写观后感
①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剧中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
②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点燃同学们的读书激情,你所在的兴华中学举办“我阅读,我推荐”读后感征集活动。
请晒出你喜欢的一本书,以书的内容、写法或人物形象为中心,结合阅读过程中的感想和启发,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写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
要求:(1)题目自拟;(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7.根据要求作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读了艾青写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的《我爱这土地》,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要写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不少于600的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8.请就《格列佛游记》和《朝花夕拾》两部作品任选一部,写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试卷第2页,共12页
试卷第11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1.例文:
理论与实践
荀子曾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了解“天之高”“地之厚”,必须“登高山”“临深溪”。“不登”“不临”是无法了解“天”“地”的情况的。人们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
  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实践。过分强调理论而轻视实践,人就会丧失实践的能力。理论是虚的,通过实践,理论才落到实处。只有付诸行动,认真去实践,所学到的知识才不至于成为空洞教条的理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说的。可是却偏偏有人喜欢纸上谈兵,结果害人害己。赵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扩年轻时熟读兵法,善于谈兵,连他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中秦王反间计,让他替廉颇为赵将。赵括是一个缺乏实战经验,只知空谈兵法的人。他到了长平后,一反廉颇所为,更换将佐,改变军中制度,搞得全军官兵离心离德,斗志消沉。他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积极筹划战略进攻,企图一举而胜,夺回上党。在长平之战中,赵括只知根据兵书作战,不知灵活处理,后被秦军射死,部下40万人全部被俘。赵国亡国。
  虽说胜败是兵家常事,但是由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指导的战争才是胜算大的。像廉颇虽是赵国老将,理论知识也许不如赵括记诵丰富,但是廉颇有着攻城掠地的丰富战争实践经验,他带兵打仗所依靠的主要不是从兵书上背的理论知识而是实践的积累。而赵括缺少的恰恰是实践。谈起理论头头是道p口若悬河,而实战中却落得大败者大多是像赵括等缺乏斗争实践的人
  反之,那些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一起的人,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往往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曾经有一位医生主持了一项十分着名的实验,这个实验的成功,标志着困扰人类一千余年p曾夺走无数人的生命的病魔——天花被人制服了,而这位医生就是举世闻名的爱德华.琴纳。他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到乡村进行实践工作,近20年的时间里,他一边行医一边经常到奶牛场,仔细观察奶牛生牛痘,牛痘又怎样感染到人的身上,人感染了牛痘之后又有哪些症状。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接种牛痘,再接种天花,实验成功。尔后又在一个小男孩身上实验,结果又是安然无恙。自此,人们终于发现了预防天花的方法了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漫长时间的实践中才能造就成功。在近20年的漫长岁月中,琴纳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研究,实践,坚持不懈,最后终于取得天花接种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的成功。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理论起决定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但也不能因此而轻视理论,导致唯实践主义。
  所以说,实践与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亲自去实践,才能获得真正闪光的理论。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阅读抓住最后两句话“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可知,哲学家因船夫不懂历史也未研究过数学,而认为船夫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而船夫知哲学家不会游泳,而对哲学家说,他失去了整个生命。这两句话说明拥有实践能力比掌握理论知识重要,所以要善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人们把读书和参加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善于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个人在文凭上体现的生命价值与在社会实践中体现的生命价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只有把学习间接经验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通过与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熟悉人民群众,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克服自身的缺陷和弱点。从这个角度立意才准确。据此可围绕“实践”“理论”等立意作文,当然也可以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角度立意,但这只是次要角度。注意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二、构思选材。根据材料最后两句话“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分析,这两句话说明拥有实践能力比掌握理论知识重要,所以要善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据此我们可知,这篇文章适合写成议论文或以议论性为主的文章。在行文时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从而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再利用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例如在行文时可以“实践出真知”为中心论点,再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加之可以道理论证,举例论证进行佐之。做到论据充分,论证思路清晰,论点深化。
2.范文
父爱如山
今天,我读到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落在父亲生命中的雪》。文中的父亲,关爱子女,重情义,勤俭,硬气。在家境极度拮据的情况下,忍着病痛依然供女儿读书;在亲戚需要帮助的时候,不顾妻子的反对,仗义相助;在家里的积蓄所剩无几的情况下,精打细算筹划着日子,从未使子女受冻挨饿。父亲正如暖阳,正如清光,温暖了作者的生命,照亮了作者的前程。而父亲则默默承受着生命中的冬雪,整个家庭的重担。
文章颂扬和讴歌父亲一生独自承受苦难的隐忍和坚强,践行父亲美好品德的愿望,表达了作者没能及时尽孝的愧疚之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天下这样的父亲何其多,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在家庭祸不单行的情况下,依然为儿子准备紫毛大衣,坚持送儿子上火车;怕儿子渴着,不顾年迈,行动不便,爬过高高的月台,为儿子买橘。深沉的父爱令我们深深感动。当我们沐浴在深沉的父爱中的同时,更要懂得去理解、去回报他们。
如果说:母爱如水,那么,父爱就是山,是啊,父亲的爱,就像大山一样,高大而坚定。父亲的爱,每一点、每一滴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父亲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亲昵的做作。父亲的爱,是沉沉甸甸的,不会直接表达,有时倒觉得是在惩罚。做儿女的永远在父爱的庇护下茁壮成长。
曾经,我读不懂父亲。当幼小的我做错了事,黑着脸、对我严厉斥责的必定是他。等我稍大些,他虽然不再像先前那样板着面孔训斥我了,但还是对我严格要求。现在我成了中学生,看到日渐苍老还在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上爬上爬下的父亲,我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艰辛。文章中,作者愧疚地说:“而我,竟然以及没有机会,去为他生一个小火炉,披一件寒衣。”读到此处,不禁为自己从前的任性感到惭愧。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尊重父亲,努力学习,报答父亲如山般的恩情,不为未来留下遗憾。
【详解】这道作文题目要求写读后感。写读后感,一是对文章中的人物做出评价。对于叙事散文,着眼点首先在于分析评价人物。《落在父亲生命中的雪》中的父亲,是一个细心、体贴,重情重义的人,他有长远眼光,支持孩子求学成才,又特别隐忍、坚强,十分有骨气。这位父亲是天下所有父亲的代表。要从分析“父亲”的角度,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体会和看法,这样才能更深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二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尤其是叙事抒情的散文。读了《落在父亲生命中的雪》,重点要写对父亲的感激和思念。三是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喜欢的语句还可以摘抄,不仅写出你喜欢的理由,还可以从语言的修辞、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等角度分析。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不限于议论文。可以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的性格命运等发表看法,这些可以确定中心写成一篇议论文。或者依照文章的主旨,自己也创作另一篇散文或记叙文,通过自己的故事情节来表达同一个主旨,也是符合读后感写作要求的。
3.例文
得人心者得天下
——《三国演义》读后感
在读者眼中,刘备并不是很讨喜的人物,但他是《三国演义》中的“民心所向”,他的上位很能体现儒家观念里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与曹操相比,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买、笼络人心,这使他由无处容身发展到三分天下。这一点上,他与《水浒传》中的宋江相似,当年还在山东郓城做押司的时候,他就以好救济江湖好汉著称,也是因为有足够的人脉,深得人心,他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
【详解】考查名著阅读积累与写读后感。题目要求以刘备为评价中心,并且联系宋江、唐僧、尼摩船长,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选择刘备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形象性格点去写;②找出在这一性格点上与刘备契合的人物;③评论要结合人物事迹避免空洞无力;④注意字数要求,不可过于展开。
识人善用,终成大事
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三顾茅庐得诸葛亮,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等,终于组建起他的班子。这一点上,他与《西游记》中的唐僧相似,唐僧是取经四人组的核心,有他的调度凝聚,才有西天之行的始终,悟空本领强去降妖,八戒情商高能融合团队,沙僧憨厚挑行李,各得其所。这就叫做识人善用,终成大事。
不是所有的失去都可以冷静接受
刘备为理想奋斗一生,按理来说,他是不会感情用事的。但关羽被孙权所杀,刘备执意发兵讨伐,众将士从大局出发劝阻,他将奏章掷于地上说:“朕意已决,勿得再议。”他一反“隆中对”中确定的战略决策去复仇,被陆逊败于夷陵,大损国力。对刘备来说,失去兄弟的损失之痛胜过一切,不是所有的失去都可以冷静接受。在这一点上,他与《海底两万里》的尼摩相似。尼摩自信坚强果敢,极度聪明,他完全可以在任何地方生活得很好,但反抗失败失去妻儿的尼摩选择了归隐大海,他甚至宁愿葬身于大海深处,在安静、不受鲨鱼和人侵害的珊瑚坟墓里长眠。
4.范文:
关爱,请不要溺爱
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长着一棵小树,因为被大树遮盖而得不到阳光。一天,有一位农夫到这片树林中,走到小树旁边,决定帮助它把身边的大树都砍掉。后来小树终于得到了阳光,却也受到风雨的摧残,最终小树苗却在农夫的溺爱中死去。
农夫的行为对小树来说固然是一种溺爱,但《儿子的孝顺》一文中,父亲对儿子需求的一再满足,最后养成儿子“假孝顺、真索取”的品性,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溺爱吗?
郑武公娶姜氏为妻,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寐生,小儿子叫段。段长得一表人才很受姜氏的疼爱,希望郑武公立段为太子,但后未能如愿。姜氏一直怀恨在心直到武公去世后,寐生继承王位,号郑庄公。姜氏提出很多无理的要求,郑庄公都满足她。但姜氏还不知足,煽动段篡位。但后来被郑庄公识破,段走投无路只能自刎而死。
姜氏的做法其实不是关爱段,而是溺爱。这种溺爱最终把段送上了黄泉路,两世相隔。
女孩王芳,父母对她万般宠爱,过分的照顾。年幼时一切如愿以偿。上学后只要学习上遇到困难就受不了,回家哭丧着脸乱发脾气,父母很心痛。为此,父母总代劳一切。作业不会的父母代劳,学校受到委屈,父母出面解决……渐渐地,她不仅情感上缺乏毅力,生活上更是无法自理。这种结局无疑是最疼爱她的父母造成的。
而在国外的家庭就不一样。孩子幼小的时候国外的父母会悉心照顾,但绝不娇宠溺爱他们。在英国不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都会有意识“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遭受人为的艰难,磨练他们的意志。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在这里读书的都是富家子弟,但生活却极其艰苦。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缺少取暖设备,要求学生必须在恶劣的环境中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坚持冷水洗澡,不准盖过厚的的被子,冬天也要开窗就寝。这样做就是为了消除孩子的娇气,养成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身体的精神素质。
关爱,请不要溺爱。一味的溺爱,最终只会害父母只能一辈子沦为孩子的保姆,更无法使孩子健康独立地成长,甚至变成一头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的“白眼狼”!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话题作文。
首先,审题。题目要求写一则关于《儿子的孝顺》的读后感,则说明文章的立意应该从《儿子的孝顺》一文中去找。《儿子的孝顺》说的是一位父亲在儿子读小学的时候起,就对儿子的索取一味地满足,甚至为此感到开心。等到孩子长大以后,父亲才慢慢感到自己满足不了儿子的需求,感到负担越来越沉重,最后终于被儿子的索取压垮的故事。因此,这篇作文在写的时候,一是要围绕《儿子的孝顺》的情感主旨进行展开,二是不能脱离《儿子的孝顺》的相关内容。
其次,立意。文章的立意必须从《儿子的孝顺》中去找。通读全文可知,《儿子的孝顺》一文中儿子固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其“孝顺”固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顺,而是为了能够从父亲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才假装孝顺,但深究起来,罪魁祸首其实还是父亲自己。因为孩子会养成这种品性,都是父亲自己一手造成的,是源于父亲对孩子的溺爱。因此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以“溺爱”为话题来进行阐述。
最后,结构。作文要求写一篇读后感,因此不适合写成记叙文。读后感可以用排比开篇,显得文章更有气势,或者用一个小故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结合自己对《儿子的孝顺》一文的看法,亮出自己的观点;接着用大量的事实事例和引用名人名言或者道理来抒发自己的感想,让读后感更有真情实感;最后再次强调观点或看法,收束全篇。
5.范文: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灵魂”,当你阅读一本书时,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觉当中,陷入了那个书中所构想的世界。我读了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就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它我体会到了鲁滨逊那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鲁滨逊是本书的主人公。在一次航海中,鲁宾逊所乘的船在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被淹死了,只有鲁滨逊一个人幸运地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沙滩。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与绝望之后,他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与大自然展开了英勇卓绝的斗争。他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丰富的知识和简单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地过起了荒凉的野岛生活。最后,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不仅有了自己的住所和家具,还有牧场、种植园,甚至还养了宠物。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而这完全是他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创造的奇迹。
鲁滨逊是一个善于帮助别人的人,他从一帮食人族手中救下一个俘虏,那天是星期五,所以就给他取名叫“星期五”。从那以后,“星期五”就成为他忠实的伙伴和仆人。鲁宾逊还教他学会了说英语。不久,他又从食人族手中救出了几个俘虏,和他们一起劳动,共同生活。后来,一艘英国船只经过荒岛,鲁宾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乘船离开荒岛,返回英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鲁宾逊从落难荒岛到返回英国,这段时间竟长达二十多年。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鲁滨逊的精神所震撼,即使他一个人身陷绝境,也能以乐观的心情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并始终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生活,创造生活,这种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这本书也使我认识到,人的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学习的道路上少不了挫折,只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挑战困难,那么就能够像鲁宾逊那样,永远是一个胜利者。
【详解】考查写作读后感或观后感。
写读后感,要求自选自己读过的一部名著来写,因此写作的自由度很大。写好读后感,“读”是基础,只有仔细阅读、认真思考、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后感的一般写法:①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感触最深的一点上来发表议论。②联系实际,情感真实。“感”一定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忌空话。③以“感”为主。切忌变成“读后抄”。写作思路: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内容,总的感受。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写作时注意:①定好题目,写出读后的总体感受。②简明概括原文主要内容,或介绍文章的主要观点。③ 详写自己读文后的感受体会。④联系身边事例,引用资料等,深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⑤总结全文,重提感受。
如果写一篇电影或电视剧的观后感。题干对电影或电视剧的名称没有限定,因此写作的自由度想当大。观后感与读后感几乎完全相同,都属于议论文。写观后感的一般思路是:①简述影视作品有关内容;②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观”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③选择材料。观是写的基础,只有观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影视作品内容;④应以所观看的节目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大多结尾也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6.例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精神,经过历史的长河却依然闪着金子般的光芒,感动着我。
“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有谁没有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汲取过力量的源泉,找到过人生的路标。”邓颖超曾说。我阅读这本著作时,时时感受着保尔·柯察金高尚的情操,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力量。
这部书讲述了保尔·柯察金短暂而壮丽的青春,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伟大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无论是在前线战斗,还是在修筑铁路,无论是与伤病作斗争,还是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写作,每时每刻他都保持着对革命的热情,对理想的追求。这一点,让我无比崇敬!也深深地吸引着我。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年仅十七岁的保尔·柯察金作为一名骑兵英勇杀敌,在激烈的战斗中,头部不幸为一片弹片所伤,昏迷了十三天。可醒来后每次换药时的他竟毫不畏缩,只是把身体挺得像绷紧了的弦,没有呻吟,没有抱怨,直到疼得昏过去。要知道,那时都是正在给他的伤口上涂抹碘酒。记得小时候我的手曾被锅把手烫了一下,疼痛难忍,让我落泪。保尔那么重的伤,需要怎样的毅力才能挺住!看到这里,我才初次体验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最让人感动的是为了民众的生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去抢筑一条铁路。为了筑路,保尔比别人更艰辛,在寒冷的秋冬,他的皮靴底和帮分了家,冰冷的雨水浸透薄薄的衬衫,睡在没有门窗的水泥地上,大家紧紧地挤着,想用体温相互取暖。衣服冒热气了,但从未干过。冷风不断地从破门窗外面吹进来。保尔他们以无比的顽强忍受饥饿痛苦,路基一天天向森林深处伸展……
书中描写的艰苦的工作,恶劣的环境是我难以想象的。它锻炼着保尔。他的身躯受着折磨,但他的意志更加坚强。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只要是10度以下家里便开了空调,穿起一件又一件暖和的衣裳,每晚躺在柔软的棉被里,多么舒适。可有时只要学习稍微辛苦一些,就会抱怨。看完了这本书后,我很惭愧:保尔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革命热情和理想。
保尔的精神值得我们新时代的每一位青少年学习,这部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其实就是保尔的化身。这部花费他多少心血的著作成为了世界名著,成为无数青少年心中的一座丰碑。它鼓舞着无数读者为理想而奋斗,而前进!
【详解】考查给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本则材料简单,就是写读后感。读后感通常由这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地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这三点中,以“有感而发”为重点。“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第二,思路。一篇读后感,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也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例如《童年》可从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感受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从而认识苦难,感悟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简·爱》一书中,可从主人公简·爱的经典语录“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有一颗心!”入手感悟,体会简·爱敢于反抗、勇于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品质。还可以写文中最突出的写作技法,如《红楼梦》里铺盖面很广的一个人物刻画技巧——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在国外被称之为“影子”写作,主角与影子映射着写,既多个角色空间让读者喘口气,又不脱离中心轴线把读者放逐神游。
第三,立意。读后感要做到的是“点燃同学们的读书激情”,这样就要求结合阅读过程中的感想和启发,贴近同学们的心灵,展示书籍动人的一面,展示自己被书籍所吸引的地方,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表现书的价值。如,阅读《小王子》后,自己被净化了心灵,找回了童心。阅读《西游记》后,明白了“成佛”的过程就是战胜自己的过程。阅读《老人与海》知道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从而度过自己的受挫期。
7.范文:
《我爱这土地》读后感
读了艾青的诗集,最令我感动的便是这首《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题眼在一“爱”字。爱什么?爱土地,实际就是爱国家。艾青曾经宣称“厌恶浪漫主义”,对“那些大部分把情感完全表露在文字上的作品”,“常常是没有耐心看完的”。我所拜读过的他的诗集中的作品,像这样题目中就直白言“爱”的,是十分少见的。
倘若自己是一只鸟,哪怕自己喉咙已嘶哑,也要含着泪水,对着这哺育自己的土地道一声——“爱”——直至死亡。这便是艾青对于祖国最深情的表白。——“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读到这句,我心中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填满着。“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又何尝不是?
心中的感觉,大概就是身为中华儿女而具有的自豪感与对于祖国的爱吧!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我的祖国 ,她是一个神话,她用五千年的时间缔造了这个美丽的神话。想到这里,想到我是“龙的传人”,心中就有了一份冲动和自豪感。可是在这份感觉升腾的同时,我又想到了另一方面——我们这一代,该怎样来将这份对祖国的爱与自豪感延续下去?我们这一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遥望着未来世纪的曙光,我们看到的是: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呈现;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使中国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从国力迫切的需要提高,这便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中国虽然已经在飞速发展,但是客观上来看与西方的发达国家仍然有差距,尤其表现在科技、教育、国民素质等方面。因此,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意识,学习李向群“捧给战友的尽是爱,献给人民的都是情”的奉献情结,就是我们则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而我目前能够做到的,唯有努力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的力量。像周总理一样,饱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般的雄心壮志!
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我的祖国。而我的爱,绝不会只是说说而已。我会用行动来证明!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努力,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详解】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求根据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写一篇读后感。“感”是从读中产生的,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精神实质,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艾青的这首诗写于抗战初期,它集中展现了艾青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地为祖国大地而歌唱,既唱出大地的苦难与悲愤,也唱出大地的欢乐与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将整个身躯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以表示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然后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本首诗重点抓住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来写自己的感悟。还要密切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8.《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个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爱屋及乌。但是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也于事无补,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怎么看,来显示自己是“文学青年”,更实际地是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
每当回想起当年看这本名着的时候,历史的沧桑感便涌上了心头,那些日子真是没有成就感受,很失败。一天仅仅十几页,举“目”维艰,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于肺腑啊!
打个比方,读《围城》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战地雷战打鬼子,越打越过瘾,正打在关头上,钱锺书先生将大笔一搁,鬼子投降了;读《骆驼祥子》也挺爽,应该属于三大战役的那种,共军三下五除二地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老金;但读《格列佛游记》就大不一样了,是一种受罪,就像血战台儿庄一样,拉锯战,特艰苦卓绝,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争,还要与瞌睡虫作斗争,不过“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我还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损失惨重,至今想起来还余悸不已。
因此,此后,看到鲁迅拿着烟斗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总会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错,是你骗了我,还让我不知不觉满足被骗的虚荣”……
但是,尽管受了骗,并未影响鲁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斯威夫特是不能与鲁迅同日而语的。
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许人也?英国十八世纪罪恶腐朽的资产阶级中的一员。他们的阶级属性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赶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敌我很重要啊)。其二,鲁迅是国产的,斯威夫特是洋货(这好像是废话)。至于第三点,我认为是最最重要的,鲁迅的文章虽艰深生涩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译本虽然都是大白话,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经过一番换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测:大不列颠的可爱青年们也必然不知道鲁迅在说些什么,要表达些什么,以及“可能吧--那简直就是一定的”那种鲁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详解】试题分析: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比如写《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主人公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慧駰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等美德的惠駰。在惠駰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哪里的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格列佛在惠駰国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他完全融入这个社会。而现实世界中有着很多与惠駰国中截然相反的事情在发生。有些事情我们甚至不愿看到: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为谋取暴利而不择手段,有人甚至为了金钱,抛弃自己的亲人。难怪我们的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因此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接受。这些都让我感到矛盾,痛苦,无所适从。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惠駰国一样没有欺骗,没有怀疑。让我们的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点睛: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1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