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声音的特性的影响因素。
3、能够区分超声波、次声波以及声音,并且记住它们的频率范围。
音调
定义: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也可理解为声音的粗细)称作音调。
注:
可用“男低音”以及“女高音”来记忆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频率:一秒钟内物体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简称赫;
符号:Hz.
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振动得越快,则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振动得越快,则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小结
比较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
音调越高,波形越密集
音调越低,波形越疏散
甲乙两个音叉的振动频率不同,在相同时间内甲振动5次,乙振动一次
发声体一定在振动,但发
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听到
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 )到( )之间。
2.超声波是频率( )的声波。
3.次声波频率( )的声波。
20HZ
20000HZ
高于20000HZ
低于20HZ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超 声
次 声
低于20HZ
高于20000HZ
响度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例如,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大。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
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呢?
响度
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响度
物理学中用振幅(amplitude)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用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声音传播得更远此。
音色
音色:声音的特有品质。(可以让人们区分出不同发声体的发出声音)
影响因素:自身的材料与结构。
声音的特性
音调
音调:声音的高低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
音色
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响度:声音的强弱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思考题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轻声细语”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小
A
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取走。这里的“声纹” 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者都有
C
思考题
地震前夕,鸡飞狗吠、老鼠出洞、牛马脱缰,原因是它们感觉到了( )
A.大地在震前发出的次声波
B.大地在震前发出的超声波
C.大地在震前发出的次声波和超声波
D.大地在震前发出的可闻声
A
下面是几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响度相同
B.乙丁音色相同
C.乙丙响度相同
D.甲乙音调相同
CD
如图所示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 1 )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音叉、乒乓球、细线、小锤等;
( 2 )设计和进行实验:用小锤击打音叉发声,将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用更大的力击打音叉,重复上面的实验;
( 3 )分析和总结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 振幅 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