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 12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 基础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赞誉(yù) 典范(fàn) 恍若(huǎng) 瞥见(piē)
B.箱箧(qiè) 缀满(zhuì) 晨曦(xī) 行窃(qiè)
C.劫掠(lüè) 分享(xiǎng) 琉璃(liú) 珐琅(fǎ)
D.塞满(sāi) 耗费(hào) 朱鹭(lù) 野蛮(mán)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珐”应读“f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幻想 隐弊 依稀 眼花瞭乱
B.赃物 严历 奇迹 意想天开
C.强盗 视察 惊骇 众志成城
D.陡俏 行窃 典犯 荡然无存
【答案】C
【解析】【分析】A.弊→蔽,瞭→缭。B.历→厉,意→异。C.正确;D.俏→峭,犯→范。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这个商店里眼花缭乱的商品,吸引了很多顾客。
B.在数字阅读带给人们轻松愉快的享受之时,传统阅读留给人们的文化韵味和思想深度是否会荡然无存
C.她今天晚上要穿着这件富丽堂皇的礼服去参加宴会。
D.我们班能发生如此巨变,与班主任在平时不辞劳苦反复做思想工作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答案】B
【解析】【分析】A. 眼花缭乱:指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此处用来形容商品不恰当。
B. 荡然无存:空荡荡的什么东西也不存在了。使用正确。
C. 富丽堂皇:多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 此处指衣服,适用对象有误。
D. 丰功伟绩:指伟大的功绩。用在此处属于大词小用。
4.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 一项是( )(2分)
A.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B.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高新黑科技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8分钟”。
D.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有误,语序不当,应将“健全”和“建立”换位置;
B.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发展”;
C.正确;
D.有误,成分残缺,应删去“看到”。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B.雨果是英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
C.《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2017年第3期,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D.《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畅销书。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文化常识,需要学生课下积累。ACD:正确;
B:有误,雨果是法国作家,不是英国,国籍错误。其他选项正确。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②黄金象征着财富,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③人可以失去一切,唯独不能失去希望。
④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是生命的源泉。
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答案】B
【解析】【分析】第④句“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承接第②句“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第③句解释“不能失去希望”原因,第①句写失去希望的结果。
7. 综合性学习(6分)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老师给出了下面两句家规,同学们有的说A好,有的说B好,你会选择哪一句作为你家的家规?请说明理由。字数在80字以内。(2分)
A.巧伪不如拙诚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图片链接】从下图你看出什么?谈谈你的感想。(2分)
(3)【补写对联】我国有很多家训是以对联的形式展现的。下面是大余湾村余氏家族的家训上联,请你尝试对出下联。(2分)
上联:勤俭能创千秋业
下联:
【答案】(1)C
(2)土地;太阳
(3)B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的识记。A.《陈太丘与友期》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一门,所以A项错误;B.《泰戈尔诗选》收入作者最具代表性的四部诗集,分别是《故事诗》、《吉檀迦利》、《新月集》以及《园丁集》;所以B项错误;D.“凄凄惨惨戚戚”出自宋代李清照词《声声慢》,故《唐诗三百首》错误;所以D项错误;故选C。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艾青诗选》中,艾青描绘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的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追求。
(3)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识记积累能力。要求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本题中,为破呼延灼的连环马,吴用让时迁偷取徐宁的雁翎甲,骗取徐宁上山;为打败史文恭为晁盖报仇,吴用化妆成算命先生,设计骗卢俊义上山。所以说,徐宁与卢俊义都是因为梁山战争的需要被吴用设计骗取上山的。故选B。
8.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0分)
主题诗会上,同学们互赠书签表达美好祝愿,请根据你的积累完成默写。
不畏浮云遮望眼,①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非淡泊无以明志,③ 。(诸葛亮《诫子书》)
④ ,⑤ 。(周敦颐《爱莲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⑥ 。(苏轼《定风波》)
⑦ ,⑧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⑨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富贵不能淫,⑩ ,威武不能屈。(《<孟子>三章》)
【答案】①自缘身在最高层;②长风破浪会有时;③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出淤泥而不染;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一蓑烟雨任平生;⑦沉舟侧畔千帆过;⑧病树前头万木春;⑨不义而富且贵;⑩贫贱不能移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缘 、 淤 、 濯 、 蓑 ”
二 阅读(42分)
(一)古诗阅读(6分)
9.阅读[宋]秦观的古诗《春日五首(其一)》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①。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②.
【注】①万丝:指密蒙的雨丝。葬光:雨后初晴的阳光。参差:指层叠的瓦片。②春泪:指雨珠。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请从最后两句诗中找出一个用得妙的字作赏析。(3分)
【答案】(1)景物:雨丝、浮瓦、芍药、蔷薇;画面:雨中春光图(雨后初晴图)
(2)①“含”字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芍药的娇弱状态,表达了诗人的惜花之情。②“卧”字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蔷薇的娇弱状态,表达了诗人的惜花之情。
【解析】【分析】(1)前两句写了“万丝”就是雨;“浮瓦”为晴光照在瓦上。后两句写了雨后的芍药、蔷薇。从“轻雷”、“春泪”可看出写的是春天,所以写的是雨中春光图。(2)①有情芍药含春泪的意思是:雨后的芍药如惆怅的女子含着点点泪珠。“含”字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芍药的娇弱状态,表达了诗人的惜花之情。②无力蔷薇卧晓枝的意思是:雨打后的蔷薇,也似乎绵软无力,其实枝条正悄悄攀枝蔓延着。②“卧”字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蔷薇的娇弱状态,表达了诗人的惜花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乙]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太平御览》)
[注]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舆:手推的小车,④凶:不吉利。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期日中: 人门不顾:
谏父曰: 是负义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汝何以收此凶具?
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2分)
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3分)
【答案】10.约定;回头看;规劝;这
11.①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②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
12.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用语言刻画了元方的机智和守礼节。在乙文“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的做法。间接告诉父亲要善待老人,要给儿孙做表率。刻画了原谷孝亲敬老的形象。
13.甲文中的元方身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讲礼守信的”的传统美德;乙文中的原谷身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我则继承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每次吃饭时都不浪费一粒粮食,写字时不浪费一张纸等。
(三)名著导读(7分)
1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陈太丘与友期》出自《世说新语》的“德行”一门。
B.《泰戈尔诗选》收入作者最具代表性的四部诗集,分别是《故事诗》、《吉檀迦利》、《新月集》以及《花园集》。
C.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初唐四杰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D.《唐诗三百首》中的“凄凄惨惨戚戚”一句体现了作者孤寂悲伤的情绪.
15.《艾青诗选》有着丰富的意象,其中“ ”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2分)
16.梁山108条好汉上梁山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为无处容身而上山,有的战败后归降而上山,有的被吴用用计骗取上山……下列哪一组人物上梁山的直接原因是相同的?结合内容,简述其上山的原因。( )(3分)
A.林冲 呼延灼
B.卢俊义 徐宁
C.公孙胜 董平
【答案】14.C
15.土地;太阳
16.B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的识记。A.《陈太丘与友期》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一门,所以A项错误;B.《泰戈尔诗选》收入作者最具代表性的四部诗集,分别是《故事诗》、《吉檀迦利》、《新月集》以及《园丁集》;所以B项错误;D.“凄凄惨惨戚戚”出自宋代李清照词《声声慢》,故《唐诗三百首》错误;所以D项错误;故选C。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艾青诗选》中,艾青描绘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的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追求。
(3)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识记积累能力。要求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本题中,为破呼延灼的连环马,吴用让时迁偷取徐宁的雁翎甲,骗取徐宁上山;为打败史文恭为晁盖报仇,吴用化妆成算命先生,设计骗卢俊义上山。所以说,徐宁与卢俊义都是因为梁山战争的需要被吴用设计骗取上山的。故选B。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老师以“科学点亮好奇心”为专题选取三则材料,组织探究学习,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天文梦,在仰望星空时会产生无尽的遐想。这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好奇心。不管在哪个国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都会逐渐降低,因为他们会越来越专注于某个领域,也会对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再提出问题。但有一部分人例外,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到问题,提出来并想办法去解决。所以说,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指出:“创新最怕的就是形成路径依赖。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可以称作创新,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问题时,我们会按照上一次的路径去解决,慢慢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刷题讲究机械化、熟练,甚至是‘条件反射’,只要拿到题,马上就能搜索到‘印'在脑海里的解题套路。”刷题和创新显然不能同向而行。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2月6日第005版《教育周刊》)
材料三:孩子天然就对宇宙空间具有好奇心,有好奇心是好事。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会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探索浩瀚宇宙的好奇心,播下科学的种子。以往,我们认为科普就像一个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也就是科学家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但通常情况下,科普工作是另一个场景,科学家需要将知识变成一滴滴水播洒给学生,学生就会像小树苗一样自己慢慢吸收水分。
(摘编自《南方日报》2023年4月17日第A12版《深周刊·对话》)
17.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天文梦想和好奇心渐渐变淡,完全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刷题,慢慢就形成了路径依赖。
B.在知道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后,17.2%的中学生和10.7%的小学生都表示没有兴趣,说明中小学生已经对科学研究失去了好奇心。
C.科普就像一个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科学家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所以科普工作应提倡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D.有好奇心是好事,但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应学会创新,不要依赖解题套路,用科学知识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18.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你对“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这句话的理解。(3分)
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应如何用科学点亮好奇心。(3分)
【答案】17.D
18.①科学家从孩童时期起,一直对科学研究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②孩子要不断地对习以为常的现象提问,并尝试找出方法去解决,才有可能成长为科学家。③学校教育要让学生保持好奇心,不要过分注重刷题。
19.①学习中避免“刷题”所形成的路径依赖,提倡创新和学生科学理解、吸收知识。②发挥科学家榜样的力量,使他们对科学研究保持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③加强科普宣传,用科技的巨大成就激发孩子们探索宇宙的好奇心(播种好奇心的种子)。
(五)现代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①)。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②),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计算,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两千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20.为第1、2段的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2分)
①( ):A.自惭形秽 B.自得其乐 C.自怨自艾 D.自我陶醉
②( ):A.可望而不可即 B.不登大雅之堂 C.心有余而力不足 D.杀鸡焉用牛刀
21.作者在文章的前两段引用一句名言和一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2.你认为,文中画线处“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能不能理解为最终把“第一间小屋”建设成盛满爱的小屋?简述理由。(2分)
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画线处“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2分)
【答案】20.A;A
21.引出本文要论说的话题。
22.不能。因为第一间小屋里还要用来盛恨,包括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等;但只有爱比恨多,我们的小屋才光明温暖。
23.事业对人的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濡养或腐蚀作用。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近义词在感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理解词语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2)本题考查开头段引用的作用。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有:引出论题或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答题时找到句子所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语境和文章内容,主题思想来作答。
(4)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12.①A.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B.自得其乐:自己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形容很满足、快乐的样子;C.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D.自我陶醉:形容盲目地自我欣赏。根据“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可知,这里用“自惭形秽”恰当,故选A。
②A.可望而不可即:只能远望却不能接近;B.不登大雅之堂:不能进入高雅的场所。形容某些事物粗俗不文雅;C.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但力量不够,无法做到;D.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根据“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可知,是给自己找借口,认为很难做到,所以用“可望而不可即”恰当,故选A。
故答案为:A;A
13.文章第①段引用名言“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第②段引用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同时写出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第③段“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对精神空间的理解;同时,引用名言、俗语,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引出本文要论说的话题。
14.根据第⑦段“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⑧段“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可知,这间小屋里除了要装爱,还要装恨;第⑧段“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第⑨段“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可知,只有爱比恨多,我们的小屋才光明温暖。因此给爱多留一些空间,让恨少一些,不是最终把“第一间小屋”建设成盛满爱的小屋。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第一间小屋里还要用来盛恨,包括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等;但只有爱比恨多,我们的小屋才光明温暖。
15.结合第 段“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可知,将喜欢和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两种人的精神状况作对比,说明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再结合第 段“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可知,事业对人的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濡养或腐蚀作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三 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
材料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中“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参考例文】
学而习之,不亦智乎?
翻开万千历史书卷,领略多少文人墨客的壮志豪情;查阅无数学术书籍,体悟多少理论学家的汗水成果……学习是如此丰富多彩,又是如此地充满智慧,学而习之,不亦智乎?
学而习之,用心观察,用爱体验,成功才会在不远处守候。
被誉为中国“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面对13亿人口的粮食问题,用汗水与心血一直学习研究杂交水稻的技术,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体验,用自己的学习成果成就了富强的新中国。显然,学习是充满智慧的。唯有学会观察,用心体验,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觉得孤单劳苦,不会畏惧单调反复,让自己在学习中升华自我,提高能力,向成功迈进。
学而习之,在反复中思考,在酝酿中领悟,成功才不会与你失之交臂。
苹果落地,这个看似平常的事物却让青年时的牛顿开始思考。正是因为牛顿会思考,并不断在实验中领悟,才能因万有引力定律而震惊全世界。诚然,思考是学习的基石。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倘若学习没有了思考,那就如没有前行的方向,摇摇摆摆,不知归宿。守护好自己人生的航船,用学习的智慧起航,成功的彼岸就在不远处。
学而习之,在质疑中坚守真理,勇于实践,成功才不会与你分道扬镳。
面对宗教的压迫,面对众人的不解与质疑,布鲁诺坚信自己的真理。熊熊烈火烧得尽他的躯体,但永远烧不死他捍卫真理勇于实践的心,布鲁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知识是智慧的。 “知识就是力量”,而为了获取这股力量,学习是唯一渠道。在学习的旅程中,他人的质疑,道路上的一路艰辛都会成为你的阻碍,但也会成为你向上的动力,不要犹豫,不要傍徨,不畏质疑与艰辛,勇于实践真理,智慧学习,取得成功。
学习,常常平淡,又往往纷繁。正因为观察与体验,平淡才得以通过煅烧日趋鲜明;正因为思考与领悟,纷繁才得以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更是因为质疑声与实践,才赋予学习以多彩,赋予学习以智慧。
学而习之,不亦智乎?
【解析】【分析】本题为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阅读给出的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写作方向。材料一的核心是“反复练习”,对应知识、技能等,只有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从这个角度切入,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从我们每天最熟悉的学习、复习、练习的历程中挖掘素材,从“习”的过程中扣题延伸。材料二的核心是“不亦说乎”,即以学习、练习、复习为快乐。立意时要力求主题切近生活,并且要有真实感,如反反复复的练习,方能出成绩;勤学还要苦练;实践练习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方法等。
选材构思。本题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写记叙文要围绕核心词语“习”,体现“习”或“习”的快乐。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写出自己的感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 12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 基础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赞誉(yù) 典范(fàn) 恍若(huǎng) 瞥见(piē)
B.箱箧(qiè) 缀满(zhuì) 晨曦(xī) 行窃(qiè)
C.劫掠(lüè) 分享(xiǎng) 琉璃(liú) 珐琅(fǎ)
D.塞满(sāi) 耗费(hào) 朱鹭(lù) 野蛮(m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幻想 隐弊 依稀 眼花瞭乱
B.赃物 严历 奇迹 意想天开
C.强盗 视察 惊骇 众志成城
D.陡俏 行窃 典犯 荡然无存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这个商店里眼花缭乱的商品,吸引了很多顾客。
B.在数字阅读带给人们轻松愉快的享受之时,传统阅读留给人们的文化韵味和思想深度是否会荡然无存
C.她今天晚上要穿着这件富丽堂皇的礼服去参加宴会。
D.我们班能发生如此巨变,与班主任在平时不辞劳苦反复做思想工作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4.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 一项是( )(2分)
A.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B.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高新黑科技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8分钟”。
D.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B.雨果是英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
C.《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2017年第3期,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D.《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畅销书。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②黄金象征着财富,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③人可以失去一切,唯独不能失去希望。
④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是生命的源泉。
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7. 综合性学习(6分)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老师给出了下面两句家规,同学们有的说A好,有的说B好,你会选择哪一句作为你家的家规?请说明理由。字数在80字以内。(2分)
A.巧伪不如拙诚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图片链接】从下图你看出什么?谈谈你的感想。(2分)
(3)【补写对联】我国有很多家训是以对联的形式展现的。下面是大余湾村余氏家族的家训上联,请你尝试对出下联。(2分)
上联:勤俭能创千秋业
下联:
8.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0分)
主题诗会上,同学们互赠书签表达美好祝愿,请根据你的积累完成默写。
不畏浮云遮望眼,①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非淡泊无以明志,③ 。(诸葛亮《诫子书》)
④ ,⑤ 。(周敦颐《爱莲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⑥ 。(苏轼《定风波》)
⑦ ,⑧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⑨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富贵不能淫,⑩ ,威武不能屈。(《<孟子>三章》)
二 阅读(42分)
(一)古诗阅读(6分)
9.阅读[宋]秦观的古诗《春日五首(其一)》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①。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②.
【注】①万丝:指密蒙的雨丝。葬光:雨后初晴的阳光。参差:指层叠的瓦片。②春泪:指雨珠。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请从最后两句诗中找出一个用得妙的字作赏析。(3分)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乙]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太平御览》)
[注]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舆:手推的小车,④凶:不吉利。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期日中: 人门不顾:
谏父曰: 是负义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汝何以收此凶具?
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2分)
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3分)
(三)名著导读(7分)
1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陈太丘与友期》出自《世说新语》的“德行”一门。
B.《泰戈尔诗选》收入作者最具代表性的四部诗集,分别是《故事诗》、《吉檀迦利》、《新月集》以及《花园集》。
C.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初唐四杰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D.《唐诗三百首》中的“凄凄惨惨戚戚”一句体现了作者孤寂悲伤的情绪.
15.《艾青诗选》有着丰富的意象,其中“ ”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2分)
16.梁山108条好汉上梁山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为无处容身而上山,有的战败后归降而上山,有的被吴用用计骗取上山……下列哪一组人物上梁山的直接原因是相同的?结合内容,简述其上山的原因。( )(3分)
A.林冲 呼延灼
B.卢俊义 徐宁
C.公孙胜 董平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老师以“科学点亮好奇心”为专题选取三则材料,组织探究学习,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天文梦,在仰望星空时会产生无尽的遐想。这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好奇心。不管在哪个国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都会逐渐降低,因为他们会越来越专注于某个领域,也会对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再提出问题。但有一部分人例外,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到问题,提出来并想办法去解决。所以说,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指出:“创新最怕的就是形成路径依赖。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可以称作创新,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问题时,我们会按照上一次的路径去解决,慢慢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刷题讲究机械化、熟练,甚至是‘条件反射’,只要拿到题,马上就能搜索到‘印'在脑海里的解题套路。”刷题和创新显然不能同向而行。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2月6日第005版《教育周刊》)
材料三:孩子天然就对宇宙空间具有好奇心,有好奇心是好事。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会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探索浩瀚宇宙的好奇心,播下科学的种子。以往,我们认为科普就像一个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也就是科学家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但通常情况下,科普工作是另一个场景,科学家需要将知识变成一滴滴水播洒给学生,学生就会像小树苗一样自己慢慢吸收水分。
(摘编自《南方日报》2023年4月17日第A12版《深周刊·对话》)
17.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天文梦想和好奇心渐渐变淡,完全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刷题,慢慢就形成了路径依赖。
B.在知道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后,17.2%的中学生和10.7%的小学生都表示没有兴趣,说明中小学生已经对科学研究失去了好奇心。
C.科普就像一个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科学家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所以科普工作应提倡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D.有好奇心是好事,但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应学会创新,不要依赖解题套路,用科学知识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18.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你对“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这句话的理解。(3分)
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应如何用科学点亮好奇心。(3分)
(五)现代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①)。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②),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计算,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两千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20.为第1、2段的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2分)
①( ):A.自惭形秽 B.自得其乐 C.自怨自艾 D.自我陶醉
②( ):A.可望而不可即 B.不登大雅之堂 C.心有余而力不足 D.杀鸡焉用牛刀
21.作者在文章的前两段引用一句名言和一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2.你认为,文中画线处“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能不能理解为最终把“第一间小屋”建设成盛满爱的小屋?简述理由。(2分)
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画线处“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2分)
三 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
材料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中“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600字
8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