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基本信息
课名 《认识厘米》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小学数学(人教版) 章节 第一单元
课时 第一课时 年级 二年级
二、教学目标知识: 1.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能力: 1.在观察、比较、估计、测量等活动中,让学生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实际感知1厘米有多长;并通过具体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2.学生在测量、操作的过程中,经历“造”尺子的历程,逐渐完善对尺子的认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3.利用希沃软件、钉钉客户端与平板相结合的方式教学,通过作品展示与活动视频回顾等形式,让学生的活动更有针对性,使教学更加生动。情感: 1.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测量长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2.通过在学生活动与平板上的自主操作、对比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充满成就感,并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3.由尺子的英文单词进行衍生,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树立“中国标准”的自豪感!
三、学习者分析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厘米”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而上课的学生是一年级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经会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1厘米有多长都缺乏准确的认识。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小,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力尚在成长中。从整体看,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如果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融合,将数学学习生活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认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解决阅读中的困难。教学难点:学习精读的阅读方法,了解人物性格。解决措施:通过小组合作以及使用平板电脑和电子白板,让西游路线图、写话教学直观、清晰地解决学生们阅读中的难题。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0’15”-2’17” 通过实物比较,动画播放,提出“这是为什么呢?” 引发认知冲突,充分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探究兴趣。 播放动画,引出问题 1.出示两支铅笔,比较长短。 介绍长度的含义。 2.动画激趣:阿福去裁缝店制作新衣,师傅量出阿福的身长,交给徒弟做。 结果徒弟做出的新衣短了。 提出问题:为什么新衣小了?(指名答) 使用功能:图形结合希沃课件翻页笔作用:以有趣的故事为素材,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讲述,提出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课件出示动画片,提出问题,引入厘米的认识】 3.角色扮演: 教师表演师傅,学生表演徒弟。“徒弟”用自己的一拃与“师傅”的一拃进行比较。发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引出课题:《认识厘米》
环节二: 动手动脑、探究新知 5’30”-8’10”8’16”-13’00”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等活动,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用摆吸管的方法测量橡皮的长度,得出准确测量的第一个注意点——对齐。应用小结的对齐方法进行实践,并进行操作改进的思考。 1.厘米的介绍。2.找出身边1厘米的物体。3.学生感悟长度的本质。4.估测小橡皮的长度,并进行验证。5.用摆吸管的方法测量信封短边的长度。 1.关于厘米,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指名答) 教师示范1厘米的小吸管,学生自己动手感受1厘米的长度。同桌互相验证,交流。2.发现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用小吸管进行比对验证。3.学生自行摆出任意长度,与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使用希沃白板的拍照上传功能, 学生对比观察,得出结论】4.学生从信封中取出小橡皮,进行估测,随后用摆吸管的方法进行结果验证。5.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信封短边的长度。【利用希沃白板的拖拽、拍照上传、投屏功能,将学生的活动进行展示,为后续的改进测量方法进行铺垫。】 使用功能:拖拽、拍照上传功能作用: 希沃白板的拍照上传、拖拽、投屏等功能让这个环节更具有可视性,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以照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更直观地帮助学生交流理解测量长度的本质。
环节三: 总结改进,亲身体验“造”尺子环节四:用尺子环节五:钉钉练习,分享感悟 13’10”-37’20” 通过学生活动,体验“造”尺子的过程,加深对尺子的了解。用时事事件引入“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激发学生对医护人员的崇敬,激励“一次性口咽试子采样器”测量的热情。通过测量、总结,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1.“造”尺子 2.用尺子测量长度1.用钉钉家校本进行练习检测,并当堂对数据进行分析。2.利用钉钉分享课外资源 1. 通过展示摆吸管测量信封长度的照片,发现吸管太小,不易摆放整齐。小组讨论改进方法。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用各种方法改进测量的可操作性。2.通过展示测量信封长度的过程,发现一个一个数,非常繁琐,再次进行改进。“造”出尺子。【利用希沃白板的拖拽、拍照上传、投屏功能,将学生的活动进行展示,为后续的改进测量方法进行铺垫。】3.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尺子与“造”出的尺子之间的异同,介绍尺子。4.在尺子上寻找从几到几是1厘米,再次明确测量长度的本质——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5.找任意厘米,同桌交流。1.用时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引入,教育学生做好个人防护,对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表示致敬。2.出示核酸检测用的武器——“一次性口咽试子采样器”,激励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3.通过测量照片的比对,发现错误的测量方法。4.教师在展台上与学生一起进行测量,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学生自行操作熟练。【利用希沃白板的拖拽、拍照上传功能,对比学生测量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方法,再利用展台功能,直观地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加深对正确测量操作的记忆。】1.出示在钉钉中下发的练习题 ,进行本节课知识点的检测,学生可在提交后对错题进行答案参照,订正后再次提交。教师现场对提交率、正确率进行点评。2.分享Flash动画《生活中的尺子》,课后学生依据自己喜好进行选择观看,还可将检索到的相关资源在讨论区进行分享。3.进行规则教育,引导学生自豪——“中国标准!!”【钉钉家校本中提前设置好知识点的练习写话的要求,系统会自动评出错误的答题。利用希沃同步投屏,在课堂中展示优秀作品,评讲错误题目,及时订正作业中的不足之处】 使用功能:希沃的同屏功能。拖拽、拍照上传功能无限克隆功能作用:学生经历用吸管摆、量,用小棒等创意固定后量,一个一个数长度的过程,体会刻度在测量中的重要性,体验“造”尺子的过程。希沃白板的无限克隆功能,助力学生理解测量长度的本质
——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使用功能:希沃的拖拽、拍照上传功能展台功能作用:通过比对不同的测量方法,找出测量中的错误点,再总结正确的方法并进行展示。可加深对实现人机交互,提高了课堂效率,改善了课堂原有模式。使用功能:钉钉希沃传屏功能作用:1. 钉钉软件里的家校本可以设置考试,使课堂上的测试、批改、讲解,更方便、及时、省力。2. 希沃白板的传屏功能弥补了钉钉软件的不足。让错题清晰、明显地得以展示。可加深实现人机交互,改善课堂原有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认识厘米》教学流程图
反思
课名 《认识厘米》 教师 钟钰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1.应用了哪种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在本节课的教授中,交互式电子白板、希沃软件、钉钉APP的结合使用,调动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1.利用“图片去背景”的功能,将插入图片转换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模式,让画面生动精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利用 “拖拽”、“放大”、“缩小”等功能,将展示的图片进行调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对比,提升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3.希沃软件中自带的“学科工具”功能强大。建立1厘米的表象很抽象,而其中的拖拽、缩放、无限克隆等强大的处理功能,帮助学生观察、对比、体验,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单一学习无法交流互动的弊端,同时更好地调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拍照上传”、“传屏”、 “展台”等功能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还能观其身边同学的想法,发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参与度。5.钉钉APP的使用方便教学效果的检测。由于教学平板数量的缺乏,让全体学生统一参与到“智慧课堂”的学习中,条件不具备。而钉钉APP是日常进行学生管理的常用手段,并且其中“家校本”的作业布置功能,可以实现作业提交率、正确率、订正等功能的便捷操作。而且通过与“传屏”功能的结合,可以实现教学效果检测的当堂展示,错题讲解的全体覆盖。最大限度展示学生操作的自主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方便快捷,提高效率。
2.在教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关键事件(起止时间(如:5'20''-10'40''),时间3-8 分钟左右,每节课 2-3 段),引起了哪些反思(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
1.8'45''-12'05'',课堂生成性活动过程及结果:利用希沃白板中的“拍照上传”、“放大”、“拖拽”功能,展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作品,帮助实现以下效果:让学生动手摆1厘米的小吸管、阐述估测的方法、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突出长度的本质,这些看起来比较容易的事情,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属不易。他们年纪小,语言表达能力尚不完善。如利用上述功能将学生描述的过程进行展示,一来可以帮助其他同学理解讲述的意图;二来可以缓解讲述学生的焦虑。最终通过展示,得出不同的估测方法,完成“初步尝试估测物体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意识和能力”这一教学目标。2.16'21''-20'53'',课堂生成性活动过程及结果: 利用希沃白板中的“传屏”、“拍照上传”等功能,对比展示各小组在“创造”尺子的过程中遇到的繁琐、重复、不便捷等操作,思考改进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3.24'45''-30'15'',课堂生成性活动过程及结果: 利用希沃白板中的“克隆”、 “拖拽”功能,将学生在尺子上找到的,不同位置的1厘米、2厘米进行对比验证,让全体学生可以更直观的理解测量的本质——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突出教学重点!4.34'40''-39'14'',课堂生成性活动过程及结果: (1)利用希沃白板中的“传屏”、钉钉APP等,现场将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可以在线实现作业提交率、正确率、订正等功能的便捷操作,并与“传屏”功能的结合,实现教学效果检测的当堂展示,错题讲解的全体覆盖。突出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下发在钉钉中的Flash动画《生活中的尺子》,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设置内容,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也可以将自己课下检索到的相关资源在平台上与他人分享,从点滴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3.新技术(教学组织创新、教学设计创新等)。
希沃白板将现下倡导的“可视性强、便捷操作、人性化”等优点完美进行了课堂展示。在帮助教师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传统PPT课件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课本知识的学习中,从而让枯燥乏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模拟简化,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我学习、探索和研究。这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数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享受。
4.对新技术的教学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
1.希沃白板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教学中不能把使用希沃白板的频率作为评价教学好坏的标准,而是要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科工具中的尺规工具,没有显示刻度,可以在后续的版本中进行改进。
规则教育 自豪——中国标准!!
学生体验测量长度本质的过程。
希沃
展示
突显“造”尺子过程中的问题,引发思考进行完善。
希沃
展示
尺子的各部分名称
课件
揭示
对学生的练习给予评价和总结。
希沃展示
学生参与思考。
测量物体的长度
观看动画片,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动画观看
动画片引入
学生完成在钉钉中下发自测练习,进行点评。
钉钉练习
展示错误的方法,总结正确的方法。
希沃
展示
比一比,“造”出的尺子与常用尺子的异同。
学生估一估,量一量,初步体验“造”尺子的过程。
出示1厘米的吸管,学生亲身体验,建立长度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