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要求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 根据图像资料,结合天文观测活后动,描述各类天体的特点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2.运用示意图等指出地球在不同层县级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3.运用资料说出行星地球的普通性主和特殊性,体会保护地球宇宙环境的必要性。
三、学业质量目标
(一)基础目标
1.能说出天体的概念和类型,能说出天体系统的概念并能简单划分
2.知道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和八颗行星的名称、位置
3.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
(二)发展目标
1.能准确对天体进行分类,能按照从地月系到可观测宇宙的顺序逐级划分能进一步说明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
2.能从八颗行星运动特征等角度说明地球的普通性,并能简单分析地球上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四、教材分析
(一)地位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开篇,也是本册“太阳对地球关系”、“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等章节具体展开学习的前提基础。
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组织内容时,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行星地球”两个标题来具体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前者重在“谈天”,后者重在“说地”。“谈天”是为了“说地”,即天体系统层次的划分是为了说明地球的位位置。对地球而言,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影响来自太阳。因此
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更多是围绕地球在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来进行的。因此,由宏观(可观测宇宙)到微观(太阳系)认识地球所处位立置与宇宙环境是本节内容的主线。
五、学情分析
进入高中之前,没有对宇宙环境的相关知识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但在初中学习“地球与地图”的相关内容后,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在平时的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球绕日运动的生活经验。
相比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对本节知识会有较高学习感兴趣;同时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七、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案例探究法、动画演示法、讲练结合法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Ppt投影中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
设问:地球为什么卫星在太空中可以拍到明亮的地球?
在宇宙中除了地球外还有哪些物质?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二)新课讲授
模块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问题导学】什么是天体?
Ppt展示典型天体图片
1、天体: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主要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
【重难引学】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工天体
【合作研学】同学们,大家观察上述的四幅图片,根据所学内容,相互探讨,上面的哪些是天体,哪些不是天体,并总结判断依据?
【重难引学】2、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Ppt投影不同等级天体系统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天体系统,认识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模块二、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1、太阳系八大行星
Ppt展示太阳系行星示意图,初步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及其分类情况
2、地球的普通性
【合作研学】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下图与表1.2,分析八颗行星的绕日运动特征
表1.2 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
行星名称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倾角 7.00 3.40 00 1.90 1.30 2.50 0.80 1.80
偏心率 0.206 0.007 0.017 0.093 0.048 1.054 0.047 0.009
【学生展学】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重难引学】地球的普通性:地球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相比,体积、质量、距日远近、组成物质、运动特征等都很普通
地球的特殊性
阅读教材,归纳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
【学生展学】自身条件: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适宜的大气、充足的液态水
外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正值中壮年期,较为稳定,提供了稳定的光照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合作研学】思考:结合教材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所处的位置对地球温度有何影响
(2)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对地球上存在大气有何影响
(3)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液态水与地球所处的位置有何关系
【学生展学】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展示答案
Ppt投影图片,展示太空垃圾
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唯一的家园。随着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深入,航天活动日益频繁,留在太空中的垃圾越来越多。地球的宇宙环境亟待保护,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渗透环境观,让学生从学习中感知保护关键的重要性
【习题练学】
1、2013年6月26日8时许,“神舟十号”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安全着陆。下图为“神舟十号”返回舱。图中的“神舟十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其形成原因类似于( )
A.彗星 B.流星
C.极光 D.卫星
2.地球具有生命的外部条件是( )
A.在太阳系中位置适中,具有适宜的温度
B.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C.具有丰富的液态水,为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
D.处于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课堂小结
十、作业布置
1.个人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复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3.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的习题内容。
十一、板书设计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
天体系统
行星地球
太阳系
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的特殊性
十二、反思优化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图文资料、图片和图表的内容,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学生对于地球和太阳系的结构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够描述太阳和其他类星体的特点,能够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层次,掌握太阳系的结构和行星运动特征,也能够说明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太阳系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容易将太阳系和宇宙混淆,需要教师在这部分加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