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5 11:2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目 录
国家的宏观调控
01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02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03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04
CONTENTS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什么是国家宏观调控
特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自由放任政策是古典经济学的政策药方,对美国及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意为“顺其自然”(Let things alone)。该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宏观调控由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是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宏观调控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的宏观调控
1.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1)背景: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其中,美国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穷人们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资本家却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销毁大量商品。
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
牧场主倾倒牛奶
①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弊病。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1 背景
(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芝加哥失业者举行集会
牧场主倾倒牛奶
危机初期,信奉自由放任主义的胡佛拒绝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坚持美国传统的政治理念,认为政府的职能只能是保证个人自由和公民的机会均等,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胡佛对付萧条的主要办法是自愿主义,即根据自愿原则,由私人机构救助失业者。当通用电气董事长提出一揽子由联邦政府参与的救市方案时,胡佛大吃一惊,认为这是法西斯主义。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1 背景
(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特 点 史 实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波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
【扩展】经济危机的影响:
①经济:破坏社会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
②政治:国内社会矛盾加剧,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③国际关系:加剧国际局势紧张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1 背景
(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措施 内容 作用
整顿金融 整顿银行,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 恢复银行信用
恢复工业生产-核心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加强工业指导,防止盲目生产
调节农业生产 通过《农业调整法》 稳定农产品价格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进行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物价
保护劳工权利 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 缓和劳资关系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社会保险法》 稳定社会,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影响
国家的宏观调控
1.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1)背景: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为头等大事。
二战战场(坦克)
二战战场(士兵)
冷战中苏联的“钢铁洪流”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国家的宏观调控
1.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2)主要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等。
◎以工代赈(美国)
法国的计划从未超出“指标式”:它向来只设定目标,却不制定生产配额。在这一方面,它同苏联的计划大不一样,后者的本质特点(也是主要缺陷)是坚持按部门、按商品来武断地、严格地规定产品数字。
——[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
国家的宏观调控
1.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3)作用:取得了一定程度,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资本主义国
家平均值
迎来了继1850-1914年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4 结果
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取得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迎来了继1850-1914年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杜鲁门
艾森豪威尔
肯尼迪
约翰逊
美国不仅有机会走向一个富裕和强大的社会,而且有机会走向一个伟大的社会。——林登·约翰逊
国家的宏观调控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1)背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1973-1983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只有2.4%,仅为1965-1973年年均4.7%的一半。
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间,西方国家的失业率一般在1%-2%之间;而在“滞胀”时期,西方国家失业了普遍上升,有的失业率甚至超过两位数。
在1973年进入“滞胀”时期后,通货膨胀就迅速发展成奔腾式的了。例如美国在1974-1981年期间的消费物价年均上涨率为9.4%,联邦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则分别为4.9%、11.4%、15.4%和15.9%。
——摘编自程伟《世界经济十论》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项目 时间 年均生产率增长% 消费品价格提高%
美国 1963-1973 1974-1979 1.9 -0.1 3.6
8.6
英国 1963-1973 1974-1979 3.0 0.8 5.3
15.7
法国 1963-1973 1974-1979 4.6 2.7 4.7
10.7
滞胀: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造成滞胀的原因:
第一,财政原因。西欧国家的经济由于国有化,再加上福利国家开支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第二,高税。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只能增税,这就形成了高税,但是高税使企业利润减少,个人收入也减少,又使物价进一步上扬,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三,两次石油危机。石油涨价使西欧国家的生产成本一下子提高。
国家的宏观调控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2)措施: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70-90年代,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全盛时期。新自由主义信奉“市场万能论”,力推自由市场经济,解除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削减社会福利;实行“大市场”和“小政府”。当新自由主义处在高峰期的时候,从2007年夏季开始,西方许多国家先后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这是一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系统性危机。这一切有力地证明,自由市场配置资源不仅没有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
而且相反,出现了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失灵”,即市
场配置资源无效率。
——吴易风《西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
◎2008年9月,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爆发,经济危机席卷全球
国家的宏观调控
3.战后国际经济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徽 标
概 况 宗 旨 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收支不平衡 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运行机制 资金来源 作 用 1945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1976年被浮动汇率所取代
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投票权
协调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国家的宏观调控
3.战后国际经济组织
(2)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到世界贸易组织(WTO)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从1948年开始临时运行,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徽标
世界贸易组织徽标
(3)目的及作用:
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6 国际协调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金融货币体系)
世界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
以美元为中心
以美国为主导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2.1 背景
(1)理论因素: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2)实际因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一定的发展;
(3)国家因素:国家经济的大力扶持。
现代物理学
两大支柱
提供进一步
理论支持
相对论的提出
量子力学的发展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
◎爱因斯坦
◎普朗克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2.2 技术发展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
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1)概况:
(2)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2.主要成果
(1)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2)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
(3)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 (4)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5)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3.影响
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左图: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计算机”选为“年度机器”。20世纪从来没有一项发明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计算机的发明是现代科技发展最大的推动力。
◎右图: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把“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现在,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的时代,欢迎你来到这个时代。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背景: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4% 59.2%
(1)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2.表现
(2)“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在1950年的美国就业总人口中,白领工人占36%,蓝领工人占41%。而到1995年,白领工人上升到70%,蓝领工人则大幅下降。
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
有较高的收入
有可观的生活资产
有生产资料
大多数收入较低
生活资产未必可观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1)概念: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建立与发展:
二战后
20世纪
7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逐渐发展
减少福利规模
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欧洲高福利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3)评价:
【课堂探究】根据以下材料和教材,试评价“福利国家”这一制度的利弊。
材料一 在福利政策方面,(英国)政府主要通过以下四项法令,建立起一整套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国家保险法》(1946年通过),提供了“从摇篮到坟慕”……的社会保险项目。……《国家健康福利(工伤)法》(1946年通过),规定雇工受工伤后,除了由雇主支付一定的费用外,还可获得国家颁发的救济金。……《国家医疗法》(1946年通过),规定给予每个英国公民免费享受医疗、药品、住院和护理等福利。……《国家援助法》(1948年通过),补充了上述法令,……规定对那些根据上述法令尚不能满足需求的人提供援助。此外,政府还发放食品津贴,以降低食品价格。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3)评价:
【课堂探究】根据以下材料和教材,试评价“福利国家”这一制度的利弊。
材料二 挪威施行很全面的福利制度,……挪威,生孩子国家要补助,孩子生下来到16岁,每年有津贴。教育、医药全部免费。人死了,殡葬费由国家来买单。1999年一年国家在这方面要花费460亿美金;同样,1999年,法国颁布了《医疗保险基本权利法》,该项法律规定:收入低于法国法定最低限额者可享有免费看病、接受医疗救治的权利。
——李汉森《高福利国家:濒临破产的神话》
法国福利较好,大家已习惯享福,政府稍作改革触及部分人利益,便以罢工示威
①积极性: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②局限性: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1)背景:
造成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触动。
(2)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①原因:【课堂探究】根据材料,探究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爆发的原因。
在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是根深蒂固的。……当时(二战后)约占全国总人口11%的黑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1952年黑人的工资只有白人的一半,失业人数却是白人的两倍。许多地方黑人仍然被剥夺选举权。南部12个州在交通、公共场所、学校教育等方面实行种族隔离。……但当美国黑人放眼世界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正在兴起,特别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就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1955年4月亚非万隆会议,在美国各阶层黑人中引起了广泛反应。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①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仍广泛存在;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万隆会议的影响。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2)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②目的:争取自己(黑人)的平等权利
③结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马丁·路德·金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3)妇女运动:
①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②目的:争取妇女享有与黑人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③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4)学生运动:
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4)反越战运动:
越南战争
反越战运动
过程:美国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结果:1973年,巴黎停战协定签署,美国停止侵越战争。1975年,越南南方解放,实现了全国统一。越南人民的抗美战争取得胜利。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并没有克服其基本矛盾,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单个企业内部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马克思
供需矛盾
生产无序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何生产社会化
课堂总结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国家的宏观调控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背景、主要成果、影响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背景、表现、实质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背景、主要措施、作用)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背景、措施)
战后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
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到世界贸易组织(WTO)
目的及作用
“福利国家”:概念、建立与发展、评价
社会运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背景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妇女运动
反越战(学生)运动
同课章节目录